在無比浩瀚的海洋裡,生存在裡面的生物何其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人們所探知到的海底只是佔比5%,也就是說,有95%的海底是人類所未知的。其中,我們已知的長在深海的生物,一般都長得相當怪異,例如勃氏新熱䲁、博比特蟲、水滴魚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但事實上,不僅是深海動物的長相是如此的隨心所欲,有些生長在海洋沿岸的動物,也長得不咋地……
橡膠靴石鱉,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它的長相就相當隨意,有遇見過它的人形容,一不留神,還以為是誰把一大塊豬肝甩在石頭上了呢!這話可一點都不誇張,乍一看,簡直就是豬肝本肝沒錯了!

可這塊「豬肝」,還真不跟它那一眼就能看完的表面一樣簡單。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鱉,有著一口好牙
橡膠靴石鱉(Gumboot chiton),也被人們戲稱為「流浪的肉餅」。它的生長地集中在北太平洋沿岸,從美國的加利福利亞中部到阿拉斯加,再到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它們一般生長在多巖石的海岸線,隱匿在潮間帶或者潮下帶,奉行的是日出而息,日落而作。也就是說,它們白天一般都會藏起來,到了晚上才會出來覓食,不過,在有霧的天氣它們也會出來溜達溜達。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鱉,橡膠靴石鱉身長一般可以長到36釐米,體重一般超過2千克。但是它和一般的石鱉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那就是它作為軟體動物,背部的殼板完全隱藏在了它的皮膚下面,而大多數的石鱉,背部都是由明顯的8塊殼板覆瓦狀排列組成的(也就是說,人家一般都有8塊背肌,它卻只有一塊)。

不過,可別看它好像軟綿綿的,人家可是能和石頭正面剛的主。它的本錢,就來自於它那非比尋常的一口好牙。
橡膠靴石鱉有著一長串細齒,就隱藏在它位於身體底下的嘴巴裡面。它的牙齒堅硬無比,含有磁鐵礦成分。它擁有的這一口牙,甚至能把石頭嚼碎,不過,它可不是吃石頭的,它的食物主要是生長在石頭上的藻類,一些海洋植物,例如海萵苣、巨型海藻,也是它的最愛。

它們牙齒中含有的磁鐵礦還有大用處呢,不僅可以用來製作太陽能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甚至還能提取出礦化材料,用來製作防彈衣呢!
因為長得像鮑魚,奸商見了它就兩眼放光
橡膠靴石鱉的牙齒聽起來很牛對不對,但是它被大眾所熟知,卻是因為它的長相。這是因為橡膠靴石鱉,還有它的其他石鱉種類同伴們曬乾之後的樣子,跟幹鮑魚十分相像,有些奸商就是利用這一點,把曬乾的石鱉當成幹鮑魚來買。
要知道新鮮的鮑魚雖然不值錢,但是曬乾的鮑魚卻是相當昂貴的,所以就有奸商用沒人要的幹石鱉來冒充幹鮑魚,藉此狠賺一筆。

那麼要如何分辨真假鮑魚呢?玄機就在於它們的背部。因為石鱉的背部中央有塊殼板,曬乾之後要被剝掉才能偽裝成鮑魚,但是就因為這一個動作,會讓它們的背部有著明顯的印痕。也就是說,背面有深刻印痕的「鮑魚」,就是假鮑魚了!
可能有人會有點慌,如果真吃了這石鱉假鮑魚,會不會中毒啊?!
當然不會,相反,石鱉還是一味中藥,對淋疾血病、頸淋巴結、麻風病、慢性支氣管炎都有一定的療效。
它的口感如何,好吃嗎?
答案是:一點兒都不好吃!
是的,這也是為啥石鱉能有那麼多功效,還要冒充鮑魚才能賣出高價的原因之一。有吃過橡膠靴石鱉的人,形容它的滋味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活生生就是一塊橡膠,吃起來很堅韌,一點都不滑嫩,沒一點滋味。

所以啊,吃貨們還是收一收口水吧,這東西可不怎麼能搬上餐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