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而未解的寧夏海原大地震成因

2020-12-06 騰訊網

1920年12月16日,晚8時6分4秒(農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在寧夏海原發生了一次震驚世界的特大地震,震級8.5級,震中位於海原的甘鹽池至西安一帶,震源深度17公裡,震中烈度為12度。

海原大地震,震級之高、烈度與波及範圍之廣,世所罕見,它不僅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

海原大地震波及範圍廣:極震區包括寧夏海原、西吉、固原、隆德,甘肅省的靖遠、景泰等縣,面積達2萬多平方公裡。

海原大地震有感示意圖

《固原縣誌》記載:在大地震發生之前,住在山裡的人,有時半夜看見山中閃火,聽見山溝內空響;住在平原上的人,家中的井水水位上升。

隆德縣中南部一地在大地震前數小時,井水曾上漲數尺或一丈不等;靖遠縣哈思山區三角城銀子村有口深約4米的水井,震前幾天,井水忽然溢到井口,而且泛著白沫,地震後水位又回到原來位置,白沫也消失了。固原縣楊郎鎮東面有一湫池,震前池中水突然溢出池外。

《海原縣誌》記載:震前災象較明顯,以1920年大地震為例,一般有如下前兆和異常現象。

動物:雞犬不寧,或無故亂啼,或悽慘吠叫,群狼長嗥;牛、馬、豬、羊等家畜驚慌不安;飛禽驚鳴,掠空而過。

地下水:井中水位或升或降,水量或枯或溢。

地光:山中閃閃發光,時有紅光或白光出現,西北天空火球滾動。

地聲:夜間有聞山谷空響或撕布之聲,臨震前地下有「咯噔噔」或炸雷般巨響。

氣象:持續大旱;爆發性增溫,或驟然降雪降雨;土霧瀰漫,日月昏暗;黑風或黃風伴有塵暴。

星象:隕石如雨降落。

其他:黃土崖邊無端掉土。

震時,大地或左右搖擺,或上下顛簸;地面出現裂縫,長寬不一,黑水或綠水與黃沙自裂縫中噴湧而出;山坡拱起土包或凹陷成大坑,崩山和滑坡隨處可見,有的形成天然湖堰。

震後,山河變易,房窯倒塌;黃塵蔽天,雨雪失時,大風凜冽,餘震迭生,人畜傷亡慘重。

民間傳說海原大地震那年,莊稼長得特別好,香水梨樹上的果子還沒成熟時,梨樹上又開花了;牛、羊、豬、狗等動物莫名其妙地揚頭嚎叫;黃土崖好好的經常掉土塊或垮塌……

支離破碎的地貌

《隆德縣誌》記載大地震前六種異常現象:井水清澈平靜,忽然波動,色如墨汁,泥渣上浮;池沼裡的水,無端起泡沫,向上翻騰,好像沸騰的茶水;風和日麗,湖水忽然起浪,洶湧異常;漆黑的夜晚,天空突然光明開朗,好像太陽照著;碧空萬裡,突然黑雲如縷,蜿如長蛇,久而不散。時值炎熱的酷夏,忽然天氣變得冷氣襲人,好像冰雪天。

海原大地震創造的五項第一海原大地震後,北洋政府中央地質調查所立即決定在我國建立第一個地震臺。

中央地質調查所翁文灝帶領五名科考人員深入海原大地震災區進行了考察和調查,開創了我國科學考察地震的先河。

中國歷史上有了第一份地震科學考察報告,並向全球發布了海原大地震災情調查。繪製了我國第一份震區烈度等震線圖。

1922年在比利時首都召開的世界萬國地質大會上,中國學者第一次站在世界的講臺上宣讀了海原大地震和中國地震活動構造帶內容的論文。

翁文灝

是誰製造了這次震驚世界的海原寰球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的成因至今懸而未解,有關人員有六種不同的推測。

推測一:青藏高原地殼運動造成地質構造左旋扭動地震。如果把青藏高原近似地看做一個三角形,底邊的兩端為帕米爾和阿薩姆兩個聯結點,頂角恰恰是海原活動斷裂帶,任何一邊的活動加強,都必然傳遞到頂角上。在海原大地震之前,青藏高原周邊頻繁發生地震,如1895年塔什庫爾幹7級、1897年阿薩姆8級、1920年阿什圖8.2級、1916年善蘭南7.5級……接連發生的地震都集中在兩個節點的後面。喜馬拉雅弧兩端地震活動加強,在青藏高原隆起並向北東推擠過程中,受到鄂爾多斯穩定塊體西界和阿拉善穩定塊體南界的阻擋,這個條件強化與加劇、孕育並導致了1920年海原大地震。

推測二:天王星惹的禍。這個推測認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天王星在沿著自身軌道運行時,對於地處地球赤道附近的構造板塊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如同一臺超級「宇宙真空吸塵器」一般,由此引發了一場天翻地覆的海原大地震。

