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系統晶片的功能測試方法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1 引言 

  一個正確的電路設計拿到工廠去製造,並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確地製造出來。總會受到種種不確定性的影響,比如製造機器的偏差、環境幹擾、矽片的質量不一致甚至是一些人為的失誤等等方面的影響,生產出的產品並不全都是完好的。如果晶片存在有故障,這樣的晶片是絕對不允許流入市場中的。那麼如何檢驗出有製造缺陷的晶片,這就屬於測試的範疇。在深亞微米階段,線寬非常精細,工序數量又多,更加容易受到幹擾的影響,製造故障變得尤其明顯。所以必須加大測試的力度,儘可能地減少次品流人市場的機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6637.htm

  下面將通過設計一個系統晶片——「成電之芯」的功能測試平臺來具體介紹實現系統晶片功能測試的方法。

  2 評估測試需求

  在進行功能測試和選用必要的工具之前,應該審定系統晶片測試的基本要求,並明確解決如下4個問題閉:1)哪些是必須的基本測試能力;2)怎樣觀察對測試序列的響應;3)測試平臺需要多高的靈活性;4)需要多少經費和時間。

  對基本測試平臺能力[3]的評估應該包括:1)所需的激勵時鐘速度;2)所需的激勵通道數;3)輸入的電壓標準;4)測試序列的長度。

  「成電之芯」是一款0.18μm工藝、內嵌DSP核的730萬門SoC,面積31mm×31mm,PBGA609封裝,它的硬體部分主要實現脈衝壓縮、動目標顯示(MTI)、動目標檢測(MTD)、求模取對數等算法,其中脈衝壓縮比最大可做到1024,MTD濾波通道數最大為256,每個通道的濾波器階數最大為256,每個相參處理間隔的數據量最大為2M深度,MTI濾波最多可做16脈衝對消,根據雷達整機系統需求,上述參數可靈活調節,通過DSP核,可用軟體實現其它各類數位訊號處理算法(如CFAR等)。晶片的內部處理速度最快160MHz,外部I/O速率範圍為1~80MHz。晶片I/O電平為LVTTI電平。該晶片的數據流框圖如圖1所示。

 

  圖1中,實線區域為晶片內部各模塊,虛線部分為片外存儲器。從圖中可以看出,雷達信號處理專用晶片的數據傳輸主要由DPC數據總線和ED數據總線完成。

  通過上述對「成電之芯」的簡單介紹,該晶片的系統功能和測試平臺的能力需求已經一目了然。

  3 功能測試平臺的建立

  3.1 功能測試平臺建立方法

  測試平臺是為了向被測晶片施加輸入激勵而建立起來的。如圖2所示,測試平臺向被測晶片輸入激勵,對輸出採樣,並將結果與期望值比較,得出比較分析結果。

  建立測試平臺的過程是建立在對被測晶片功能屬性透徹理解的基礎上的。目前,常用的測試平臺建立方法有:採用可編程器件建立測試平臺、基于波形建立測試平臺、基於可編程測試儀建立測試平臺和基於事物建立平臺。


