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基本組件是如何形成的?海底熱泉或起促進作用

2020-11-26 cnBeta

北京時間4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一支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物理機制,或能解答生命起源的最關鍵問題之一:「生命的基本組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早已得知,生命的基本成分(胺基酸、核鹼基和糖)在早期海洋中雖然存在,但濃度很低。要使生命開始孕育,這些基本組件必須相互結合、形成長鏈分子。

混亂的液流可在熱泉環境中加速界面反應。

這一合成反應的具體過程和發生機制始終是生命起源領域的一大未解之謎。

「在早期海洋中,這些基本組件雖然存在,但濃度非常低,」尤佳茲指出,「它們的結合過程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因此我們猜測,可能存在某種聚合機制、將這些成分集中到一起,使其形成更長、更複雜的分子。」該研究團隊在論文中詳細介紹了一種或能使這些分散的化學成分組合成生命所需長鏈分子的機制。

研究人員用圓柱形細胞建立了一套模型,模擬一處近日發現的新型海底熱泉邊礦物的孔狀結構。這些熱泉中的溫度梯度可使液體在狹小的孔洞中循環流動。該團隊發現,液體的流動方式十分複雜混亂,雖然每股液體流動的規律大致相同,但並非完全一致。發現這一現象後,科學家便能夠分析出這些液流在何種條件下可實現熱泉中各種分子的同質化,同時將它們輸送到具有催化活性的孔洞表面,使其發生化學反應。

尤佳茲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描述了這一現象:「想像你在攪咖啡,然後倒進了一些奶油之類的、會黏在杯壁上的物質。如果你攪拌方法得當,就會同時發生兩件事情:你既使兩種液體混合在了一起,又使它們朝杯口某個特定的點流動。

在熱泉孔洞中天然發生的液流或能解釋早期海洋中濃度很低的有機分子是如何聚合成複雜的生物大分子的。這一直是生命起源領域的重大未解之謎,對於擁有相似熱泉環境的地外行星亦是如此。除此之外,此次研究在眾多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環境中不僅能催化出與生物相關的化學反應,還有利於多種化學反應的進行。首先,該環境的多孔結構有助於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多種碳酸鹽。雖然具體機制尚不明確,但此次研究結果說明,這些混亂的液流或許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次,在更好地了解了這些液流、以及它們對孔洞表面的化學反應起到的促進作用之後,我們便可推斷出,它們很可能催生了一種新型反應器。由於液流需要溫差才能形成,該反應器也許完全處於被動狀態,利用剩餘熱量推動化學反應。