推測三: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1920年海原大地震後,曾有報紙報導過與海原接壤的中衛、優羌等地火山爆發,形成多處溫泉。研究主要根據至今仍存在的溫泉推測。也有傳說在震前,曹窪鄉附近的南華山一煤礦突然噴出烈火,大火映紅了周圍的天和地。

推測四:「太陽黑子大爆炸」引發大地震。有推測認為,太陽黑子表明太陽大氣當中有強磁場,是太陽活動的標誌和先決條件,黑子多的年份太陽活動多。太陽活動主要是以激波、高能粒子流等方式,衝擊地球磁場和電離層,太陽活動對地球大氣及地球內部物質運動也產生影響。據統計,旱澇、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都與它有關。

推測五:萬有引力引發的大地震。有關學者認為,就像月球等天體與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用引發地球潮汐一樣。這種引力對地球固體介質同樣產生作用,引發「固體潮」,如地震。

推測六:隕石引發了大地震。這種推測認為,有一塊體積不小的隕石撞擊到了海原地震活動斷裂帶上的甘鹽池湖心,使成千上萬積攢的能量瞬間爆發,形成了海原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究竟是怎樣形成的,一直是一道世界級難題,還需要今後去努力破解。

文章選自《文化海原》一書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來源:口述寧夏

相關焦點

  • 固原市地震局開展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系列活動
    100年前的今天,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地震波及甘、陝、青、晉等17個省市,約27萬人遇難,史稱「寰球大震」。為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引導公眾進一步增強防震減災意識,積極參與新時代防震減災工作,市地震局組織開展了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系列活動。一是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農村、進家庭活動。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12月16日是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組織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科普解讀稱,中國具有科學意義的地震工作即肇始於此次地震,並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持續發展。1920年海原大地震災情情況。
  • 20世紀全球最大地震:海原大地震90年祭
    南都記者 韓福東 攝  南都首席記者 韓福東 發自寧夏 ◎海原大地震發生於1920年12月16日晚8時06分,震級達芮氏8.5級。此次地震之烈為中國有史以來之罕見,亦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
  • 海原大地震:一百年前的超級大地震,創造了中國近代史的多個第一
    1920年12月16日(農曆十一月初七),20點06分09秒,在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了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芮氏8.5級特大地震,被稱為「海原大地震」。要知道,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級僅為8.0級,烈度為11級。海原大地震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在中國,沒有任何一次地震的波及範圍可以和海原大地震相提並論。
  • 1920年:中國甘肅省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的海原大地震,234,117到273,400人在地震中死亡.
    1920年海原大地震示意圖海原大地震,發生於1920年(民國九年)12月16日(農曆十一月初七)世界協調時十二時六分,震中位於中華民國甘肅省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據官方統計,約有234,117到273,400人死亡,繼嘉靖大地震及唐山大地震,為中國有記錄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地震。僅在海原已造成超過73,604人死亡,二百千米內附近的縣城全被波及,近至甘肅省、寧夏(當時未設省)及青海省全境,對離至西南部的四川省及雲南省、東至綏遠省及山西省、西北至新疆省等地造成破壞,全中國感受震動。
  • 楊文遠:海原大地震一百年遙祭
    近年,在白銀市平川水泉鎮的窩子灘、席芨水、元洞溝、水泉堡、邵家水這一圈範圍內,發現了因1920海原大地震造成的大量山頭破碎和破裂,有的山頭像被搓碎的饃饃渣,有的把山像切麵包片一樣從頂到底切成了幾片。這是海原地震帶在沙流水、席芨水一帶,積聚了非常大的能量造成的。傳到山頂的巨大的地震能量,就像造成鞭梢破碎一樣,在幾分鐘內就導致山頭碎裂成塊或破裂成片。
  • 嚴寒——海原大地震的幫兇及其警示
    1920年12月26日海原8.5級大地震一百周年紀念日已經過去兩周,對海原地震的紀念文章逐漸淡出網絡。許多文章只談論地震本身,不關注地震災難及其原因。 聽著窗外呼嘯的寒風,查看為海原大地震百周年搜集的各種資料和網絡上的紀念文章,總覺得人們對海原大地震災難的反思遠遠不夠。不汲取教訓,難免重蹈覆轍。
  • 強化科學思維,築牢創新發展基礎——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
    1920年12月16日,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傷亡慘重,損失空前,震驚世界,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毀滅性地震,時稱「環球大震」;海原大地震是中國震級最高、震中烈度最大、災害最重的地震之一,造成約27萬人遇難。海原地區位於阿拉善地塊以南,青藏地塊與鄂爾多斯地塊的交接部位。
  • 100年前的海原,不能忘卻的「寰球大震」
