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印度洋暖溼氣流遇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時因為海拔迅速抬升,氣流中的水汽就變成了降水,當氣流翻過喜馬拉雅山進入青藏高原之後,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就比較少了,所以喜馬拉雅山南坡的降水量要明顯多於北坡。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印度瘋狂的在喜馬拉雅山上修建水庫,來保存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印度的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等地方基本是靠著喜馬拉雅山的水運作起來的,特別是旁遮普邦還被稱為是「印度糧倉」。印度喜歡修建水庫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1960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籤訂了《印度河水域條約》,條約中規定蘇特萊傑河,拉維河以及比斯河這三條河的河水歸印度使用(很多水庫就是修建在這三條河流之上),為了儘可能地保存有限的水資源,提高利用率,水庫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南坡,總庫容達到了270億立方米以上的五大水庫(下面按庫容從大到小依次排行)。
戈賓德薩加爾水庫
這個水庫是由巴克拉大壩在象泉河上遊的峽谷中攔截形成的,由於巴克拉大壩高達226米,加上大壩內部的地形剛好是一個位於兩座高山的峽谷地帶,形成的戈賓德薩加爾水庫長度達90公裡,這就使得其庫容特別的驚人,達到了93.4億立方米(其湖面積只有168平方公裡,而我國的千島湖面積580平方公裡,庫容也才170多億)。
門格拉水庫
它位於喜馬拉雅山和平原的交接地帶,大壩於1961年開工建設,過了13年後,於1974年建成使用。門格拉水庫是由一座高133米,長1900多米的大壩攔截比斯河形成的(比斯河是印度河的五大水系之一,是同巴基斯坦籤署協議後,歸印度使用的河流)。充足的水源加上開闊的湖面,其理論庫容為85.7億立方米,實際庫容也達到了72.9億立方米,是喜馬拉雅山上數一數二的人工大湖。門格拉水庫在蓄水灌溉的同時,還能發電,目前總裝機容量為39.6萬千瓦。
特裡水壩水庫
從圖上可以看到,特裡水壩水庫的海拔要明顯高於上面的兩個水庫(上面的水庫都是位於山區和平原的過渡地帶,為特裡水壩水庫完全位於山區)。特裡水壩建造在恆河水系之上,大壩形成的水庫呈「狹長型」分布,總庫容35億立方米左右。從圖上看去就像一條藍色的絲帶飄在群山之中。特裡水壩是目前印度最高的大壩,經常和我國的三峽大壩作對比(其實根本沒有可比性,雙方不在一個檔次上)。
蘭吉特薩加爾水壩水庫
這個水庫同門格拉水庫一樣(有部分是屬於克什米爾地區的),位於印度河的支流-拉維河上。其庫容32.8億立方米,從圖上看去,這個水庫的水面面積不大,但是其深度較深,所以使得其庫容偏大(攔水壩有160米高)。
拉姆甘加水壩水庫
這個水庫位於這五個水庫的最東面,所以它是建立在恆河的水系之上。我們從圖上看到,這個水庫有些特別,它有兩個攔水壩,總庫容24.4億立方米。同其它的水庫一樣,這個水庫也是集灌溉和發電的功能的,能灌溉5.7萬公頃的農田和支持19.8萬千瓦的發電容量。
大家對印度在喜馬拉雅山上的五大水庫了解了麼?印度不知不覺的已經利用了這麼多喜馬拉雅山的水資源,我國要加油了呀。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