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篇文章說高考英語卷子的難度,相當於藍思值1400左右。
藍思值是美國制定的閱讀測評體系,根據難度來定的一個數值,比如大家熟悉的神奇樹屋是200-400L,小王子是710L,小屁孩日記是910-1060L,哈利波特是870-1000L,飄是1100L,巴黎聖母院是1340L,百年孤獨是1410L。
這意味著想輕鬆搞定高考英語,至少能輕鬆看懂巴黎聖母院或者百年孤獨這樣的書,何況高考閱讀題不僅僅是小說類的文章,還有很多科普類,新聞類等閱讀題,這些題目,如果娃自身的知識面不夠廣的話,即便是每個單詞都能看懂也不一定能做對題目。
想解決這些問題,光刷題真的不夠,必須要有海量的閱讀才行。
腦海裡突然閃現外校的考試。都說外校考試的知識面特別廣,很難抓到題,但是數學能力強的,和有廣泛閱讀基礎的娃,裸考也能考上外校,由此可見,外校的考試模式快人一步,引領著未來考試的方向。
咱家娃好歹算半個原版書餵大的孩子,到了初中發現,真心考不過那些學新概念的娃。當然差也不會很差,就是總覺得差一點點。以至於去年一直在新概念上努力努力再努力。可能努力的時間還不夠,目前成效不大。
據說這幾年高考的試卷很多人都做不完,這不僅僅是要求平時的閱讀量大,還要求閱讀速度也高呢。想練速度,更需要大量閱讀了。想靠刷題來提升速度?NO!NO!NO!
剛剛特地去數了一下娃最近做的英語試卷的閱讀題,一題不到200個詞。據說高考是600左右,而且難度也高很多。真正大量閱讀是指一年的閱讀量在200萬以上,相當於一年內看一套7本哈利波特。如果刷題,得刷一萬題以上,相比之下,還是通過大量閱讀原版書,效率更高一些。
每個娃都有閱讀敏感期,咱家娃就錯過了閱讀敏感期,抓住了閱讀敏感期的娃,讀書就像在吃書,速度驚人,比如咱家娃看中文的《默讀》,基本上一本要看一星期左右,但娃同學一天可以看一本,這個差距太大了,日積月累,想都不敢想的巨大鴻溝啊,難怪那個同學的語文成績好多了。這還是中文小說。有的娃看原版《暮光之城》一天可以刷4本,廢寢忘食地看。驚掉下巴的巨大差距!
去年把大量時間都用在新概念上,覺得原版書娃的語法太弱,要從原版書回歸到校內的英語體系。現在看來不一定正確。或者說不能完全放棄原版書的閱讀。
從這一學期的校內學習看,老師也非常優秀,真正要考的那些語法考點什麼的,跟著老師走,應該是夠用的了。但是想在考試上遊刃有餘,必須課外加大閱讀量。奔著一年200萬以上的目標前進。
總有人問英語咋學?聽說讀寫,永遠是這個順序,大量地聽,大量地閱讀,說和寫可以緩緩。是同一個內容反覆地聽讀,還是廣泛地聽讀,就看娃的興趣愛好了。尊重孩子,只要父母準備足夠多的資源,其他的就靜等花開了。
現在網際網路資源極大豐富,特別是去年,大量的英語學習資源都免費開放了,有心人想囤一輩子都用不完的英語學習資源都是輕輕鬆鬆的,大家按照藍思值,給娃分階段地都準備好,讓娃自選喜歡的內容,堅持聽讀就好了。
咱家娃現在時間沒那麼多,一年200萬的目標是很難完成的,但每天安排一點點閱讀任務還是沒問題的,不一定需要讀多有難度的文章和章節書,比如娃的藍思值是500L,完全可以大量讀500甚至450L的章節書,閱讀速度超過100每分鐘的話,再慢慢提升到550L或者600L也不遲。
閱讀是為了追求語感和熟練度,難度不是第一重要的。興趣第一重要。
細分200萬的任務也不是不可能完成。平時每天半小時,節假日周末寒暑假每天2小時,只要讀娃喜歡的書,還是有可能完成目標的。但是初中高中的娃真的不可能放這麼多時間在英語上,所以小學的娃兒們,一定要想盡辦法加大閱讀時間和閱讀量。基礎夯紮實了比刷題重要且有效地多!真的,初中高中真的沒這個時間了。
完全靠新概念還是不夠的。當然,把新概念4本書倒背如流,做到問一個單詞,就能把那個單詞在新概念4本中出現過的每一個段落都能脫口而出地背出來的程度,也是不怕任何考試的,但自認為咱家娃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只能靠海量閱讀來彌補這個語感和熟練度了。
但是又做不到海量閱讀。咋辦呢,只能盡力而為了。
今天提醒自己,不能完全指望新概念。新概念當精讀教材,但是泛讀資源一定不能缺席。精讀泛讀齊上陣才能讓娃的英語不拖後腿。現在要想盡辦法安排閱讀時間,準備好閱讀材料。把海量閱讀這個事情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