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釋印度板塊等三大板塊分開原因
新華社加德滿都10月26日電(記者全曉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邊千韜教授26日指出,大約1.5億年到1.3億年前的一期超級地幔熱柱活動,進一步導致了當時地球上兩塊大陸之一的岡瓦納大陸的裂解,並直接造成了印度板塊與澳大利亞板塊、南極洲板塊的分開,印度洋由此形成。
-
(組圖)
地球從不平靜 此前,不同板塊之間的運動學以至構造學的描述則多是在剛性板塊假定前提下進行的。不過,上世紀後期,空間測地技術高速發展。全球可公用的站點數據已近1000個,站點的分布已有較好的監測全球板塊運動的能力。邊千韜指出:「根據這些站點數據,我們可以觀測到歐亞、北美、太平洋、南美、非洲、印澳等六大板塊各自的運動矢量態勢。」
-
現代板塊構造理論怎麼說?
1968年,劍橋大學的麥肯齊(D.P.Mckenzin)和派克(R.L.Parker),普林斯頓大學的摩根(W.J.Morgan)和拉蒙特觀測所的勒皮雄(X.Lepichon)等人聯合提出的一種新的大陸漂移說--板塊構造理論,它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理論基礎上,又根據大量的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海底地貌等資料,經過綜合分析而提出的學說。
-
美國空軍驗證試飛"自適應柔性後緣襟翼" (組圖)
美國空軍驗證試飛"自適應柔性後緣襟翼" (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31日 01:42 來源: 來源:國際在線 美國《航空周刊與航天技術》2006年11月27日刊報導:最近,美國柔性系統有限公司(FlexSys Inc)在美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贊助下研製的"自適應柔性變形機翼"(adaptive compliant wing),在美國縮比複合材料有限公司(Scaled Composites LLC)的"救世主"(White Knight)飛機上進行了系列試飛驗證
-
喜馬拉雅山南坡的五大水庫簡略地形圖,儲存了數百億立方米的淡水
自從億萬年之前,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了現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豐富的印度洋水汽在季風的帶領下由南往北輸送的時候,碰上了青藏高原的排頭兵-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大量的降水在山脈的南坡落下,只有少部分水汽翻越山脈進入青藏高原地區。
-
宇宙弦理論或能在實驗室得以驗證
自弦理論提出25年來,雖已成為「終極理論」中最熱門的候選,但一直無法得到驗證。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日報導,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一個科研小組提出了一種數學模型,用弦理論來預測「量子糾纏」系統中量子位的行為,然後通過在實驗室檢驗量子位,以此來驗證弦理論學說是否正確。研究論文發表在9月2日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弦理論是一種對宇宙萬物的數學描述,擴展開來就是「終極理論」。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一種能解釋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統一理論。
-
理論的維護與驗證——邏輯實證主義的產生與批判
3.理論的維護與驗證從語言角度論科學研究活動,不論是理論的探究和構建還是實驗的設計和實施,其最終形式都可以歸結為一系列的命題陳述及其驗證。嚴格地講,通過實驗及其實驗事實來構建理論,從邏輯上是行不通的。因為一次實驗無論如何設計,對其實驗事實的陳述都只能是單稱陳述,邏輯上無法證明從單稱陳述推出全稱陳述一定是正確的。
-
學術界紀念板塊構造理論進入我國45周年
本報北京5月13日電(記者胡其峰)為紀念板塊構造理論進入我國45周年和老一輩傑出地質學家李春昱誕辰110周年,主題為「板塊構造理論與中國大陸構造」的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 板塊構造理論問世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進入我國則是在70年代初期。
-
天文學家發現密集雙星系統 挑戰恆星形成理論(組圖)
天文學家發現密集雙星系統 挑戰恆星形成理論(組圖) 2013-05-23 15:21:04來源:光明網 天文學家發現了四對雙星系統,它們的軌道周期都小於4個小時。時至今日,天文學家仍覺得這種密集的雙星系統不應該存在。
-
伽利略自由落體理論通過太空驗證
原標題:伽利略自由落體理論通過太空驗證 等效原理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之一,400多年前,伽利略提出自由落體理論並在義大利比薩斜塔對等效原理進行了當時最精確的實驗測試。現在,這種自由落體理論首次在太空獲得驗證。
-
弦理論可能被驗證嗎?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對弦理論的批評?
