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簡單:蜈蚣精黑夜傷人,孫悟空用的啥破法?此動物其實最常見
天竺國內大戰犀牛怪後,唐僧師徒受到了當地官民們的熱情款待。
這家剛酬謝罷,另一家早早送上了請帖,唐僧師徒過了一段美美的溫飽日子。
吃喝不再發愁,作為師父,唐僧卻又擔心團隊成員們只顧吃喝享樂,耽誤了西天取經的工程,讓如來佛祖怪罪下來,再降其他的災難。
為了不驚擾當地的百姓和寺僧,第二天一大早,唐僧師徒就早早地起來,悄悄別離。
行走半個月餘,唐僧一行來到了一座布金禪寺內。
四大名著《西遊記》裡,這座名為布金禪寺的寺院,大有來歷:因給孤獨長老請佛講經,金磚布地,原名祗園,後來又改名為布金禪寺。
同時,在大雨滂沱時,還能淋出些金銀珠寶,有緣分的,還能撿到。
「源易緣」注意到,在這座寺院的附近,有一座名叫百腳山的高山,山中突然出現了幾隻蜈蚣精,經常在晚上出現傷害路人。
行人們,每當到了這個地方,都需要等到雞鳴之時才敢過關。
在《新白娘子傳奇》、《鬼吹燈》和《倩女幽魂》等神話或懸疑文學作品中,常能見到蜈蚣精的劇情出現。
而僅在《西遊記》中,蜈蚣精就至少出現過兩次。
在天竺國,孫悟空師兄弟們降服玉兔精時,一波三折,費了不少麻煩,最後還是驚動了太陰星君和嫦娥仙子等月宮神仙。
然而,解決了百腳山蜈蚣精傷人的問題,孫悟空只是給天竺國國王獻了兩個簡單的辦法:一是改百腳山山名為寶華山;二是選取了上千隻大雄公雞,撒放於山中。
孫悟空為何沒有親自消滅蜈蚣精,為民除害,反而讓國王做了上述兩件事呢?
「源易緣」留心到,孫大聖的兩個除去蜈蚣精的辦法,看似簡單易行,實在包含了大學問。
吳承恩老師在原著中,曾談到了兩點:一是蜈蚣精黑夜傷人,來往行人,行動不便,唯有雄雞可以降伏。二是此山名叫百腳山,名字不吉利。
查閱資料,可知,蜈蚣天生腹背有百眼、身體長有百足,修行愈久,吸食生靈愈多,足和目會漸漸生長……
百腳山,形象通俗地理解,不就是蜈蚣山嗎?
至於孫大聖為何沒有親自去降妖,也應該有以下原因:
一方面因為蜈蚣精尚未成氣候,雖然黑夜傷人,但還沒有致人死亡的案件發生;
二是孫悟空深受黃花觀百眼魔君的多目金光所傷,深受其痛,心中多少有些陰影。
百眼魔君的原形,就是一條七尺長的大蜈蚣,最後多虧了毗藍婆菩薩,從昴日星官眼中提煉出的繡花針,才將蜈蚣精打敗。
三是孫大聖畢竟在海外學藝,也算是有學問的神仙,懂得《易經》陰陽五行中的生克之道。
既然一物能降一物,雄雞能降最毒的蜈蚣精和蠍子精,符合自然相生相剋的原理,又何必孫大聖再費精費神地親自去降伏呢?
「天生一物競一物之用」,家中最為常見的動物大公雞,竟然天生有如此大的價值和作用!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參考資料:《西遊記》、《易經》、《中國神話》、《中國民間傳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