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你直播時放了個「響屁」?記者簡訊問議員,議員真回了……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網友:「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屁),但笑壞我了,把狗都嚇醒了。」

美加州一名議員在接受採訪時突然傳出「屁聲」?據美國BuzzFeed新聞網站18日報導,當晚有記者發簡訊追問,這名議員連忙回復澄清:不是我!!

BuzzFeed新聞網站:「一位(美國)議員否認在電視直播中放了一個巨大的屁」

報導稱,當地時間18日晚,美國眾議員埃裡克·斯沃爾韋爾(Eric Swalwell)在接受微軟—全國廣播網(MSNBC)主持人赫裡斯·馬修斯(Chris Matthews)的採訪時出現一個小插曲:從視頻中可以聽到,傳出一陣類似放屁的聲音……

視頻上傳後,不少人被逗笑。↓

有人說:「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屁),但笑壞我了,把狗都嚇醒了。」↓

還有網友猜測是斯沃爾韋爾放的屁。↓

為此,當地時間18日晚,BuzzFeed新聞網站記者給斯沃爾韋爾發簡訊詢問。後者否認與此事有關,並表示:「不是我!!我說話的時候都沒聽見。」記者隨後追問說:「你看起來好像聽到了,並忍住了笑。」斯沃爾韋爾則回覆說:「我絕對沒聽到(屁聲)。」

