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旭小課堂】qPCR檢測原理及臨床應用

2021-01-14 康旭醫學檢驗所


各位看官好!我們上個月新增加了一個檢測項目:CV006 qPCR Pro,今天小編就結合qPCR檢測知識,和大家詳細談談為什麼要增加CV006。


qPCR即Real-time PCR,是第二代的PCR產品。與第一代產品相比,可以實現實時定量;與第三代產品相比,經濟實惠;因此,在臨床分子檢驗中應用最為廣泛。

qPCR定量是一種實時定量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有SYBR Green染料法和TaqMan探針法。兩者雖然原理不同,但是都能通過螢光信號強度變化反應DNA量的變化。

第三代PCR,即數字PCR,採用的是與qPCR完全不同的終點定量方式。由一個PCR體系,分散行成上萬個油包水的小液滴,每個小液滴行成一個相對封閉的PCR體系。通過這種方法,提高了低豐度靶基因在體系內的相對濃度,從而達到更高的檢測靈敏度。

根據每個反應管內螢光信號達到設定閾值所經歷的循環數的不同,即Ct值的變化,對起始模板量進行評估。

由於染料法沒有選擇特異性,需要做溶解曲線判斷是否有目的條帶的非特異性擴增。如果像上圖一樣產生兩個溶解曲線峰,則表示有非特異性擴增,這樣的定量結果是不準確的。只有僅出現一個溶解曲線峰時,實驗數據才能被使用。

康旭的CV003 qPCR,可用於檢測基因外顯子是否發生缺失、重複等變異。待檢測基因區段有相應MLPA試劑盒時,可優先選擇MLPA法;沒有MLPA試劑盒,可選擇qPCR進行檢測。

每個樣本做三次重複試驗,Ct值取平均值。利用2的-ΔΔct次方,計算待測區段的相對表達量。上圖檢測報告中,利用先證者與姐姐EFCC8基因4號外顯子部分區域,與對照樣本的相對表達量接近0,即發生了純合缺失變異。

現在,重點來了。為什麼會有CV003和CV006兩款產品呢?因為基因的外顯子大小不一。如MECP2三個外顯子大小分別為151bp,351bp和1217bp。qPCR的單次擴增產物<300bp,以1217bp的外顯子為例,若選擇CV003 qPCR檢測項目,我們會在該外顯子上選擇最合適的區域設計引物,進行一次qPCR檢測。通過該段區域(<300bp)實驗樣本與對照樣本的相對表達量,判斷外顯子是否有缺失、重複等;若選擇CV006 qPCR Pro,則會對整個外顯子區域,設計多對引物,進行多次qPCR檢測,一般情況下能保證該外顯子的所有鹼基序列都被檢測到。


以上就是qPCR原理及康旭新增檢測項目CV006的介紹。關於臨床分子遺傳檢測的疑問可以留言聯繫小編。在康旭小課堂上,我們會針對各位醫生的疑問,進行不定期的分享,歡迎持續關注。


7年豐富臨床服務經驗

分子遺傳學檢驗領導品牌

提供全技術平臺解決方案

基於人工智慧的生物信息分析體系

內容豐富貼近臨床的檢測報告

業內最短的報告周期

專業的遺傳諮詢服務體系


 

