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丈紅綾,百裡赤壁——嶂石巖地貌

2020-12-06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提起我國著名的砂巖地貌景觀,你會想到哪些?

是大名鼎鼎的張家界砂巖峰林地貌景觀嗎?

還是如詩如畫的浪漫紅層——丹霞地貌?

今天本文帶你走進另一個別具特徵的砂巖地貌——嶂石巖地貌

嶂石巖地貌的由來

在太行山中南段,發育有氣勢磅礴、造型獨特的紅崖長牆砂巖地貌景觀。

上個世紀70年代初,我國地理學家郭康在太行山考察時發現這種壯闊的紅色地貌,尤以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處的贊皇縣嶂石巖村附近最為突出。經過多年考察研究,郭康先生於1992年在《地理學報》上發表了「嶂石巖地貌之發現及其旅遊開發價值」一文,一種新的地貌類型——嶂石巖地貌從此問世。

文中這樣描述嶂石巖地貌:發育於以巖層平緩、質地剛硬、顏色緋紅的元古代石英砂巖為主要成景地層和新構造運動上升區,由於水流沿崖邊節理、層理的侵蝕風化作用,以楔形水平侵蝕和蝕空崩塌形式為主,形成以頂平、身陡、稜角明顯、整體性強的綿延大壁、複合障谷為主的形態,並發育著方山、石牆、塔柱、排峰、洞穴、崖廊等的奇險造型地貌,稱為「嶂石巖地貌」。

嶂石巖地貌的基本形態特徵

1

丹崖長牆延續不斷

高數百米的丹崖長牆橫向展開,並遠遠延伸,在太行山中、南段延伸達300 km 。

2

階梯狀陡崖貫穿全境

嶂石巖地貌在垂直橫剖面上往往呈階梯狀大陡崖,如嶂石巖國家地質公園即有三級大斷崖,每層均在百米以上,各層之間的平臺時寬時窄,寬者稱「臺」,窄者稱「棧」,其上或為小型造型地貌;或為密林、灌草;或為裸露的沙波花紋,更增加了丹崖長牆的層次感與渾厚感。

3

「Ω」形嶂谷相連成套

「Ω」 形嶂谷是典型的標識性嶂石巖地貌,其主要特徵是半圓形的垂直溝坡。嶂石巖最典型的「Ω」 形嶂谷直徑約90m、弧度250°,因回聲清晰而被稱為「天下第一回音壁」,並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Ω」形嶂谷常成群出現,相連成套,以「三棧牽九套」之勢構成嶂石巖地區的景觀大框架。其他嶂石巖地貌分布區也多有「Ω」形嶂谷。

4

稜角鮮明的塊狀結構

無論是嶂石巖地貌的整體結構,還是不同大小的造型地貌,都呈稜角鮮明的塊狀特徵,這也是構成嶂石巖地貌最基本的形態特徵。

5

溝谷垂直自始至終

嶂石巖地貌中的溝縫或溝谷,無論長短、規模大小,其溝頭都呈垂直狀,不像其他常見的溝谷地貌溝頭多呈坡狀,即嶂石巖地貌的坡面發育是從垂直的溝縫開始到垂直的溝谷終止。

咳咳,欣賞了這麼多美景,該到了漲姿勢的時候了。

嶂石巖地貌的形成機制

嶂石巖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太行山中南段,以贊皇縣嶂石巖景區最為典型。新生代以來的構造運動使得太行山不斷抬升,東西兩側產生強烈的地勢差,為太行山地區的地貌塑性提供了動力。

前人認為該地貌形成機制有以下三種:

(1)地殼迅速抬升同時發生有斷裂活動,外動力以深切、崩塌和溯源侵蝕為主;

(2)地殼緩慢抬升,外動力以側蝕和谷坡後退為主;

(3)地殼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穩定,外動力以夷平、風化為主。以上三種不同類型的機制是內外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可以與地殼的不同構造階段對應。

嶂石巖地貌的動力機制

嶂石巖地貌形成的重要動力來自橫向楔狀侵蝕作用和橫向掏蝕卸荷作用。其中楔狀侵蝕過程是嶂石巖地貌區別於其他地貌類型的根本原因,而橫向掏蝕卸荷作用對嶂石巖地貌演化的速率及物質總量的搬運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二者共同促進了嶂石巖地貌的形成。

