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新讀詩咕噠鎮
- - - 迪新讀詩 - - -
Love Is Enough
愛便足矣
作者:[英] William Morris
翻譯:迪新
朗讀:迪新
Love Is Enough
愛便足矣
Love is enough: though the World be a-waning,
And the woods have no voice but the voice of complaining,
Though the sky be too dark for dim eyes to discover
The gold-cups and daisies fair blooming thereunder,
Though the hills be held shadows, and the sea a dark wonder
And this day draw a veil over all deeds pass'd over,
Yet their hands shall not tremble, their feet shall not falter;
The void shall not weary, the fear shall not alter
These lips and these eyes of the loved and the lover.
愛便足矣,任萬物凋零,
任森林無聲,只餘哀鳴,
任天色晦暗,迷眼難見
雛菊與金盞,花開爭豔,
任群山成影,深海幽冥,
任歲月如屏,遮掩往事,
但手無顫慄,腳無猶疑,
空虛不倦,恐懼亦難改
此二人相見、相親相愛。
「 詩歌簡介 」
《愛便足矣》是一首九行詩,描述了人類在最沮喪,最黑暗的經歷中,愛的力量是有多麼偉大,該詩的韻腳為AABBCCDDD,規律鮮明,押韻平整。
詩人在這首詩中運用了許多技巧詩歌方面的技巧,其中有擬人化的手法,前三行中的第二行描寫到「樹林裡沒有聲音,只有抱怨的聲音」,樹木具有了人的聲音,像人一樣在表達不滿,生動形象,富有情感。
這首詩中典故的最佳例子出現在第三行,Morris使用了三個以「 d」開頭的單詞。它們是「黑暗」,「昏暗」和「發現」,這種重複增強了線條的節奏。
中間三行,詩人也算是給了一些希望出來。黑暗的天空下有「金杯」和「雛菊」正在綻放,但是知道有這些美的事物,但卻看不見,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講比沒有希望更糟糕,這其實看讀者的個人理解。
詩人在最後三句中想要表達的是,愛有能力使戀人在一個充滿單調和令人沮喪的世界中無所畏懼;在黑暗中,彼此鼓勵面對一切,黑暗和恐懼是無法威脅到他們的。
「 詩人簡介 」
威廉·莫裡斯(William Morris,1834年3月24日-1896年10月3日),是一名英國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的領導人和英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早起發起者,也是一名世界知名的家具、壁紙花樣和布料花紋的設計者兼畫家,他同時是一位小說家和詩人。
小編吐槽:這就相當於學校的三「好」學生,在參加各種活動並獲得很好名次的同時,學習成績也能在班裡佔前幾名,完事還有時間搞點副業賺學費,這種大神吾等只能望其項背!
莫裡斯生於倫敦旁邊的瓦瑟斯多。他出身於一個富裕的家庭,就讀於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在那裡他受到約翰·拉斯金的影響,並結交了終身好友和合作夥伴但丁·加百利·羅塞蒂等一些好友。
他的朋友但丁·加百利·羅塞蒂等人創建了前拉斐爾派,在繪畫上追求古典的復興,反對「後拉斐爾」時代的學院派機械式教學與畫風。
威廉·莫裡斯亦是前拉斐爾兄弟會的一員,無論在繪畫與設計理念上都有追求古典、反對機械化的傾向,這樣的設計理念也影響了莫裡斯在其它領域的發展,例如壁紙花樣等。
下圖為莫裡斯壁紙花樣的設計圖。
歡迎來到咕噠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