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鄙視鏈」有多嚴重?《愛情買賣》能大熱,男團女團卻遇冷

2020-12-06 黑狗文

對於搖滾樂手,無論是外界還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定義都是敢做敢說,帶著一腔熱血,用最搖滾的方式表達出內心感受。

曾經的搖滾,只被一部分年輕人所接受,這種充斥著嘶吼的表演方式,夾雜著各種樂器聲響的演奏效果,在最開始只能算是小眾音樂。也偏偏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湧現出了很多熱愛搖滾的人,他們擁有與搖滾一樣的精神內核,儘管不被理解,也依然要唱喜愛的搖滾樂。

樂隊的夏天請來的大多數樂隊,都與搖滾脫不開干係。就算是民謠樂隊「野孩子",也想著用他們」內斂「的方式來演繹不一樣的搖滾樂。

正是因為這群人的」敢做敢說「,樂夏的舞臺上我們能夠看到很多與別的舞臺不一樣的東西。例如大張偉」口無遮攔「地講述著那些,在其他節目中看到的另類事件;例如樂隊內部最直接的矛盾發生現場,除了投票我們不知道是否真實,其他能夠看見的東西,都與我們的生活很貼近。

而有一件事,他們真實到令我難過——樂隊之間的」鄙視鏈「。

新褲子樂隊的主唱彭磊在這個方面是屬於最敢說的人。在馬東的另一檔節目《樂隊我做東》裡,彭磊直言所有樂隊他都不喜歡。對於彭磊這樣的人而言,說這句話並不是為了取悅大家,不喜歡既是真正的不喜歡。

換言之,在彭磊的眼中,絕大數同臺競技的樂隊他都是看不上的。

」達達樂隊「的解散,也與搖滾樂圈子裡的鄙視鏈有著不可分說的關係。曾經的達達樂隊紅極一時,可還是有那麼一群人由心地厭惡達達。這些人認為達達的音樂不配稱之為搖滾,他們很紅火,卻一點都不搖滾。

再例如上一季的」鹿先森樂隊「,他們的《春風十裡》是一首傳唱度非常高的歌曲,可當他們登上舞臺去演繹這首歌時,其他樂隊眼中只有不屑。

這就是樂隊之間的鄙視鏈,每一個樂隊、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喜歡的音樂、不喜歡的演繹方式和不喜歡的人。他們從來不把這些藏在心中,而是選擇在鏡頭面前公之於眾。

在這一期的改變賽裡,這種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一次不是樂隊之間的問題,而是樂隊們對其他歌曲的不屑。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後鯊與野孩子樂隊在選擇歌曲時的樣子。很多歌曲,哪怕是非常流行的曲目,他們也給予了極度堅決的否定。

特別是男團女團們創作演唱的一些歌曲,在揭曉的時刻就被很多人唏噓——一首都沒有聽過。是真的完全沒有聽說過還是在否認某些事實呢?我們不得而知。

大波浪樂隊選擇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愛情買賣》作為改編曲目,卻意外地受到了廣泛好評,可這首歌在後鯊那裡,是一首根本唱不得的歌。