楔狀橫切坡面不同於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那樣將山體從上向下直接切割成豆腐塊狀,而是由山體一側陡壁橫向切入,成為豎直的溝縫。

楔狀側切坡面發育示意圖

橫向掏蝕卸荷作用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巖性的差異。風化侵蝕首先從夾砂頁巖和鬆軟砂巖開始,在軟弱層被掏蝕後,上覆巖層懸空並承受自重和上部巖體的壓力。當軟弱層不斷的被掏蝕,上覆巖層承受的力越大,巖層原有的垂直節理加強並產生新生節理,造成整個巖體的不穩定。懸空的巖體承受能力達到極限時開始卸荷塌落形成反梯狀塌落面,當塌落面達到山頂後巖壁大面積崩塌,巖壁整體後移。

橫向掏蝕卸荷作用示意圖

嶂石巖地區的巖性特徵

嶂石巖地區的巖層一般可以分為三層:

下層巖性為元古界灰綠色變鈉長安山巖和順層侵入的變質輝綠巖-閃長巖,主要構成嶂石巖地貌的坡麓。

中層巖性底部為砂礫巖及紫色砂質頁巖,下部為粉紅、灰白中厚層石英巖狀砂巖,中部為紫紅色、暗紫色中厚層長石石英砂巖,上部為灰白、灰綠、紫色中厚層石英砂巖夾砂質頁巖。

大家注意啦,中層巖層的這些石英砂巖為嶂石巖地貌的主要成景地層。

上層巖性為寒武系巖層,其底部為含礫粗砂巖、礫巖,上覆饅頭組為紅色頁巖與薄層泥灰巖,往上依次為為易風化破碎的紅色灰巖、砂質頁巖以及白雲質灰巖,最上部為寒武系中統徐莊階雲母頁巖、結晶灰巖和鮞狀灰巖。

(A.以寒武系灰巖為主,夾薄層灰泥巖、砂巖、雲母頁巖 B.嶂石巖巖層中層 C.嶂石巖巖層下層D.第四紀以來的堆積物。)

嶂石巖的發育模式

嶂石巖地貌的發育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1

巖嶺後退-石縫發育階段(胚胎-幼年期)

頂層的石灰巖巖層由於邊緣陡壁及底部受侵蝕、掏蝕、卸荷崩塌的緣故造成巖壁的整體性後退,進而使下伏石英砂巖出露,並在其邊緣發育橫切侵蝕巖體的楔形石縫。嶂石巖巖嶺後退其實是一種石灰巖地貌形成過程,該過程可為石英砂巖的坡面發育創造了條件。

2

巷谷發育-套谷形成階段(青年期)

石縫發育形成巷谷迅速擴大為障谷,並且在石壁兩側再次發育石縫形成次級巷谷,組成套谷。

3

套谷發育-方山、塔柱形成階段(壯年期)

該階段障谷向下層侵蝕形成了層疊套谷,與此同時次級巷谷的延長、擴大而將障谷間隔牆切斷形成了方山和塔柱等。

4

方山、塔柱發育-塊狀殘丘階段(老年期)

該階段方山、塔柱、排峰進一步坡面侵蝕形成了細長柱峰,最後柱峰倒塌形成塊狀殘丘和大量塊石堆積。

嶂石巖的發育模式示意圖

最後,一張嶂石巖地貌的雪景有沒有帶給你更多的遐想?

(風景圖片來源於網絡,示意圖來源於文獻1、2)

參考資料:

1. 郭康.嶂石巖地貌之發現及其旅遊開發價值[J]. 地理學報, 1992, 59(5):467-472.

2. 郭康,邸明慧.嶂石巖地貌的理論研究與開發利用[J].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08(3):79-82.

3. 吳忱, 許清海, 陽小蘭. 河北省嶂石巖風景區的造景地貌及其演化[J]. 地理研究, 2002, 21(2):195-200.

4. 高麗超. 中國世界地質公園的地學特徵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6.

