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影 若知是夢何須醒

2021-01-18 和光

「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

《你的名字》能夠讓如此多的人感覺到溫暖入心,也許是這個宇宙漂泊了太多孤獨的靈魂。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就好像我們不知道風從哪裡來。 



據說,《你的名字》靈感來自一首日本有名的和歌,「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日本的和歌好比中國的《詩經》,多出自各地的民歌,樸素自然來源生活。《你的名字》溫暖觸動心靈,諸多元素對比交織於劇情——繁華都市與深山的小鎮,城市景觀與古韻的景致,現代文明與古老傳統,小人物的情感找尋與拯救小鎮居民的英雄舉動,時間的扭曲、纏繞、倒流、還原...…這一切自然融合,有如風吹過。



每千年回歸一次的迪亞馬特彗星造訪地球一個月之前, 身在東京的立花瀧和深山小鎮的宮水三葉在睡夢中發生了奇異的靈魂交換,兩人神奇地在夢中邂逅了彼此。正當為他們由於靈魂的交換帶來的種種趣事忍俊不禁的時候,彗星分裂並在小鎮墜落了。三葉消失了,所有曾經存在的痕跡突然都不在了。瀧失落、茫然,苦苦尋覓什麼又不知道是什麼。終於,憑藉著專注執著的追尋,瀧得知了三年前彗星分裂撞擊小鎮的那場自然災害。為此,毅然踏上了尋覓的旅途。



三葉居住的小鎮,有著古韻的景致。作為神社的繼承人和守護者,通過外婆的口中,敘述著悠久的傳承——小鎮有著結繩的古老的傳統。結繩,聚在一起成型,扭曲、纏繞,有時又還原、斷裂,連結的是時間,是時間流動的體現。只要一直纏一直纏,人與繩就會產生感情。而在學校的課堂上,老師說到作為古老神「那是誰」的詞根,是來自「黃昏之時」, 黃昏之時,傍晚非日非夜的時段,可能看見非人之物的時刻,世界的輪廓變得模糊。 時間是相對,一切都是某種程度的存在。這個世界如此依賴的線性時間觀念,無法說明時間沒有真正的起始也沒有真正的終止。在佛教哲學中,一切為心所覺受的事物,在心未覺察之前不存在;它依存於心,是「某種程度」的存在。好比夢境中的交替,因為在夢前、夢中和夢醒後都不存在。然而在做夢時,可是非常非常真實的,夢裡還是夢外,有誰說得清呢。



瀧爬山涉水來到了神社,喝下了三葉留下的口嚼酒,時空穿梭一般,瀧手裡緊握著時間之繩,墜入無盡深淵——眼前看到了三葉的出生,看到了三葉母親的去世,看到了三葉父親的離去,看到了迪亞馬特彗星划過深藍的夜空,看到了迪亞馬特彗星的分裂......瀧與三年前的三葉也在黃昏之時相遇了。這個相遇,讓他們明白了彼此的心意,讓他們確定再次相遇,一眼就能夠認出彼此。三葉重回到拯救小鎮居民的行動,並在災難發生之前成功轉移了小鎮的居民。



看起來一切重歸於寧靜,影片重回瀧和三葉的互相找尋。三年過去了,瀧和三葉彼此沒有任何音訊,就好像兩條平行線,從來不曾交匯過。甚至彼此,在夢醒後都不記得了彼此的名字。瀧陷入莫名的憂鬱。奧寺若有所思說:「瀧一定是與某人相遇了,與某人相遇改變了瀧」。櫻花開了又謝了,八年過去了,瀧和三葉也在長長的等待後,終於在茫茫人海的都市裡相遇——終於是遇到了。《你的名字》不同於以往以時間扭曲穿梭為主題的一些熒幕大片,充滿了浩瀚的宇宙,宏大的理想,或是拯救人類,或者自我犧牲,充滿責任感和慈悲心。如果說那些影片是大江大海,《你的名字》就好比清澈的小溪,緩緩在心靈之河流淌。



