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粘性電子界面,實現穩定高效人機界面交互

2021-01-09 網易

2020-09-29 16:48:57 來源: 知社學術圈

舉報

  

  全球每年有數百萬臺電子醫療設備植入到人體中,其中包括心臟起搏器,人工耳蝸和神經電刺激設備等。醫生通常通過手術縫合的方式實現電子設備與組織的連接和集成。手術縫合需要精密的操作,但是仍然難以避免組織創傷,炎症反應,結疤,且難以實現連續貼合的界面。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電子設備大多與心臟或者神經組織集成,動態或柔軟脆弱的組織特點使手術縫合更加困難。同時,現有的柔性電子器件通過範德華力或毛細作用實現集成。但是通常難以實現動態組織的長期集成。因此,亟待研發一種可靠的方法來實現體內組織與電子器件的有效集成。

  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團隊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共同在今天發表的Nature Materials的文章中首次提出可粘附生物電子(Bioadhesive Electronics)的概念,並通過生物粘性電子界面(E-bioadhesive interface)來實現(圖1)。生物粘性電子界面能夠快速將電子設備與各種體內組織進行有效粘合,實現長期穩定的雙向電信號的傳導。並且具有與組織相匹配的高柔韌性和高生物相容性。活體動物實驗證明了生物粘性電子界面有望發展成為一類普適性的方法,快速穩定的將電子醫療設備與人體組織進行功能性集成。此外,生物粘性電子界面能通過外界刺激脫粘附,實現植入設備的無創取回。

  

  圖1:生物組織與植入設備的集成方法。a 物理附著;b 手術縫合;c 生物粘性導電界面。

  2020年9月28日,論文以「Electrical bioadhesive interface for bioelectronics」為題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雜誌上

  生物粘性電子界面的作用機理與性能

  要實現長期穩定有效的人機電子界面,需要解決當前的材料和方法的幾個主要的弊端:1)現有導電界面材料難以實現在溼潤動態的體內環境中與組織或器官長期穩定集成;2)現有生物粘性材料在溼潤環境中易溶脹,難以保持穩定的電學性能和與植入設備的粘附;3)不可降解的植入設備的取回往往需要二次手術,且伴有嚴重的組織創傷。

  

  圖2:生物粘性導電界面交聯機理

  

  圖3:生物粘性導電界面的粘附性能

  針對上述弊端,設計出生物粘性電子界面,使其具有高柔韌性和高吸溼性的聚丙烯酸-聚乙烯醇交聯網絡。當接觸組織表面時,可以迅速吸收表面水分,同時通過物理交聯(氫鍵和靜電作用)瞬間(< 5 s)與組織進行粘合;隨後預先接枝在聚丙烯酸網絡上的NHS基團與組織或器件表面的氨基形成化學交聯(圖2)。生物粘性電子界面不但適用於心臟、皮膚、肌肉、神經組織等各類組織或器官,而且能夠廣泛應用於矽、聚醯亞胺、聚碳酸酯、聚甲基矽氧烷等構建器件的常用材料(圖3)。例如在溼潤動態的心臟組織表面,生物粘性電子界面能夠實現高達110 kPa的剪切強度和420 J m-2的粘接韌性。

  

  圖4:生物粘性導電界面的性能。a各向異性溶脹;b 導電性。

  此外,設計引入了還原氧化石墨烯導電網絡。由於石墨烯網絡的引入,一方面使其具有穩定的導電性和電子注入容量,保證了電子器件與生物組織的雙向電信號傳導。另一方面,使乾燥的生物粘性電子界面在與溼潤組織粘合時,僅在垂直平面方向上吸水溶脹,保證了植入電子設備與生物組織長期穩定的粘合(圖4)。同時,為了實現刺激脫粘附,進一步在高分子網絡中設計引入了二硫鍵。通過引入生物相容性的碳酸氫鈉和穀胱甘肽混合水溶液,能夠分別破壞與組織表面的物理和化學交聯,實現脫粘附和植入設備的無創取回。

  生物粘性導電界面的應用

  通過生物粘性導電界面,將柔性電極貼附在活體小鼠的心臟表面,能夠穩定檢測心外膜心電信號長達兩周 (圖5)。並且能夠通過刺激脫粘附的方式,將電極從心臟表面無創取回。該方法簡單高效,避免了縫合造成的的組織損傷,心律不齊等併發症。通過免疫組化和免疫螢光等多種方法進行分析,驗證了生物粘性導電界面材料具有與FDA批准的金電極相當的生物相容性。

  

