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這一變化,造成世界損失54億美元,印度承擔主要責任?

2021-01-08 旅行春秋

「文/小慄子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關於旅行,關於生活,如此而已。

眾所周知,環境問題一直都是各國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因為環境問題並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世界要共同面對的,比如溫室效應,就算是大家排放量都在減少,如果不能齊心協力,那麼情況永遠不能得到改善,我們也一直處於惡劣的環境之中。目前全球氣候仍然在不斷惡化,各地會出現各種反常的氣候現象,這讓科學家緊張不已,讓我們手足無措。

目前隨著世界科技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能源利用也是越來越急切,導致如今溫室效應的不斷加劇,全球變暖已經成定局。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了這一變化,給人們敲響警鐘,讓我們再次注意起環境的改變。

喜馬拉雅山這一變化,造成世界損失54億美元,印度承擔主要責任?原來在最近一段時間,外國機構研究發現,喜馬拉雅山正在不斷地融化,並且每年都會以1%的冰雪融化消失,而在去年中喜馬拉雅山已經有一處冰湖迅速融化,這讓我們高度警惕。對於這樣的變化,外國研究機構表示:印度要承擔主要責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當然,也不是故意要貶低或者甩鍋,其實從客觀的角度來說,確實脫不了干係。

其實喜馬拉雅會出現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在不斷增加,整個地區都處於「溫室」的環境之中。這段時間印度想要迅速發展,並且也一直處於高速發展中,因此工業和農業也都在加大馬力發展。不過他們的農業和工業卻很落後,因此就會出現質量差的煤炭以及焚燒行為,久而久之這些行為就造成嚴重汙染情況,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後,被頻繁砍伐的樹木已經無法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就加劇溫室效應的發生。

要知道他們很多煤炭質量在國際上都是明令禁止使用的,但他們為了廉價以及成本等原因,並不聽勸依舊反覆使用,因此才會導致喜馬拉雅山上的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越來越密集。導致這裡出現冰川、湖泊融化的情況,慢慢地現在造成的後果也非常嚴重。當然,在外國《自然》雜誌上也發表過一篇文章,上面也反映了印度一直都在焚燒一些質量差的煤炭,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而且也正是這一情況,給世界損失近54億美元,這樣的數字讓我們心痛,世界各國要花費這麼多資金去治理溫室效應,去保護環境,確實非常不值得。

其實這樣的現象對喜馬拉雅山來說影響確實很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也確實應該承擔主要的責任。要知道保護環境應該是全世界的國家一同的責任,而不能因為自己的發展忽略環境,對於這些變故我們也可能會被影響到,比如下遊地區帶來很大防汛壓力。

