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度、強度和硬度都是材料的力學性能(或稱機械性能)指標,為了理解三者的意義,我們首先要知道:
接下來,再來理解剛度、強度和硬度,就比較容易了:
其實,三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不過,硬度是一項綜合力學性能指標,一般硬度高的材料,其強度也高。
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變形和斷裂的能力稱為強度。按外力作用的性質不同,主要有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這兩個強度指標可通過拉伸試驗測出。
是指零件承受載荷後抵抗發生斷裂或超過容許限度的殘餘變形的能力。也就是說,強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載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標,是機械零部件首先應滿足的基本要求。機械零件的強度一般可以分為靜強度、疲勞強度(彎曲疲勞和接觸疲勞等)、斷裂強度、衝擊強度、高溫和低溫強度、在腐蝕條件下的強度和蠕變、膠合強度等項目。強度的試驗研究是綜合性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其應力狀態來研究零部件的受力狀況,以及預測破壞失效的條件和時機。
是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壓入其表面的能力。試驗鋼鐵硬度的最普通方法是用銼刀在工件邊緣上銼擦,由其表面所呈現的擦痕深淺以判定其硬度的高低,這種方法稱為銼試法,但不太科學。用硬度試驗機來試驗比較準確,是現代試驗硬度常用的方法。常用的硬度測定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維氏硬度等測試方法。硬度是衡量金屬材料軟硬程度的一項重要的性能指標,它既可理解為是材料抵抗彈性變形、塑性變形或破壞的能力,也可表述為材料抵抗殘餘變形和反破壞的能力。硬度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概念,而是材料彈性、塑性、強度和韌性等力學性能的綜合指標。硬度試驗根據其測試方法的不同可分為靜壓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等)、劃痕法(如莫氏硬度)、回跳法(如肖氏硬度)及顯微硬度、高溫硬度等多種方法。
是指零件在載荷作用下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零件的剛度(或稱剛性)常用單位變形所需的力或力矩來表示,剛度的大小取決於零件的幾何形狀和材料種類(即材料的彈性模量)。剛度要求對於某些彈性變形量超過一定數值後,會影響機器工作質量的零件尤為重要,如工具機的主軸、導軌、絲槓等。
最後,來一個簡單的總結:
擴展閱讀:
噪聲基礎知識
公眾號部分文章階段性匯總
整車NVHD建模分析優化及超單元應用
汽車整車NVH分析及優化方法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機械設計資源分享網微信公眾號(ID:ZGjixiecad),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用於學習!對文中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若您認為文中來源標註與事實不符,若有涉及版權等請告知,將及時修訂刪除,謝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