  圖5:生物粘性導電界面用於長期心外膜心電信號檢測

  展望

  生物粘性導電界面的提出,實現了生物電子設備與多種體內組織的高強度粘合,雙向電生理信號的傳導以及無創的脫粘附。相較於傳統的手術縫合和物理貼合等集成方式,具有巨大的潛力。本文提出的材料,方法和概念,不但解決了長期以來生物組織與植入設備在集成方法上的困難和挑戰,同時也為一系列生物可粘附電子器件的發展和人機融合交互的方式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思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0814-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柔性電子與複雜生物組織之間的3D界面
    然而,大部分現存的柔性電子器件是由平面工藝製備,難以與具有複雜三維結構的器官和組織形成完美集成的界面。文章從柔性材料的選取和器官表面,器官內部,以及組織、細胞等不同層面上對生物電子界面的設計思路進行了綜述,並對其未來所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和展望。對於柔性電子而言,可選取的柔性材料涵蓋了無機,有機以及複合材料。雖然矽等無機材料具有極為突出的電學特性,且已有成熟的製造方法,但其剛性和脆性的特點則需要利用額外的結構設計來適應器件在使用中的形變。
  • 三種界面交互類型,四種隱喻設計方法
    簡單說,隱喻設計它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用戶熟悉的事物以多種形式映射到界面中,從而使用戶不熟悉的概念、陌生且複雜的操作等變得熟悉與簡單。它不等同擬物設計,隱喻是一個大的概念,界面中充斥著不同的隱喻元素。本文將常見的隱喻元素按照視覺、聽覺、觸覺三種界面交互類型分類,並整理了四種隱喻設計方法,以供大家參考。一. 界面隱喻的類型1.
  • 綜述:生物大分子納米結構界面工程
    生物傳感器已經廣泛用於家庭監護和現場檢測,目前的穿戴式和床邊檢測(POCT)生物傳感研究可能對疾病監控模式產生深刻影響。然而,有別於均相反應體系,生物傳感器本質上是一個異相界面反應過程,其性能極大地依賴於生物分子與換能器件界面的狀態,即固液兩相間的電子遷移、能量交換和信號轉導。因此,生物識別界面的設計與結構調控在開發高性能生物傳感器中十分關鍵。
  • iOS 12 人機互動指南(一):主題與基本界面元素
    本文主要講述的是 iOS 12 界面互動設計指南,一起來看看~主題(Themes)利用留白,顏色,字體,圖像以及其它界面元素來共同巧妙的突出重點內容且表達其不同的可交互性。遵從(Deference):乾淨美觀的界面和清晰流暢的動態效果有助於用戶去理解界面內容並與之進行交互,從而避免給用戶帶來幹擾。而如果當前的內容佔據了整個屏幕時,可以利用半透明以及模糊處理等方式來暗示用戶其更多內容的存在。
  • 電子變壓器油的界面張力介紹
    一、概述電子變壓器油的界面張力是指電子變壓器油與純水之間的界面所具有的張力。由於油分子與水分子極性不同,並且水的密度大於油的密度,當將兩者注入同一個容器中時,水總是在下,油總是在上,兩相之間存在著一個明顯的界面。在每一相的內部,每一個分子受到周圍分子作用的合力為零,宏觀上不存在力場。
  • 南京大學張秋紅、賈敘東課題組《AFM》:自修復「粘」彈體用於界面...
    柔性可拉伸電極在可穿戴電子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隨著醫療器械的發展,人們對可拉伸電極材料的功能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如用於監測生物電信號的電極材料不僅需要優異的彈性和導電性,還需要和生物界面具有優異的粘附性來保證信號的穩定性。
  • 基於嵌入式系統的數字示波器用戶圖形界面的實現
    所以在嵌入式系統中實現用戶圖形化(gui),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目前,嵌入式系統中大多數的用戶圖形化界面(gui)都是在作業系統(如os、wince、linix)的支持下, 調用系統的各種api函數實現的。這些作業系統為實現gui提供了大量的庫函數,也為編程人員提供了界面設計的良好平臺。如利用wince就可以十分方便的設計出具有windows風格的圖形界面。
  • 人機界面HMI的8大知識點匯總
    一、HMI簡介   HMI是HumanMachineInterface的縮寫,「人機接口」,也叫人機界面。人機界面(又稱用戶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系統和用戶之間進行交互和信息交換的媒介,它實現信息的內部形式與人類可以接受形式之間的轉換。凡參與人機信息交流的領域都存在著人機界面。
  • 界面張力分析儀技術特點
    界面張力測定儀採用的工作原理是將高頻感應微小位移自動平衡測量系統應用到扭力天平去,即作用到鉑環上的力發生改變時,與鉑環所連接的平衡杆在兩個渦流探頭中產生位移,使兩個渦流探頭中產生的電感量發生變化.界面張力儀界面張力測定儀採用快響應電磁力平衡傳感器,提高了測量精度與線性度。該儀器主要由扭力絲、鉑金環、試樣託架、刻度盤、遊標指針、支架、槓桿架、微調蝸輪副、測試蝸輪副、試樣支架等關鍵件組成。
