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氣候變化可以帶來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2020-12-06 安穩綜合解說

根據史丹福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未能達到「聯合國巴黎協定」規定的氣候減緩目標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在下個世紀損失數萬億美元。該研究於5月23日在「 自然」雜誌上發表,是首批將全球變暖限制在協議規定水平的經濟效益量化之一。

該協議承諾將195個國家的目標定為將本世紀的平均溫度控制在前工業時代的2攝氏度以上。它還包括追求更嚴格的將溫度上升到1.5度的目標的理想目標。迄今為止,尚未充分了解實現這些溫度目標的經濟效益。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我們已經經歷了全球溫度的1度增長,因此實現」巴黎協定「中規定的雄心勃勃的目標並非易事或便宜。我們需要清楚地了解我們將從實現這些不同目標中獲得多少經濟效益,「 地球,能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地球系統科學助理教授,該研究的主要作者Marshall Burke說。

為了發展這種理解,史丹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究了過去半個世紀的經濟表現與世界各地溫度變化的關係。然後,使用氣候模型預測未來溫度如何變化,他們計算了隨著溫度變暖到不同水平,整體經濟產出可能會如何變化。

研究人員發現,絕大多數國家 - 包括世界人口的近90% - 從經濟上受益於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度而不是2度。這包括美國,中國和日本 - 世界三大經濟體。在世界上一些最貧困的地區也是如此,即使是未來變暖的小幅減少也會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顯著增加。

「可能受益最多的國家今天已經相對炎熱,」伯克說。「歷史記錄告訴我們,進一步變暖將對這些國家的經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即使小幅減少未來變暖也會對大多數國家帶來巨大利益。」

科學家表示,高溫造成的預計成本來自諸如應對極端事件的支出增加,農業生產力下降和健康狀況惡化等因素。

以前的研究表明,每個國家作為「巴黎協定」的一部分所做的實際氣候承諾加起來接近3度的全球變暖,而不是1.5-2度的變暖目標。

鑑於這種差異,研究人員還計算了各國履行其巴黎承諾的經濟後果,但未能達到1.5-2度的全球變暖目標。他們發現,未能達到1.5 - 2度的目標很可能大幅降低全球經濟增長。

「從我們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通過避免更嚴重的經濟損失,實現更雄心勃勃的巴黎目標極有可能使大多數國家 - 以及整個全球經濟 - 受益,」 地球系統科學和論文共同作者教授諾亞迪芬博說。。

作者指出,該研究可能低估了更高水平的全球變暖的總成本。如果災難性的變化,例如格陵蘭島或南極洲的冰層迅速融化,或者如熱浪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加劇超出歷史觀測範圍,則尤其如此。一個最近的一項研究由Diffenbaugh和他的同事表明,即使全球變暖的水平降低,前所未有的極端氣候事件可能會更普遍。

這項新研究有助於闡明「巴黎協定」的總體經濟價值,以及川普政府決定將美國從協議中撤出,因為擔心美國經濟成本過高。研究人員計算出,將未來溫度上升至1.5度的整體全球效益可能達數萬億美元,在美國也可能帶來巨大的好處。他們指出,這些好處比最近估計的實現更雄心勃勃的1.5度目標的成本高出30多倍。

「對於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而言,我們發現有力的證據表明,實現雄心勃勃的巴黎目標的好處可能遠遠超過成本,」伯克說。