美編:張 嶽

校對:黃志偉

相關焦點

  • 與丹霞地貌並列的嶂石巖地貌,知名度為何不高?
    見過張掖七彩丹霞的人,都會被那層理交錯、巖壁陡峭、造型奇特、色彩斑斕的地貌所震撼,這是中國特有的地貌結構之丹霞地貌,與之並列的還有喀斯特地貌、嶂石巖地貌、張家界地貌、岱崮地貌。巍巍太行八百裡,河北贊皇嶂石巖是雄險、壯美的典型代表地段。
  • 與丹霞和張家界地貌不同的第三大旅遊砂巖地貌:太行山的絕美精華
    嶂石巖,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20平方千米,中心景區20平方千米,最高峰黃庵堖海拔1774米。景區位於石家莊市贊皇縣西南部的嶂石巖鄉,距贊皇縣城52千米,距石家莊市區約110千米,是一處自然風光絕佳的旅遊聖地,是太行山精華所在。
  • 中國三大丹霞,堪稱大自然的奇觀,最後一個被譽為青峰赤壁丹霞魂
    除大峽谷、鐘乳洞等自然奇觀外,地質地形特徵也可說是自然的傑作,丹霞學名是紅色砂巖長期風化剝落,被水流衝刷而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巨大而厚重的紅色沙子,這些沿垂直節理分布在砂巖層中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統稱,丹霞地形由紅色碎石組成,是以紅丹崖為特徵的「紅層」地形,所謂「紅層」主要是指侏羅紀至第三紀水平或緩慢的紅色地層
  • 嶂石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特色景點為大型天然回音壁
    其全旅遊區的地貌經由國家旅遊、地質部門鑑定為"嶂石巖地貌"。以嶂石巖命名的嶂石巖地貌,和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並稱為中國三大旅遊砂巖地貌。嶂石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與國家地質公園,也是我國地理學家郭康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嶂石巖地貌"的發現地與命名地。嶂石巖地貌為我國三大旅遊砂巖地貌(丹崖地貌、張家界地貌與嶂石巖地貌)之一,是太行山雄險、壯美的典型代表地段。
  • 高中地理:中國五大地貌介紹
    中國的五大造型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巖地貌、張家界地貌、岱崮地貌。   嶂石巖地貌   嶂石巖地貌為地貌學按巖性分類確立的一種新型地貌類型,主要由易於風化的薄層砂巖和頁巖形成,多形成綿延數公裡的巖牆峭壁,三疊崖壁,除頂層為石灰巖外,多由紅色石英巖構成。
  • 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中國五大造型地貌讓外國人都驚訝
    驚豔於桂林秀麗的山水,驚訝於張家界奇特的峰林,驚異於張掖斑讕的丹霞地貌,驚奇於山東特有的岱崮地貌。中國的五大造型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巖地貌、張家界地貌、岱崮地貌。嶂石巖地貌為地貌學按巖性分類確立的一種新型地貌類型,主要由易於風化的薄層砂巖和頁巖形成,多形成綿延數公裡的巖牆峭壁,三疊崖壁,除頂層為石灰巖外,多由紅色石英巖構成。
  • 中國三大丹霞地貌,你喜歡哪個?
    第一 銀瀑瀉瀉映丹崖,赤水丹霞地貌。若大金湖丹霞之水靜,赤水丹霞之水動。在中國,丹霞地貌分布廣泛,景觀類型複雜多樣,觀賞價值也是千差萬別,可見一斑。沿路可以看到丹霞地貌,高山飛瀑,竹海等景觀,赤水大瀑布在谷底最為壯觀。千姿百態的丹霞流淌人間。
  • 貴州一天然景區,風光秀美不輸武夷山,堪稱丹霞地貌之首
    為何稱這裡是丹霞地貌之首,因為這裡的面積極大,1200多平方公裡,在我們國家之中難逢敵手,遙遙領先,再者這裡的地貌全面,發育最為美麗,不論是面積還是風景都是第一,稱這裡為丹霞地貌之首沒有什麼不妥之處。而大家所知曉的武夷山也未必有這裡的風景壯觀,靚麗。
  • 神奇地貌在哪裡?
    唯有那一抹紅被冠以「中國」的名字而這片赤色土地砂石的丹霞可以說是最具中國風的地貌丹霞的演變從久遠的地質時期就開始了砂礫巖層經過了漫長的過程才成為如今壯麗的丹霞成為大地上明亮動人的紅丹霞地貌遍布在中國遼闊的疆土其中在28個省級行政區廣泛分布丹霞地貌多達一千餘處可謂是萬山紅遍
  • 丹霞地貌是什麼?丹霞地貌命名地了解一下!
    窗欞式丹霞什麼是丹霞地貌?什麼是丹霞地貌呢?丹霞地貌自提出以來,其定義始終充滿爭論。但無論分歧多麼大,人們對丹霞地貌的形態和顏色卻達成了共識。形態上,「頂平、身陡、麓緩」被認為是丹霞地貌的標準形態,陡崖則是其必需具備的特點。而顏色—紅色被認為是唯一的色彩要素,所謂「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所以,丹霞地貌的基本定義就是「有陡崖的紅層地貌」。
  • 重慶除了喀斯特地貌,這些丹霞勝景也很迷人
    在重慶,我們經常聽到「喀斯特」一詞,這種以天坑地縫、暗河溶洞為代表的地貌,佔據了重慶面積的絕大部分。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聞名的重慶,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地質科普丨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對比分析
