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水果,同時也是很多農民賴以為生的種植項目,而說到蘋果種植,就不得不提一件事,那就是蘋果套袋技術,而這一技術自從上世紀90年代從日本引入之後,一直在我國存在了近30年。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蘋果套袋技術也暴露出了容易造成蘋果果實萎縮、返青和果皮易開裂等問題,於是一些專家便開始大力推廣蘋果不套袋技術,甚至給人一種將其「神化」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蘋果不套袋技術,之前在2018年就被專家推廣過,只不過當時草草結束了。
其實果農很需要技術革新,但是針對蘋果套袋與不套袋的問題,果農還是得謹慎一些為好,因為技術的理論是一方面,而實際效果又是另外一方面,如果果農無法提前將其中的優勢和劣勢了解清楚,那麼在後期的技術應用過程中,很可能會由於技術的不完善以及由此引發的新問題,而讓果農遭受不小的損失。時隔2年,蘋果不套袋技術再被「神話」?果農要謹慎,別因小失大。
蘋果套袋技術幫助果農近30年,不要頭腦一熱就全盤否定
雖然就目前來看,蘋果套袋技術確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客觀上來講,蘋果套袋技術已經幫助了果農近30年,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由於蘋果套袋技術的出現,讓蘋果的商品果率大幅度提升。
而且蘋果套袋之後,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農藥殘留、防範病蟲害、降低日灼病等疾病的患病概率,而且還能夠使果實的著色更加均勻鮮豔、果鏽減少,讓蘋果更有賣相。也正是基於以上這些優點,所以果農千萬不能因為頭腦一熱,就將蘋果套袋技術全盤否定,畢竟,蘋果套袋所帶來的優勢是不容置疑的。
蘋果需不需要套袋,市場的認可度才是關鍵
果農辛苦種植蘋果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獲得種植利潤,而種植利潤的產生完全取決於市場的認可度,也就是說,市場說你行、你就行,市場說你不行、你就不行,這一客觀規律果農逃不開。
因此,在蘋果需不需要套袋的問題上,果農還是要考慮到市場的認可度問題。因為目前市面上包括蘋果在內的大多數產品,往往都需要先擁有一個很好的賣相,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蘋果的口感和營養往往被排在後面。
而蘋果不套袋之後,蘋果在自然生長過程中,很容易染上嚴重的病蟲害和日灼病,進而會對蘋果的賣相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在目前消費市場「以貌取果」的大環境下,蘋果的外觀將直接決定著果農的收益,甚至這種不套袋的優質果,還很可能會被認定為次等果,進而影響最終的銷量和價格,令果農的收益大打折扣。
蘋果不套袋技術,很可能會讓果農付出更多的勞力和成本
雖然蘋果不套袋技術,確實能夠提升蘋果的營養價值和口感,但是這一技術也很可能會讓果農付出更多的勞力和成本,從而導致整體利潤下滑,讓果農費力不討好。
為何會這樣說?首先,蘋果不套袋技術運用的前提是選擇優良的品種,可是,果樹品種的大範圍更替需要農民付出更多的成本,在去年蘋果行情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沒有多少果農能承擔得起如此龐大的開銷。況且,從樹苗栽種到豐產期來臨之前,果樹都無法為果農創造足夠的盈利。
其次,在果樹的生長過程中,如果採取不套袋技術,那麼蘋果很容易染上各種病蟲害,而為了進行有效防治,果農就需要噴灑更多的農藥。與此同時,考慮到農藥殘留以及農藥對蘋果果皮的刺激性影響,果農還需要專門購買高效低毒且刺激性小的農藥,而這種農藥往往價格也更高,因此也導致果農的種植成本進一步提高。
再者,當蘋果到了採收季節,如果採取不套袋技術,那麼蘋果會直接處於高溫乾旱的環境當中,進而很容易引發嚴重的日灼病和裂果病。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果農就需要頻繁地進行全園澆水,這樣不僅會增加果農的電費支出,而且泥濘的土地也會帶來很大的採收難度。
時隔2年,面對再次被專家「神話」的蘋果不套袋技術,果農一定要謹慎,別因小失大,如果想嘗試,可以先選擇少量果樹進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