相關焦點

  • 新研究預測氣候變化將造成數萬億美元的額外經濟損失
    根據華威大學科學家共同撰寫的一項新研究,世界低估了氣候變化的經濟影響數萬億美元研究表明,目前的經濟預測模型未能解釋全球氣溫的不可預測變化,而不是更可預測的氣溫上升本身。桑德拉·查普曼(Sandra Chapman)教授說:「當我們導致像地球這樣的氣候變暖時,它並不會平穩而均勻地變暖。地球溫度的變化會轉化為經濟損失,我們的工作估計了地球平均氣溫的這些波動會帶來額外的經濟損失,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會導致全球平均氣溫的平穩逐漸上升。」
  • 天然林再生帶來的氣候變化減緩潛力被低估11%
    2020年9月23日,《自然》(Nature)發表題為《測繪全球天然森林再生的碳積累潛力》(Mapping Carbon Accumulation Potential from Global Natural Forest Regrowth)的文章指出,天然林再生帶來的氣候變化減緩潛力被低估
  • 解鎖自然的力量 | 減緩氣候變化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詳細闡述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  這些危機疊加在一起,將給人類社會和野生生物帶來災難性後果,導致包括生態災難、生命損失、社會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巨大的負面經濟影響,甚至引發公共衛生事件、系統性金融風險、經濟衰退和地區衝突。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當前人類面臨的一場公共衛生危機,而氣候變化則是人類面臨的更長期、更深層次的生存發展挑戰。
  • 解鎖自然的力量 | 減緩氣候變化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詳細闡述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這些危機疊加在一起,將給人類社會和野生生物帶來災難性後果,導致包括生態災難、生命損失、社會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巨大的負面經濟影響,甚至引發公共衛生事件、系統性金融風險、經濟衰退和地區衝突。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當前人類面臨的一場公共衛生危機,而氣候變化則是人類面臨的更長期、更深層次的生存發展挑戰。
  • 如何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
    因此,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以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進一步的氣候變化不可避免有兩個原因:首先,氣候系統有很大的慣性(主要是由於海洋的響應比較緩慢),因而溫度對已經存在於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只有部分響應。這樣即使今天所有的排放都停止,在氣候達到一個新的平衡態以前,殘餘的變暖效應仍然會在今後的幾十年內繼續發生。
  • 前沿熱點丨利用負排放技術減緩氣候變化
    導語自工業時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1 ℃,為了避免發生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設定了防止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2℃、理想情況下不超過1.5 ℃的目標。為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從空氣中去除和隔離CO2的負排放技術(NET)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發《利用負排放技術減緩氣候變化》,詳細介紹了負排放技術的特點、成本、碳去除能力以及應用潛力。
  • 如何減緩氣候變化?聯合國:多吃素
    報告中,研究人員提出以植物為主的飲食習慣或是適應甚至減緩氣候變化的良方。「如果在政策鼓勵下,富裕國家的人們能少吃一點肉,那對於氣候和人們的自身健康都是有益的。」 原文作者:Quirin Schiermeier 在亞馬遜地區森林砍伐日益加劇的背景下,聯合國公布了一份關於全球土地利用和農業的報告。
  •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同等重要
    ,需要減緩與適應並重。減緩是長期的、艱巨的,而適應更為現實和緊迫。在以往的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我們更注重就過去的事件作出被動響應,而不是主動防禦未來的變化,然而應對氣候變化本身就是對風險作出選擇和管理的過程,只有認知到這一點,才能對適應有所領會,並且將適應氣候變化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抑制未來氣候變暖的目標真正結合起來。目前全世界各國政府、環保界都已經在不斷地積累適應方面的經驗。
  • 最新研究:土壤在減緩氣候變化中有巨大潛能
    &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訊 (蘇宇芳 記者趙漢斌)緩解全球氣候變化,需要清潔能源和有效清除大氣中的碳。&nbsp&nbsp&nbsp&nbsp氣候變化及其引起的乾旱、暴雨、洪災等極端氣候事件的增加,正在極大地改變人類生存環境,而減緩氣候變化,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內容之一。雖然大自然在緩解失控的氣候變化方面有著強大的作用,但與對森林或紅樹林等減緩作用的關注相比,土壤作為自然氣候解決方案在歷史上所受的重視程度一直較低。
  • 國際研究探討利用森林減緩氣候變化面臨的風險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6月19日,《科學》(Science)發表題為《森林減緩氣候變化的潛力面臨著氣候驅動的風險文章指出,鑑於森林具有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巨大潛力,一些國家政府期望人工林可以抵消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這種氣候投資方式存在風險。如果森林遭到破壞,大部分儲存的碳會被釋放到大氣中。森林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幫助減緩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並為社會提供廣泛的協同效益。
