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我們在備考過程中,總有一些知識點處於模糊的邊緣,似是而非像極了愛情,其中羅傑斯非指導性教學就是這種知識點。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一下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
一、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基礎
非指導性教學模式的理論主要源於羅傑斯的非指導性諮詢。羅傑斯本人認為,人有強烈的衝動,求成長、求健康、求適宜環境等皆是。人不是被動的,而是總想使自己充實起來。人的最初渴望,就是在同他人的關係中獲得尊重和認可,並指向自我實現的過程。非指導性諮詢理論建立在四個假說的基礎之上:
(1)強調情緒適應方面甚於智力方面。
(2)強調當前的直接情境甚於強調個人幼時的外傷性經驗或過去的發育史。
(3)個人具有成長、健康和適應的衝動。
(4)治療關係本身就是成長的經驗。
在治療過程中,顧問必須尊重諮詢者,將他們當作是有自我意識的人,充分相信諮詢者的自我判斷、自我意識、自我選擇、自我發展、自我確定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理解、信賴和共鳴,與諮詢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而促進個人自身的改造和個體的學習。羅傑斯相信,對人的基本信任和積極的關係能促進入的成長。因此,羅傑斯把非指導性諮詢的原理應用到了教學當中。
運用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時,教師應嘗試從學生的角度觀察世界,創造一種相互理解的交流氛圍,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感情,自覺地顯示問題背後的各種情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多面地接受學生的各種思想和情感,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方面,然後通過反思性的評論,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澄清自己的思想。在這裡,教師拋棄了傳統決定者的角色,而選擇了作為學生情感發展的促進者的角色。在非指導性的談話中,師生之間更像是一種夥伴關係。這種非指導性的氛圍有四個特徵:
(1)教師對學生表現出來的熱情要及時做出反應,並加多鼓勵。
(2)對學生表現出來的情感,教師不要做出評判或訓導,因為情感對於個人非常重要,一些師生關係一般的學生會從心理上對所討論的內容加以防範。
(3)給學生一個情感表達的自由空間。
(4)這種關係沒有任何壓力或強制性。
教師應避免對學生存在偏見,或以批評的方式做出反應,教師應該把每項學習任務都看作是幫助學生成長的機會。
二、非指導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
增進個人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促進學生個人品質的提高是指導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它強調的是高效和長遠的學習效果而不是短期的教學效果。按照羅傑斯的意圖,這一模式的目標是培養「完整的人」,使得學生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
我們現在拿一道題來練習一下。
【單選題】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 )
A.全面發展 B.情感發展 C.智力發展 D.自我實現
答案D。解析:羅傑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養既用認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這種知情融為一體的人,他稱之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人的潛能、個性與創造性的發展,強調自我實現、自我選擇和健康人格作為追求的目標。故本題選D。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