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給大家解讀的是《極簡主義》,全書一共304頁,我將用大約20分鐘的時間為大家解讀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是喬舒亞菲爾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
喬舒亞曾是一個每周工作70小時、每年工作362天,年紀輕輕就拿上6位數年薪的企業高管,20多歲就買了名車豪宅,有一個美麗的妻子。越來越有錢的他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物品,但他發現幸福感並沒有增加,實際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
一番反思後,喬舒亞決心斷舍離,開始過極簡主義的生活。這樣的極簡生活,讓喬舒亞的內心越來越充實。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與自由。他的改變也影響了他的多年好友瑞安,在他的幫助下,瑞安用21天過上了極簡生活。
在那之後,他們創辦了極簡主義生活網站,讀者超過400萬。被美國的《福布斯》、《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時代》等多加知名媒體報導。幫助越來越多人過了上更有意義的生活。
極簡主義不是要你一無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質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東西。在《極簡主義》一書中,放棄高薪主管工作、轉身成為美國極簡主義生活先鋒的喬舒亞和瑞安,分享了他們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生活中,網絡上充斥著各種「成功典範」、「成功標準」,名校畢業、衣著光鮮、名車名包、在知名公司工作成為了衡量你我人生是否圓滿幸福的標準。我們向自身施壓,強迫自己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不如意時便抱怨兩句責罵這股「社會上的歪風邪氣」,然後繼續埋頭苦幹。生活變成了壓抑、埋怨、壓抑的無限循環。
作者認為,我們的幸福感確實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就一定會被它控制。真正的幸福源自於內心,源自充滿意義的生活。而極簡主義正是開啟有意義生活的大門的那把金鑰匙。
兩位作者通過分享自己的親身體驗, 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尋找有意義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很多人覺得生活的意義就是開開心心地過每一天。但是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幸福長久呢?
兩位作者在書中分享了自己最求幸福的經驗,剖析了自己走過的誤區,最終得出結論,只有追求有意義的生活,才能讓自己的幸福更加持久。
一開始,兩人追求的是感官主義,追求感官上的幸福體驗。
他們從食物上找到了滿足感,但是這種滿足感轉瞬即逝,食物下肚之後,唇齒間美妙的體驗就不復存在,於是他們走上了暴飲暴食的誤區。
再長大一點,暴飲暴食已經更無法滿足自己的了,他們開始追求更刺激的感官體驗。瑞安開始喝酒、抽大麻、吸食毒品,喬舒亞因為暴飲暴食導致肥胖症,節食減肥的過程中,罹患強迫症,耗費大量的時間糾纏於事物的細節,過度追求秩序感。
高中畢業的時候,兩人開始追求消費主義的幸福感。他們認為幸福的關鍵在於物質,如果能跨越財務上的局限,隨心所欲地消費,那麼他們就能獲得幸福。
兩人雖然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方向,但是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賺錢。
瑞安去了父親的公司工作,為富人粉刷那些價值幾百萬的大房子。他掙到了足以為生的錢,也擁有六輛粉刷卡車小車隊。但是他心裡明白,自己永遠都買不起豪宅名車,於是他只能為這些無法實現的欲望感到悶悶不樂。
喬舒亞則在一家大公司找了一份銷售的工作,只要他像雪橇狗一樣工作,就能從這份工作中獲得很豐盛的回報。
於是他真的像狗一樣拼命工作,每周工作70小時、每年工作362天。年紀輕輕的他很快就成為拿6位數年薪的企業高管,20多歲就買了名車豪宅,還有一個美麗的妻子。越來越有錢的他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物品,但他發現自己的幸福感卻沒有增加,實際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他又染上了童年時期暴飲暴食的惡習。
當兩人的生活再次落入低谷時,喬舒亞和瑞安意外地恢復了聯繫。他們認為,現在仍然不快樂的原因只是錯估了獲得快樂所需要的金錢數量,但是當他們賺到五萬、五十萬、五百萬美金後,依然沒有感到快樂。因為他們每天賺的更多,揮霍的也更多,這又是一個看不到頭的無底洞。