作為一個普通聽眾,我認為大多數音樂的存在都是他的道理,我們可以不喜歡,但沒必要對著鏡頭去否定他。

無論是《愛情買賣》還是野孩子認為一點都不國風的《滄海一聲笑》,在某種層面而言都是很優秀的作品。男團女團的音樂也有他們的可取之處,鹿先森樂隊也是一支好樂隊。

喜好可以不同,鄙視鏈卻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中看到的「語言鄙視鏈」
    《樂隊的夏天》提到了音樂圈的「鄙視鏈」,不僅不同的音樂之間存在著鄙視鏈,即使同為搖滾樂,不同流派之間也存在著鄙視鏈。新褲子的彭磊在節目中就講到「覺得朋克太土了,不做了……」。也許只是玩笑話,但不可否認,「鄙視鏈」現象確實存在,並且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 英倫搖滾樂隊是如何站在鄙視鏈頂端的?
    當我們談論音樂時,儘管我們都不提倡所謂的「鄙視鏈」,但總有幾支英國樂隊,毫無疑問地站在「頂端」。英國音樂, 深深地影響著世界。隨著《樂隊的夏天》的熱播,許多國內樂隊進入了主流視野。作為聽眾的我們,也常常能從一些國內樂隊的音樂中聽出英倫樂隊的影子。
  • 看到「樂夏」隊員的「鄙視」,終於理解了《一人我飲酒醉》的心酸
    上周《樂隊的夏天》選歌時,成員們臉上的表情特精彩。節目組提供了「網友好喜歡」的幾首「網絡神曲」,規則是要讓樂隊們從中選一首來改編。而對於玩兒搖滾的人來說,要唱《愛情買賣》《套馬杆》《倍兒爽》簡直就是降維打擊。五條人的仁科在看到這個歌單的時候,眉頭逐漸深鎖、表情逐漸無法控制。
  • 音樂鄙視鏈沒有解藥
    趕在立秋即將來臨之時,《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姍姍來遲。  去年初夏,在馬東和愛奇藝的撮合下,樂隊文化與大眾綜藝初次相遇,氣氛偶有尷尬,今年再次重逢,雙方已相對輕車熟路。  比如,以專業樂評人為「靶心」的話題衝突,塑造了目前《樂夏》最大的熱度。
  • Coldplay:處在搖滾圈鄙視鏈底端,安靜地做著自己的音樂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個蠻有爭議的搖滾樂隊吧,那就是酷玩樂隊(Coldplay)。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酷玩,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個樂隊的開始和後來的爭議,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吧。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他們在第50屆超級碗中場秀的表演,那一年他們邀請了碧昂絲和布魯諾.馬爾斯一起表演,在那一年,他們一曲《Viva La Vida》開場,後來連唱兩首大熱製作。後來在碧昂絲和布魯諾.馬爾斯各自演出完之後,最後酷玩演出,在舞臺屏幕上還放著曾經超級碗經典的畫面,十分感人。
  • 你我之間隔著一條鄙視鏈
    古風 81 次 隨大流 60 % 最近一檔主打搖滾音樂的綜藝《樂隊的夏天》,不僅為廣大樂迷們開啟了2019年的夏天,在節目裡還暢談了樂隊圈內的各種鄙視鏈。 實際上,在音樂圈內常年存在著一條「鄙視鏈」。 「據知乎、微博上常見的音樂圈鄙視鏈(僅供娛樂)顯示,在地區鄙視鏈中:國外的一定比本土的高級;唱法中,美聲的高於民族的,民族的高於流行的;流派中,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這幫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玩說唱的又瞧不起所有人……」 數玩研究所: 現如今,若想不捲入這些雜亂不堪的紛爭,安安靜靜玩音樂,恐怕只有玩古風了,因為它根本不在鄙視鏈裡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鄙視她們的靈魂只有32A。「奴家亦有波濤洶湧,只是波濤在何處。」即便這是假設,也能救贖自己的自信。鄙視,這種方法不可謂不簡單。不需要任何努力,只需要將對方的缺點放大,即可滿足自我優越感的追求。
  • 張楚來杭州籤售,「《樂隊的夏天》製造音樂鄙視鏈不太好」
    對於張楚來說,煙是一件能讓他瞬間安定的「器物」。幾分鐘前,他還在跟旁人說這兩天酒喝多了,反應有點遲鈍,但當煙霧繚騰,鴨舌帽下那雙大眼睛,依然透著當年唱《姐姐》時的少年感。其實我是2000年就開始嘗試電子樂,當時在紀念張炬的唱片裡就有一首《變形記》。
  • 「鄙視鏈」這個東西,到底科不科學啊?
    "鄙視鏈"頂端,無房、無戶口、低學歷則居"底層",更有1991年出生的女性因為"十羊九不全"這樣無釐頭的民間說法而被淘汰……如今5年過去,鄙視鏈就像食物鏈,在當下仍是一個繞不開的怪圈,甚至又有了更新的內容--以"中產階級教育鄙視鏈"為例,讓孩子上成熟國際幼兒園的鄙視有歐美外教幼兒園的,有歐美外教幼兒園的鄙視有亞洲外教幼兒園的,一切有外教幼兒園的鄙視沒有外教幼兒園的;在給孩子觀看的動畫片方面,也同樣存在"金字塔"排位--位於頂尖的是英文原版動畫片,處於中間層次的是從歐美日韓引進的國語版動畫片,而諸如《喜羊羊》
  • sm新女團要加泰國成員直升門面?aespa是女版NCT嗎還搞網紅練習生
    NingNing、月亮Giselle,所以也有人覺得,aespa並不會加新成員變5人女團。 在旗下已經出道的組合裡加入新成員,不論是男團,還是女團,其實對於SM來說,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 高校鄙視鏈大曝光!你可能在最底層……
