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科學家破解巴基球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日(北京時間)報導,經過25年的探索,科學家們最近揭開了富勒烯家族中巴基球的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國家高磁場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取得的這一成果,清晰地展示了巴基球是如何自組裝成籠狀結構的,其對於碳納米技術的發展意義重大,同時也為探究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太空富勒烯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科學家們於1985年發現了富勒烯。
-
史上最大全有機結構籠狀分子,有望成為新型生物大分子運輸材料
一般而言,籠狀分子的製備依賴於結構基元之間的動態共價化學反應或者自組裝過程,然而在熵的作用下,這些基元往往傾向於形成較小的組裝結構。因此,含有超大空腔(直徑大於3nm)的籠狀分子的製備極具挑戰性,需要對基元的結構以及反應條件進行認真的篩選與優化。
-
氮氣發生器:膜分離or碳分子篩?
膜分離原理圖 變壓吸附技術 變壓吸附制氮的填充材料是碳分子篩,是一種多孔疏鬆的棒狀碳顆粒,當壓縮空氣通過碳分子篩時,同樣也是根據氣體分子直徑的不同,碳分子篩會吸附水汽和氧氣,但是,氮氣不會被吸附,從而被分離。
-
香港中大成功進行亞洲首例全植入助聽器手術
新華網香港11月25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25日表示,該校醫學院早前成功進行了亞洲首例全植入助聽器手術。接受手術的3名病人均表示效果良好。 中大醫學院在今年2月至6月間,成功為3名年齡介乎35至56歲、患有中度至嚴重聽力損失的人士進行該項手術。
-
世界首例進行「換頭」的猴子,你猜手術成功了嘛
,術後最大的難題就是排斥現象,如果沒有出現排斥現象,才能證明手術真正的成功,美國有個醫生成功完成了一場心臟移植手術,患者最終活了下來,這也就有了人體器官移植的後來。2016年,卡納韋羅研究團隊就對一隻小狗就行了頭部移植手術。他們首先是將兩隻小狗的頭切下來,然後根據各種醫學手段,再將頭放到另外一隻小狗的身上,前兩個禮拜,並沒有什麼反應,小狗也沒有醒過來,到第3個禮拜,換頭的小狗居然活過來了,這就說明換頭是可以成功的,在2017年5月份,科學家利用兩隻小白鼠,進行頭部專業手術,這場手術也成功了。
-
中山大學:基於有機籠狀與環狀化合物的自分類組分動態網絡
>圖1. [2×2]組分動態網絡的示意圖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超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合作,基於亞胺類動態共價反應以及課題組對於組分動態網絡方面的前期研究基礎,對有機籠狀與環狀化合物自分類組分動態網絡的設計和動態適應性進行了深入研究
-
「石女」手術成功
「石女」手術成功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倪大輝)3月5日,唐山紅十字婦產醫院聯合參加2011唐山國際婦科腫瘤與不孕症微創新技術研討會的中、美、英三國婦產科醫療專家,共同創建了「攜手」愛心基金。與此同時,專家為首位由愛心基金全額援助的「石女」患者成功進行了陰道成形手術。
-
中國將進行換頭術選擇中國是因為中國有手術成功的最佳條件
網絡配圖近日中國將進行換頭術的新聞引發關注。「全球首例頭部移植手術10個月內將在中國哈爾濱進行」,為什麼選擇中國?卡納維羅表示,中國有手術成功的最佳條件。為了能與任曉平更好地合作,他每天都通過Skype與其溝通,5年來一直學習中文。
-
江蘇首例人工角膜移植手術成功進行!
眼角膜移植手術,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由於人體捐贈的眼角膜數量有限,很多需要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經常需要等上兩三年,還等不到。幾天前,因為等不了人體捐贈的眼角膜,家住高淳的患者周先生接受了人工角膜移植手術,這在江蘇還是首例。周先生恢復良好,今天(2月1日)準備出院了。
-
合成納米多層籠狀多金屬團簇
籠狀多金屬團簇,因其結構的高度對稱性常顯示出奇特性質,一直是物理、化學、生物、納米技術和材料科學的研究熱點和前沿。
-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探究神秘的深海碳分子
發表於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的一項新研究採用新技術對海洋中的低分子量溶解有機碳分子進行了直接研究,這些碳分子可將碳在海洋中儲存數千年。地球的海洋以溶解有機碳(DOC)的形式吸收、儲存和循環大量的碳1。
-
在動物中取得成功後,俄羅斯志願者將進行換頭手術,結果怎麼樣?
,如果出現了不匹配或者是排異的現象,就無法成功的進行下去。但是很多科學家的「野心」絕對不止如此,他們想要進行一項換頭手術,所謂的換頭手術可並不像我們簡單的相機軟體,可以實現兩個人臉的交換,手術是非常複雜的,不僅需要耗費很多的金錢和精力,對於手術者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提出的時候,只是用一些小動物來做實驗,但是後來俄羅斯竟然有一位志願者願意挺身而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麼這項實驗在最後是否取得了成功呢?
-
肯亞對稀有北方白犀牛進行取卵手術 成功取得10枚卵子
(原標題:肯亞對稀有北方白犀牛進行取卵手術 成功取得10枚卵子)
-
遺體換頭手術成功,換頭手術離真正的成功還遠嗎?
打開APP 遺體換頭手術成功,換頭手術離真正的成功還遠嗎?不過事後,人們知道這次手術是在兩具遺體上進行的,而並不是真正在病患身上。那麼,他們自稱成功換頭,是否意味著他們在真正的手術過程中會獲得成功呢?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大眾和很多醫生會對這樣的手術感興趣?
-
空心籠狀結構 | 科研繪圖系列之3ds Max初級
籠狀結構是一種常見的結構,下面這篇Science就是一個籠狀結構的材料,由於是初級教程了,這期我們就繪製一下這篇Science的簡化版。【正文】1. 打開我們上期創建的ZIF-67模型(菱形十二面體),添加晶格命令。顯示支柱和節點,設置半徑為相同的大小,勾選平滑,設置合適的分段數。這就搞定了???
-
日媒:川崎重工業公司等成功研發手術機器人系統
據NHK11月19日消息,受新冠疫情影響,飛機等產品的需求疲軟,在此背景下,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與醫療檢查機械廠商聯手研發了一套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該機器人擁有4個機械臂,機械臂上搭載了手術刀等外科手術器械以及內窺鏡。醫生可以遠程操作該系統,進行外科手術。在18日進行的演示中,兩個機械臂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巧妙地對內臟模型的模擬傷口進行了縫合。
-
男子痔瘡手術後突然死亡 醫院稱手術成功死因不明
14日,夏張鎮的李先生在泰安市中醫二院進行了痔瘡手術,16日上午11點多,李先生下床活動時突然暈倒,醫生搶救無效死亡。家屬認為,做個手術人沒了,醫院應該賠償。醫院方面回應,李先生突然死亡可能是由於肺栓塞或者心源性猝死,建議家屬進行醫學鑑定或者走法律程序,但都被家屬拒絕。
-
世界換頭手術的成功,為什麼不給霍金做換頭手術?原因其實很簡單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疑惑2017年11月17日海外媒體報導,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小組的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Sergio Canavero)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被他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參與此次手術的專家小組表示,目前他們可能已經成功找到了頭顱移植手術中重新連接脊椎、神經、血管的方式,這次手術共花費了18小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