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說隴史】百年前,海原大地震究竟有多慘重?

2021-01-10 每日甘肅網

百年前,海原大地震究竟有多慘重?

1920年海原大地震

  12月16日是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時光雖然過去了一百年,但留給人們的慘痛記憶,卻至今未能磨滅。

  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民國九年),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地震共造成約27萬人遇難,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毀滅性地震,也是中國震級最高、震中烈度最大、災害最重的地震之一,時稱「寰球大震」。

  發現記載地震詳情的珍貴資料

  地震是大自然最具破壞力的災害之一,可以說是無路可逃的災害。為避免地震造成的損害,人們用各種方法,記錄地震發生過程及災情。

  蘭州收藏者楊楠收藏有《甘肅地震災害調查表》一書,這是海原大地震發生後,人們所作的災後調查統計表。該書白棉紙,銅字印刷,長20多釐米,寬十七八釐米,有三十多頁,基本上為表格和圖片組成。

  開頭序言說:甘肅於九年(民國)十二月十六日地震,奇劫不惟環球所未見,亦歷史所未聞,大震小震綿歷數月,繼之以風火飢餓加之以盜賊狼犬,萬物化厲,遍地成寢,陵谷變遷,河道擁塞,死亡枕藉,孑遺傷殘, 言之令人骨悚……

  從後面的內容來看,這是一個民間組織所作的調查,並非親自在現場的統計,而是這個民間組織通過函電,從災區各個縣災情的列表統計。然後,他們將電報內容匯集成冊。當時,交通不便,北洋政府對災情置若罔聞,能保存下這份災情統計,就已經非常珍貴了。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甘寧青尚未分省,海原縣為甘肅省管轄。故而,其中說,甘肅海原縣。

  震級達8.5級 海原縣損失最慘重

  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09秒, 甘肅海原大地震,震級達8.5級。

  震中位於海原縣的西安州、大溝門至幹鹽池之間的石卡關溝、哨馬營一帶,極震區包括固原、隆德、西吉、靖遠、景泰等縣,呈條帶狀,北西向展開,面積2萬平方公裡。這次地震波及寧夏、甘肅、陝西、青海、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四川、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福建等17個省市區,有感面積達251萬平方公裡,約佔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是我國歷史上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大地震,甚至連瑞典烏普薩拉地震臺都記錄到這次地震。

  震中周圍的7個縣城,幾乎夷為平地。其中,以海原縣的損失最為慘重。當時,海原縣大體分為縣城、東南西北四鄉,共計五個區域,遇難者達7萬餘人。

  蘭州感到地震 如同空中火車駛過

  在這次地震中,蘭州損失也比較大。1920年的12月,英國女傳教士金樂婷途經甘肅前往新疆。誰知,她卻在蘭州和這場大地震不期而遇。

  金樂婷(1865年—1949年),英國女傳教士,傳教士傳記作家。金樂婷記述,地震發生在瞬間,人們的震驚被恐懼所取代。這是遭遇地震後金樂婷的第一印象。她首先感覺到頭頂上一陣陣沉重的如同重載馬車馳過的聲音,似乎又是空中架起的軌道上,火車隆隆而過的聲音。這些聲音讓人極其難受。聲音過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地動。先感覺到地板在晃動。瞬間,房子就晃動了,人在屋裡根本到不了門口。等晃動稍微停息,她和朋友們才跑到院子裡。又見到了另外一種景象:蘭州的街巷如同遭遇了海嘯,樹木在咔嚓聲中折斷,圍牆在轟隆聲中倒塌,房梁發出吱呀呀的聲響。

  在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災民缺醫少藥,甘肅督軍張廣建卻在祭祀河神,香火錢就用了千元。天災面前,靜寧縣知事周廷元做出了巨大貢獻。就在地震發生不久,他就下令官兵衝入民居,將人們帶離危房。在整個縣城成為廢墟的情況下,帶人救出了1100名傷員,為3000多災民提供賑災。甘肅省督軍張廣建在大地震後,一個月才上報北洋政府。

  《甘肅地震調查表》中,有幾張圖片,其中,有一張《海原縣城內地震後七十九日之慘狀》圖。圖片上看不到一座房屋,入眼的倖存者搭起來的窩棚,不多的人,在廢墟上自救。感謝這張照片的拍攝者,在百年後,依然讓我們感受出受災百姓的無助,和那沒有一絲生氣的災難現場。