    丹霞地貌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各巖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巖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巖洞。巖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溝、漏鬥、落水洞溶蝕窪地、盲谷、幹谷、喀斯特窪地等喀斯特負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各種洞穴系統以及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以及與地表和地下密切相關聯的豎井、芽洞、天生橋等喀斯特地貌。
  • 陝北神奇丹霞地貌震驚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
    陝北丹霞地貌是我國目前已知規模巨大的丹霞地質遺蹟景觀帶,有溝谷型、孤峰型、丹霞赤壁、丹霞天生橋、丹霞石蘑菇等類型,刷新了人們對中國丹霞地貌分區、丹霞地貌類型的認知。甘泉雨岔大峽谷8月21日上午,第四屆紅層與丹霞地貌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全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學術討論會在陝西省延安市開幕
  • 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你喜歡哪一個?
    具有魔幻色彩的彩色丘陵是張掖丹霞地貌的美麗陪襯。由於乾旱缺水,所以這一處丹霞地貌呈現出與南方迥然不同的格調:沒有植被、乾燥、巍然屹立、蒼涼。地理學家形象地稱呼它為「窗欞式和宮殿式丹霞地貌」。三、 資江—八角寨—山丹霞地貌 青山赤壁丹霞魂八角寨,又名雲臺山,海拔818米,位於群山拱衛之中,橫空出世,獨佔鰲頭,寨頂飛出八個犄角,形似八條崢嶸的巨龍遠翹,故稱八角寨。它是我國乃至世界稀有的丹霞峰林地貌,被譽為「丹霞之魂」。
  • 什麼是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第四階段(壯年期)主河谷接近區域侵蝕基面,近河谷地帶形成紅層峰林 ,遠河谷地帶發育紅層峰叢,地表最崎嶇第五階段(老年期)主河谷與主要支谷達侵蝕基面 ,區內河谷平原、紅層丘陵和紅層孤峰相間分布 ,局部可保持峰林狀
  • 安塞紅層與丹霞地貌
    王家灣丹霞地貌 由國際地貌學家協會(IAG)紅層與丹霞地貌工作組、中國地理學會紅層與丹霞研究工作組、亞太世界地質公園網絡聯盟(APGN)、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陝西省自然資源廳、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延安市人民政府、陝西省地質調查院聯合主辦,陝西省地理學會、長安大學、西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協辦的第四屆紅層與丹霞地貌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全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學術討論會於2019年8月21日,在陝西省延安市開幕。
  • 陝北丹霞地貌谷系成群連片國內獨有
    9月20日,陝北丹霞地貌第一次聯合科考研討會在西安舉行。會上,來自國內的眾多地質學相關專家一致認為,陝北的丹霞地貌為國內獨有的一種丹霞地貌景觀。今年9月14日至19日,由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組織、中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工作組協助,國內10餘所高校、科研院所和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專家組成的聯合科考隊對陝北丹霞地貌進行了第一次科考。這是我國在半乾旱地區開展的第一次丹霞地貌聯合科考。專家組重點考察了府谷蓮花辿、靖邊龍洲、安塞閻山灣、志丹毛項溝、洛河上遊谷地、耀州照金和旬邑馬欄河等丹霞地貌區。
  • 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
    都知道我國張掖有著非常美麗的丹霞地貌,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遊客前往觀賞,那你知道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嗎?  丹霞地貌在我國就有廣泛地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於東部的海岸帶,最高海拔可以出現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
  • 丹霞地貌的「丹霞」名字的由來,它又是怎麼形成的?
    丹霞地貌,為什麼叫作「丹霞」呢?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