簡訊截圖

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老是放響屁是怎麼回事?一天放多少次屁算是正常現象?你都知道嗎
    老話說臭屁不響,響屁不臭,但是很多人經常放的是響屁。而且每次放屁的時候,總是連續放好幾個,聲音很大也讓人很尷尬。要知道在人們的印象中,一天頂多是放兩三個屁,有的時候一個月都不會放一次屁。所以,對於經常放響屁的人們來說,最擔心是身體生病導致出現這樣的情況。
  • 臭屁不響,響屁不臭?屁響、屁臭,分別暗示不同的問題,早做了解
    只有在一個場合產生屁意的時候,我們才會毫無顧慮地把屁放出來,那就是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在自己家人面前放屁,不僅不會遭到嫌棄,放出來屁之後,若屁很臭或屁很響,還會被調侃說「臭屁不響,響屁不臭」。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放屁響,放屁臭,多是身體給出的暗示,別不在意。放屁響,是身體在暗示什麼問題?
  • 如何才能讓屁放的又響又臭?
    屁是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氣體,但是不能避免的是放屁是人或動物正常生理現象。人在吃食物時,由於消化道內複雜的化學反應以及細菌的分解作用,產生了較多的氣體。這些氣體,由肛門排出。排出時,由於肛門括約肌的作用,有時還產生響聲。有些人為了搞笑,常常想放出驚人的一屁!
  • 放屁越響代表身體越好?不敢放的「屁」,最終去哪了?
    確實假如我們在公眾場合放屁的話,確實不雅,尤其是特別響的屁,更是讓人特別的尷尬。響聲很大的屁到底好嗎?平時不敢放的屁又到哪裡去了?響屁到底好不好?代表了什麼?首先我們的身體放屁主要有兩種情況,吃進去的食物在進入腸道之後就會有一些物質幫助身體消化食物會產生氣體。
  • 為什麼臭屁不響,響屁不臭?
    1.你知道個「屁」首先我們要知道「屁」是什麼?大多數的屁是由大腸桿菌和我們腸內的其他細菌創造的,理論上來說只要你吃東西,就一定會放屁。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屁的成分中大部分都是沒有味道的,因為有將近70%都是伴隨我們吃飯咀嚼時進入體內的空氣,一般來說,一個屁是由大約59%的氮、21%的氫、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以及4%的氧氣組成的——所有這些氣體都是無味的。但其中還有不足1%是由微量的其他化學物組成,也就是這1%,讓屁有了奇臭無比的可能。
  • 經常放「響屁」好不好?真相原來是這樣的,或許與你想的有出入
    對於每個人來說經常放屁是再熟悉不過了,平時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放屁,有的人放起來可能聲音會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自己覺得非常尷尬,而且可能會給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尤其有些人經常放屁,而且忍不住會在一些公共場合出現,這種情況非常的尷尬。那麼放屁,想到底好不好呢?關於放屁的這2點,或許你可能需要了解。
  • 搞笑段子幽默笑話:突然放了個驚天動地的響屁
    今天一起來我姨父給我發消息,我給你轉五千,不要告訴你小姨,這是我的私房錢。過了沒多久,我小姨也給我發消息,我給你轉五千,不要讓你姨父知道,我也是醉了……3.剛學會騎自行車的時候,覺得特別神氣!整天在外面瘋玩也不回家~直到有次老爸出來找我,我騎著自行車朝他飛奔而去,剛好一隻飛蟲飛到我的眼睛裡,揉眼的功夫連人帶車的摔到了路邊的溝裡。
  • 放屁頻繁,放臭屁、響屁,分別是怎麼回事?哪個更傷身?
    放屁次數增多,肚子是否會咕咕地叫個不停?如果在放屁增多的同時,肚子還一直叫個不停,要考慮是受寒了。當寒氣入侵到腸胃,會使得正常的消化功能受到影響,使得腸胃中氣體增多了。這樣的人在平時還可能會有拉稀、肚子脹脹的感覺,需要進行調理,調理的方法也很簡單。
  •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背後的流體力學原理
    下期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今天要說的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響屁不臭,臭屁不響」,下面一起從流體力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有「味道」的現象。生理學對「響屁不臭,臭屁不響」的解釋一般是:當腸道排洩物增多的時候,腸道並不通暢,氣流會比較緩釋,其含有的臭味元素也會增多(可理解為放臭屁的時候,多半是bianbian的時候了),所以也就通俗地認為響屁不會臭,臭屁不響。本文從流體力學中的雷諾數角度來分析「響屁不臭,臭屁不響」,主要以小木蟲科研網上的一個帖子[1] 為參考。
  • 深圳晚報:響屁
    在足協領導看來,平衡地方利益是內政不能出錯,取悅國際友人是外交更不能有誤,在內政外交前,國足就成了個屁,隨便往哪處放。韋迪大人表示,這種安排是足協的同志們經過「深度研究」後作出的決定,所以更是個響屁。  如果實在要在這樣的熱身賽上找效果,就是又多了一批「國腳」身份的球員。大家都說,恆大實力強啊,那麼多國腳。李章洙的回答是:一百多號人,十六支隊伍一分,哪支隊伍不攤上幾個國腳?
  • 人每天放多少個屁正常?屁多、屁少,又是暗示什麼問題?
    不過每個人每天的放屁次數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屁很多,有的人屁卻很少,在產生差異之後,也就有人產生擔心,害怕是自己的身體出現問題。對於放屁多少,有關知識還真是要了解清楚,與健康有關係。每天放多少屁算正常?
  • 羞羞的問題:憋住不放的屁到底去哪兒了?
    屁乃體中之氣,豈有不放之理?來,講個笑話先。男女朋友,女的跟男的在一起,想放屁,又不好意思。於是她說:我會學布穀鳥叫,你想聽嗎?男的說:好女的就放了個屁「布」然後趕緊跟著說「穀穀」又問:我學的怎麼樣?
  • 屁多屁少,都是身體在報警!千萬別錯過這些「屁事」背後的大問題
    場景一:早高峰的地鐵裡,文質彬彬的小張扶了扶眼鏡,餘光掃視了下周圍的人,悄然生息地放了個屁,不一會兒整車廂的人開始有了反應……場景二:電梯裡,大腹便便的老王按下了去18層的電梯,和同行的人點頭打了個招呼,繼而
  • 做痔瘡手術時放了個屁,崩了醫生一臉血...
    01 痔瘡手術時放了個屁2019年7月,上海的陽光格外刺眼,仿佛要灼燒走在馬路上的每一個人。某醫院肛腸科,小董趴在手術臺上,晃眼的手術燈映射在他的菊花上。直到現在,小董也沒想通為什麼要女醫生給自己做手術。「人家是醫生,應該早就看習慣了吧」小董內心嘀咕著。
  • 憋屁對人體有沒有危害?憋回去的屁到底去哪了?
    網友回答:屁是胃腸道正常運行的表現。人吃飯的時候會將食物和空氣一起咽下,消化道菌群發酵食物殘渣時也會產生一定量的氣體。當身體需要把這些氣體排出時,你就會放屁。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放屁14次左右。不放屁或放屁次數過少,千萬別暗自竊喜,它可能提示炎症、腫瘤、便秘、痔瘡、腸梗阻等疾病。
  • 一個「屁」引發的悲劇:放屁是人之常情,無屁的人可能身體更危險
    邵篪[chí]因為在上朝的時候放了個屁,引起了皇帝的不滿,將他貶為知州,又因為邵篪有著捲曲的鬍鬚,所以當時的人就嘲笑地稱他為「洩氣獅子」。宋遷和母親一起去阿奴家喝酒,宋遷的母親不小心放了一個屁,阿奴聽到了以為是宋遷放的,就跟宋遷說:「你的母親還坐在上面,你怎麼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 開心一笑:那剛剛那個屁是你放的吧
    今天被她拖著往民政局的路上碰到了前女友,正尷尬丟臉無地自容時,老婆突然嘭得一聲換了戲路哭了起來:求求你,不要離開我,中的那五百萬我一分都不要,家務活我都幹,你想包幾個二奶都行!我都驚呆了,這又是什麼新套路?看著前女友突變的臉色,我頓時恍然了。2、電梯裡,我問站在前面的大爺:「大爺吃飯了嗎?」大爺笑著說:「吃了。」「吃了啥呀?」「就啃了兩個饅頭。」
  • 美女在公交車上放了一個響屁,隨後車上播出:請維護好公共衛生……
    一般的人每天放屁的次數5到10次左右,而且其中有一部分是在睡夢中無意識地放出來的。雖然放屁會讓自己感覺到尷尬,特別是在公共的場合,但是要注意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而讓自己強忍憋屁,有時候強忍憋屁會給身體器官帶來負擔,甚至會導致一些問題。憋回去的屁會去哪裡?如果憋屁,屁並不會消失,而是會順著消化道跑去身體的其它地方,有部分屁會順著消化道從嘴巴裡散發出來。
  • 屁多屁少、放屁「碰碰」響?一般與3因素有關,別害羞,了解下吧
    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有關於屁的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屁是怎麼產生的?屁事實上是一種混合氣體,而這些氣體主要來自於3個方面:一、腸道益生菌分解產生氣體人體腸道中有大量的益生菌,它們會幫助我們人體分解食物,同時還會與一些有害的病菌做鬥爭,從而保護我們的胃腸功能。
  • "臭屁不響 響屁不臭"的說法科學嗎?內涵可深了
    於是很多人就會千方百計地把屁憋回去。有人放屁很響,有人放屁很臭,但這兩者似乎是不兼容的,因此我們常常說「響屁不臭臭屁不響」。總之,「響屁不臭,臭屁不響」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大家不要因為覺得尷尬、厭惡屁而隨意憋屁,我們要正視屁、善待屁,給屁以自由。 - THE END - #屁股 原文連結:科普中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