    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在這個怪圈中,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而它正在校園圈子裡以你想像不到的速度蔓延著並形成全新的鄙視群體學校鄙視鏈一直有報導說世界前500強都存在招人「潛規則」:非985畢業生簡歷直接扔垃圾桶!
  • 二手玫瑰樂隊 中國特色的搖滾樂隊
    二手玫瑰,中國內地搖滾樂隊,成立於1999年。他們將民樂與搖滾樂巧妙地結合加上誇張戲謔的歌詞與颱風,構成了二手玫瑰獨特的音樂風格。搖滾主唱、美妝博主、男扮女裝、濃妝豔抹、這些都是二手玫瑰主唱梁龍的獨有標籤。
  • 「音樂圈鄙視鏈」的本質是什麼? - 鈦媒體APP
    實際上,在音樂消費者中,也常年存在一條「音樂消費鄙視鏈」,無論音樂地區、流派、樂器、唱法,都成為樂迷們秀優越的方式。無處不在的音樂圈鄙視鏈有人曾總結出「史上最全音樂圈鄙視鏈」,將「鄙視鏈」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怪誕現象梳理得十分明晰。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原創的鄙視山寨的
    微博鄙視鏈twitter /飯否>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搜狐微博等其他微博最拽的是留下去冰島的字樣,從此不在微博上出現和社交網站一樣,微博(microblog)同樣擁有莫名其妙的食物鏈結構,世界上最早的微博:推特和中國最先流行起來的微博——飯否無疑佔據食物鏈頂端,這些微博的使用者不少在其他微博的使用者前有著隱隱的驕傲。
  • 全新的cube女團紅遍全球,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
    每一年,韓國的娛樂產業都會有大量的男團女團出道,這些優秀的男團女團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非常優秀的女團,那麼多年來,正是由於她們的努力,才使韓流文化得以持續發展,而這些女團中的很多都是實力非常強大的,最主要的是,她們與國際接軌的音樂作品,我們都能聽得出富有國際氣息的旋律,而且她們所屬的公司在韓國也很有名
  • 垃圾要分類, 樂隊要嗎?
    因為,一旦你扔錯了垃圾桶,兩張能去Livehouse裡狂歡的票錢就會被罰沒了。拋開古典、民族和爵士樂不說,光是搖滾,就被人們劃分出了近40種不同的風格,前些日子非常流行的「音樂圈鄙視鏈」還給這些音樂風格排出了高低之分。彭磊還在《樂隊的夏天》中非常直白地表示——朋克太土了。在此之前,更有人提出:如果蹲監獄的話,能否按照音樂喜好分配牢房。
  • 臺媒稱大陸家庭現教育「鄙視鏈」 孩子沒有英文名被嫌棄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導臺媒稱,隨著大陸中產階級崛起,基於父母想要孩子未來要更好的心態,生活中生一條又一條的教育「鄙視鏈」,包括絕不讓孩子與沒有英文名字的孩子同讀沒外語教學的幼兒園。香港《鳳凰周刊》25日報導,在一些幼兒園、小學或社區,「中產階級內部踩踏事件」不時發生,將中產階級子女教育中的「鄙視鏈」赤裸裸地展現出來。報導稱,一些父母並不完全明白就讀早教班的意義,但仍硬著頭皮送孩子去讀英語早教班。一名家長表示,雖然孩子什麼也不懂,只是希望她能多聽聽,培養語感;大部分早教班的家長都抱著這樣的想法。
  • 程式設計師的鄙視鏈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在軟體工程師(中國叫做「程式設計師」或「碼農」)的圈子裡,文人相輕的現象可是非常嚴重的,在程序設計的各個領域裡都有著錯綜複雜的「鄙視鏈」。從程 序語言、編輯器、平臺到 { 是寫在 if 的同一行還是下一行,不同陣營的人都習慣鄙視來鄙視去。而其中「你用什麼程序語言?」
  • 各位置鄙視鏈,暴露你的真實想法,猴子竟在打野鄙視鏈最低端?
    優越感這種東西在哪裡都有,遊戲中也不例外,不同職業的英雄之間會相互鄙視,就比如鎧爹和滷蛋,而同等職業的英雄之間也有相互鄙視的存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各位置的英雄鄙視鏈,暴露你的真實想法,猴子竟在打野鄙視鏈最低端?
  • 「搖滾看不起流行,流行看不起說唱」,你在音樂鄙視鏈第幾層?
    「如今人們對於網絡歌曲與出身網絡的歌手存在偏見與過分貶低的情況,希望大家不要有音樂鄙視鏈以及聽歌的優越感」;「聽歌聽出優越感,是一種自我愚弄」。原來,網友的群嘲,源自於一個叫做「音樂圈鄙視鏈」的東西。「鄙視鏈」其實是網絡社會中反映出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現象。「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在這個怪圈中,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在傳媒行業裡,做電影的看不起做電視劇的,做電視劇的又看不起做節目的,做節目的誰都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