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歲前這樣教數學,小學不吃力》專欄的第三節課,我們來聊一聊怎麼教孩子「匹配」的概念。預告一下,今天的內容中有加入一項給孩子開發大腦的訓練哦。
購買專欄的小夥伴,一定記得【私信】我領課程資料。
想要孩子變聰明,除了遺傳因素,後天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用對的方法做訓練,才能越來越聰明。
我們今天來學習「匹配」的內容。有家長會問,「為什麼不直接教孩子數字、加法,而要先學配對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匹配是一一對應原則的基礎,更是數數的基礎。
回想一下孩子最初開始數數,是怎麼做的?
可能他已經會背「1,2,3,4,5」了。不過真的拿出5塊餅乾讓孩子數,他可能會「1,2,3,4,5,6」這樣循環著數,不明白每塊餅乾只能數1次。
也可能會「1,2,3,5」這樣數,不知道數字有它固定的位置,必須按順序數。
雖然孩子能把數字背得很溜,從1數到10,甚至20,但顯然,他還不明白數字背後的含義,也不懂得計數的規則。
戈爾曼教授和她的丈夫在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後,提出了孩子數數的五大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一一對應原則」。
也就是說孩子數數時,要把數字和物品一一對應起來,數第一塊餅乾時,說「1」,數第二塊餅乾時,說「2」,數到第五塊餅乾時,說「5」。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匹配的過程。
戈爾曼教授還指出,孩子只需通過做他們喜歡的事,玩隨手取得的物品,就能學會數數的五大原則。
小樣媽會把另外四個原則放在【數數】的章節中。今天著重給大家介紹通過哪些遊戲能幫孩子學習一一對應原則,掌握「匹配」這個概念。
遊戲1 給小朋友分餅乾
準備5個小碗,7-8塊餅乾,請孩子挑出足夠多的餅乾,保證每個小碗裡有一塊餅乾。
為了讓遊戲更有吸引力,我們可以找出孩子的玩偶,比如小豬佩奇,小羊蘇西,讓他們分別站在自己的小碗旁,請孩子當老師,給每個人分一塊餅乾。
分好後,我們可以增減碗的數量,比如今天小豬佩奇沒來,只有4個小朋友、4個小碗,請孩子重新分餅乾,看看他會怎麼做。
遊戲中我們要注意,可以在最開始給孩子演示,每個碗裡放一塊餅乾。可是孩子開始玩遊戲後,就算放得不對,我們也不要糾正他。
通過反覆玩這個遊戲,孩子會慢慢領悟一一對應的含義。
糾正錯誤或給孩子講道理,不僅無法幫孩子理解概念,還會打擊他的信心,增加他對遊戲的牴觸。
【遊戲拓展】
上面這個遊戲非常適合應用到生活中。比如吃飯前,請孩子幫忙分餐具,每個人有一個碗,一雙筷子。
吃水果、吃點心的時候,請孩子幫忙分,每人可以分到一份。
我們還可以利用家裡的物品、玩具和孩子玩匹配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