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知識:鴕鳥心態

2021-02-24 電院心靈之窗

                       鴕鳥行為

隱蔽說法:鴕鳥生活在炎熱的沙漠地帶,那裡陽光照射強烈,從地面上升的熱空氣,同低空的冷空氣相交,由於散射而出現閃閃發光的薄霧。平時鴕鳥總是伸長脖子透過薄霧去查看,而一旦受驚或發現敵情,它就乾脆將潛望鏡似的脖子平貼在地面,身體蜷曲一團,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偽裝成石頭或灌木叢,加上薄霧的掩護,就很難被敵人發現。

迷惑說法:出於保持體力的需要,鴕鳥在遇險而逃的途中,也可能突然立定,把頭插入沙堆,而將屁股翹得老高,擺出一副奇怪的姿勢,使追"兵"迷惑,不知虛實,就望而止步了。鴕鳥則乘機歇息一會兒,繼而又加足"鳥力",箭步如飛而去。

伏擊說法:沙漠考察隊員還曾經目睹過另處一種情景:鴕鳥在遇敵而逃時,突然將頭插入沙堆,頸子跟著鑽進去;馬上又把頭向後變過來,並且把頭從沙堆下面伸出,彎向腹部。這樣就讓雙眼露在沙堆外,以便觀察。窮追的猛獸撲到時,冷不防被它那"鐵腿"踢得暈頭轉向,等到清醒過來,鴕鳥已不知去向。

其他說法:鴕鳥將頭和脖子貼近地面,可聽到遠處的聲音,有利於及早避開危險;可以放鬆頸部的肌肉,更好地消除疲勞;求偶過程中雄鳥追逐並接近雌鳥後會把頭埋進沙子,此時雌鳥不再躲避;甚至還有說鴕鳥埋頭進沙子是為了吃點兒沙子助消化;