  文/王文元 圖/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海原大地震:一百年前的超級大地震,創造了中國近代史的多個第一
    一百年前的中國,民國政府雖然剛剛建立不久,卻陷入政局動蕩,軍閥混戰的狀況,社會動蕩不安,在那個經濟、科技不發達時期,在當時屬於甘肅省的海原縣,爆發了一場超級大地震,震級達到了8.5級,超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 懸而未解的寧夏海原大地震成因
    海原大地震,震級之高、烈度與波及範圍之廣,世所罕見,它不僅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 海原大地震波及範圍廣:極震區包括寧夏海原、西吉、固原、隆德,甘肅省的靖遠、景泰等縣,面積達2萬多平方公裡。
  • 楊文遠:海原大地震一百年遙祭
    1920環球大地震,我過去隱約聽父親講起過。父親生於1924年,他出生時,這場地震已經過去了4年。但直到幾年前,我讀了著名散文家梁衡寫的《百年震柳》後,對這場大地震的烈度,才真正有所了解。對地震,我純屬門外漢,但是對那些深藏於地震廢墟下的苦難,我倒是希望能多了解一些,或許還可寫點文字,帶給人們一點思考和啟示,於是便欣然前往。任繼榮兄對海原大地震斷裂帶遺址的探求,可以說到了痴迷的程度,痴迷的背後,一是希望能為家鄉多做點事,再則,作為一名從事物理學教學研究的學者,他也極想了解這場地震釋放的巨大能量,究竟有多麼強烈。
  • 強化科學思維,築牢創新發展基礎——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
    10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20年12月16日,海原發生了8.5級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約27萬人遇難,傷亡慘重,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毀滅性地震,被稱為「環球大震」。自此,我國具有科學意義的地震工作也由此展開並持續發展。今天,就讓我們在回顧這場災難的同時,也一同重溫地震科學發展的百年曆程。
  • 100年前的海原,不能忘卻的「寰球大震」
    但是,如果將這兩次大地震與海原大地震比起來,無論是釋放的能量,還是破壞的程度,都要小得多,因為海原大地震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釋放的能量。那次地震發生後,當時大半個中國都有震感,全世界96個地震臺都測到並做了記錄。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12月16日是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組織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科普解讀稱,中國具有科學意義的地震工作即肇始於此次地震,並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持續發展。1920年海原大地震災情情況。
  • 嚴寒——海原大地震的幫兇及其警示
    1920年12月26日海原8.5級大地震一百周年紀念日已經過去兩周,對海原地震的紀念文章逐漸淡出網絡。許多文章只談論地震本身,不關注地震災難及其原因。 聽著窗外呼嘯的寒風,查看為海原大地震百周年搜集的各種資料和網絡上的紀念文章,總覺得人們對海原大地震災難的反思遠遠不夠。不汲取教訓,難免重蹈覆轍。
  • 「老王說隴史」遠古時期,隴原大地溫暖溼潤,森林密布
    【老王說隴史】遠古時期,隴原大地溫暖溼潤,森林密布蘭州市紅古區出土的「中華第一龍」馬門溪龍復原圖遠古時期的甘肅大地1.5億年前的晚侏羅紀,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恐龍活躍在甘肅黃河兩岸。這些恐龍,有馬門溪龍、黃河巨龍、翼龍等等,有的體長可達12米以上,是專吃動物的巨型殺手;有的是體重100多噸的食草大王,嘴裡能陸續長出大量牙齒的饕餮之祖;有雙翼展開可達12米,寬如今天戰鬥機的空中鬥士。有身長30米、體重可達100噸的龐然大物,也有身長60釐米、重3公斤左右的小不點兒。
  • 20世紀全球最大地震:海原大地震90年祭
    強烈的震動持續了十餘分鐘,當時世界上有96個地震臺都記錄到了這場地震,被稱之為「環球大震」。   ◎海原縣西安鄉一位倖存者董善徵說,「萬家水的那山合了,兩個山合到一起了,羊、人啥都沒有了。」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原所長郭增建說,地震在當地形成200多公裡的斷裂帶,有一個湖泊甚至因地面傾斜而遷移了幾公裡。
  • 1920年:中國甘肅省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的海原大地震,234,117到273,400人在地震中死亡.
    規模為芮氏規模8.5級,矩震級7.8級,最大烈度達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和中國地震烈度表12(XII)度,即最高級別烈度的地震,亦是中國有地震記載中最高烈度地震之一,波幅是後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十一倍能量,約為二億噸TNT炸藥的能量,全球九十六個地震觀測站錄得此次地震,餘震維持三年時間。
  • 從大地震到瘟疫,一瞥那些驚心動魄的人類災難史