影片有著新海誠動畫片一貫的唯美畫面,充滿生活氣息和真摯的情感。東京都車水馬龍,地鐵每日擠滿了匆匆忙忙的人流,來來去去不同的方向。街頭巷尾的鮮花小店、咖啡屋。深藍的夜空,漫天雪花飛舞,一座座高樓,一扇扇窗,每一盞橘黃的燈點亮。彗星即將撞擊小鎮——此時,暗夜前的寧靜,繁星閃爍,小鎮裡溫暖昏黃的燈光,身穿色彩繽紛和服的男女 ,正在秋日祭的盛典中歡悅。時間一邊溫柔的注視著我們,一邊緩緩的流逝。天空中,迪亞馬特彗星拖著長長的彗尾划過天際,璀璨奪目,怦然心動,這一刻突然開始分裂,越來越多的碎片,漫天都是流星雨,美的如夢如幻,讓人窒息。災難來臨前都這樣毫無徵兆嗎?




「遠方吹過的風,帶來一絲寂寞;哭泣之後仰望的天空,竟然十分的澄澈,讓我們去離「再見」最遠的地方吧。」《你的名字》能夠讓如此多的人感覺到溫暖入心,也許是這個宇宙漂泊了太多孤獨的靈魂。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就好像我們不知道風從哪裡來。人,這種靈性的動物,也許一直在默默尋找某個與自己靈性默契的另外一半。也許不自知的,總是在尋找某個人,在等待某個人。命運總是令人焦急,總是讓人絕望,卻又總是讓人充滿希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夢裡劇情這麼狗血,還是知不了夢?
    經過訓練的夢控師有其他辦法發現異常而知夢。即使清明夢裡,也沒有防火牆嗎?√ 是的。除非聯機,否則,無論什麼夢都沒有防火牆功能,哪怕知夢了,哪怕高清無敵清明夢,也做不到和現實一樣瞬間發現異常。夢控師的方法那麼,夢控師又是如何突破,而注意到夢中的異常,從而知夢呢?要想夢中知夢,一般是先疑夢,把思維比喻為數據流的話,也就是數據中出現了一個「疑夢包」包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一條類似「是不是做夢」之類的消息。
  • 如何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也想做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好孩子,有沒有什麼秘訣呢?距離地球1700光年的一次星系碰撞《認識宇宙》並非一部簡單的影集。書中詳細闡述了有關宇宙的各種學說和物理學原理。如果我們要遊覽宇宙,那它就是我們的宇宙旅行指南。
  • 專欄丨詹子:夢裡仍知身是客
    夢裡仍知身是客讀宋代詩人歐陽修七絕《夢中作》文/詹子今天,「時間嗅」來品讀宋代詩人歐陽修的一首七絕《夢中作》: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歐陽修(1007—1072),宋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堪稱文壇領袖、一代宗師。
  • 郭敬明道歉後續追蹤 正計算《夢裡花落知多少》收益
    郭敬明道歉後續追蹤正聯繫出版社計算《夢裡花落知多少》收益「我已經跟郭敬明的經紀人接洽上了,他回覆說正在聯繫出版社計算《夢裡花落知多少》的出版收益,目前還沒有具體結果。」2021年1月6日下午,作家莊羽的代理律師唐博宇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莊子:知大一,知大陰,知大目。神通大不過業力,業力大不過念力
    《莊子.徐無鬼》:知大一,知大陰,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陰解之,大目視之,大均緣之,大方體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知大一。莊子說「形全精復,與天為一;形精不虧是謂能移。」
  • 「哆啦書夢」計劃 086|知物
    成立時間:2018年12月簡介:「知物」是機械工業出版社的一個科普品牌,由科普分社運營。其名稱取自於漢代《論衡·實知》中「知物由學」,意思是要通過認真學習了解客觀的世界。「知物」品牌立足於機械工業出版社科技大社的專業背景,以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探索為主要內容,面向青少年及成人群體,結合多平臺媒介,多層次、立體化地傳播、普及自然科學知識。
  • 郭敬明承認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作品,表示致歉並賠償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12月31日凌晨零點,導演郭敬明發文正式向作家莊羽道歉,表示後悔在法院判決他的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的小說《圈裡圈外》後不肯承認錯誤,今天正式道歉。郭敬明在長文中表示:「莊羽女士,對您造成的傷害,我鄭重道歉,非常對不起。」
  • 王陽明:知晝夜,即知生死
    在《傳習錄》中有這樣一番對話: 蕭惠問死生之道,先生曰:知晝夜,即知生死。問晝夜之道,曰:知晝則知夜。 在王陽明的學生中,蕭惠是一個悟性較低的同學,但是他特別喜歡鑽研,思考一些事情。 有一天蕭惠就和王陽明探討人生的死生問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一個人死亡之後是萬事皆休,一死永滅,還是死後有我們想像的靈魂存在。