  • 柳葉刀:沒有一個國家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危害
    然而,這份由120名全世界一流的健康和氣候變化學者以及臨床醫生參與的新報告指出,如果我們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通過制定政策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2℃以下——我們可以減緩這些問題,並且取得積極的健康和經濟效益。同時,導致氣候變化的誘因也會加劇人畜共患流行病的風險(傳染病從非人類動物跳到人類進而引起大流行病的風險),氣候行動還可以有效降低未來流行病爆發的風險。
  • 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報告|沒有一個國家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危害
    ——通過制定政策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2℃以下——我們可以減緩這些問題,並且取得積極的健康和經濟效益。同時,導致氣候變化的誘因也會加劇人畜共患流行病的風險(傳染病從非人類動物跳到人類進而引起大流行病的風險),氣候行動還可以有效降低未來流行病爆發的風險。 該報告由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35個機構的專家合作完成,並由倫敦大學學院牽頭,在《巴黎協定》籤署5周年之際發布。在《巴黎協定》下,各國承諾把全球變暖控制在2℃以下。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北大西洋暖流持續減緩 驅動因素包括人為碳排放造成的氣候變化
    自19世紀以來,幫助歐洲與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維持暖和的北大西洋暖流正持續顯著減緩,根據倫敦大學學院(UCL)地理系團隊研究,此減緩現象是1600年來最弱的情形。這套海洋環流系統的弱化可能是自然而然地開始,但也可能是因為持續受到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氣候變化所影響。北大西洋暖流。
  • 被忽視的真相:森林減緩氣候變化
    問道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作為生態系統重要載體的森林經受著嚴峻的考驗。有報導稱,變暖將使全球森林增長10%左右,但也有研究說,變暖會使部分樹種面臨消失的風險。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張稱意: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一個類型,森林可以說是直接暴露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和脅迫中的。這種影響是動態的,具有多面性和不確定性。
  • 適應與減緩並重 綜合應對氣候危機
    由於氣候資源具有多變性和相對性。某種氣候條件,對於某種生物或某項活動是資源,對於另外一些生物或活動則不利甚至可以成災。利用生物多樣性或調整產業結構和人類活動,可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氣候變化對於社會經濟有利有弊,近期對於高緯度高海拔地區利大於弊,對於低緯度和沿海低地則危害更大。
  • 當今氣候變化給我們帶來的一些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變暖、更頻繁嚴重的乾旱、野火、疾病的爆發,樹木遭到破壞,世界各地的森林也在發生變化。 氣候變化加速了樹木的死亡,阻礙了樹木的生長。 使世界各地的森林越來越年輕,這種趨勢有可能隨著氣候變暖而持續下去。
  • 中國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共促綠色經濟發展
    而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成為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發展綠色金融則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重要方式。  建設氣候適應能力具有經濟效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可持續的綠色復甦和經濟進步之間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取捨。
  • 氣候變化2001
    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情況如何?氣候變化已有哪些影響?將有哪些影響?面對氣候變化,人類可以採取哪些技術對策?經濟對策?  目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是美國人羅伯特T.沃森(RobertT.Watson)。委員會下設3個工作組,第一工作組負責氣候變化科學評估,第二工作組負責氣候變化影響的適應對策評估,第三工作組負責適應、減緩對策的經濟評估。三個工作組在第三次評估報告中分別重點討論了《氣候變化2001:科學基礎》、《氣候變化2001:影響、適應及脆弱性》、《氣候變化2001:減緩》三項內容。
  • 這種DeFi趨勢表明,加密貨幣將在未來達到數萬億美元的市值
    他的樂觀情緒歸結於一個關鍵因素:使用DeFi會帶來數十億美元的加密資金。Crypto dollar(或cryptodollar)是最近用來描述基於分散網絡(如Tether、USD Coin和TrueUSD)的美元stablecoin的一個術語。「與以往任何牛市不同的是,加密技術強大的基本面背景是,有數十億加密資金湧入使用#DeFi。除非出現放緩跡象,否則這一領域的總市值將達到數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