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啟動區雛形初現

2020-11-25 北京市人民政府
  • 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啟動區雛形初現

公園一角模擬古村落形制,打造出具有參與性的考古科普公園。(潘之望 攝

  一座千年古城,正通過一座可「考古」的公園向現代人緩緩講述著歷史的滄桑變化。2019年,北京啟動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建設。據悉,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先行啟動區已完成工程面積約26公頃,一條仿漢馳道的中軸路在公園內延展。

  設計以「百姓之城」為理念

  2019年,北京啟動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建設。根據規劃,路縣故城遺址公園規劃用地面積113公頃,採取分期建設模式,其中先行啟動區分為城牆、護城河遺址保護區、外圍遺址休閒帶三個區域,古城牆遺址上覆土3米至3.5米,種植高大喬木,恢復古城牆輪廓,古城外按照城市公園標準進行綠化。

  「建在通州區唯一秦漢遺址上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是獨一無二的。」北京城建園林設計院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主設計師李晟介紹,路縣故城遺址公園的設計,以「百姓之城」為理念,先行啟動區內整體設置了古城遺址展示區、護城河遺址展示區、文化互動區、濱水景觀區、文化遊賞區等五個區域,希望通過復原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場景,展現原汁原味的遺址文化。

  設計之初,最大限度保證遺址文化的原真性與完整性,就成為一大原則。為此,設計師們力求以最小程度幹預歷史風貌,同時在工藝上選用了覆土保護手法,在原地下遺址城牆的上方,通過保護性土山方式凸顯漢代縣城遺址格局。

  170米仿古馳道皆為手工打磨

  入口廣場前,一條仿漢馳道的中軸路上,深淺不一的腳印沿著車轍的痕跡從南延伸到北。想像一下,千年前的百姓便這樣牽著牛馬、穿著草鞋,悠然走向城門。

  「這條中軸路復原了『行』的部分,通過車轍印、牛馬印與人的腳印,來模擬千年前城門口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李晟說,秦始皇統一中原後,制定了「車同軌、書同文」,車輛上兩個輪子間的距離一律為六尺,即約1.3米。「從路面該採用什麼材質,到車轍的走向,再到腳印的布局,光設計方案先後就做了5版,力求讓每個細節都有據可考。」

  「別看這條中軸路不長,僅170餘米,可每一寸都是純手工打磨而成。就說這些腳印吧,真的是工人穿著草鞋踩出來的。」花木公司現場負責人王磊表示,想要原真性表達漢文化的古拙意趣與古遺址的雋永氣勢,精細施工就格外重要。為此,他帶領技術工人做了2個月的樣板段實驗,從5毫米厚到5釐米厚的車轍印,全部做了一遍。

  原比例復原探坑可「考古」

  遺址公園建設現場,另一處吸引人們目光的便是猶如電視劇考古場景的探坑,坑內鋪滿細沙,沙裡還藏著仿漢代的瓦罐,似乎人只要下到探坑中仔細挖掘,便能獲得一件稀世珍寶。

  李晟講起,對路縣故城遺址的考古,探坑中挖掘出的大量房址、灶、井等遺址,充分證明了城外的功能主要以百姓生活起居為主。因此,設計中也選取兩處,通過模擬探坑和古村落形制,希望打造出具有參與性的考古科普公園。

  「這處9米乘以7米的探坑,是根據考古發現1:1的原比例復原的。從中可以一窺當年半地穴式的房屋布局形態,和人們的生活起居場景。」金都公司項目負責人張君講到,如何用現代工藝復原漢代特色,這對施工來說是個新課題。施工前,他們特意研究了地層結構,拿著史料照片在現場比對。

  這樣的匠心比比皆是。比如,公園入口處,利用故城遺址區內挖掘出的考古文化斷層面作為牆體元素,配上遺址公園的名字。綠植選擇上,在保留現狀大樹的基礎上,優先選取漢代記載並有文化內涵的植物,如國槐、銀杏、白皮松、海棠等,並通過自然式景林營造出古樸雋永的氛圍。服務設施上,對出土方磚進行元素提取,將其用於路燈、座椅、垃圾桶、導向標示牌上。(趙瑩瑩)