北京康旭醫學檢驗所

海澱區杏石口路益園文創基地C區10號樓

010-82444060轉6009

www.kangso.net


相關焦點

  • 抗疫滅毒聯合行動:聯合舉辦新冠病毒臨床檢測在線培訓,全國近萬人...
    昨日,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與抗疫滅毒聯合行動倡議發起方等聯合組織一線臨床檢測的專家,通過網際網路直播的方式,開展了關於新冠病毒臨床檢測的在線培訓。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急一線之所急,深入調研了臨床檢測行業的培訓需求,聯合廣東省臨床檢驗中心、廣東省臨床基因檢測質量控制中心、抗疫滅毒聯合行動倡議發起方等,開展了本次關於新冠病毒臨床檢測的在線培訓。協辦方包括廣州嘉檢醫學檢測有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松禾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猛獁公益基金會。
  • qPCR與基因檢測那點事兒
    實時螢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簡稱qPCR)由於其靈敏度高、精確度高、安全省時、防汙染等特點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和臨床檢測等方面
  • 新冠抗體、抗原檢測的臨床應用
    冠抗體、抗原檢測的臨床應用 一 什麼是抗原檢測試劑? 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編碼多個結構蛋白,例如N蛋白、E蛋白和S蛋白等,這些蛋白包括多個抗原表位,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可通過抗體檢測抗原的存在,從而直接證明樣本中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的適用樣本類型一般為感染部位樣本,例如咽拭子。
  • 三種臨床檢測中應用最多的質譜
    小編推薦會議  2019臨床質譜與高端醫學檢驗發展論壇 本文將介紹三種臨床檢測中應用最多的質譜不久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基質輔助雷射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鑑別微生物方法通則》,該標準將於2017年12月1日開始實施,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標準、法規出臺,MALDI-TOF MS在臨床檢測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快速、規範。
  • D-二聚體檢測臨床應用知多少?
    VTE診斷中的應用D-二聚體是檢測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標,但缺乏特異性。藉助改良式Wells評分的臨床預測法則和高敏感的D-二聚體檢測,可以進行深靜脈栓塞的篩選和排除。根據年齡調整D-二聚體質量濃度臨界值的方法適合於老年人群VTE的篩查。
  • 詳談螢光定量PCR(一)——qPCR的原理及應用
    即實時螢光定量核酸擴增檢測系統,也叫實時定量基因擴增螢光檢測系統,簡稱qPCR。上世紀八十年代Cetus Corporation公司的化學家Kary Mullis發明了PCR,如今DNA擴增技術儼然已經成為了生物學研究的基礎。三十多年以來,人們為了解決研究中出現的新問題新需求,不斷對這一經典技術進行改良。
  • 血清胱抑素C及其臨床應用
    血清尿素氮首先被作為腎功能的評價指標,但在臨床應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因為當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減少到正常值的40%以前,尿素氮濃度升高緩慢,並且其血清濃度與外源性(蛋白質攝入量)與內源性(感染、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胃腸出血等)尿素負荷的大小有關;更重要的是腎小管對尿素氮有明顯的被動重吸收,因此尿素氮不符合GFR內源性標誌物要求。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技術標準化及臨床應用現狀
    我國學術界對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的診斷切點至今未達成共識。目前HbA1c在我國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理由還不充分,HbA1c仍應作為糖尿病治療監測的首選指標。相對於HbA1,所有β-鏈N末端和其他游離氨基糖基化的血紅蛋白被稱作總糖化血紅蛋白。除基本的成人血紅蛋白外,在健康人還發現少量的胎兒血紅蛋白HbF(2α、2γ鏈)和血紅蛋白A2(2α、2δ鏈)。1.
  • 臨床質譜技術在中國:巨大的潛在臨床應用前景