喜馬拉雅山這一變化,造成世界損失54億美元,印度承擔主要責任?其實我們也都知道保護環境真的很重要,我們也經歷過環境汙染的痛,不管是沙塵暴還是霧霾,我們每年都需要花費大量資金人力物力去治理環境。對此,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或者意見,期待你們的留言,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喜馬拉雅山的這一變化,將造成世界54萬億美元損失,印度是元兇?
    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也是最年輕的山脈之一,據地質學家考證,7000萬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3000萬年前,由於造山運動,南方的印度洋板塊與北方的歐亞大陸板塊相互碰撞,交疊相擠,使喜馬拉雅山不斷抬高。
  • 喜馬拉雅山這一變化,將造成世界54萬億美元損失,印度是元兇?
    到現在全球變暖已變成世界定局,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將它低一度,只能暫時的減緩變暖的速度。其實它距離我們並不是很遙遠,每上升一度就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影響。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了這一變化,這樣的變化可謂是史無前例的,給人們敲響警鐘,讓我們再次重視環境的改變。
  • 喜馬拉雅山的這一變化,將造成世界54萬億美元損失,誰該負責?
    喜馬拉雅 - 興都庫什山脈和青藏高原周圍的區域被廣泛稱為第三極,因為它是極地地區以外最大的冰川和冰原集中地,大約有8億人至少部分依賴於喜馬拉雅冰川季節性的徑流,用於灌溉,水電和飲用水,到目前為止,加速融化似乎是在溫暖季節的膨脹徑流,但科學家預計,隨著冰川減少質量,這將逐漸減少,氣候變化導致中國650個冰川消融
  • 喜馬拉雅山或使全世界造成嚴重損失,罪魁禍首是印度?
    喜馬拉雅 - 興都庫什山脈和青藏高原周圍的區域被廣泛稱為第三極,因為它是極地地區以外最大的冰川和冰原集中地,大約有8億人至少部分依賴於喜馬拉雅冰川季節性的徑流,用於灌溉,水電和飲用水,到目前為止,加速融化似乎是在溫暖季節的膨脹徑流,但科學家預計,隨著冰川減少質量,這將逐漸減少,氣候變化導致中國650個冰川消融
  • 因「自殺式斷網」,印度損失近27億美元
    打開APP 因「自殺式斷網」,印度損失近27億美元 站長之家 發表於 2021-01-06 11:11:36 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路用戶群之一
  • 極端天氣造成今年全球損失1074億英鎊:美國中國印度最為慘重
    近日,據外媒報導,一項調查報告顯示,隨著溫度不斷升高,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在2019年席捲了每個大陸,造成數百萬人死亡、受傷和流離失所。報導中指出,十五起最具破壞性的事件,每一起均造成損失超過7.6 億英鎊,其中7起高達76.9億英鎊。
  • 美國得州確認「哈維」颶風造成1800億美元損失
    新華社休斯敦11月1日電(記者高路 劉立偉)據《休斯敦紀事報》1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政府日前確認,兩個多月前在南部墨西哥灣登陸的「哈維」颶風所造成的損失高達1800億美元。  報導說,這個數字是得州向聯邦政府提交救助申請時透露的。
  • 印尼總統:非法捕魚每年給印尼造成200億美元損失
    據中新社雅加達10月11日報導,印尼總統佐科日前在日惹舉行的第二次國際漁業犯罪研討會上稱,非法捕魚每年給印尼造成高達2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加上65%的珊瑚礁面對受到破壞的威脅,他呼籲全球合作打擊非法捕魚,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 新研究預測氣候變化將造成數萬億美元的額外經濟損失
    根據華威大學科學家共同撰寫的一項新研究,世界低估了氣候變化的經濟影響數萬億美元研究表明,目前的經濟預測模型未能解釋全球氣溫的不可預測變化,而不是更可預測的氣溫上升本身。桑德拉·查普曼(Sandra Chapman)教授說:「當我們導致像地球這樣的氣候變暖時,它並不會平穩而均勻地變暖。地球溫度的變化會轉化為經濟損失,我們的工作估計了地球平均氣溫的這些波動會帶來額外的經濟損失,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會導致全球平均氣溫的平穩逐漸上升。」
  • ...屆時或帶來風暴潮和洪水侵害,或造成多達30億美元的破壞損失...
    【颶風薩莉將開始橫掃美國墨西哥灣沿岸 或造成多達30億美元破壞損失】據外媒,颶風薩利將在當地時間周一晚間開始橫掃美國墨西哥灣沿岸並帶來強風暴雨,屆時或帶來風暴潮和洪水侵害,或造成多達30億美元的破壞損失。
  • 阿里三拳出擊印度市場,印度政府將480億美元推廣數字印度 | 印度...
    2018年印度政府財政預算:持續加強數字印度,480億美元推廣AI、ML、物聯網科技在2018年的印度政府財政預算中成為了主要的焦點之一,財政部長Arun Jaitley給予第5代技術,如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物聯網,3D列印和區塊鏈等更多的財政優先權
  • 控制溫室效應:發達國家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
    因為,即使其它主要發達國家所設定的2020減排目標都順利實現,使其減排總量達到36億噸,但2020年印度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增加11億噸(據IEA預測),同時據CCEER預測,即使是在較低經濟增長速度和國家可再生能源規劃目標實現的情景下,中國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至少還要比2005年增加49億噸。
  • 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南坡修建水庫,前五個總庫容達到了270億立方米
    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印度瘋狂的在喜馬拉雅山上修建水庫,來保存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印度的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等地方基本是靠著喜馬拉雅山的水運作起來的,特別是旁遮普邦還被稱為是「印度糧倉」。印度喜歡修建水庫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1960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籤訂了《印度河水域條約》,條約中規定蘇特萊傑河,拉維河以及比斯河這三條河的河水歸印度使用(很多水庫就是修建在這三條河流之上),為了儘可能地保存有限的水資源,提高利用率,水庫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南坡,總庫容達到了270億立方米以上的五大水庫(下面按庫容從大到小依次排行)。
  • 美國又遭物種入侵,每年造成8億美元損失,只因100年前這個善舉
    好心也會辦壞事,有些事情,雖然人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卻十分糟糕,在物種入侵事件中,就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隨著現代交通的便利,很多物種入侵跟著人類的腳步,來到不同的國家,從而導致物種入侵事件的發展,而有些物種,則是由人類有意引進,沒想到最終卻導致了物種入侵事件,給當地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不僅破壞環境,還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件物種入侵事件。
  • 看世界:1月極端天氣各地損失巨大
    研究:1/3喜馬拉雅冰川處於險境2月11日,美國《保險雜誌》發文稱,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發表最新評估結果,儘管目前各方努力應對氣候變化取得進展,但印度庫什喜馬拉雅地區冰川有1/3可能在本世紀末前融化,這將對19億人的水源帶來威脅。
  • 山火、蝗災、洪水……2020年那些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報告選取了以澳大利亞山火等為代表的十大極端氣候災難,通過梳理發現,可獲保險理賠的財產損失達1500億美元,而未投保的損失則更多,因此報告認為,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正在加劇。極值不斷創新高2020年的氣候有多糟糕?年初,肆虐澳大利亞的山火依舊讓人記憶猶新。
  • 專家談最新環境侵權司法解釋:合法排汙造成損害也應承擔責任
    張新燕 澎湃資料       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發布。《解釋》共有19條,主要包括:歸責原則與免責事由;數人排汙的責任承擔;第三人過錯導致環境汙染的責任承擔;證明責任分配;有關證據的規定;證據保全;汙染者的責任;有關環境服務機構的責任;適用範圍以及訴訟時效等。
  • 2019年全球活細胞成像市場將達54.5億美元
    預計到2019年,全球活細胞成像市場將達54.5億美元, 2014年該市場規模為35.7億美元, 2014年到2019年之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8.8%。   市場的主要貢獻來自於北美,其次為歐洲、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在此期間預計亞洲增長速度最快。
  • 2019年,是誰向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行業投資超2.6萬億美元?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全球頂級銀行向政府和科學家視為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 銀行金融業急需將保護生物多樣性納入衡量標準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模式急需轉型,急需將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危機納入考慮。
  • 空氣汙染作祟損害太陽能發電效率 潛在損失每年或高達數十億美元
    空氣汙染作祟損害太陽能發電效率 潛在損失每年或高達數十億美元  olivia chan • 2018-08-30 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