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三國遺址公園金虎臺下月竣工

2021-01-09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8月10日消息:「木質框架已具雛形,本周內計劃進行匾額的施工。」自從合肥三國遺址公園內的金虎臺開始內部裝飾以來,工期已過半,記者昨天從廬陽區獲悉,不出意外的話,工程將於9月中旬竣工。重新裝飾後的金虎臺將在10月迎來在此舉辦的中日韓三國圍棋高手,市民屆時也可前去觀景、觀戰。

在歷史上,金虎臺是曹操在鄴城修建的著名建築銅雀三臺(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之一;2008年7月下旬,三國遺址公園開建金虎臺,建築整體布局在高5米的夯土高臺上,工程佔地3500平方米,高24米,為三層框架結構。內部通過聲、光、電等多種形式來展示三國文化及漢文化,整體外觀古色古香、蔚為壯觀,是合肥市最雄偉的仿漢建築。 

推薦閱讀: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逐步釋放「城市效應」

安徽:鳳陽皇故城將建遺址公園

中華三祖文化與黃帝城遺址公園建設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

山東:濟北王陵放棄博物館方案 有望建成遺址公園

(來源:安徽商報)

相關焦點

  • 三國遺址公園建金虎臺 今年年底前全面竣工
  • 是啥驚動了央視和棋聖聶衛平:中日韓三國圍棋混雙賽
    原標題:是啥驚動了央視和棋聖聶衛平:中日韓三國圍棋混雙賽   古三國遺址再現「演弈」,中日韓高手廬陽對壘!坐落於合肥市廬陽區的三國新城遺址公園裡,每年的春光燦爛時節,都將迎來中日韓三國圍棋名人混雙賽,方寸棋盤間再現「不見硝煙的戰場」。
  • 為什麼說,合肥也是「三國故地」?
    秋日的逍遙津公園話說三國時期,合肥這個地方,正好處於魏國和吳國的交界地帶,老曹家與老孫家,在合肥這個地方,屯兵交鋒了幾十年三國時期,合肥這座城市,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壯大,成為當時江淮地區最重要的城邑。三:可尋的歷史遺蹟雖然說現在的合肥,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現代化的一面。但其實,在合肥的老城區,至今,還遺留有許多三國遺蹟,以及與三國有關的地名!
  • 合肥南淝河初期雨水調蓄工程預計明年9月竣工 緩解城市內澇壓力
    央廣網合肥7月28日消息(記者張秋實 合肥臺黃夕婷)每年汛情,城市防洪排澇系統都面臨著「大考」。眼下,位於合肥瑤海區濱河路與郎溪路交口西北角的工地上,南淝河初期雨水截留調蓄工程正在抓緊施工,預計於明年9月竣工。
  • 武漢市區最具歷史感遺址公園:明代藩王謝恩地,武昌起義核心區
    楚望臺遺址公園位於武昌區津水路7號,是一座包含有明清時期歷史遺蹟混合的公園,它的名字裡楚望臺三字,來源於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楨。當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來到武昌,剛好第六子誕生,於是便將此地賜予,朱楨也就成為武昌的藩王。後來,朱楨在這裡建造很多設施,感念龍恩,遙望帝都,寄託情感,遂有楚望臺。
  • 世界最大量子實驗室+世界級中央公園,2020合肥開掛了
    眼下,春回大地,工地上熱火朝天,1號科研樓正在進行幕牆和外立面施工,整體將於2020年底竣工!在量子霸權的爭奪戰中,合肥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量子科學的進一步探索,國家的世界地位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其對高新乃至合肥、安徽的發展都將起到極大的助力作用!
  • 安徽合肥去年發現冠魚狗、紫翅椋鳥等10種新鳥種
    安徽合肥去年發現冠魚狗、紫翅椋鳥等10種新鳥種   合肥去年發現10個新鳥種  第32個「愛鳥周」昨天啟動,專家推薦不少觀鳥好去處  昨天下午,合肥市第32個「愛鳥周」活動在野生動物園正式啟動,百餘名學生跟隨觀鳥專家在動物園百鳥園辨識鳥類。
  • 新光源預研科研用房最快下月開建 將助力合肥先進光源項目順利開展
    合肥先進光源建設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核心大科學裝置項目,其預研項目為其中關鍵環節之一。7月10日,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從合肥市發改委獲悉,新光源預研科研用房項目最快下月開建。該項目是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的重要部分。
  • 合肥大蜀山原來是火山噴發形成 有專家提議將其建成火山公園
    合肥大蜀山原來就是一座火山。3600萬年前的一個夜晚,在合肥西郊,一座火山突然噴發,巖漿從山頂一路淌下,冷卻後形成固體巖石,像一條瀑布從山頂瀉下,才形成了今天的大蜀山。大蜀山,距合肥市中心約10公裡,面積8500畝,海拔284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大蜀山系大別山餘脈,山勢東南高,西北低,呈橢圓形,由火山噴發而成。
  • 浙江: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原標題: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記者從浙江省文物局獲悉,日前,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公布,龍遊荷花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桐鄉譚家灣遺址、象山塔山遺址、餘杭玉架山遺址、長興臺基山遺址、德清原始瓷窯址、上虞鳳凰山遺址、黃巖沙埠窯遺址、紹興宋六陵(按年代排序)等10處遺址入選。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合肥科技創新「好戲連臺」 將打造全球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