    國內的質譜應用也和北美經過了同樣的歷程,最早應用於科研機構,隨著製藥的發展,質譜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新藥研發,接著是食品,環境及臨床應用領域。精確診斷是精準醫療的重要前提,作為生物樣本內小分子分析的金標準方法,質譜技術是精準診斷實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臨床檢驗技術重要的發展方向。
  •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首屆國際分子影像臨床應用學術論壇圓滿舉辦
    他系統介紹了PET及PET/CT的發展史,闡述了FDG PET在影像診斷中的應用。他認為分子影像是轉化醫學的平臺,通過分子影像可以將基礎研究成果用於臨床。核醫學是最成熟的分子影像及分子影像的研究發展趨勢。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將持續加強科研投入,推動分子影像在腫瘤等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
  • 臨床檢測中LC-MS/MS應用——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
    上海中山醫院臨床檢驗在國內始終走在前沿,也是首批採用LC-MS/MS技術的國內醫院之一。我們特別請到檢驗科郭瑋老師來談談這項技術在臨床檢測中的應用和意義。  我們此次就臨床檢測中的LC-MS/MS應用採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郭瑋。
  • qPCR的原理
    qPCR也是要從這裡入手,它的出現得益於DNA聚合酶5』核酸外切酶活性的發現[1]和螢光檢測設備(CCD)的問世。核酸外切酶活性可以將鏈延伸的過程中碰到的雜交探針給水解掉,從將螢光分子釋放下來發出螢光信號。探針是參與qPCR反應的重要元件[2],它是一條能與擴增區段雜交的寡核苷酸單鏈(Fig.1)。
  • 化妝品基礎知識小課堂|原子光譜分析法原理及特點
    所以各種元素都有其特徵譜線,這也就是原子發射光譜法能進行定性分析的原理。光譜定量分析:元素特徵譜線的強度與樣品中該元素的含量有確定的關係,所以可通過測量譜線的強度確定元素在樣品中的含量。小結:特徵譜線的強度與樣品中該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 RT-qPCR原理
    此外,在單次反應中,用不同染料標記的探針能夠監測和定量多標記的目的基因。在一次循環中,單次PCR螢光第一次超過既定的或背景螢光閾值,這個參數就稱為循環閾值(Ct)或交叉點(Cp).起始濃度越高,Ct值越小。當維持PCR分析滴定終點敏感性和特異性時,這種螢光和擴增物的相關性使目的基因能夠在一個較大的範圍內被精確定量。閉管(均質)形式消除了擴增後手工操作的需要,顯著的減少了手工操作的時間和汙染的風險。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中的難題:基因型與表型信息關聯
    基因組學的信息如果不能和臨床、表型的數據關聯,就不能很好地解釋複雜的基因變異以及生物學相關問題。與大多數研究不同,臨床表型信息的收集,必須考慮臨床醫療環境的約束、有限的資源、醫生的時間限制,以及通常做診斷時的緊迫感。已有臨床基因組研究指出,表型對罕見疾病遺傳以及基因診斷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確保表型信息準確可靠對基因診斷的重要性。什麼是表型數據?
  • 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傳感器:原理、檢測及應用
    本文簡要介紹MEMS的工作原理、檢測架構以及各種潛在應用。MEMS系統的主要元件是機械單元、檢測電路以及ASIC或微控制器。本文簡要介紹MEMS加速度計傳感器和陀螺儀,討論其工作原理、檢測結構以及目前市場的熱點應用,對我們日常生活具有深遠的影響。
  • 深藍雲qPCR知識小課堂---SYBR Green染料法
    TaqMan探針法因其良好的特異性以及可多重檢測而受到實驗人員的青睞,其實除了探針法外,還有很多好的實驗方法也被實驗人員廣泛認可,這次就介紹一下另一個應用廣泛的方法:SYBR Green染料法,它又是因為哪些優點獲得實驗人員的青睞呢?
  • 有核紅細胞的臨床應用
    然後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有核紅細胞檢測技術——邁瑞BC-6800的檢測技術。    NRBC#:≤20.0%或±0.12×109/L(d)NRBC通道-原理當該病人的血常規應用NRBC通道校正後,白細胞明顯降低。
  • 雙源CT的技術原理與臨床應用
    本文介紹了雙源CT的技術原理和臨床應用。雙源CT(DSCT)是一個帶有兩個X射線管和兩個探測器的CT系統,其角度約為90°。兩種測量系統均在患者的相同解剖水平(z軸位置相同)下同時獲取CT掃描數據。Leschka和他的同事在2008年詳細研究了DSCT系統中雙扇區重建的臨床益處,得出結論認為,儘管時間解析度更高,但整體圖像質量的提高並不顯著。因此,雖然這種模式通常不建議用於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但它仍然有利於高級功能評估,如檢測室壁運動異常或確定參數,如峰值射血分數等。同時,一些臨床研究已經證明了DSCT在高心率和不規則心律患者中可靠地執行冠狀動脈CTA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