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出現大問題?人類被細菌包圍,無處可逃!

2020-12-05 騰訊網

自從魔都帶頭進行垃圾分類,全國吃瓜觀眾對如何扔垃圾討論的熱火朝天,熱熱鬧鬧的辦了一場全民參與的大party,嗨翻了垃圾場。

每天都要接受「你是什麼垃圾」的靈魂拷問,魔都人已被逼瘋。一時間,奶茶不敢喝了,大閘蟹戒了,小龍蝦也不用再為同胞操碎了心。「小豬佩奇分類法」、「半夜悄咪咪扔垃圾法」、「代扔垃圾包月服務」,各種奇葩方法層出不窮。

垃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甚至各大企業也為垃圾下了血本,「物聯網+智能回收」了解一下?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回收模式不再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所以一種新型垃圾智能回收設備,進入大眾的視野。

智能化垃圾回收是一個集線下智能分類回收櫃投放,線上移動網際網路運營,後臺大數據平臺管理為一體的,新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模式。

可以通過APP、微信小程序,搭建網際網路智能回收系統,並實時檢測垃圾運行狀態,以及可回收垃圾數據,很大程度的減少了人工消耗和成本。

智能時代的來臨,智能化技術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居家生活,大到交通出行。而智能垃圾回收設備,更是現在必不可少的存在。

要知道,傳統垃圾桶自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不僅影響到城市的環境,垃圾桶本身的利用價值也大打折扣。

比如現在有很多小區的垃圾桶已經滿了,卻未得到及時的清理以至於會造成垃圾細菌的滋生,甚至還會有拾荒者亂翻亂扔,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加速環境的汙染。在這個智能化的時代中,傳統垃圾桶的作用和功能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發展。

和傳統垃圾桶相比,智能垃圾箱則具備倉滿報警、自動開門、投物稱重、二維碼識別、攝像監控等功能。更加規模化、規範化、環保又智能,讓居民不會因為垃圾桶的髒亂差而不願意扔垃圾。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所謂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聯合國公布的數字顯示,全球每年消耗約5000億個塑膠袋,每分鐘賣出約100萬個塑料瓶,然而迄今為止,世界上生產的90億噸塑料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可回收利用資源回收率太低,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

而智能回收設備正好提高了可回收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既保護了環境,又減輕了城市負擔。在居民正確投放垃圾之後,還能獲得相應積分,可在售貨商城兌換物品。