    在海原大地震中浴火重生的寧夏,如今已實現地震監測工作的數位化、網絡化和信息化,已經形成布局合理、手段多樣、科學高效的綜合地震觀測系統,對寧夏境內1.5級以上地震,不僅可準確定位,而且能在2分鐘內完成自動速報地震三要素,在8分鐘內完成人工正式速報。
  • 【老王說隴史】百年前,海原大地震究竟有多慘重?
    百年前,海原大地震究竟有多慘重?1920年海原大地震  12月16日是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時光雖然過去了一百年,但留給人們的慘痛記憶,卻至今未能磨滅。  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民國九年),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地震共造成約27萬人遇難,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毀滅性地震,也是中國震級最高、震中烈度最大、災害最重的地震之一,時稱「寰球大震」。
  • 【防災減災】海原地震100周年!你必須知道的地震應急避險十法
    寧夏微科普是寧夏科學技術協會官方科普公眾號,這裡有最權威的科普真相、最前沿的科技動態、最全的科普知識!總第645期 第1549篇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民國九年),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裡,地震共造成28.82萬人死亡,約30萬人受傷,毀城四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
  • 海原斷裂帶蠕滑區域發現重複地震—新聞—科學網
    海原斷裂帶是青藏高原東北緣一條重要的活動斷裂,其主要表現為左旋走滑特徵。沿著海原斷裂帶發生了幾次大的地震,包括1920年海原8級地震、1927年古浪8級地震、1990年景泰6.2級地震、2016年門源6.4級地震。大地測量學發現在海原斷裂帶老虎山段存在淺層蠕滑現象,但是蠕滑的驅動機制和深度,以及與地震的關係尚不清楚。
  • 世界十大地震,第一讓明朝走向滅亡,汶川大地震排名第七
    2、1920民國寧夏海原地震海原地震是民國時期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民國九年),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位於海原縣縣城以西哨馬營和大溝門之間,由於民國當時軍閥混戰,災區災民無法及時得到救治。天災人禍加起來,據不完全統計地震共造成28.82萬人死亡,約30萬人受傷,徹底摧毀了四座城池,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
  • 汶川8.0級大地震的根源和成因
    本文指出了在地震學界和地質學界佔統治地位的用板塊運動來解釋大地震成因的板塊構造學說的致命性缺陷和板塊運動沒有驅動力以及板塊構造學說無法預報大地震這些關鍵性缺陷。中國地震部門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前沒有反應、沒有作為的狀況和對板塊構造學說的盲從有著重要的關係。
  • 世界10大毀滅性地震盤點,中國佔了4個!
    美國《時代》雜誌曾經就盤點了世界歷史上造成傷害最嚴重的十次大地震,中國有四次大地震上榜……  1、16世紀中國陝西大地震  1556年,中國陝西渭南和山西蒲州等地發生8.0級強烈地震,死亡83萬多人。之所以造成如此慘重的損失,不僅因為那次地震是海地地震強度的30倍,還因為地震發生的時間是在晚上,而且震區內人口密集。
  • 日本連續地震 盤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十次大地震
    原標題:盤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十次大地震 以下是有史以來傷亡最慘烈的十次大地震: 1556年1月24日,中國陝西830000人。 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這次地震的震中位於陝西省華縣,據歷史記錄,地震強度為8至8.3級,烈度為11度。
  • 九寨溝地震與汶川的成因相同 盤點中國近年大地震
    地震原因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為何發生?  九寨溝地震,跟2008年汶川地震成因相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分析,此次地震的成因與汶川地震相同,即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的俯衝,造成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導致地震。
  • 回顧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成因:龍門山地震帶
    回顧2008年5月發生在我國四川省的汶川地震,專家分析指出地震成因是位於龍門山地震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滕吉文介紹,中國處在世界兩大地震帶上,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一是喜馬拉雅地震帶,所有的大地震都發生在這兩個大地震帶的地方。可是在中國境內卻有著很多很多的地震的支流,而這些地震也在發生著和不斷地發生著一系列的強震。
  • 【出行提醒】寧夏各汽車站恢復開班情況及諮詢電話來啦!中衛、海原...
    根據《自治區恢復正常交通秩序保障道路運輸暢通工作方案》,經自治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同意,2月29日起,銀川市恢復寧夏區內部分縣際、市際道路客運班線。 上午10時,記者在銀川汽車站看到,汽車站進口安裝了紅外線測溫儀,旅客過安檢時就可3秒自動測溫。一名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還在旁邊複測。
  • 從大地震到瘟疫,一瞥那些驚心動魄的人類災難史
    無論是大地震還是瘟疫,帶給人的感受只有一個——驚心動魄。下面筆者將帶領大家簡單回顧一下人類歷史上的那些大災難。 大地震篇 相信很多人都親身經歷過地震,而級數高的地震往往能給一座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