弦理論誕生於1968年,兩名年輕的博士後加布裡埃爾·韋內齊亞諾和鈴木真彥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公式,該公式似乎可以描述亞原子粒子的碰撞,很快,人們發現這一偉大的公式可從弦的振動中得出。但該理論到了1974年就逐漸銷聲匿跡了,一個新的理論——量子色動力學,或者稱「夸克間強相互作用」理論橫空出世,使其他理論黯然失色,大隊人馬放棄了弦理論轉而研究量子色動力學。
-
一個未被驗證的傑出科學思想:超引力理論
不過,最近的基礎物理學突破獎證明,即使未被實驗驗證,傑出的科學思想一樣值得鼓勵。 超引力理論是是一種結合了超對稱和廣義相對論原理的場論,誕生於1976年,儘管距今已四十餘年,但仍然沒有實證表明該理論是正確的。 「諾貝爾獎謹慎小心,必須要實驗驗證,但並不是說,還沒有得到實驗驗證的理論就沒有學術價值。科學突破獎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諾貝爾獎的不足。」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曹俊看到此消息,在新浪微博上評論道。
-
板塊構造理論先驅傑克·奧利弗逝世
(圖片來源:康奈爾大學)美國地球學家、板塊構造理論先驅傑克
-
額外維度是直接驗證弦理論的「攔路虎」,但還有五點可間接驗證
存在額外維度的思想本身就有違常人的認知,再加上又不能被直接驗證,這也是導致弦理論的發展四面楚歌、舉步維艱的根本原因。縱觀整個人類的物理學發展史,其實與弦理論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很多理論在剛提出時似乎完全不可能證實,但在理論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最終還是通過直接的或間接的實驗證實了。
-
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南坡修建水庫,前五個總庫容達到了270億立方米
溫暖的印度洋暖溼氣流遇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時因為海拔迅速抬升,氣流中的水汽就變成了降水,當氣流翻過喜馬拉雅山進入青藏高原之後,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就比較少了,所以喜馬拉雅山南坡的降水量要明顯多於北坡。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南坡,總庫容達到了270億立方米以上的五大水庫(下面按庫容從大到小依次排行)。
-
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直接驗證弦理論,弦理論家走的是一條不歸路?
「弦理論」名稱的由來是振動的基礎「弦」,它也是最初構建該理論的核心。弦理論認為,量子理論中所有基礎的亞原子粒子都存在於弦理論中,它們是由弦的振動而來,弦的不同的振動對應不同的亞原子粒子。這一點非常像是從振動的小提琴琴弦產生出的不同的音符。
-
地震前兆觀測與地震成因理論
如果沒有合理的旱震關係的產生機制,耿老師最先提出的旱震關係就很難被系統為完整的旱震理論。對此本人通過實測數據及實驗驗證綜合基礎上,提出了旱震關係的旱震關係的氡氣成因論,該理論指出:旱震關係是由於板塊運動擠壓導致的地下放射性元素的非正常釋放引起的,該理論的提出,可以很好的協調解決震前乾旱和震後暴雨等地震伴生現象,為旱震關係找到了一種更為合理的形成機制,這種旱震形成機制的提出,和耿老師的旱震關係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經得起檢驗的旱震理論。
-
據說新引力理論獲得驗證
結論是Verlinde的理論與實驗結果吻合得很好。《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將發表該實驗結果.現有的理論只有在引入暗物質後才能與實驗結果相符。 作為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替代品, Verlinde聲稱他的理論不僅可以解釋引力背後的機制, 還可以解釋所謂的「由暗物質所產生的引力」究竟是什麼。僅僅基於可見物質的質量, Verlinde的理論就可以得到引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