有償回收,有效的提升了居民的參與度,提高了分類的準確率。智能回收讓居民垃圾分類從被動變主動,也有利於提高居民的文明。

智能化設備的運用,將改變居民的垃圾投放習慣,讓垃圾分類逐漸向無人化、自助化發展。

相關焦點

  • 不懂垃圾分類逃無可逃?不如去外太空吧
    鈦空艙官方服務號:【鈦空生活】超多精彩好禮,等你來解鎖▼不懂垃圾分類,逃無可逃?可以躲到外太空去嗎?可以,但得先了解宇宙的基礎知識。上海垃圾分類已經這麼嚴格了嗎?萬萬沒想到,有一天逃離上海(未來也許還有北京、深圳、廣州乃至全國),是因為不懂垃圾分類!想知道,範冰冰要處理李晨從義烏買的心形石頭是什麼垃圾?
  •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美國宇航局表示,這顆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
  • 垃圾分類,我們不能再等了……
    圖為網傳「癌症村」患者樣貌而目前解決垃圾山的問題,選擇之一就是用焚燒代替填埋,但說到建垃圾焚燒場,各地市民幾乎是談虎色變。垃圾分類,是希望將垃圾處理導致的垃圾汙染、水源汙染、空氣汙染……降到最低!5塑料已經遍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人類已經逃無可逃據《皇家學會開放科學》(The Royal Society)2月27日期刊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科學研究顯示——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這很大程度表明,地球上已經不存在還未受過塑料汙染的海洋生態系統了。
  •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
    通過傳回的數據中,科學家大膽推測,若木衛二的液體中含有水,那麼極有可能會有生命存在,難道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就拿地球來說,因為上面有水的存在,才會出現生命。當NASA在發現木衛二上有冰蓋時,基本上就認定了這裡有生命存在。只不過截止到目前,科研人員卻沒有證據,來驗證自己的這種猜測。目前,只能說在太陽系中,發現了有關外星文明的痕跡。
  • 新鄉電力大數據讓「電老鼠」無處可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波 通訊員 黃國均 姚博疫情期間,國網新鄉供電公司依託電力大數據技術,開展「天網」反竊電行動。截至3月19日,累計查出疑似竊電用戶43戶,追補電量15萬千瓦時,追補違約使用電費近26萬元。
  •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美國宇航局表示,這顆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美國宇航局表示,這顆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在我們的認知中,人類生存的地球,是太陽系中僅有的存在生命痕跡的星球。隨著時間流逝和科技進步,人類對宇宙的了解,也變得詳細起來。通過傳回的數據中,科學家大膽推測,若木衛二的液體中含有水,那麼極有可能會有生命存在,難道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對此,美國宇航局表示,太陽系中的這顆星球可能真有生命存在。就拿地球來說,因為上面有水的存在,才會出現生命。當NASA在發現木衛二上有冰蓋時,基本上就認定了這裡有生命存在。只不過截止到目前,科研人員卻沒有證據,來驗證自己的這種猜測。
  • 四色環保垃圾袋上市|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助力垃圾分類
    日前,市場上出現一種新型環保塑膠袋,它與垃圾分類顏色相匹配,有四種不同的顏色,袋上還配有分類標識和分類說明,這就是新區平房片區駐區企業黑龍江鑫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它的面市可以更好地助力垃圾分類工作。
  • Hi,你的情緒學會「垃圾分類」了嗎?
    人的社會性,讓我們總是在關係中去看見自己的意義與價值,這樣的結構任誰都逃不開情緒的桎梏。我有情緒,是錯的嗎?當然不是!曾經走過的300多天,我們突然明白:沒有人不害怕苦難,但消沉過後就越發明白,情緒製造的只會使新的問題,而騰不出精力去解決眼前的困境。「垃圾分類」是為了地球的明天,情緒垃圾卻決定著每一刻現實的幸福感。
  • 10個問題解答北京的垃圾分類
    新修訂的條例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北京的垃圾分類什麼樣?北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有區別嗎?北京什麼時候開始垃圾分類?分錯了怎麼處罰?今天,10個問題幫你解答所有疑慮。02 北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有何區別?    上海和北京都是四種類型的垃圾分類,上海的四種是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北京的四種是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
  • 無處可逃:末世災難中人類將會經歷什麼?(二)黑洞來襲
    人類將有怎樣的遭遇?被黑洞捕獲前24小時或許,更早之前已有人發現黑洞正在向地球逼近,但我們什麼都做不了。人類沒有能力像對付小行星那樣,通過提前炸毀或強行改變運行軌道的方式來對付黑洞。現在,科學家們已計算出24小時之後,黑洞將抵達地球。
  • 電子產品都是可回收物?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在上海垃圾被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以及幹垃圾四大類,而自從垃圾上海實行來及分類後,上海人民在每天扔垃圾時都會面臨著「你是什麼垃圾」這樣的靈魂拷問。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日常能見到或用到的一些如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手機、電腦、移動電源、耳機、U盤等電子產品是什麼垃圾呢? 很多小夥伴估計會說是可回收物,但實際上還是要再細分一下的。
  • 太平洋上出現「第八大陸」,全部由垃圾組成,正往東亞靠近
    但在如今的太平洋中心,出現了一塊新的「大陸」,一塊全部由垃圾組成的「第八大陸」。這個大陸的具體地點是在夏威夷島的東北方,距離加利福尼亞海域大約1000英裡的位置。在這裡,你將會見到各種各樣的垃圾,最普遍的是塑膠袋,各個國家的都有。還有日本的玩具模型、美國的電子零件、中國的飲料瓶等等。種類多,數量大。
  • 外星文明無處可逃?我國可能會率先發現,為何專家如此自信?
    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就已經對外太空有所研究。憑藉自身的一腔熱血,我們對外太空的了解也詳細起來。
  • 垃圾分類知識
    一、四大分類目前中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你提問我回答1.為什麼要提倡垃圾分類?①據統計,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的年產生量達1.5億噸,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佔地約80多萬畝,現在中國668個城市有2/3的城市處於垃圾的「包圍之中」,1/4的城市已經無地可填。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
  • 北京:混投、無序堆放 垃圾分類問題仍存在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混投、無序堆放 垃圾分類問題仍存在去年5月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至今已過去大半年,北京多數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均有所改善。但是日前,有市民向記者反映,儘管所在小區也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但仍存在垃圾桶站設置不合理並導致居民投放不便的情況。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的效果如何能長效維持?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瑪麗·哈德教授專門針對與我們開展合作的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從人類的可持續行為研究角度分析出12個關鍵要素。瑪麗教授覺得,我們已經抓住其中的絕大部分,這也是我們在推廣垃圾分類上比較成功的原因。」常年帶著保溫杯,幾乎不買瓶裝水的宋慧告訴記者。
  • 普陀城管:垃圾分類聚力查,「熱搜」問題大盤點
    但在檢查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不足,且相對集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專項檢查中哪些項目登上了城管蜀黍們的「熱搜」榜。宣傳標識錯誤城管隊員在現場檢查時發現,不少居民社區的垃圾廂房或是沿街商鋪的垃圾收集點位都存在分類標識老舊、文字內容錯誤等情況。
  • 宋慧:垃圾分類中的人類行為學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瑪麗·哈德教授專門針對與我們開展合作的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從人類的可持續行為研究角度分析出12個關鍵要素。瑪麗教授覺得,愛芬已經抓住其中的絕大部分,這也是我們在推廣垃圾分類上比較成功的原因。」常年帶著保溫杯,幾乎不買瓶裝水的宋慧告訴記者。
  • 那些無處安放的垃圾,你或許可以這樣「盤它」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6年人類產生的固體廢物位20.1億噸,到2050年這一數字可能會升至34億噸。2016年,約12%的城市垃圾為塑料垃圾,總量為2.42億噸。解決辦法可能在於新技術和社會行為的改變,它們能夠減少甚至消除對垃圾填埋場和焚燒爐的需求。以下是世界各地的公司、地方政府和初創企業解決這一問題的一些方法。
  • 「這是什麼垃圾?」螢石雲視頻APP上線垃圾智能分類功能
    「這是什麼垃圾?」螢石雲視頻APP上線垃圾智能分類功能 「你是什麼垃圾?」自從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後,上海人民每天都要面對這個「直擊靈魂的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