2009年,喬舒亞的母親過世,喬舒亞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悲傷讓他開始反思生命的意。他意識到自己走進了一個誤區,一直把幸福當成最終目標來追求,於是沉溺於感官和物質上這種初級的興奮體驗,忽視了生命的意義。
幸福是追求生命意義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而不是終極目標。
喬舒亞認為生命的意義就是更好地存在。他丟掉了家中90%的東西,最後生活中只剩下288件物品,但每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他通過捨棄生活中多餘的東西,超越物質,獲得更有意義的生活。從捨棄開始, 就是極簡主義倡導的基本生活方式。
極簡主義沒有固定的規範條例,也不會要求你必須遵循什麼樣的生活節奏或者生活方式,它適用於所有想過上更加簡單、更有意義的生活的人。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設計自己的極簡生活,所以它對每個人來說都不盡相同。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作者從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和奉獻這五個方面出發。系統地闡述了,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實踐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
第一點就是健康
健康是開啟你更有意義的生活的起點。沒有健康,我們連生活中最簡單的快樂都無法享受。若想要享受生活,那麼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將為你帶來最佳的狀態。
健康生活需要我們注意兩個方面:飲食和鍛鍊。
前面講到過,極簡主義在於個人選擇捨棄多餘事物,專注問題的主要方面。那麼在飲食上,我們應該根據自身需求,儘可能地避免不健康、沒有必要的飲食攝入:如加工食品、包裝食品、高糖甜品等。對於麩質、麵包、飲料、奶製品和肉類,我們也應該少吃。取而代之的是更營養、健康的食品——例如水、綠色飲品、新鮮蔬果汁、蔬菜、豆類、水果、魚類、有機食品等。
讀者可能會問了,剛才不是還說「極簡主義沒有固定的規範條例」嗎?為什麼禁止吃這吃那?書中反覆聲明,極簡主義並不是要求你遵循嚴格的飲食規定。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膳食需求。因此,本書只是鼓勵你用飲食結構中的各組成成分做試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飲食結構。類似素食主義、魚素主義、間歇性禁食法等都是可以參考借鑑的飲食結構。
至於鍛鍊,作者認為不要管運動方式、健身體系、健身房這些東西,先讓自己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喬舒亞就總結出了最適合他自己的「十八分鐘的極簡主義鍛鍊法」。為什麼是十八分鐘?因為喬舒亞每次運動都給自己計時,發現每次都在十八分鐘左右筋疲力盡。所以他每天都會按自己的喜好來安排運動項目,例如伏地挺身、引體向上、深蹲,在任何地方練滿十八分鐘。
知道這個原理,其實你也可以定製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
通過結合魚素主義與十八分鐘的極簡主義鍛鍊法,喬舒亞養成了一些細微、簡單的日常習慣,讓他在三十歲時成功瘦身,達到有生以來的最佳體形。
現實中,當我們想改變某個習慣時,例如飲食、鍛鍊或其他任何習慣,我們可以將「應該做」的事情轉變為「必須做」的事情,列出列表,貼在你隨時都能看到的地方。這樣,之前一直拖延的某件事就變得緊急、必須、重要起來了。
比如說,你可以在本子上寫下:「我必須戒除可樂、奶茶、咖啡等飲品」、「我必須十一點睡覺」、「我必須每天做15組深蹲」,相信一個月後,你會發現黑眼圈沒了、肌肉更緊實了、精神更充沛了。
現在,停下手頭的一切,做出決定。決定改變你的人生,過自己想過的那種生活。今天將會是你有生以來最美好的一天,因為正是在今天,一切都改變了,你決定採取行動,走進極簡主義生活。
接下來我們說說第二點:人際關係
每個人都渴望同他人分享生活,從人際交往中獲得愛與關注,從而實現個人的成長與進步。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的三種方法:
1. 改造現有的人際關係。
2. 尋找超棒的新人際關係。
3. 改變你自己。
首先,我們應該評估現有關係:列出人際名單;然後按重要性排順序,分為首要人際關係、次要人際關係、外圍人際關係;最後,在列表最末列填上這些人際關係對你人生產生的影響——如讓你快樂、幫你成長的「積極」影響、讓你空虛、沮喪的「消極」影響和還沒有明顯作用的「中性」影響。
當你把表格列完,檢查一遍,接著回答以下幾個重要問題:「你有多少人際關係?各種人際關係佔比多少?各種影響佔比如何?」
