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預測氣候變化將造成數萬億美元的額外經濟損失

2020-10-07 冬哥譜科


根據華威大學科學家共同撰寫的一項新研究,世界低估了氣候變化的經濟影響數萬億美元。

這項研究由喬治城大學牽頭,並發表在今天(10月6日)的《自然通訊》上。研究表明,目前的經濟預測模型未能解釋全球氣溫的不可預測變化,而不是更可預測的氣溫上升本身。

桑德拉·查普曼(Sandra Chapman)教授說:「當我們導致像地球這樣的氣候變暖時,它並不會平穩而均勻地變暖。地球溫度的變化會轉化為經濟損失,我們的工作估計了地球平均氣溫的這些波動會帶來額外的經濟損失,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會導致全球平均氣溫的平穩逐漸上升。」

美國依賴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開發了預測模型,他因此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獎,以及其他兩個從諾德豪斯工作中衍生出來的預測模型。

但卡萊爾說,這些模型沒有考慮到年復一年觀察到的不可預測的全球氣溫波動。

「這可能看起來是個小疏忽,但我們的研究表明,這些波動將造成數萬億美元的額外經濟損失,」卡萊爾說。

「之前的工作使用了一個眾所周知的程序來估計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損失。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修改了這個程序,以同樣地捕捉全球氣溫的可變性。」

他說,額外的損害-根據這項研究,以今天的美元計算,未來200年的任何地方都在10萬億美元到50萬億美元之間,這向我們表明,不採取行動的成本比之前認為的要高得多。

Calel還指出,雖然顯然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減少排放,以避免可預測的氣候變化,但我們也需要做好準備,以減輕這些波動的影響和成本,這些影響和成本是巨大的。

制定新政策。

這位教授建議的政策變化包括:將食品供應轉向更具彈性、影響更小的模式;投資於將更好地抵禦未來極端天氣的基礎設施;以及創建機構和社會支持,以幫助數百萬將流離失所的人。

