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上刪繁趨簡,實際上並非一件容易之事。
作為一種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興起的藝術風格,極簡主義熱衷於做減法,並推崇客觀、理性精神,利用各類現成品、工業材料進行創作。
從平面繪畫到立體裝置,無不撇開繁重的枷鎖,既不表現自然,也不關注歷史,而是指向自身,回歸本真。
Theta-Two, 1965
極簡主義是始於二戰後的西方藝術運動,在20世紀60 年代和70 年代初期的美國洛杉磯興起的前衛藝術風格。
20 世紀的藝術和設計與機器文明密切相關,機械化大生產成為了藝術家創作靈感的主題和源泉。西方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使人們對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產生各種的情感,有憂慮、反思甚至反對。藝術不再從大自然和古典的人文主義中取材,轉化對形式的關注——此時,藝術不再有高雅和低俗之分,沒有絕對中心和權威。極簡主義就誕生於這樣的背景之下,其理念是以簡單的邏輯和形體,從形式語言上面反對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形式。到了20 世紀80 年代,極簡主義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
《夏日》安妮 特魯特
//
減少到不能再減少
//
極簡主義(Minimal Art)又稱為「極少主義」。極簡主義藝術家們力圖將造型語言以最簡練、最不可減少的形式表現出來。畫面將會被簡化到「減少、減少、不可以再減少」,保留到不妨礙表達的最基本的幾何圖形和色彩。當一件作品的結構和內容被簡化到不可再簡化的程度,它所表達出來的特性是耐人尋味的,它的每一個部分都值得細細推敲。它不參照也不指向任何屬於自然和歷史的內容或形象,僅僅是表達自身。在藝術手法上,極簡主義與波普藝術以及抽象表現主義那種即時、即興和非理性的觀念相對立,它追求的是客觀的、冷靜的和非敘事的原則。
當然,在更廣泛和一般意義上,極簡主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與包浩斯相關的畫家所描繪的幾何抽象圖案。在卡西米爾· 塞文洛維奇· 馬列維奇(KazimirSeverinovich Malevich)、皮特· 科內利斯· 蒙德裡安(PietCornelies Mondrian)和其他與荷蘭風格派運動(De Stijl)有關的藝術家和俄羅斯建構主義運動的作品中,也可以見到其對極簡主義的影響。
《為磁石試色》安妮 特魯特
//
對非天然材料進行再加工
//
在實物類藝術中,過程是看不到的,呈現的都是已經完成的結果。所以,當最常見是工業材料以適當的角度黏合在一起,使觀眾更加留意作品本身。極簡主義藝術家企圖與傳統古典藝術完全脫離關係,所以他們通常都選用非天然和工業材料來進行創作,如玻璃、電鍍鋁、不鏽鋼等。他們就像工程師一樣,慢慢將這些材料黏合,追求畫面上或雕塑上的光滑平整的效果,變成一種新的具有欣賞意味的藝術品。
極簡主義在色彩的挑選上,一般挑選單一的色調或者原色來增加作品的空間感和光的效果。這些顏色也可以來源於極簡主義藝術家們選用的材料,如木材、石頭或者工業材料。
Uncarved Blocks . 1975, photo by Brian Forrest
//
極簡大師,各有側重
//
約翰·麥克拉肯
(John McCracken)
約翰· 麥克拉
約翰· 麥克拉肯是著名的極簡主義藝術家。早期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已經開始生產用工業技術和材料如膠合板、噴漆、有色樹脂來創造出更加簡約的藝術作品。那時的作品已經具有極簡主義特徵:具有高反光、光滑的表面。1966 年,麥克拉肯開始了他的標誌性雕塑形式:木板——一種狹窄的單色矩形板格式,與牆壁(繪畫的位置)成一定角度,同時進入觀察者的三維領域和物理空間。在這個時期,藝術家們都有將繪畫和雕塑的各個方面結合在一起的想法,他們構思了許多關於木板的想法。正如麥克拉肯所說:「我看到木板存在於兩個世界之間,地板代表了站立物體、樹木、汽車、建築和人體的物理世界……以及代表想像世界的牆壁,繪畫空間以及人類心理空間。」
他標誌性的木板雕塑由塗有玻璃纖維和聚酯樹脂層的膠合板形式組成。雖然拋光樹脂表面讓人回想起20 世紀60 年代南加州衝浪板和20 世紀50 年的汽車文化美學,但標題來自時尚雜誌的廣告標語。除了木板之外,他還創造了不同幾何形狀和大小的牆體的雕塑組合,從金字塔、四面體和晶體形狀的結構他都有進行嘗試。
