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關於強度、剛度、泊松比的定義、計算案例、以及有限元仿真驗證。這可是實打實的乾貨,是你變成大神級人物必須學的葵花寶典的一部分,還有其它部分將在本公眾號FRPCHN持續發布。本尊絕不是帶你裝X帶你飛,本尊是直接讓你變成真神,一切裝X的鬼在你面前將無所遁形!
強度:
構件的強度是構件自身抵抗損傷的能力。強度是比較寬泛的稱呼,包含拉伸強度、壓縮強度、彎曲強度、剪切強度、屈服強度等。
在設計時,如果構件承受的載荷主要為拉伸力,如牽引杆,要增加其軸向(受力方向)的結構抗拉能力。
案例:
直徑分別為Φ10mm和Φ20mm的兩根圓柱狀牽引杆,長度100mm,材質都為Q235結構鋼,材料屈服強度為235MPa,彈性模量200GPa,泊松比0.26。將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大小為30KN(約為3噸力)的拉力,方向和杆的軸向一致,求兩根杆中的拉應力。
解答:
σ=F∕A, F =30KN, A為杆的橫截面的面積。
第一根杆中的拉應力: σ=F∕A=30000 ∕ 78.5=382 (N∕mm^2)=382MPa
第二根杆中的拉應力: σ=F∕A=30000 ∕ 314=95.5 (N∕mm^2)=95.5MPa
通過計算,得到兩根杆的拉應力分別為382MPa和95.5MPa。第一根杆的拉應力大於材質的屈服強度235MPa,材質發生了永久變形,而第二根杆沒有。
仿真結果:
上圖為第一個杆的應力仿真結果。最小和最大應力值都為382MPa,因為對於純受拉承載杆,杆中只有拉應力,又叫正應力。每個截面上的正應力都一樣,橫截面上沒有剪應力(為零)。
上圖為第二個杆的應力仿真結果。最小和最大應力值都為95.5MPa,這個值小於材料屈服強度235MPa,因此牽引杆沒有發生屈服。
剛度:
剛度是構件自身抵抗變形的能力。剛度與構件的幾何尺寸和材料的彈性常數有關。
對於圓柱狀的軸向承載杆,其剛度為 k :
k=F∕δ
因為:F=σ×A δ=L×ε ε=σ∕E
所以 :k=F∕δ=(σ×A )∕[L×(σ∕E)]=AE∕L
即:k=AE∕L
其中,L 為柱狀杆的長度,A 為杆的橫截面積,δ 為伸長量,ε 為正應變,σ 為正應力,E 為材料的彈性模量。其中,AE 又被稱為柱狀杆的軸向剛度,又叫拉伸剛度或抗拉剛度。剛度k的倒數1∕k 稱為柔度。
案例:
同樣以上文提到的柱狀牽引杆為例:直徑分別為Φ10mm和Φ20mm的兩根圓柱狀牽引杆,長度100mm,材質都為Q235結構鋼,材料屈服強度為235MPa,彈性模量200GPa,泊松比0.26。將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大小為30KN(約為3噸力)的拉力,方向和杆的軸向一致,比較兩根杆的軸向伸長量 δ。
解答:
因為:δ=F∕k k=AE∕L 所以:δ=FL∕AE
第一桿的軸向伸長量:
δ=FL∕AE = 30000×100÷78.5÷200000 = 0.191mm
第二桿的軸向伸長量:
δ=FL∕AE = 30000×100÷314÷200000 = 0.048mm
仿真結果:
上圖為第一根杆的軸向位移量仿真結果。伸長量為0.191mm,與計算的一致。實際上,由於第一桿發生了屈服,屈服階段的變形量已不能用δ=FL∕AE來計算,因此,這裡顯示的位移量只能作為參考,並非真實位移量。
上圖為第二根杆的軸向位移仿真結果。伸長量為0.048mm,由於第二根杆沒有發生屈服,材料仍在線彈性變形範圍內,公式δ=FL∕AE仍然適用,因此這個值是比較真實的。彈性變形不是永久變形,當卸載後,構件會恢復原樣。
泊松比:
在材料的比例極限內,橫向應變和縱向應變的比值。
μ=-ε′∕ε
式中,ε′ 為橫向應變,ε 為縱向應變,負號表示橫向應變和軸向應變方向相反。
泊松比 μ 和橫向變形量 δ′ 的關係:
因為:-ε′ = μ×ε ε = σ∕E σ = F∕A
所以:δ′=D×(-ε′ )=(D×μ×F)∕(A×E) ,即:δ′=(D×μ×F)∕(A×E)
式中,σ為正應力,D為橫向長度尺寸(對於柱狀杆,為直徑),E為材料彈性模量,A為橫截面積,F為作用力。
案例 :
同樣以上文提到的柱狀牽引杆為例:直徑分別為Φ10mm和Φ20mm的兩根圓柱狀牽引杆,長度100mm,材質都為Q235結構鋼,材料屈服強度為235MPa,彈性模量200GPa,泊松比0.26。將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大小為30KN(約為3噸力)的拉力,方向和杆的軸向一致,比較兩根杆的橫向(直徑方向)收縮量δ′。
解答:
δ′=(D×μ×F)∕(A×E)
第一桿的橫向收縮量:
δ′=(10×0.26×30000) ∕ (78.5×200000) = 0.005mm
第二桿的橫向收縮量:
δ′=(20×0.26×30000) ∕ (314×200000) = 0.0025mm
仿真結果:
上圖為第一根杆的橫向(直徑方向)位移仿真結果。橫向收縮量為0.00256+0.00255=0.005,由於第一根杆發生了屈服,屈服階段的變形量已不能用公式來計算,因此,這裡顯示的位移量只能作為參考,並非真實位移量。
上圖為第二根杆的橫向(直徑方向)位移仿真結果。橫向收縮量為0.001272+0.001275=0.0026,由於沒有發生屈服,這個變形量不是永久變形,當卸載後,構件會恢復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