他說:「這些投資將帶來的好處比之前認為的要大得多。」

相關焦點

  • 減緩氣候變化可以帶來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根據史丹福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未能達到「聯合國巴黎協定」規定的氣候減緩目標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在下個世紀損失數萬億美元。該研究於5月23日在「 自然」雜誌上發表,是首批將全球變暖限制在協議規定水平的經濟效益量化之一。
  • 北極凍土融化將使全球經濟付出巨額代價
    英國劍橋大學政策模型專家克裡斯·霍普(Chris Hope)和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研究科學家凱文·沙菲爾(Kevin Schaefer)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研究稱,凍土融化產生的碳排放未來200年內將在全球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 通常,凍土中含有大量的含碳有機物,只要土壤仍然保持冰凍狀態,一切都相安無事。
  • 氣候變化對經濟的短期影響是什麼?
    據NOAA的模型預測,若全球氣溫上升2°C,全球各地的熱帶氣旋數目或會增加1%至10%,而降水量將會增加約14%。會對經濟造成什麼損害?顯然,天氣相關災害具有破壞性,並且通常會對人及環境造成災難性後果。 然而,由於缺乏可供使用的數據、測量問題及其具有波動和不可預測的性質,評估其經濟影響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 喜馬拉雅山這一變化,將造成世界54萬億美元損失,印度是元兇?
    當今這個時代,正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緊跟著的便是人們最為頭疼的環境問題。18世紀初的工業革命,大大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使人類進入了機器大生產的工業時代,到上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科技和商品經濟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人們徵服了海洋大規模開採礦產,石油開發,森林等等。
  • 喜馬拉雅山的這一變化,將造成世界54萬億美元損失,印度是元兇?
    然而,一項發人深省的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在過去十年裡翻了一番,自2000年以來,這些冰川每年損失的冰量相當於1.5英尺以上,是前幾十年的兩倍,也是氣候變化導致冰迅速流失的最新信號。世界對氣候變化的最新警告標誌是一股不穩定的力量,它可以放大現有的發展和安全挑戰。
  • 喜馬拉雅山的這一變化,將造成世界54萬億美元損失,誰該負責?
    喜馬拉雅 - 興都庫什山脈和青藏高原周圍的區域被廣泛稱為第三極,因為它是極地地區以外最大的冰川和冰原集中地,大約有8億人至少部分依賴於喜馬拉雅冰川季節性的徑流,用於灌溉,水電和飲用水,到目前為止,加速融化似乎是在溫暖季節的膨脹徑流,但科學家預計,隨著冰川減少質量,這將逐漸減少,氣候變化導致中國650個冰川消融
  • 山火、蝗災、洪水……2020年那些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2020年,極端天氣給全球帶來多少經濟損失?近日,一份報告分析稱,儘管2020年各國忙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在疫情下不斷被放大,兩者疊加的後果,是對國際社會造成了比以往更嚴重的危害。
  • 喜馬拉雅山這一變化,造成世界損失54億美元,印度承擔主要責任?
    目前全球氣候仍然在不斷惡化,各地會出現各種反常的氣候現象,這讓科學家緊張不已,讓我們手足無措。目前隨著世界科技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能源利用也是越來越急切,導致如今溫室效應的不斷加劇,全球變暖已經成定局。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了這一變化,給人們敲響警鐘,讓我們再次注意起環境的改變。喜馬拉雅山這一變化,造成世界損失54億美元,印度承擔主要責任?
  • 研究稱,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洪水可能使我們的星球損失14.2萬億美元
    在《科學報告》雜誌上,它是第一個繪製氣候變化引發海平面上升的預計經濟影響的圖表 。這組作者說,隨著本世紀末,由於成千上萬人口居住的大片土地被淹沒,海平面上升可能使全球經濟損失14.2萬億美元。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是來自墨爾本大學的埃布魯·基雷斯(Ebru Kirezci),他說:「這是在&39;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中進行的。」 如果允許全球排放繼續保持目前的態勢,則「照常營業」假設全球平均溫度在預測的上限。
  • 2020年氣候變化加重氣象災害
    這些災害導致至少3500人死亡、超過1350萬人流離失所,可獲保險理賠的財產損失達1500億美元,未投保的損失則更多,顯示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正在加劇。   氣象災害屢破紀錄   「無論亞洲洪水、非洲蝗災,還是歐洲和美洲的風暴,氣候變化(導致的災害)2020年在繼續肆虐,」基督教救濟會氣候政策項目主管凱特·克拉默說。
  • 造成氣候變化的原因
    氣候變化是指由改變全球大氣組成的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氣候變化,且經過相當時間的觀察,這種變化屬於自然氣候變化之外。只顧亂砍亂伐,而不植樹植林也會造成更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 同時,大規模家畜飼養、稻田和垃圾場都有甲烷排放。使用化肥會產生氧化亞氮。壽命長、用於空調製冷的氣體,如含氯氟烴、氫氟碳化合物和全氟化碳,經過工業加工最終被排放到大氣中。許多此類溫室氣體的排放活動目前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並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
  • 研究表明:到2100年洪水可能造成全球損失20%的財富
    ,沿海洪水和風暴潮可能威脅著價值高達全球財富20%的資產,突顯了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潛在經濟災難。儘管人們了解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全球變暖、冰川融化進而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但很少有研究關注個別極端洪水事件的影響。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將極端風暴期間全球海平面的數據與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海平面上升的預測結合在一起。
  • 氣候變化影響加重,2020年氣象災害屢破紀錄
    這些災害導致至少3500人死亡、超過1350萬人流離失所,可獲保險理賠的財產損失達1500億美元,未投保的損失則更多,顯示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正在加劇。氣象災害屢破紀錄「無論亞洲洪水、非洲蝗災,還是歐洲和美洲的風暴,氣候變化(導致的災害)2020年在繼續肆虐,」基督教救濟會氣候政策項目主管凱特·克拉默說。
  • 氣候變化蘊藏諸多商業機會
    分論壇上,與會嘉賓聚焦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探討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氣候變化影響在加劇 「2018年,全球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達到1650億美元。」瑞士再保險集團公共利益風險業務全球主席高薇儷說。在她看來,氣候變化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對全球造成影響,而且正在不斷加劇。更糟糕的是,氣候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巨大損失難以用金錢衡量。
  • 柳葉刀:沒有一個國家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危害
    報告指出, 任何國家無論貧富,都不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除非採取緊急行動,否則氣候變化對全球健康的威脅將進一步加劇,擾亂生活和生計,並使醫療系統不堪重負。報告作者指出,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和社會復甦,為採取氣候行動提供了一個關鍵的機遇。應對這一多重危機交織的舉措將為改善公眾健康、打造可持續經濟和保護環境提供可能。
  • 氣候變化衝擊!科學家警告:海平面上升80%的預測是錯誤的
    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預測大大低估了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對全球海平面上升80%的影響。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影響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9到63英寸。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擔心,這些影響將在未來200年變得明顯。
  • 氣候變化模型顯示:八十年後,近三億人將受海岸洪水威脅
    近幾十年來,洪水災害給世界各地都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某些區域的洪水事件正在顯著增多。就在上周,一項關於涵蓋了過去500年洪水事件的分析報告顯示,過去30年是歐洲洪水最多的時期之一,該報告提出,近年來洪水的季節性、程度和氣溫方面與歷史上的其他洪水事件有所不同,報告也提醒人們需要改進洪水風險評估和管理策略。
  • 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報告|沒有一個國家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危害
    如果能夠同時應對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危機,數百萬人的健康將得到保障。應對這一多重危機交織的舉措將為改善公眾健康、打造可持續經濟和保護環境提供可能。 "新冠疫情向我們展示了,當健康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威脅時,我們的經濟和生活可能會停滯不前",《柳葉刀倒計時》執行主任伊恩·漢密爾頓(Ian Hamilton)博士說,"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正在加劇,如果我們不做出根本改變,我們的醫療系統恐怕將在未來不堪重負。
  • 俄稱到2050年全球變暖對北極造成的損失將達2-9萬億盧布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遠東和北極發展部第一副部長亞歷山大克魯季科夫表示,根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氣候變暖對北極造成的直接損失將達2億至9萬億盧布(約264億至1188億美元)。克魯季科夫在俄聯邦委員會會議上指出:「據最樂觀預測,即以最低的變暖速度,到2050年直接損失將達到2萬億盧布。而最大損失,即如果變暖強度增大的話,到2050年將達到9萬億盧布。」科學家們相信,這項研究結果能夠提高人們對地球氣候變化的認識,有助於制定應對全球變暖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