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5月13日電(記者胡其峰)為紀念板塊構造理論進入我國45周年和老一輩傑出地質學家李春昱誕辰110周年,主題為「板塊構造理論與中國大陸構造」的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
板塊構造理論問世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進入我國則是在70年代初期。在其後的45年中,中國地質界逐漸接受板塊構造理論,並把其創造性地應用於中國大陸構造研究,獲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造就了眾多傑出地質學家。
本報北京5月13日電(記者胡其峰)為紀念板塊構造理論進入我國45周年和老一輩傑出地質學家李春昱誕辰110周年,主題為「板塊構造理論與中國大陸構造」的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
板塊構造理論問世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進入我國則是在70年代初期。在其後的45年中,中國地質界逐漸接受板塊構造理論,並把其創造性地應用於中國大陸構造研究,獲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造就了眾多傑出地質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