New Works in Bronze and Steel
在麥克拉肯的作品中,顏色也被用作「材料」。大膽的純色和高度拋光的表面反映了他長久居住的地方加利福尼亞(他曾經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他的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獨特光線。麥克拉肯通常用手工製作每種樹脂或漆,而不是使用工業製造。除了單色的表面,他還將多種顏色的應用在雕塑的表面,形成大理石紋或者像熔巖流一樣的紋路。他還製作了柔軟的木材、反光不鏽鋼等不同材質的雕塑。
2010 年,他創造了各種雕塑,經過拋光,由於光的作用,
這些雕塑完全隱藏在自然環境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麥克拉肯還引領了光與空間運動(Light and Space)。光與空間運動是一個鬆散的藝術運動組織,他們希望觀眾在特定的條件下去感受光和其他感官現象。它的特點是注重感知現象,如光線、體制和比例,以及玻璃、霓虹燈、樹脂的運用。當中的藝術家包括了如今頗負盛名的詹姆斯·特瑞爾(JamesTurrell)、彼得· 亞歷山大(Peter Alexander)、羅伯特· 歐文(Robert Irwin )等人。
Ring,2006,resin,fiberglass,andplywood
安妮·特魯特
(Anne Truitt,1921-2004)
安妮·特魯特anne truitt
安妮·特魯特是20 世紀中葉的美國主要極簡主義藝術家。她在60 年代後期因其大型極簡主義雕塑而聞名,尤其是在1963 年安德烈· 艾默裡奇畫廊和1966 年猶太博物館(曼哈頓)的有影響力的個展之後。與她同時代的人不同,她手工製作自己的雕塑,避開工業過程。從她過去的意象中汲取經驗,她的作品也涉及記憶和懷舊的視覺痕跡。
在20 世紀40 年代中期離開臨床心理學領域之後,特魯特開始製作具象雕塑。在1961 年11 月,她參觀完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展覽「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者和意象派畫家」(American Abstract Expressionists and Imagists)以後,她轉向了極簡主義創作。
特魯特第一個木雕名為「初」(First,1961)。「初」由三塊白色的垂直石板組成,底部貼近地面。這些形式包含了她過去和童年的記憶,而不是「經驗感知的直接結果」的反映。她的作品獨特之處在於,她的雕塑構造了多重角度的感官,將記憶和形式用新的方式勾結在一起,她的過程結合了「直覺的即時性,人為的消除以及繁重的手工感」。
anne truitt - parva liv
唐納德·賈德
(Donald judd,1928-1994)
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
與其他極簡主義藝術家不同的是,賈德具有深厚的理論知識。他出生於1928 年,1946 - 1947 年曾在陸軍中擔任工程師,1948 年在威廉瑪麗學院開始攻讀哲學,後來轉到哥倫比亞大學。在哥倫比亞大學,他獲得了哲學學位,後來攻讀了藝術史的碩士學位。1959 - 1965 年間,他通過為美國主要藝術雜誌撰寫藝術評論來維持生活。
唐納德· 賈德是一位與極簡主義相關的美國藝術家——雖然他本人極力否認與極簡主義的關係。在他的藝術創作中,賈德尋求建構物體的自主性和清晰度以及由它創造的空間,最終實現了一種沒有構成等級的作品。賈德以金屬立方為主體的雕塑,這些雕塑被安排在室內或戶外,每件作品的形體都是標準化製作,並且有時塗上色彩以突出其形體美。儘管他本人極力否認,但他通常被認為是「極簡主義」的主要國際代表,並且通過諸如《具體對象》(Specific Objects,1964)這樣的開創性著作而成為最重要的理論家。雖然他一直遊走在極簡主義邊緣,但他無疑對很多進行極簡主義創作的藝術家都有深遠的影響。
Donald Judd Untitled 1991
極簡主義當仁不讓地成為20 世紀後期最為重要和最為影響深遠的基本詞彙之一。如今,我們還能從極簡主義藝術家的作品中挖掘到新的意義。
來源:
收藏拍賣雜誌十月刊《極簡主義,在減少中回歸本始》
-END-
今日編輯/裡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