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丹福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未能達到「聯合國巴黎協定」規定的氣候減緩目標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在下個世紀損失數萬億美元。該研究於5月23日在「 自然」雜誌上發表,是首批將全球變暖限制在協議規定水平的經濟效益量化之一。
該協議承諾將195個國家的目標定為將本世紀的平均溫度控制在前工業時代的2攝氏度以上。它還包括追求更嚴格的將溫度上升到1.5度的目標的理想目標。迄今為止,尚未充分了解實現這些溫度目標的經濟效益。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我們已經經歷了全球溫度的1度增長,因此實現」巴黎協定「中規定的雄心勃勃的目標並非易事或便宜。我們需要清楚地了解我們將從實現這些不同目標中獲得多少經濟效益,「 地球,能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地球系統科學助理教授,該研究的主要作者Marshall Burke說。
為了發展這種理解,史丹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究了過去半個世紀的經濟表現與世界各地溫度變化的關係。然後,使用氣候模型預測未來溫度如何變化,他們計算了隨著溫度變暖到不同水平,整體經濟產出可能會如何變化。
研究人員發現,絕大多數國家 - 包括世界人口的近90% - 從經濟上受益於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度而不是2度。這包括美國,中國和日本 - 世界三大經濟體。在世界上一些最貧困的地區也是如此,即使是未來變暖的小幅減少也會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顯著增加。
「可能受益最多的國家今天已經相對炎熱,」伯克說。「歷史記錄告訴我們,進一步變暖將對這些國家的經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即使小幅減少未來變暖也會對大多數國家帶來巨大利益。」
科學家表示,高溫造成的預計成本來自諸如應對極端事件的支出增加,農業生產力下降和健康狀況惡化等因素。
以前的研究表明,每個國家作為「巴黎協定」的一部分所做的實際氣候承諾加起來接近3度的全球變暖,而不是1.5-2度的變暖目標。
鑑於這種差異,研究人員還計算了各國履行其巴黎承諾的經濟後果,但未能達到1.5-2度的全球變暖目標。他們發現,未能達到1.5 - 2度的目標很可能大幅降低全球經濟增長。
「從我們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通過避免更嚴重的經濟損失,實現更雄心勃勃的巴黎目標極有可能使大多數國家 - 以及整個全球經濟 - 受益,」 地球系統科學和論文共同作者教授諾亞迪芬博說。。
作者指出,該研究可能低估了更高水平的全球變暖的總成本。如果災難性的變化,例如格陵蘭島或南極洲的冰層迅速融化,或者如熱浪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加劇超出歷史觀測範圍,則尤其如此。一個最近的一項研究由Diffenbaugh和他的同事表明,即使全球變暖的水平降低,前所未有的極端氣候事件可能會更普遍。
這項新研究有助於闡明「巴黎協定」的總體經濟價值,以及川普政府決定將美國從協議中撤出,因為擔心美國經濟成本過高。研究人員計算出,將未來溫度上升至1.5度的整體全球效益可能達數萬億美元,在美國也可能帶來巨大的好處。他們指出,這些好處比最近估計的實現更雄心勃勃的1.5度目標的成本高出30多倍。
「對於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而言,我們發現有力的證據表明,實現雄心勃勃的巴黎目標的好處可能遠遠超過成本,」伯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