    據記載,當時地震發生四十分鐘後,巨大的海嘯就席捲了裡斯本,最高有15米。若是沒有慘遭海嘯席捲的地區,也被地震引發的火災。而整整5天,大火才被撲滅。 地震一共破壞了墨西拿市90%(一說98%)的建築物,西西里大教堂,聖母瑪麗亞像等等地標性建築物不復存在,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地震共造成至少4萬人死亡,總計財產損失不可考。
  • 固原市地震局開展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系列活動
    100年前的今天,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地震波及甘、陝、青、晉等17個省市,約27萬人遇難,史稱「寰球大震」。為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引導公眾進一步增強防震減災意識,積極參與新時代防震減災工作,市地震局組織開展了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系列活動。一是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農村、進家庭活動。
  • 海原斷裂帶蠕滑區域發現重複地震—新聞—科學網
    海原斷裂帶是青藏高原東北緣一條重要的活動斷裂,其主要表現為左旋走滑特徵。沿著海原斷裂帶發生了幾次大的地震,包括1920年海原8級地震、1927年古浪8級地震、1990年景泰6.2級地震、2016年門源6.4級地震。大地測量學發現在海原斷裂帶老虎山段存在淺層蠕滑現象,但是蠕滑的驅動機制和深度,以及與地震的關係尚不清楚。
  • 世界十大地震,第一讓明朝走向滅亡,汶川大地震排名第七
    明天就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地震給汶川人民造成的心靈傷痕卻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撫慰。在世界近幾百年的歷史中,發生了無數次地震,有的地震甚至直接推動了歷史進城,今天就盤點一下受災最嚴重的十大地震。
  • 世界著名的8場大地震,中國就有3個,第一個在我國無人不知
    歷史上,世界上曾有8場著名的大地震爆發過,其中中國就有3個,這是個令人心痛的事實,其中第一個是我國人民無人不知的。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中國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在我國河北省唐山市爆發的一場震級7.8級的大地震,它爆發地突然,在中國當時各方面還比較落後的階段,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
  • 【防災減災】海原地震100周年!你必須知道的地震應急避險十法
    海原地震是20世紀發生在中國最大的地震,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強烈的震動持續了十餘分鐘,當時世界上有96個地震臺都記錄到了這場地震,被稱之為 「環球大震」,餘震維持三年時間。
  •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註:本文呈現的,可能是最全的潮汕地區百年前潮汕大地震的歷史影像。 右圖為2015年老照片君拍攝的潮州三元塔,時隔一百年,時光似乎還停留在地震的那一瞬間。 關於1918年正月初三的那場遙遠至101年前的潮汕大地震,是從長輩那裡聽來的,他們說,潮州江東的急水塔(三元塔)的塔頂,就是那次地震震掉的。
  • 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地震,威力是唐山大地震11倍,餘震還持續3年
    而我國也遭受過多次的地震,影響波及有大有小。 說了這麼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唐山大地震了,發生於1976年,雖然它的震級沒有察隅地震高,只有7.8級,但是他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是建國以來發生的最大的自然災害,這次地震影響極其深遠
  • 靖遠民國九年大地震100周年祭(一)
    9.地震的周期:關於民國九年甘肅大地震的周期,有權威資料研究顯示,該周期有300年之說。上一次是在300年前的明末。再上一次,在距今700年前的元朝了。這幾次大地震的震級都差不多。那麼,預計今後200年,靖遠、海原一帶該是又有類似民國九年的特大地震發生。了解了這些,則有助於及早做好防禦工作。
  • 甘肅地震史:甘肅的姊妹們看過來
    1月14日下午17時21分,甘肅蘭州市榆中縣附近發生3.6級左右地震。作為已經走過三十二載春秋的我而言,這是我生命中繼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17年九寨溝大地震後,所經歷的離我最近的一次地震。作為土生土長的甘肅人,學習、生活、工作在西北地區,很有必要去了解這一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藉此機會,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甘肅地震相關資料,供大家閱讀學習、加深了解,以便從容應對未來地震災害。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區,是我國地震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省內有天水地震帶、民勤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等地震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