相關焦點

  • 日發現生命起源海底熱泉學說新證據
    日本長岡技術科學大學工學系研究人員最近在世界上首次研製出模擬海底熱泉的循環型實驗裝置,它可以不斷地合成與生命不可缺少的蛋白質相近的肽,從而為生命起源於海底熱泉的學說提供了新證據。所謂海底熱泉學說,是指最初的生命起源於原始地球的海底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熱泉周圍。這種學說被國際學術界廣泛接受。
  • 熱鬧的海底熱泉社區
    在海底熱泉,你首先會注意到的大概是那些醒目而特殊的「煙囪」,你所看到的「煙囪」可能是白色的,也可能是黑色的,它們成分不大相同。白色「煙囪」富含鋇、鈣和矽,而黑色通常含有硫化物。形成時的溫度也不大相同,溫度為100℃~350℃時,形成白色「煙囪」,溫度大於350℃時,形成黑色「煙囪」。這樣特殊的深海秘境是如何形成的呢?
  • 海底熱泉的數量遠超預估,生命的起源與它到底有何關聯
    科學家表示,此次新探測到的這些小型熱泉噴口,雖然比較小,可是在海洋裡面,也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們也是能夠支持海洋深處的這種特殊的生態系統安穩存在。在不同緯度和深度的海洋中,其所具備的化學條件是不同的,因此也造就了海底熱泉周圍各種各樣的生物,以及眾多奇特的海底生態系統。
  • 450℃海底熱泉旁生活著的大蝦,該如何才能煮熟?
    奇異的是這樣的海底熱泉旁還生存著蝦、蟹等動物。於是產生了疑問,這麼高溫度環境中的蝦,該怎樣才能煮熟?,海底的水體整體上是冰冷的,深海海水大約2-4℃,海底熱泉噴流之外一釐米水都是冰涼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泡澡加的熱水明明就倒在腳旁邊卻不感覺燙。
  • 熱泉中的嗜極生命與外星人的聯繫
    天文學家特別關注的熱泉中的嗜極生命關鍵詞1:海底深處關鍵詞2:外星生命大猜想早先,人們曾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對生存環境條件的要求是相當苛刻的。但自20 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在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甚至北冰洋的洋底相繼發現了數以百計的被稱為海底熱泉(又稱海底熱液)和「『黑煙囪」的奇異景觀。在那些極端嚴酷的環境中,竟然有許多奇特的生物組成了相當穩定的生態系統。不少科學家認為,這種環境可能與地球形成早期古細菌所處的環境甚為接近,因此,這樣的環境很可能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最初場所。
  • 海底熱泉,究竟有多熱?
    由於地殼還不成熟,在許多海底都存在裂縫,地熱熱水會從裂縫中排出。實際上,這是一種海底的火山活動,熱液噴發後會形成很多海底巖石和礦床。噴發的熱液有多熱?水溫至少高於60℃,最高可達464℃!而這些海底的水溫,通常都是2℃左右。所以,突然噴發出來的水,明顯比周圍的水更熱。
  • 轉 | 神奇的深海熱泉:水深火熱中的海底鬧市
    它們的「燃料」是硫化氫之類的還原性物質,而與植物光合作用相對的,則是細菌氧化這些物質獲取能量的化能合成作用。深海熱泉一般分布在板塊邊緣的火山帶上,其實它們自己就有點像火山——滲到地殼中的海水被接近地表的熔巖加熱,溶解、裹挾著許多礦物質,從熱泉口噴出來。典型的如硫化物熱泉,其中的礦物質會在噴口處結成黑糊糊的煙囪,高的能有十幾層樓高,還不停地往外冒黑煙。
  • 地球的70% 水深火熱中的海底鬧市——深海熱泉
    1977年,自美國「阿爾文」號深潛器在東太平洋附近的加拉帕戈斯裂谷發現第一個海底熱泉以來,海底熱泉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海底熱泉(Hydrothermal vent),往往出現在海底的裂縫處。當海水滲入巖縫,吸收來自於巖石的熱和礦物質,然後經過海底的縫口噴出。
  • 探秘深海熱泉
    在海洋深處的一些地方出現了裹挾大量物質噴湧而出的熱液,在那裡就有生命。天文學家Jon Willis開啟了一段考察這類嚴酷環境的航海之旅,從而為尋找太陽系地外生命提供蛛絲馬跡。2017 年6 月16 日,在太平洋東北部溫哥華島的西海岸,我與其他同事在鸚鵡螺號的控制室裡潛入海底,尋找海底熱泉。
  •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起源於海底煙囪?
    就目前掌握的證據來說,生命形成階段的原始地球只有海洋,沒有陸地,而地球上的第一個原始生命就在這個海洋中慢慢孕育而生。  而在原始海洋中,因為海底煙囪的存在,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裡,原始海洋的海底會在熱液噴出口附近形成一個類似煙囪的景觀。就在現在地球的海洋底部,在海底煙囪附近有很多奇特的原始生物,已有很多學者把這個奇特的生物現象作為探索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場所。
  • 海底也有河流、山脈、火山、熱泉……
    由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海洋局)主辦,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宣傳中心及河北綜合廣播承辦的「保護海洋環境 珍愛生命搖籃-2020河北省海洋知識網絡挑戰賽」已於12月28日正式開賽,答題時間為期一周,每天都可以來挑戰答題哦,更有豐厚獎品等你前來挑戰。