    合肥高新發布今年,全市科技創新重點工程一線「好戲連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正全速推進。2020年6月,合肥高新區,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在建設崛起。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工程和安徽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項目形如愛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說公式「E=hv」,未來將承載中國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實驗室。目前,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全面封頂,科研樓等單體項目計劃於2020年底竣工。
  • 中山黃圃鎮海蝕遺址成省級地質公園
    原標題:黃圃鎮海蝕遺址 成省級地質公園   中山高帽黃圃鎮一塊隆起的砂巖地成為「香餑餑」,被專家譽為廣東最完整的地質標本。9日,記者從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官方網站獲悉,該地塊所處的黃圃海蝕遺址被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這標誌著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將落戶中山黃圃。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舉辦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落戶黃圃
    黃圃宣供圖   8日記者從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官方網站獲悉,黃圃海蝕遺址被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這標誌著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將落戶中山黃圃。據了解,黃圃鎮現存的海蝕遺址,是廣東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海蝕遺址之一。
  • 遊學假期帶你身臨其境走進明城牆遺址公園研學旅行在北京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位於市中心地域,東起城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總面積約:15.5公頃。歷史上明城牆全長25公裡,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牆遺址全長1.5公裡,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明代城牆,也是北京城的標誌。其城東南角樓是全國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兩代多次修繕,是明代北京城唯一保存至今的角樓。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臺座上。
  • 金虎仙人球養護中的四大禁忌
    金虎仙人球又叫黃刺金虎,因為其外形而得命,屬於仙人掌科。金虎仙人球因其外形俊美非常受花友青睞。其形呈虎莖球狀,球體深綠,密生黃色硬刺,球頂部密生金黃色的綿毛,花黃色,頂生於綿毛叢中非常美麗壯觀。金虎仙人球有幾個常見的變種,如白刺金虎、狂刺金虎、短刺金虎、金虎錦、金虎冠等。
  • 安徽合肥包公園夜鷺鳥成為風景線
    2020年4月16日,一個夜鷺棲息在合肥包公園指示牌上,成為包公園的風景線。據悉,夜鷺(學名:Nycticorax nycticorax)是中型涉禽,體長46-60釐米。2020年4月16日,一個夜鷺棲息在合肥包公園指示牌上,成為包公園的風景線。2020年4月16日,一個夜鷺棲息在合肥包公園指示牌上,成為包公園的風景線。2020年4月16日,一個夜鷺棲息在合肥包公園指示牌上,成為包公園的風景線。2020年4月16日,一個夜鷺棲息在合肥包公園指示牌上,成為包公園的風景線。
  • 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
    原標題: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   昨日上午,周口店遺址科普體驗館開館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本報訊(記者 陳強)今年是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90周年,位於房山區的周口店遺址「升級」亮相。從昨天開始,遺址內的科普體驗館和夜景光文化展示工程正式竣工。重裝開放的科普體驗館以「北京人」的科技之旅為主題,在原有展項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尋寶龍骨山、畫中周口店、火與我們等十個全新展項,在大家印象裡專業枯燥的遠古文化,一下子變得有趣了起來。
  • 大熊貓「金虎」10歲啦
    日前,熊貓界的「小話癆」——大連森林動物園網紅大熊貓「金虎」迎來了10歲生日。眾多粉絲、市民、遊客專程趕來為「金虎」慶生。大連森林動物園還邀請20位和「金虎」同一天過生日的小朋友和大熊貓一起過生日。「金虎」來自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臥龍自然保護區雅安碧峰峽大熊貓基地。2012年9月21日與小夥伴「飛雲」和「妙音」一同乘飛機來到大連森林動物園安家落戶。八年的時間,在飼養員的精心呵護下,「金虎」從一個體重只有49公斤的小可愛,成長為現在142公斤瀟灑帥氣的熊貓先生。它憑藉自己調皮、好動、愛搗蛋的性格和呆萌「愛聊天「的技能走紅網絡,全網話題點擊量破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