相關焦點

  • 提高系統級晶片測試效率的方法
    可測性設計通過提高電路的可測試性,從而保證晶片的高質量生產和製造。藉助於EDA技術,可以實現可測試性設計的自動化,提高電路開發工作效率,並獲得高質量的測試向量,從而提高測試質量、低測試成本。傳統的利用功能仿真向量進行生產製造晶片的後期測試,雖然有的工程師認為由於充分測試過電路的功能,所以功能測試向量應該可以滿足市場對產品質量的需求,然而實際上功能測試向量還很不完備,亞微米、深亞微米製造工藝條件下,功能測試向量所能達到的測試覆蓋率只有50%到60%左右,測試的質量得不到充分保證;另外功能測試向量的產生和運行都十分昂貴;與此同時功能測試向量還不便於失效器件的故障診斷。
  • 測試單片機系統的可靠性的方法簡介```
    單片機系統可以分為軟體和硬體兩個方面,我們要保證單片機系統可靠性就必須從這兩方面入手。 我們以HOLTEK最基本的I/O單片機HT48R05A-1為例,它內部提供了看門狗定時器WDT防止單片機內部程序亂跑出錯;提供了低電壓復位系統LVR,當電壓低於某個允許值時,單片機會自動RESET防止晶片被鎖死;HOLTEK也提供了最佳的外圍電路連接方案,最大可能的避免外部幹擾對晶片的影響。
  • 系統級晶片集成——SoC
    真正稱得上系統級晶片集成,不只是把功能複雜的若干個數字邏輯電路放在同一個晶片上,做成一個完整的單片數字系統,而且在晶片上還應包括其它類型的電子功能器件,如模擬器件和專用存貯器,在某些應用中,可能還會擴大一些,包括射頻器件甚至MEMS等。通常系統級晶片起碼應在單片上包括數字系統和模擬電子器件。
  • 光泰通信:新品「AWG/CWDM4晶片自動耦合測試系統」獲晶片廠商認可!
    據了解,光泰通信推出面市的「AWG/CWDM4晶片自動耦合測試系統」是目前國內首款將晶片自動耦合與自動測試二者完美集成的系統,同時滿足晶片所需的耦合+測試功能。光泰通信憑藉自身多年的測試軟體技術優勢,結合新有耦合工藝技術,從系統整體架構設計、傳感器和夾具設計、可調光源共享到耦合+測試軟體集成、工藝流程的制定等多方面相結合嚴格把關,開發出一套集成度高,性價比高,綜合效率高的自動化系統。
  • 多處理器系統晶片設計:IP重用和嵌入式SOC開發的邏輯方法
    為了保持產品的競爭力,新的通信產品、消費產品和計算機產品設計必須在功能、可靠性和帶寬方面有顯著增長,而在成本和功耗方面有顯著的下降。 與此同時,晶片設計人員面臨的壓力是在日益減少的時間內設計開發更多的複雜硬體系統。除非業界在SOC設計方面採取一種更加有效和更加靈活的方法,否則投資回報障礙對許多產品來說就簡直太高了。半導體設計和電子產品發明的全球性步伐將會放緩。
  • Verigy 93000中直流參數的並行測試方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3509.htm  Verigy 93000 是單一平臺的可升級測試系統,它是滿足SoC 技術全面集成需要的晶片測試系統解決方案。
  • 3D晶片大腦:在晶片上培養腦細胞,還能用來測試新藥
    此外,動物測試成本高且耗時,同時無法精確體現人類的反應。那麼有沒有其他替代品呢?LLNL 實驗室致力於在晶片設備上複製人體系統,而該研究正是其系列工作的一小部分。其目標是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研發的晶片設備更適用於人類,甚至取代動物測試。
  • 晶片上培養腦細胞,測試新藥,LLNL實驗室開發出3D晶片大腦
    近年來,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多學科團隊試圖在晶片設備上複製人體系統,並開發出了能夠捕獲體外培養腦細胞神經活動的「晶片大腦」(brain-on-a-chip)。未來,它或許會取代動物測試。此外,動物測試成本高且耗時,同時無法精確體現人類的反應。那麼有沒有其他替代品呢?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多學科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款三維「晶片大腦」(brain-on-a-chip),它能夠捕獲體外培養活體腦細胞的神經活動,並提出了一種建模交互神經元群體及其網絡結構的方式。
  • 揭秘:一篇文章讓你了解MEMS晶圓級測試系統
    國內而言,某些高校均建立了服務於自身MEMS生產線的晶圓級測試系統,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哈工大等;一些科研院所亦然,如中國電科49所、13所、26所、46所等。測試系統根據產品特點結構和功能各異,其中,航天新銳公司在MEMS晶圓級測試系統的研製方面優勢明顯,推出了LS1100系列MEMS晶圓片全參數自動測試系統。測試產品包括流量計、加速度計、陀螺儀等。
  • IC測試原理解析(第四部分—射頻/無線晶片測試基礎)