相關焦點

  • 施工工程進度已累計完成工程總量的70%梭魚灣公園初現雛形
    2006-10-27 10:32:20 晨報訊(首席記者王勇)倍受關注的梭魚灣公園已經能看出些大體模樣了。截至10月15日,梭魚灣公園施工工程進度已累計完成工程總量約70%。完成樹木移植22879株,平整場地20萬平方米,鋪設道路1100延長米,完成土石方28728立方米。公園建設已現雛形。
  • @三亞,亞沙會 | 亞沙公園一期項目「棕櫚樹」初現雛形
    隨著三亞亞沙會開幕式的臨近,亞沙公園一期項目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目前場館的亮點造型「棕櫚樹」已經初具雛形,一起去了解一下。↓↓↓隨著最後一根變截面箱梁吊裝完成,亞沙公園一期項目看臺鋼結構罩棚變截面箱梁吊裝施工全部完成,標誌著亞沙公園一期項目看臺罩棚施工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看臺罩棚變截面箱梁共40根,總重量約870噸,單根變截面箱梁最重達25.5噸。
  • 新疆北庭考古最新進展:故城遺址為兩套四重八塊格局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民族與宗教研究室副主任、新疆北庭考古隊領隊郭物研究員透露,北庭故城考古最新發掘研究顯示,該遺址最終呈現的格局是兩套四重八塊,內外兩套城牆及護城河可能是唐代早晚兩個時期建造。
  • 湛江國際機場巨型穹頂雛形初現
    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機場航站樓巨型穹頂雛形初現。日前,記者走進位於吳川市塘[土][叕]鎮的湛江機場遷建項目,施工現場正在安裝的航樓二樓大頂鋼架已整體成形,巨大的弧形流線大頂雛形映入眼帘,現代化的建築風格展露無遺。據了解,湛江機場遷建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 持續打造綠色生態「名片」鄆城東溪溼地公園已初具雛形
    ,目前,位於城區東部的東溪溼地公園進展順利,建設規模已初具雛形,溼地對改善城區的生態環境所發揮出的積極作用正逐步顯現。已建成的人工溼地區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東溪溼地公園河岸邊看到,一條新修建的步行道蜿蜒向遠方,岸邊的人工觀景區南北兩側都建有一座雕梁畫棟的涼亭,公園內已經栽植了不少不同種類的苗木
  • 臨沂郯城名字的由來 探訪郯國故城遺蹟揭秘郯八景
    三十多年前,郯國故城的城跡依然存在,而且城牆基綿延十餘裡,整個輪廓呈現不規則的四邊形。改革開放以後,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古城牆被逐漸拆除。   日前,記者跟隨臨沂市博物館、郯城縣史志辦工作人員以及東海徐氏後人徐華勤尋訪郯國故城遺蹟。
  • 揭開世界級遺蹟面紗,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免費開放
    在廣州海珠區石榴崗路,有一處低調的「國寶級」遺蹟珍寶——七星崗古海岸遺址,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深入大陸最遠(達100公裡)的古海岸遺址,是廣州歷經滄海桑田的見證,在1963年被定為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近年又被認定為海蝕崖地貌地質遺蹟,受最高級別的國家一級保護。
  • 合肥:三國遺址公園金虎臺下月竣工
    中國園林網8月10日消息:「木質框架已具雛形,本周內計劃進行匾額的施工。」自從合肥三國遺址公園內的金虎臺開始內部裝飾以來,工期已過半,記者昨天從廬陽區獲悉,不出意外的話,工程將於9月中旬竣工。重新裝飾後的金虎臺將在10月迎來在此舉辦的中日韓三國圍棋高手,市民屆時也可前去觀景、觀戰。
  • 合肥濱湖科學城今日正式揭牌 遠景規劃已現雛形
    原標題:合肥濱湖科學城今日成立 遠景規劃已現雛形   今天上午,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肥濱湖新區)成立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對接會在合肥開幕。屆時,備受關注的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肥濱湖新區)將正式揭牌。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揭開清水河縣後城咀石城遺址的「冰山一角」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建恩說,「對這些新成果加以梳理和研究,在考古學上一定會有新貢獻,特別是將清水河縣後城咀石城遺址與神木市石峁石城遺址加以對比研究,或許會有突破性進展。」
  • 河北邢臺一個縣,以動物命名,是全國最大的枸杞生產基地
    河北省邢臺市有一個唯一的縣名,叫巨鹿縣,那麼,巨鹿縣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巨鹿本來的名字是大麓,麓和鹿的字形相似,戰國時代,呂不韋編纂了呂氏春秋,不知是為了簡略還是什麼,把大麓寫成巨鹿,得到了巨鹿的名字。
  • 經開區大屯山山體公園啟建 總投資4063萬元
    經開區大屯山山體公園啟建 總投資4063萬元 貴陽日報 2016/10/8 9:58:00 近日,經開區大屯山山體公園啟動建設,該公園東臨甲秀南路,北依岷江路,規劃面積約13.6萬平方米,估算總投資4063萬元,屬於花溪文化旅遊創新區三年行動計劃建設項目之一。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異彩紛呈
    11月16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市啟動。連日來,舞蹈、排球、太極拳、跆拳道和傳統象棋等比賽活動輪番上演,持續掀起文化藝術周活動高潮。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市舉行
    本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舉行。今天上午,大會為2019-2020年度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十大傑出貢獻人物進行頒獎;大會對六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年度優秀獎」進行了頒獎;大會還根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共謀、共創、共嬴、共享」原則,啟動了文化藝術周友好城市聯盟創立工作,正式創立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友好城市聯盟。廣東臺山市等成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友好城市聯盟單位。
  • 中華第一縣:郡縣制的活化石
    公元前1046年始封息侯國,公元前682年在華夏大地上首次設縣,古今相延不易「息」名、不改縣治,堪稱「郡縣制」的活化石,被譽為「中華第一縣」。境內有息國故城、賴國故城、秦樓等遺址,息氏、賴氏、白氏均發源於此。
  • 商丘竟有恁多國家級溼地公園、森林公園,秋景美嗨了,快去打卡
    該通知只發給了「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以上數字應該不含永城市。 那麼,這些國家、省級溼地公園、森林公園都建設怎麼樣了呢?
  • 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二里頭遺址  項目相關負責人趙海濤介紹,二里頭新發現道路與城垣,把二里頭都邑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宮殿區居於核心,表明二里頭都邑當時已有嚴格、方正、規整的規劃,極可能已出現了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布局。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舉辦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公園環抱 綠水縈繞 讓生活更美好[圖]
    近日,記者從商務中心區建設指揮部了解到,除了已經建成向市民全面開放的歡樂谷公園和蒼龍澗河公園之外,廟底溝考古遺址公園和青龍谷公園也正在加班加點全力建設中,不久將對市民開放。    7月27日,在商務中心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廟底溝考古遺址公園和青龍谷公園項目施工現場,探訪兩座公園的建設情況。    在廟底溝考古遺址公園,記者看到公園已初現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