總體來看應該是遇險前期偽裝隱蔽、被追逐過程短暫休息、以及無路可逃時的"回鳥腿(回馬槍)"這些解釋的可靠性更高。

相關焦點

  • 「鴕鳥心態」心理
    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人們將這種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 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
  • 怎樣克服鴕鳥心態?
    什麼是「鴕鳥心態」?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不過有說法認為這其實是種誤解)。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事實上鴕鳥的兩條腿很長,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如果不是把頭埋藏在草堆裡坐以待斃的話,是足以躲避猛獸攻擊的。「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是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鴕鳥心態在心理學又稱鴕鳥綜合症(Ostrich Syndrome,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Weiner提倡)。
  • 幹部要不得「鴕鳥心態」
    有的領導幹部不敢抓不敢管,抱著「鴕鳥心態」,唯恐得罪人、丟選票。各級黨委要加強幹部日常管理,及時了解所管幹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況,抓早抓小,敦促領導幹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選自《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 何為「鴕鳥心態」?
  • 成長思維: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其實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或者不客氣地說,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問題的懦弱心理驅動之下的懦弱行為。這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遇到危險時,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與鴕鳥心態類似的行為即我們熟知的「掩耳盜鈴」,或「此地無銀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阿二不曾偷」。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
  • 鴕鳥心態,讓我們無法正確面對問題
    這些痛苦煩惱並沒有因為選擇了逃避而減少,只不過是延遲了心理上的痛苦而已,最終依然得面對。但這時候往往會因為措施了應對的最佳時機而情況更糟。我一個朋友,他現在從事的行業逐漸走下坡路,身邊好些人都開始轉行,或者做點小生意,或者改行做別的。
  • 鴕鳥心態,讓我們無法正確面對問題不敢面對問題
    鴕鳥心態
  • 遇事逃避原來是鴕鳥效應,教你如何改掉鴕鳥心態
    :遇到難題就逃避05:00來自檸檬心理課堂如果電視或電影中出現「人橫穿馬路,眼看著要被車撞,卻不躲不閃,直到被車撞飛」這樣的場景,往往會有很多人吐槽,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傻,這一點也不合理。這就是典型的鴕鳥心態,美國心理學家將這種遭遇危險或挫折時,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入沙坑蒙蔽視線自以為安全的逃避現象稱為鴕鳥效應。
  • 安全生產必須摒棄「鴕鳥心態」
    面對嚴峻複雜的安全生產形勢,我們必須深入落實安全責任、深查安全管理漏洞、深究隱患背後原因,舉一反三、亡羊補牢、擔責盡責,絕不能有「鴕鳥心態」。 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生產單位從停工停產,到復工復產,再到搶工期趕進度保目標,安全生產面臨空前挑戰。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牢牢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把防範風險一以貫之落實到安全生產工作全過程,把安全責任壓緊壓實到每個環節。
  • 輿論面前領導幹部切忌「鴕鳥心態」
    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進沙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其實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
  • 「體檢恐懼」的「鴕鳥心態」是健康大敵
    62.6%的受訪青年表示平時壓力大,怕體檢查出問題,增加心理負擔。60.9%的受訪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已經給身體造成了損害。(11月28日《中國青年報》)  健康體檢,是預防保健,早期發現疾病、亞健康的重要手段,而健康體檢實現了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預防為主」要求。人人都知道健康很重要,也知道體檢的必要,也希望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健康。
  • 兒童創意美術課題《可愛的鴕鳥》,孩子們畫的小鴕鳥簡直太可愛啦
    《鴕鳥》鴕鳥:非洲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鴕鳥) ,特徵為脖子長而無毛、頭小、腳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著的最大的鳥。冷知識:「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
  • 原創 如何改變「鴕鳥心態」
    當鴕鳥遇到傷害時,它起首將頭埋到土裡,對傷害視而不見,盼望以此來躲避。以是這種心態實在便是指當出現題目時,起首想的不是辦理題目標要領,而是選擇躲避,不敢重視題目標一種心態。厥後,生理學家將這種悲觀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是一種躲避實際的生理,不敢面臨題目標脆弱舉動。不知不覺養成的「鴕鳥心態」。
  • 老王說幣:炒幣要克服「鴕鳥心態」
    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人們將這種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不敢面對問題的儒弱行為。現實生活中具有「鴕鳥心態」的人比比皆是,幣圈中有「鴕鳥心態」的人也不少。
  • 「三緘其口」是「鴕鳥心態」下的「怪胎」
    筆者認為,政府部門「三緘其口」是「鴕鳥心態」下的「怪胎」。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人們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或者已經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
  • 面對典型的鴕鳥心態,3大方法或能改善
    鴕鳥的這種行為就是妥妥的掩耳盜鈴行為,在真正遇到危險時並沒有什麼用處,只是給自己一絲心靈的慰藉而已。人這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孩子們,由於年紀小,精力閱歷都還比較缺乏,在家長的羽翼之下成長習慣之後在遇到苦難或者挫折時,就會像鴕鳥一樣去逃避問題,躲在家長的身後,這就是所謂的鴕鳥心態。
  • 在工作中如何克服「鴕鳥心態」
    > 在11月份的公司行政例會中,公司徐總呼籲德龍廣大幹部職工在工作中要杜絕「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指的是鴕鳥一旦受驚嚇或發現敵情,總喜歡把頭埋進沙子裡,往往用來形容那些喜歡逃避現實、不敢面對問題的人。在我們的生產工作中,各種困難壓力隨時相伴,可能是由於人的惰性心理等因素在作怪,會像鴕鳥一樣採取迴避態度。這是很不可取的,也是必須杜絕的,面對困難推諉拖延,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所以在工作中必須克服「鴕鳥心態」。
  • 患了癌症,鴕鳥心態不可取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 鴕鳥是一種腿很長,奔跑很快的動物,然而鴕鳥在遭遇危險時,只會把頭埋入沙坑,蒙蔽視線自以為安全。
  • 常說鴕鳥心態,鴕鳥是因為害怕才一頭扎進土裡?並非如此
    1.描述人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當說起某人把頭埋在沙子裡,意思是在說這個人無視明顯的事實或拒絕接受建議,希望簡單地否認問題的存在就能讓問題消失。這其實就是常說的鴕鳥心態。把頭埋進土裡什麼是鴕鳥心態?這個詞講述的是人的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不敢直接面對問題而產生的一系列逃避和懦弱的行為。在我國成語裡,掩耳盜鈴也是鴕鳥心態描述相同含義的詞語。事實上,心理學研究已經指出,大多數人在面對外部環境強大的壓力時,更傾向於選擇迴避,即使他們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願意去認真思考對策,最終導致問題複雜化,無法解決。
  • 無法正確面對問題 鴕鳥心態會毀掉你
    遇到危險時,鴕鳥會將頭埋在草堆裡,這樣它會認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會躲避危險。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01 越來越多人用「鴕鳥心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