    晶片測試原理討論在晶片開發和生產過程中晶片測試的基本原理,一共分為四章,下面將要介紹的是最後一章。第一章介紹了晶片測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介紹了這些基本原理在存儲器和邏輯晶片的測試中的應用,第三章介紹了混合信號晶片的測試。本文將介紹射頻/無線晶片的測試。
  • IC晶片的晶圓級射頻(RF)測試
    實際上,一個兩通 道的s參數掃描能同時提取阻抗和電容參數,而採用常規DC方法,則需要分開測試,甚至需要單獨的結構以分離工藝控制需要的信息。功放RF晶片的功能測試是這種性能的另外一種應用。這些器件非常複雜,然而價格波動大。生產中高頻低壓的測試條件排除了通常阻礙晶圓級測試的功 耗問題。也不存在次品器件昂貴的封裝費用。
  • SOC晶片中整合RF前端有什麼好處?能給生產測試帶來什麼?
    本文的主旨是啟發讀者去考慮電子晶片集成度提高對終測或生產測試的影響。特別的,射頻(RF)晶片測試方法的主要轉移變得越來越可行。一些關於生產測試的關鍵項目將在這裡進行討論。它們是:系統級測試:RF晶園探針測試;SIP相對SOC的架構;設計人員的新的責任:RF內置自檢(BIST);對於測試系統構架的影響。
  • 使用PXI模塊化儀器測試電源管理晶片
    構建您自己的測試系統測試電流消耗的一個理想選擇是NI PXIe-4139精確源測量單元(SMU),如圖3所示。該模塊連接晶片後不僅能夠為晶片提供輸入電壓,而且可以測量晶片消耗的電流。 PXI-4139在1 μA範圍內的電流測量解析度100 fA,這個解析度對於分析靜態和關斷電流以及毫微安範圍的洩漏電流特性來說綽綽有餘。
  • 開關電源系統-待機功耗測試&分析
    注意:更大的X電容會影響我們系統待機時的待機功耗;我提供測試數據參考:A.可以測試一下如果達到10uA這個數量級了使用的時候要注意。5.對於開關電源IC-FLY我們需要做低待機功耗功能時;至少要先一個有內置高壓啟動電流源的控制機理!如果沒有的話,就需要外圍電路進行實施。一些沒有高壓引腳的晶片也提供一個控制引腳來連接外置的高壓開關管;如果是這樣的方式;系統的BOM會複雜!當然還是建議使用者優先選擇有低待機功能的IC控制器 實施控制方便有更好的可靠性!
  • 射頻及無線晶片測試基礎知識解析
    圖1、通用數字通信系統發射器的簡單模塊圖  先進的數位訊號處理和專用應用晶片技術提高了數字系統的集成度。現在一塊單一的晶片就集成了從ADC轉換到中頻調製輸出的大部分功能。因此,模塊級和晶片級的射頻測試點會減少很多,發射器系統級和天線端的測試和故障分析就變得更加重要。  發射器的主要測試內容  信道內測試  信道內測試採用時分復用或者碼分復用的方法來測試無線數字電路。復用指的是頻率或者空間上的復用等。
  • ADC晶片參數測試技術解析
    作為模擬與數字之間的橋梁,模擬數字轉換器(ADC)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由此也推動了ADC測試技術的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ADC的測試,包括靜態參數和動態參數測試,然後結合自動測試系統測試實例,詳細介紹了 ADC晶片參數的測試過程。
  • 碳化矽功率模塊及電控的設計、測試與系統評估
    vbaednc系統分析根據羅姆提供的第四代SiC晶片規格書,作者將其相關參數導入至臻驅的系統分析工具——ScanTool中。ScanTool是一種時域-頻域混合的穩態仿真工具,主要用於電力電子系統的前期方案設計,可用於計算系統在不同軟硬體配置下的功率、效率、輸出波形失真、母線電容的電壓紋波及電流應力等。
  • 哈佛團隊利用「器官晶片」系統助力新藥研發:可體外預測體內藥物代謝
    該團隊共創建了8個微晶片,以概括人體器官的構造和功能,包括肺、肝、腸、腎臟、皮膚、骨髓、大腦和血腦屏障。研究人員們還建立了一種自動儀器,可以將多達10個「器官晶片」流體連接起來,以創建他們所謂的「功能性人體晶片平臺」(a functional human Body-on-Chips platform)。
  • 半導體廠商如何做晶片的出廠測試
    自動測試設備(ATE)。2。系統級別測試(SLT)。2號是必要項。1號一般小公司用不起。  ATE的測試一般需要幾秒,而SLT需要幾個小時。ATE的存在大大的減少了晶片測試時間。  ATE負責的項目非常之多,而且有很強的邏輯關聯性。測試必須按順序進行,針對前列的測試結果,後列的測試項目可能會被跳過。
  • 一種升壓型白光LED驅動控制晶片的設計方案
    針對LED的電氣特性,晶片控制策略採用峰值電流模式控制並建立了小信號模型進行系統環路補償設計;針對LED的背光應用要求,在控制器中集成了模擬與數字調光(PWM Dimming)功能,具體介紹了數字調光模式的功能電路,其最大的調光比(Dimming Ratio)可以達到3000:1,為了滿足更高的效率要求,設計了無採樣電阻的控制電路,減少了外圍的器件並提高了系統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