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五個大系統為嫦娥護航

2020-11-28 騰訊網

中國嘆曰計劃首期目標——「繞月探測衛星」發射步驟示意圖

2007年計劃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模擬圖

(1)月球探測衛星系統

嫦娥一號是月球探測衛星工程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該月球探測衛星選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總質量2350千克,設計壽命一年。該星體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並充分繼承資源一號、二號等地球衛星的現有成熟技術和產品,進行適應性改造。所謂適應性改造就是在繼承上的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例如,三維定向技術,即衛星的太陽能電池翼、遙感器和傳輸信息的天線分別要時刻對準太陽、月亮、地球。另外,在月球探測衛星的軌道設計和紫外月平儀的研製等方面,也都開展技術攻關。它採用三軸穩定方式,對月定向工作,將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

為了實現探月的四大科學目標,嫦娥一號上載有6套24件130千克月球探測儀器,其中包括CCD立體相機、雷射高度計、成像光譜儀、γ/X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儀、太陽風離子探測器等。其中CCD立體相機是拍攝全月面三維影像的專用相機,在我國首次使用;成像光譜儀用於獲取月面光波圖譜;γ/X射線譜儀用於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微波探測儀除用於獲取月壤的厚度信息之外,還能夠給出月球背面的亮度溫度圖和月球兩極地面的信息。

從發射到進入環月工作軌道,嫦娥一號奔月要轉幾次路線,飛行時間大約需要10天才能到達月球附近的軌道。整個飛行過程要經歷調相軌道、地月轉移軌道、月球捕獲軌道和環月工作軌道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月球探測衛星工程系統是由月球探測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

(2)運載火箭系統

嫦娥一號選用長徵三號甲發射,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該火箭全長52.52米,最大直徑3.3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2600千克,已有10多次全勝發射記錄。

根據設計,月球探測器的運行軌道為近地點200千米、遠地點5.1萬千米,屬於大橢圓軌道,必須要求火箭能夠精確地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才能準確完成預定的探測任務。為了滿足探月衛星的特殊要求,對長徵三號甲火箭控制系統增加了單機和線路的備份,確保火箭飛行過程中不出現任何偏差,萬無一失。

選擇長徵三號甲主要考慮到它是「長徵」系列火箭家族中發射成功率最高的成員之一。由於該火箭擁有更靈活先進的控制系統,可以在星箭分離前對有效載荷進行大姿態調姿定向,並提供可調整的衛星起旋速率,因而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因為地球和月球之間的運動,嫦娥一號發射時間是擇機確定的,要考慮到光照、太陽入射角、測控條件以及軌道限制等因素,一個月當中只有35分鐘適宜發射的「窗口期」,也就是說,錯過這35分鐘也就意味著錯過了一個月,將不得不等到下個月再發射。所以,嫦娥一號將在其發射窗口到來的前三天發射,按計劃,嫦娥一號發射後將繞地球運轉3圈,做加速運動,這3圈時間分別是16、24和48小時,之後將奔月而去,並在抵達月球前『急剎車』,而它進入繞月軌道後,仍將圍繞月球極地軌道轉三圈,稍做調整才進入預定工作軌道,從發射到正式工作需要花費近半個月的時間。