  • 這88首詩,每首我竟只知一句……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自古以來,感情很豐富,投入的感情很多的人,都只會留下遺憾。而這種遺憾會持續很長時間,一直受之困擾,沒有停止完結的時候。越是美好的夢卻是越容易醒來。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幹不自由。不信人間有白頭:不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一夜白頭的事。
  • 溫什麼故,知什麼新
    這句話當時讀起來並沒有覺得什麼,如今想來有七八年矣,近來想起來頗有點體會,想來說說,溫故,溫習舊的知識,什麼是舊的知識,對於我們來說,學過的都是舊的知識,知新,知道新的知識,了解新的知識並不難,關鍵在於怎麼能夠從自己學過的舊知識中了解新的知識。
  • 品牌推薦|知物:知物由學,學之乃知
    知物 •成立時間:2018年12月簡介:「知物」是機械工業出版社的一個科普品牌,由科普分社運營其名稱取自於漢代《論衡·實知》中「知物由學」,意思是要通過認真學習了解客觀的世界。「知物」品牌立足於機械工業出版社科技大社的專業背景,以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探索為主要內容,面向青少年及成人群體,結合多平臺媒介,多層次、立體化地傳播、普及自然科學知識。
  • 《鬼滅之刃》屢創票房新高 獲報知電影獎最佳動畫
    1905電影網訊第45屆日本報知電影獎近日公布獎項,最佳動畫頒給了《鬼滅之刃》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這部現象級動畫電影在日本上映45天,累計票房約275億元,超過《鐵達尼號》262億日元的票房成績,成為目前日本影史票房第二,逐漸逼近日本影史票房冠軍《千與千尋》(308億日元)。
  • 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 的意思被扭曲了 本意竟完全不一樣
    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離開。楊震自大將軍鄧騭徵召入府任職,到被罷免太尉止,共出仕了二十多年。他為人剛正不阿,為官克盡職守,公正、廉能,他的品德為世人所稱讚。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本來是說有人知的意思,後來人們卻用「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亦作「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來指不為人所知,亦即「人不知,鬼不覺」的意思。
  •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人民日報|婁勤儉: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原標題: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人民日報 》2020年11月27日 第 09 版 版面截圖
  • 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
    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在講究知識付費的今天,誰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就意味著掌握了無窮無盡的財富。高曉松就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識型人物,用網友的話說,他是一個只要張口就能忽略了長相的人。這樣優秀的人,就是傳說中的「顏值不夠,才華來湊」。
  • 擇善而從 知人而交
    對於為官者該如何交友的問題,古聖先賢有著深刻的見解與體會,例如與蘇東坡同朝的宋代著名賢臣範鎮曾說過:「仕宦不可廣求人知,受恩多,難立朝矣。」明朝重臣劉大夏也表述了相似的觀點,他說:「仕途勿廣交,受人知;只如朋友,若三數人得力者,自可了一生。」
  • 什麼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孔子標準像對於初讀此句的人而言,這句話很容易理解成「知道事情不能做但還是要去做」。雖知其不可,得不為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一句既悲且壯的話,可以說是孔子一生的真實寫照。01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年近七十的父親叔梁紇向少女顏氏求婚,生得孔子。古稀高齡的叔梁紇與年齡相差懸殊的少女結婚,是不合周禮的。
  • 吾樂齋名知多少
    是廬即位於此,主人鄭公雪濤,名夢江,清恩貢,與兄夢松、夢白俱出舅父林大椿先哲之門,均以詩名。然蹭蹬名場,不見容於流俗,寄情吟詠,姑取《詩經》「勞人草草」,稱勞心也,即憂慮勞神。又李謫仙《閨情》詩「織錦心草草,挑燈淚斑斑」,誠煮夢煎愁也。公才藝博衍,極篤文字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