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用超級計算機計算圓周率,到底有什麼意義?真能算出來嗎?
科學家用超級計算機計算圓周率,到底有什麼意義?真能算出來嗎?相信大家多少都知道點圓周率,作為一個常數,因我們無法估量它的正確值,所以就用一個字母π來代替,圓周率被發現的時候轟動了整個數學界,它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
超級計算機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10億位,卻得出費解答案
超級計算機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10億位,卻得出費解答案提起圓周率,我們都不陌生,它是一個在數學和物理學中都有廣泛應用的常數。早在公元480年左右,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數學家祖衝之就已經把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雖然七位數並不算多,但是在那個純靠手工計算的時代,能夠取得這樣的結果也是非常難得的了。
-
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有何用?
人們一般以希臘字母π來表示圓周率,它指的是圓的周長跟直徑的比值,我們早在讀初中的時候對它就很熟悉了。在很久以前的公元263年,我國的一位數學家用「割圓術」算出了圓周率,約是3.1416,該數學家叫劉微,他對自己算出的圓周率數值還是感到滿意的;在之後的公元480年左右,著名數學家祖衝之給出了圓周率更為精確的結果,能達到小數點後七位
-
科學家為何要一直計算圓周率,它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相信很多人都能背出小數點之後的幾位數字,拿筆者來說,可以背出「3.141592653」,而在現實中,圓周率已經被計算機成功計算到了31.4萬億倍,可是,圓周率仍然沒有被算盡,它仍然在沒日沒夜的計算之中,很多科學家們也將搞清楚圓周率,當作了自己畢生的事業和追求,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揭開圓周率的真相,那麼,為何圓周率令很多科學家和愛好者如此痴迷?
-
既然圓周率都已算出萬億位,為何超級計算機還在不斷計算圓周率?
圓周率在數學上早已被證明是一個無理數,這意味著它的小數點後有無數位。目前為止,通過計算機算出的圓周率小數點位數早已超過10萬億位。根據維基百科給出的數據,Peter Trueb在2016年創下了世界紀錄,他用計算機耗費105天的時間把圓周率的小數位算到22.4萬億位。
-
轉:既然圓周率都算出萬億位,為何超級計算機還不斷計算圓周率?
根據維基百科給出的數據,Peter Trueb在2016年創下了世界紀錄,他用計算機耗費105天的時間把圓周率的小數位算到22.4萬億位。顯然,圓周率的小數位取得越多,計算結果也就越精確。如果用40位來計算可觀測宇宙的尺寸,它的誤差將會小於氫原子半徑。因此,把圓周率的小數位計算到萬億位對於實際應用已經沒有意義,幾十位的精度已經完全足夠人們使用。至於為什麼超級計算機經常被用來計算圓周率,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測試計算機的計算性能。在越短的時間之內計算出的小數點位數越多,表明計算機的計算性能越強。
-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現在科學的很多研究都是基於數學的,很多學科的發展也需要依賴於數學。每一次科學理論出現之前,都需要經過多次的數學計算之後才可以得出。從上幼兒園就開始接觸數學,從簡單的計算到一些幾何圖形的運用。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算是出門買菜,我們也會利用到數學。可見數學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有一大困惑卻一直難以解開,那就是圓周率的計算,我們明明知道圓周率是不會被算完的,為何科學家們還在一直堅持呢?
-
科學家為何執著的計算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位,到底有什麼用?
在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也越來越多,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發展我們也已經掌握了固定的規律和一定的事技巧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可以不斷的發掘新的領域,在數學上有一個數不盡的數字常數圓周率在數學上經常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它是指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在科學上認為它是算不盡的代名詞,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用圓周率的計算來解開宇宙上的一些現象
-
圓周率究竟能不能計算盡?那麼多人都在算,到底有什麼用呢?
大家最熟悉的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就是圓周率,即π,也就是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這個數字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是個無理數,既算不完還不循環。很多人都難以理解,怎麼可能算不完呢,肯定計算機能力還達不到,所以才一直沒有結果。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若哪天它算盡了,會產生什麼嚴重後果?