嫦娥一號從起飛到進入目標軌道的飛行過程中將多次經過中國上空。如果地理位置、天氣條件允許的話,人們有可能用肉眼觀測到現代「嫦娥」奔月的情景。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回來了!盤點那些為「嫦五」升天出力的高校
    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月球無人自主採樣返回的國家。現任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挖土」裝上「慧眼」(2)為嫦五回「家」保駕護航(3)為嫦五安全著陸提供支撐5、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嫦五」助力、護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
  • 「嫦娥」探月「深空」護航
    長城網記者 李代姣11月24日凌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而這一艱巨的重任,將由中國電科54所深空測控系統護航完成。「深空測控系統曾護航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之旅,如今又護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38萬公裡的距離對交會對接的測控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電科54所副總工程師、測控專家耿虎軍告訴記者,一方面,經過遠距離傳輸,任何微小的誤差都將被成倍放大,因此,本次交會對接對測控精度的要求極高。
  •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央視新聞11月17日消息,近日,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啟用,並已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等深空探測任務中。
  • 防迷路、防跌倒、防冷熱失調,嫦娥「五妹」原來有這些「上海支撐」一路護航
    作為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測控與回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天文臺牽頭的中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網將與現有航天測控網,共同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各飛行段的測定軌及定位任務。在嫦娥「五妹」奔月的23天裡,它將日夜陪伴,為其艱辛旅程保駕護航。
  • 上海「五朵金花」助嫦娥「浪漫奔月」
    為了讓嫦娥五號在月面著陸更加平穩,首次在著陸器上增加了測速模塊。上海光機所設計了首個在著陸器上使用的窄線寬光纖雷射器,實現了「窄線寬、低 強度噪聲」的雷射輸出。一旦嫦娥五號進入落月階段,通過探測雷射回波的頻率信息,就可測量著陸器相對於月面的速度,從而實現了空間應用系統從能量探測模式,向頻率探測模式的開拓。
  • 十年磨一劍 護航「嫦娥奔月」
    該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屬所韓恩厚研究員帶領的這支科研團隊攻克了傳統鎂合金防護塗層無法同時滿足防腐和導電的難題,研製出鎂合金表面防腐導電功能一體化塗層,應用於2010年「嫦娥三號」,並致力於技術的不斷改進,十年磨一劍,為我國的探月工程保駕護航。
  • 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為嫦娥五號著陸器穩定著陸保駕護航:「嫦五...
    天津北方網訊: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又見「嫦娥奔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已就位!
    「長五」「嫦五」已就位 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園區護航「嫦娥五號」,助力「飛天攬月」!
    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護航「大國重器」、實現「飛天攬月」「園區領軍」實力擔當園區科技領軍人才企業蘇州同元軟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工業智能化設計、仿真平臺」為嫦娥五號能源供配電系統量身定製了
  • 護航大國重器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蘇州智造助力「飛天攬月」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蘇州企業東菱振動研發的大推力振動臺、蘇州同元軟控的「工業智能化設計、仿真平臺」為護航「大國重器」的「飛天攬月」注入了「蘇州智造」的動力。
  • 江西元素助力「嫦五」奔月 贛企生產的電晶體保駕護航
    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令無數中國人感到自豪。在此次發射過程中,記者找到了嫦娥五號背後的江西元素,江西籍研究員、贛企生產的電晶體等為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保駕護航。我省宜春籍研究員參與運載火箭相關設計嫦娥「五姑娘」成功奔月!在當日凌晨發射現場,就有我省宜春萬載人周炳紅的身影。
  • 「天問」「嫦娥」新幫手: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
    近日,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啟用,並已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等深空探測任務中。隨著中國人邁向深空的腳步越走越遠,僅靠單個大口徑測控天線已經不能滿足深空測控任務對測控和數據傳輸的需求。
  • 防迷路、防跌倒、防冷熱失調,嫦娥「五妹」原來有這些「上海支撐...
    作為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為保障「嫦娥五號」順利完成任務,上海科研人員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天馬山腳下,上海天文臺VLBI測控中心日夜無休;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精心研製塗層,為太空飛行器穿上保溫「外衣」;落月過程中,雷射測距測速儀由遠及近為著陸器提供保障…… 天馬望遠鏡日夜無休為「五妹」精確定軌
  • 航天四院產品全力護航長徵五號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任務圓滿完成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為此次任務的火箭系統提供了正推火箭、消氫點火裝置、碳碳密封環等產品,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了表採機械臂關節電機組件、電磁推力器組件和特種壓力傳感器,確保了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些神秘的「法寶」,個頭小,不起眼,但全力護航,功不可沒。
  • 長五送「嫦五」,揭秘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三大看點
    長徵五號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大力士」。看點二: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收官之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的嫦娥五號將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第一個「首次」是首次月面採樣返回。
  • 中科院上海分院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 嫦娥五號返回器「採樣」歸來,北京BJ40軍團護航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北京越野BJ40軍團以「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官方保障用車」的身份,迎接"嫦娥五號"攜中國第一捧月壤凱旋歸來。 與此同時,北京越野「BJ40刀鋒英雄版」汽油版和柴油版車型首發亮相。
  • 「天問一號」「嫦娥四號」有了新幫手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
    近日,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啟用,並已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等深空探測任務中。為提高地面系統對深空探測器下行數據的接收能力,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新建3座35米口徑天線,與該站原有的1座35米天線組成4×35米的深空天線組陣系統,達到等效66米口徑天線的數據接收能力,探測距離和接收靈敏度較現有設備將得到大幅提升,為我國執行各類深空探測任務提供有力測控支持。
  • 中國四地組「超級望遠鏡」為火星探測「長跑」護航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方面介紹,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測軌分系統將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保駕護航。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甚長基線幹涉測量),簡單來說,就是把幾個小的望遠鏡聯合起來,以達到一架大望遠鏡的觀測效果。
  • 高精度航天電子系統:確保嫦五「經絡通暢」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九院771所為上升器、返回器綜合管理單元配套了CPU模塊。 九院825廠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共配套了8個系列,20個規格,83隻/套產品。該廠專為型號量身定製的兩款分離脫落電連接器,創新了多項首次技術。其中YF17-36芯產品體積小、重量輕,插座重量不超過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