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張衡一號」衛星

2020-12-08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月2日15點51分,我國第一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入軌。

「張衡一號」是我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第一個天基平臺,也是我國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的首發星。「張衡一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張衡一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創造了我國衛星研製領域的多項第一,總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衛星每5天實現對地球同一地點的重訪,觀測區域可覆蓋地球南北緯65度內的區域,重點觀測區域覆蓋我國陸地全境和陸地周邊約1000千米區域以及全球兩個主要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

中意合作充分發揮衛星數據應用效能

「張衡一號」衛星搭載了3種8臺有效載荷,分別是探測電磁場的高精度磁強計、感應式磁力儀和電場探測儀;探測等離子體的朗繆爾探針、等離子體分析儀、GNSS掩星接收機和三頻信標機;探測高能粒子的高能粒子探測器。

衛星上裝載的義大利高能粒子探測器,將與中方研製的高能粒子探測器互為補充,聯合開展探測。中國國家航天局會同中國地震局等有關部門組建國際科學委員會,開展探測數據的研發和應用。

跳出地球觀測地震 「張衡一號」肩負重任

據了解,「張衡一號」衛星擔負著三項重要任務:一是將建造全球電磁場和電離層監測平臺,對中國及其周邊地區開展電離層多種物理量動態準實時監測;二是開展全球7級、中國6級以上地震電磁信息分析研究,探索地震電離層響應變化的信息特徵及其機理,為地震觀測研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三是研究地球系統特別是電離層與其它相關圈層相互作用及其效應,向航空航天、導航通信等相關領域提供空間電磁環境監測數據應用服務。

填補空白 「張衡一號」科學意義重大

「張衡一號」衛星能夠獲取全球地磁場和電離層環境及其變化信息,將填補我國在該領域信息獲取能力空白,支撐構建全球地磁場和電離層模型。同時,「張衡一號」衛星基於天基觀測優勢,提升中國全境電磁場和電離層監測能力,填補地面觀測臺網在青藏高原和海域地區觀測不足,獲取全球震例,大幅增加震例檢驗機會。此外它還能夠為空間天氣預警、通信導航環境監測、空間物理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重要數據支持,服務於基礎科學研究。

據悉,以「張衡一號」命名電磁監測試驗衛星,主要是為紀念中國古代科技代表人物張衡在地震觀測方面的傑出貢獻,傳承張衡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群體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內質。

【責任編輯:駱秧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張衡一號衛星發射圓滿成功
    2018年2月2日下午,張衡一號衛星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中國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中新社酒泉2月2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
  • 長二丁成功發射「吉林一號」寬幅01星等4顆衛星
    1月15日10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寬幅01星和3顆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與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的合作早在2013年即開始,4月26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該公司的第一顆立方衛星進行技術驗證。此後,2018年2月2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再次將NewSat-4和NewSat-5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為後續批量採購和搭載任務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 中國以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陸地勘查衛星四號
    3月17日15時1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攝)  3月17日15時1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酒泉6月17日電(李國利、朱霄雄)6月17日15時1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6月17日15時1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這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
  • 一箭三星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九號05星等3顆衛星|長徵二號丁|酒泉...
    (原標題:一箭三星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九號05星等3顆衛星)
  • 「一箭七星」發射成功 「金牌火箭」長二丁再拓潛能
    中新社上海2月2日電 題:「一箭七星」發射成功 「金牌火箭」長二丁再拓潛能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的消息,2月2日,由該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二號丁火箭(以下簡稱長二丁)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張衡一號」以及其他6顆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把驕傲兩個字打在公屏上
    8月6日12時01分,我國在酒泉尾聲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42次飛行,至此,長二丁火箭30年50發全部成功!(人民日報)     中國航天史始於1956年2月,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系列十多種型號,具有發射從低軌到高軌、不同質量與用途的各種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月球探測器的能力。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 【中國青年報】「張衡一號」衛星迎來最新研究成果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科研團隊歷經1年多研究,揭曉「張衡一號」首次在電離層對Pc1地磁脈動實現南北共軛觀測。  2018年2月2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我國因此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長徵一號火箭共執行過兩次發射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其中第二次發射是在1971年3月3日,成功把實踐一號科學試驗衛星送入軌道。目前,該火箭已退役。長徵二號「長徵二號」(CZ-2)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我國第一個大型運載火箭,用於發射低軌道重型衛星。
  •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送高分九號05星進入太空,圓滿成功無壓力
    近日,我國的航天航空領域又增添了新的履歷,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的將高分九號05星送進了入太空的預定軌道,這次的發射任務十分順利。這次衛星的發射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產等民生領域,還可以為國家重點項目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信息保障,我國的航天航空領域發展的如火如荼,運用於各個領域行業,一直領先於其他國家,一直以來航天航空領域都是作為驕傲的存在。
  • 中國的大突破,長徵二號丁火箭發射成功
    就在8月6日的12:01,長徵二號丁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又一次迎來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也意味著中國在航天方面又有了新的進步。其實這個長徵二號丁火箭,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1990年就開始正式立項。
  • 12點01分,長徵二號丁火箭在酒泉發射成功,創造一項中國航天
    就在8月6日12點01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出捷報,長徵二號丁火箭發射成功,其攜帶的高分九號04星、清華科學衛星已經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本次立下大功的長徵二號丁火箭,實際上來頭不少,1990年正式立項,從研發服役到現在歷經30年時間,創造一項我國航天記錄,即航天發射無一失敗,因此它也被中國航天集團授予「金牌火箭」稱號,已先後完成50次航天發射任務,將100多顆衛星送入太空。
  • 中國成功發射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
    新華社甘肅酒泉10月9日電(李國利、趙金龍)9日12時1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VRSS-2)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又名蘇克雷衛星,是繼委內瑞拉通信衛星一號、遙感衛星一號之後,中委雙方在航天領域合作的第三顆衛星,也是委內瑞拉擁有的第二顆遙感衛星,主要應用於委內瑞拉國土資源普查、環境保護、災害監測和管理、農作物估產和城市規劃等領域,對委內瑞拉發展國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進步等將發揮積極作用。
  • 中午12時01分,長徵二號丁火箭在酒泉發射成功,並創造一項記錄
    今年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接連傳來喜報,先是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成功,而後又在上個月成功將火星探測器送上了太空,可謂是碩果纍纍。而在8月6日中午12時01分,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成功以一箭雙星的方式,使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高分九號04星,以及一顆清華科學衛星送上了太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時31分,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以下簡稱火箭院)長徵二號丙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發射的海洋水色系列衛星,它將與之前發射的「海洋一號C」組網運行,開展大幅度、高精度、高時效觀測,具備全球1天2次的水色水溫探測覆蓋能力,使海洋觀測更加全天候,為海洋生物的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汙染監測與防治、海岸帶資源開發、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提供更多服務。
  •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天琴一號」等衛星
    IT之家12月20日消息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12月20日11時22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九星」任務,將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衣索比亞寬幅多光譜遙感微小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巴西小衛星等9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揭秘我國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2月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 2月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張衡一號」是我國首顆觀測與地震活動相關電磁信息的衛星,也是國家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的首發星。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升空
    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這顆以張衡名字命名的科學試驗衛星,將在高度約5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上開展全球7級、中國6級以上地震電磁信息分析,為地震機理研究、空間環境監測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天基平臺和新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