  • ACS AMI:電噴石墨烯層構築高壓鋰電池的超穩定電極界面
    隨著移動電子設備,電動交通工具和電網儲能等領域的發展,鋰電池需要達到更高的性能要求指標,例如更大的容量、更快的倍率、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長的使用壽命等。集流體是鋰電池四個基本結構之一,而鋁箔目前是使用最廣泛的集流體材料,其穩定、廉價且資源豐富的優點備受人們青睞。然而,鋁箔在鋰電池中長期運行容易發生腐蝕,導致電極材料的剝離,比容量衰減,倍率性能下降,甚至發生短路與崩壞。
  • 中南大學劉開宇教授團隊:3D列印g-C3N4調製界面實現高穩定鋅金屬負極
    鋅金屬負極必須經過優化設計使鋅金屬電池實現長壽命和高安全。成果簡介近日,中南大學劉開宇教授課題組等人利用3D列印技術將合成的片狀g-C3N4列印在鋅表面製備了高穩定的Zn/C3N4負極材料。獨特的三維結構和均勻分布的g-C3N4親鋅界面有效地引導鋅離子成核,抑制枝晶生長,防止析氣腐蝕反應。
  • 超全講述無機全固態電池的界面和相間
    但當使用TiS2和硫作為正極時,由於工作電壓要低得多(不大於2.4 V,即在SE的穩定性窗口內),因此ASSB含硫化物的SEs表現出穩定的性能。因此,適當的電解質篩選和尋找兼容的電極材料對於減輕電解質氧化以實現高能量密度的ASSB至關重要。
  • 第三章 「顏控」時代下如何構建UI界面
    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一般注重的是應用本身的功能要點,這個功能是如何實現的,那個功能很有特色,但是用戶群體並不僅僅是程式設計師,對於大眾用戶而言,他們所關注的僅僅是界面美不美,交互操作是否流暢,操作流程是否簡單,能不能達到所期望的效果。所以用戶只關注的是UI界面。
  • 科學家實現硫化物基固態電池界面鋰傳輸的原位可視化和內電場調控
    然而,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界面電荷傳輸困難和界面穩定性差等問題制約電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快充性能,導致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面臨阻礙。因此,需發展界面高速傳輸和界面穩定化等固態電池關鍵技術,推動硫化物固態電池的發展。
  • 江雷院士、董智超《Sci.Adv》綜述:超潤溼性界面的定向液體動力學
    自然界中,蜘蛛絲親水性的仿錘結和仙人掌圓錐形結構的刺可以將空中的微小霧滴定向收集,這種獨特而有趣的動態行為(包括不對稱擴散,穩定滾動,全彈和定向傳輸),為界面的定向液體動力學打開了靈感大門,推動了一系列液體在超溼界面的創新和革命,可以在農業灌溉,潤滑,除霧,微流體操作等多個領域應用。為了提高可控性,研究人員已嘗試使用諸如熱,光,磁場和電場之類的外部場來輔助或實現可控的液體動力學。
  • 界面設計方法(1):界面的概念與分類
    編輯導語:對於很多軟體工程師來說,工作內容都與界面設計有很大的關聯。而界面設計的本質又是業務功能的設計,基於此,作者在本篇文章中,從數據分類、業務功能分類以及界面分類這三個方面,為我們詳細地說明了界面設計方法,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 界面布局思路!格式塔理論
    靈活地使用以上五個基本原則可以幫助界面設計師更合理的架構界面布局,理清各界面元素的主次關係,並且在圖標和色彩的創意設計中提供有效的設計方法,從而設計出令用戶更易獲取所需信息且使用體驗更美的界面。移動終端APP界面設計受移動終端產品的屏幕大小限制較大,但大部分APP的各功能界面在布局上比較接近,那麼如何結合格式塔理論,去優化APP界面布局的設計思路呢?
  • 界面設計(UI)中顏色的基礎知識
    在界面設計中,從增強品牌知名度到在購買按鈕上產生更多點擊,色彩心理被用來影響用戶可能擁有的感知。其他重要結果,例如改進的可用性,也可以是良好的顏色掌握能力的結果。 在本文中,我將介紹設計界面時經常用於顏色選擇的六個注意事項。
  • 互動投影的三種交互方式
    互動投影技術實現交互功能有三種方式,其一,運用交互技術以及互動投影軟體來做到人和投影界面的交互效果;其二,使用攝像頭捕捉光源轉變,計算機設備分析,操縱投影信息界面來做到交互效果;其三,利用感應開關設施,來感應人體的轉變來做到交互的效果。因此當用戶在觸碰到感應點時,就會觸發某種效果,能夠讓用戶了解到其中蘊含的產品信息。
  • 基於STM32的可攜式人機界面系統
    STM32處理器的可攜式人機界面系統。實現了可以自定義漢字字庫的人機界面系統。   在全站儀應用於飛機的測量過程中,常會涉及到計算,以滿足不同的應用環境與測量要求,以往的方式是測量後期編輯軟體在計算機上實現,現代測量迫切需要一種可攜式手持計算系統,來完成實時的測量要求,而這一系統中中文人機界面成為一種事實上的行業標準。實現顯示漢字的TFT液晶和可輸入數字的小鍵盤已成為智能設備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