  • 海底熱泉的"煙囪林"中藏著什麼?
    海底熱泉是指海底深處的噴泉,原理和火山噴泉類似,噴出來的熱水就像煙囪一樣,發現的熱泉有白煙囪、黑煙囪、黃煙囪。1979年,美國科學家比肖夫博士首次在太平洋2500米接近海底時,看到這一奇異的景象:蒸汽騰騰,煙霧繚繞,煙囪林立。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在"煙囪林"中有各種生物生存。  實際上,海底熱泉的活動並不一定形成煙囪。早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在紅海發現了許多奇異的現象,比如水溫和鹽度偏高,接著就出現了高溫滷水。1967年,在一處海淵中發現了在熱泉周圍形成的海底多金屬軟泥。
  • 生命真的起源於海底?又有了新證據!
    它不是由無數噴發的火山形成的熔巖海,儘管火山和熔巖確實存在,但當時的世界可能更像是被巨大的海洋包圍著的小塊巖石表面。不過即便如此,那片海洋也並非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海洋。它比現在更溫暖、酸性更強,富含大量鐵元素。當時的大氣成分主要是氮氣、二氧化碳,沒有氧氣。當然也沒有生命。然而在海底深處,一些事情正在悄然發生。
  • NASA稱深海熱泉生物或最接近外星生命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近日表示,在地球上的一些深海熱泉附近,生活著地球上與外星生物最為接近的生命類型。
  • 深海熱泉發現特殊細菌 或外星生命類型
    導讀:深海熱泉環境惡劣,幾乎沒有生物可生存。
  • 37.7億年前地球海洋已存在生命 深海熱泉或是人類最早的「家」
    海洋底下的深海熱泉,原理和火山噴泉類似,這種熱泉附近聚集了大量的生物物種,科學家認為此處很可能是最早的宜居環境之一。  為了搜索這些環境中的生命跡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馬修·多德及其同事分析了來自加拿大北部努瓦吉圖克綠巖帶的碧玉巖,它們被認為是來自古時的深海熱泉。以往的研究曾作出預估,努瓦吉圖克綠巖帶具有37.7億年至42.9億年左右的歷史。
  • 生命的起源與深海熱泉有關嗎?
    提個醒生命的起源與深海熱泉有關嗎?答:可能有關。20世紀70年代,在東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發現了幾處深海熱泉,在這些熱泉裡生活著眾多的生物,包括管棲蠕蟲、蛤(gé)類和細菌等。它們生活在一個高溫(300℃以上)、高壓、缺氧、偏酸和無光的環境中。化能自養型細菌利用熱泉噴出的硫化物(如H2S)所得到的能量去還原CO2而製造有機物,然後其他動物以這些細菌為食物而維持生活。
  • 教材考點挖掘:硫細菌、化能合成與深海熱泉生態系統
    生活在太平洋海底的深海熱泉附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大量圍繞深海熱泉生態系統的工作,發現的管蠕蟲類別也不止一種,下圖是一種叫做Tevnia jerichonana的管蠕蟲。巨型管蠕蟲進行有性生殖,雌雄配子在深海中相遇,環境合適在時,幼蟲在海底附著,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就能長到1.5米左右的長度並且發育到性成熟。它們呈現的鮮紅色則是由於它們擁有一種特殊的血紅蛋白,這些血紅蛋白在蠕蟲的血淋巴中幫助運輸氧氣給體內共生的硫細菌,這些硫細菌進行以硫化氫作為電子供體,氧氣作為電子受體,還原二氧化碳成有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
  •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從無到有的?科學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生命起源這樣的終極話題中,許多科學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目前來看,海底熱泉口假說比RNA世界假說更加主流一些。通常對於生命的產生,大部分的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原始的地球生命是在經過非常漫長的化學演變之後。
  • NASA宣布土衛二具備生命所需全部條件:冰下有熱泉
    新華網資料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虞涵棋北京時間凌晨2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華盛頓總部的詹姆斯·韋伯禮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土衛二(Enceladus)上具備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而情況相似的木衛二(Europa)同樣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