不過很多人都不理解,圓周率那麼長一串,有什麼意義呢?最後咱們計算的時候最多也就取兩位小數而已。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若哪天它算盡了,會產生什麼嚴重後果?搞圓周率很早就被中國人所知曉,不過那時候人們眼中的圓周率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數據。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廣泛流傳的《周髀算經》當中,就已經有了「周三徑一」的說法,意思是圓周長為三的話,那麼圓的直徑就是一。
-
圓周率永遠都算不盡,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可怕事
文/行走天涯圓周率永遠都算不盡,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可怕事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所以以至於圓周率後的小數點如今已經計算到了31.4萬億位,但是距離圓周率的終點數值依舊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距離,那為什麼科學家一直致力於計算圓周率後的小數點位數呢?
-
超級計算機為什麼還在「夜以繼日」地計算π?答案很難想到
超級計算機為什麼還在「夜以繼日」地計算π?答案很難想到在我們小時候學習數學的時候,小編最驕傲的就是能夠背圓周率,有的時候我們同學之間還會進行攀比,怎樣把這個圓周率給背到後面的多少小數點。但是其實有關於現在的圓周率,其實還沒有被算計,現在的超級計算機的出現還是能夠幫助我們在這一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只不過超級計算機還是在進行計算當中。那麼既然去學院一個沒有辦法計算出來的數據,為什麼超級計算機還是要繼續的運營呢?這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嗎?所以今天來給大家探尋一下其中的奧秘。
-
全世界都在算圓周率,算圓周率到底有什麼用?算盡了會怎樣?
在古代,計算圓周率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祖衝之就是因為利用割圓術精準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而聲名顯赫。但是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講,計算圓周率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為我們有了超級計算機,你可能不知道,迄今為止,功能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已經將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十萬億位,它仍然沒有出現循環。
-
圓周率還在算,已經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的數學單位,也就是數學單位「π」,「π」無法除盡,所以我們一般把圓周率保留到小數點後7位,也就是3.1415926,在數學計算中我們一般用3.14來計算。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圓周率3.14就已經夠了,但是科學家似乎對計算圓周率有一種特別的痴迷。
-
圓周率還在算,已經算到31.4萬億位,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的數學單位,也就是數學單位「π」,「π」無法除盡,所以我們一般把圓周率保留到小數點後7位,也就是3.1415926
-
圓周率「π」是真的算不盡嗎?
就算計算機再怎麼先進,計算能力再怎麼強大,也無法算盡圓周率,不會算到π的最後一位,因為π根本就沒有最後一位。我們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能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或者扇形的周長和面積。 人類對於π的研究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利用割圓術計算出π介於3.1408和3.1428之間。後來,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衝之計算出π介於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個紀錄直到一千多年後才被打破。
-
「圓周率」能算盡嗎?真相是它算不盡,也不能破解宇宙規律
而最近,「圓周率」在網上可是熱度不斷,很多人都在探討這串毫無規律的數字為何不會被算盡,被算盡後會對現代數學、對宇宙產生什麼影響?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串神秘的數字。首先,來介紹下,這串偉大數字「圓周率」。圓周率代表的是圓的周長和直徑之比,用希臘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數學常用數。
-
圓周率都算到十萬億位了,為什麼還要計算?到底有什麼用?
我相信你對圓周率很熟悉,因為它是一個無限的不循環數,所以當我們使用它時,我們只能用「π」來代替,或者近似於3.14。但是,我們不要看已經認定了這個事實,但是關於圓周率仍然有許多挑戰。不要說孩子們能背誦多少個數字。即使是超級計算機也在日夜計算。這有什麼用?
-
如果圓周率算盡了,會出現什麼後果?
關於圓周率和它的黑暗歷史圓周率就是周長和直徑的比例,看上去一個非常簡單的方式就能獲得,但事實上人類為獲得精確的圓周率,歷經數千年時間,一直到十六世紀才獲得了天文級精度的圓周率,但其實我們日常做做木工的話,可能古巴比倫時期的圓周率就夠用了!
-
如果圓周率算盡了,會出現什麼後果?
沒趕上圓周率紀念日,咱趕在4月14日前出一篇圓周率。關於圓周率,我們從中學就知道這是一個無線不循環小數,所以它應該是算不盡的,假如有一天圓周率被算盡,那麼這個宇宙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呢?,歷經數千年時間,一直到十六世紀才獲得了天文級精度的圓周率,但其實我們日常做做木工的話,可能古巴比倫時期的圓周率就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