如果你把多數的時間和注意力都放在對你影響最少的那群人身上了,那麼你就必須調整人際關係了。用心創造最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也就是重視你人生中重要性排在前兩檔的人際關係,才會讓你的生活更有意義。
在尋找超棒的新人際關係或改造現有人際關係的方面,我們必須考慮到以下三點:你想要什麼?你的底線是什麼?為了吸引這樣的人,你自己必須變成怎樣的人?一旦你寫完了以上三個問題的答卷,每天都要把你的答案拿出來看一看。自己尋求的是什麼?想要避免的是什麼?為了想要的結果你又必須讓自己改變什麼?明白這幾點是十分重要的。
更多時候,你無法指望一個人各方面都按照你希望的那樣去改變。當然,有些人的生活極大地改善了,但在任何關係中,你都不應該指望他人為了遵守你的標準、信仰或價值觀而改變。
不管你現在的人際交往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你都應該不斷地改善它們,即便是最好的人際關係,也需要繼續成長。事實上,最好的那些人際關係總是在不斷成長——那就是它們那麼棒的原因之一。而當人際關係有所長進之時,你便會感到自己充滿了活力。
第三點:熱情
許多人產生空虛的根源就在於缺乏熱情。人們在初次相識時,往往會以所從事的事業作為自己的身份定位,自我定義為一名「實驗員」或是「IT工程師」,因為對方會根據你掙錢的方式來評判你,也會根據你的職業為你分配特定的社會地位。因此,你會將事業作為自己的核心身份,哪怕你並不熱愛這份事業。但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份遠不止事業這一項。你可以是一位母親、一位籃球愛好者、一位美劇達人等等。通過改變自己對自身身份的思考,你可以重新擺正人生的定位,擁有更有意義的生活。
充滿熱情的人知道他們熱愛的是什麼。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那麼請移除身份、地位、確定性和金錢的枷鎖。重新審視自己,發掘自我潛力,接受更為多樣性的地位觀,勇於嘗試,做好財務規劃。束縛解除後,就開始專注地去找到那個讓你最為激動、興奮感維持的時間最久的事情吧!
想要將熱情轉化為自己的使命,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至少三個以你的這項愛好謀生的人,向他們學習,吸收他們的知識經驗,然後大步行動。熱情會引發更多的熱情。你的生活會像是裝上了小馬達一樣,勇往直前,根本停不下來!
最後兩點:成長與奉獻
把這兩種價值放在一起說,是因為這兩種價值共同形成了我們生命的意義:實現個人成長,為他人做出貢獻。
沒有成長的事物必然走向衰亡。想要長久的幸福,就必須不斷做出改變。下定決心,給自己一個「不能拒絕的理由」來做出改變,並且每當獲得進步時,將標準再稍微提高一點。隨著時間推移,你逐步提高標準,收穫到的成長終將累加到過去無法想像的程度。
例如,我去年計劃把體重從120斤減到115斤,在減重的第一個月中,我堅持不喝碳酸飲料。在接下來一個月裡,我戒除每晚的薯片零食,同時加入深蹲計劃。三個月後,還真的瘦了。
成長讓人感覺好極了,但奉獻能讓你感覺更好。為他人做貢獻,創造新的價值,讓我們獲得一種深層次的滿足,而我們從來沒有從生活的其他方面得到過這種感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團隊因為你在閒暇時間寫下的技術文檔而提升的工作效率、當學校後山上的貓貓狗狗躲進了你親手製作的小窩時,你平凡單調的生活會不會變得更有成就感。即便過了很久,我們都不會忘記為他人奉獻而經歷過的那些點點滴滴。
奉獻的方式途徑有很多:鼓勵某人去採取行動、伸出援手、以身作則、聆聽、關愛他人,這些都是能夠為他人的生活增添價值的。
總之,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這五大價值在各人生階段、不同生活場景、社會背景下的重要程度各有不同。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特質、意願和信念,來權衡五大價值的重要性。
對個人而言,了解最重要的兩種價值很重要,但讓全部五大價值維持平衡更重要。要想人生過得多彩多姿,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五大價值全部作為你日常生活的核心。
每天問問自己:我應該怎樣把精力集中在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和奉獻上?當我們認真將這五個方面考慮到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會敏銳地認識到自己的真實想法,知道應該如何規劃時間,好好度過好這快樂、自由、有意義的一生。
好了,講到這裡,我們再來捋捋極簡主義和有意義的生活的關係。
要想過上有意義的生活,極簡主義的作用至關重要。極簡主義是一種讓你擺脫生活中的冗餘、更加專注於那些最基本事物的工具。在本書中,作者談到要運用極簡主義這把金鑰匙,捨棄不必要的物質生活,將注意力集中在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這五個基本領域上,這樣,我們就能打開有意義的生活的大門,收穫更多幸福。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