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Science:液態磁鐵新發現,未來空間大無窮!

2021-02-15 納米人

第一作者:劉緒博

通訊作者:Thomas Russell

通訊單位:北京化工大學、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

 

磁性材料的廣泛使用大大提升了人類的生活水平,小到家用電器如冰箱,大到航天設備如磁導航儀,固態磁性材料的身影無處不在。而一般液態磁性材料,如傳統鐵磁流體,雖具有靈活形態但本身不存在磁極,只有在外加磁場作用下被持續磁化才能表現出特定磁性。

 

有鑑於此,北京化工大學軟物質高精尖中心博士生劉緒博(第一作者)、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的Thomas Russell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報導了一種新型磁性液體,這種可重構的鐵磁性液滴也被稱為液態磁鐵。

 

 

通過控制磁性納米粒子在水油界面的自組裝,研究人員成功引導鐵磁流體從順磁性轉變成鐵磁性。該研究中發現的鐵磁性液滴(FLD)既擁有類似固態磁鐵的磁性,又具備液體的可流動性,二者結合形成一種全新的磁性軟物質材料。通俗來講,磁鐵不再一定是堅硬的固體,也可以是流動的液體。

 

這裡,將水基磁流體材料與有機相混合,分散於水相中的羧基化四氧化三鐵磁性納米粒子(Fe3O4-COOH NPs)與溶解於相鄰油相中的氨基化籠形倍半矽氧烷(POSS-NH2)在水油界面相互作用,原位自組裝形成磁性納米粒子表面活性劑,吸附到界面處並實現阻塞相變,形成磁流體液滴。

 

(A) 示意圖表示水相中的磁性納米粒子與油相中的配體在水油界面自組裝形成緻密的二維納米薄膜及鐵磁液滴;磁滯回線表明鐵磁流體在組裝前後發生的順磁-鐵磁轉變;

(B) 水油界面發生阻塞相變的磁性納米粒子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照片;

(C)懸浮在油相中的鐵磁液滴在外部磁場作用下旋轉,紅色染料記錄了液滴周圍液體的湍流軌跡。

室溫下測量該液滴磁滯回線發現,不同於傳統順磁性磁流體,這種液滴表現出一定強度的剩磁和矯頑力,轉變為鐵磁性。結合最新的全液相3D列印和微流控成型技術,研究人員可在全液態條件下,製造任意形貌的磁性液態器件。此外,已成型的液體還可以通過改變液體內酸鹼環境進行重構,實現可逆磁化或消磁。

 

這種新型鐵磁液滴具有諸多奇特性質,未來有望用於磁控液態機器人、可編程液態微反應器等領域,並推動新型液態磁材料表徵技術如極化中子磁場成像等向前發展。

 

來源:北京化工大學,納米人略有修改。

參考文獻:

Xubo Liu, Thomas P. Russell et al. Reconfigurableferromagnetic liquid droplets. Science 2019, 365, 264-267.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50/264

為加強科研合作,納米人為海內外科研人員專門開通了不限領域的交叉學科科研合作微信群,僅限教職人員或博士後加入,學生勿擾。加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 ,備註:姓名-單位-職稱(無備註請恕不通過,大牛可只報姓名),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編輯微信:18965840059


相關焦點

  • 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生《Science》:可重構的鐵磁性液滴
    7月19日,《Science》在線刊登了北京化工大學軟物質高精尖中心最新研究成果 「Reconfigurable ferromagnetic liquid droplet」 ,即可重構的鐵磁性液滴,或稱液態磁鐵。
  • 液態磁鐵還能這麼玩?—新聞—科學網
    北京化工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劉緒博及其導師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聚合物科學和工程系教授Thomas Russell、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Peter Fischer等人的研究團隊近日在《科學》發表論文,發現了基於磁性納米粒子在水油界面自組裝方法製備的可重構鐵磁性液滴,兼具固態磁材料的磁性和液體材料的流動性,拓展了磁性材料的定義範圍。
  • 3D列印的液態磁鐵還能這麼玩?—新聞—科學網
    日前,北京化工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劉緒博及其導師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聚合物科學和工程系教授Thomas Russell、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Peter Fischer等人的研究團隊在《科學》發表論文,發現了基於磁性納米粒子在水油界面自組裝方法製備的可重構鐵磁性液滴,兼具固態磁材料的磁性和液體材料的流動性,拓展了磁性材料的定義範圍。
  • 【第2082期】3D列印的液態磁鐵還能這麼玩?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劉緒博及其導師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聚合物科學和工程系教授Thomas Russell、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Peter Fischer等人的研究團隊在
  • 磁鐵也可以是流動的液體
    北京化工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近日宣布,該校科研人員與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團隊合作,發現一種新型磁性液體,通過控制磁性納米粒子在水油界面的自組裝,最終成功引導鐵磁流體從順磁性轉變成鐵磁性。通俗來講,磁鐵不再一定是堅硬的固體,也可以是流動的液體。
  • 流動起來的磁鐵:登上《科學》的新吸引力法則
    磁鐵不再一定是堅硬的固體,也可以是流動的液體。與全液相 3D 列印相結合,任意樣式的柔性液態磁性器件都將可能實現。該研究可能會推動製造出可列印的磁性液態器件,從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領導這項工作的 Thomas Russell 教授解釋說:「我們製造了一種新材料,它既是液體,也具有固態磁鐵的特性,之前從來沒有人觀察到這種現象。這為磁性軟物質的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 Russell 是伯克利實驗室的訪問學者,也是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聚合物科學和工程系的教授。
  • 科學家無意中製造出了液態永磁鐵
    科學家們第一次製造出液態永磁鐵。根據最新的研究,可以把磁性液滴塑造成各種形狀,還可以通過外部操作來移動它們。
  • 中美科研團隊「列印」出有永久磁性的液態磁鐵
    但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種新的磁性液滴材料不需要外加磁場就能表現得像一塊固體磁鐵,且看起來仍然像液體一樣。北京化工大學和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美國能源部下屬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研究人員採用全液相3D列印技術,「列印」出直徑約1毫米的鐵磁流體液滴,每個液滴中含有大量直徑為20納米的氧化鐵納米顆粒。
  • 北京化工大學:一步電沉積法構建高效炭載納米糰簇氧析出催化劑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王峰教授、張正平副教授課題組在Nano Energy (影響因子:16.602) 上發表題為「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of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 for N-doped carbon coupled
  • 3D列印的液態磁體來了!你沒聽錯液態!
    該成果有助於推動活性物質、能量耗散組裝和可編程液態結構的研發。曾經的發明家和如今的的科學家們都在巧妙地利用磁體的特質來改善生活:從羅盤磁針到磁性數據存儲設備,再到核磁共振成像(MRI)人體掃描儀。而這些技術都依賴於固體材料製成的磁體。那麼,如果我們可以可以製作一個液態磁體呢?
  • 現實世界的T2磁性液態金屬意味著未來各式各樣的小工具
    有沒有想過要用液態金屬製造「終結者」機器人?
  •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一、培養目標具體要求詳見《北京化工大學2021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章程》。
  • 北方地區全國性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和天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和天津大學相同之處,就在於兩所高校都是化工「大家」,在國內化工領域都有著極強的影響力。不同點就在於天津大學不僅僅圍繞化工設置專業,而且還涉及建築、機械等多個方向。從學校規模上來講,天津大學絕對領先北京化工大學,當然在學科廣度和涉及領域方面來看,天津大學也是明顯佔優。
  • 玩轉新材料!這家中關村企業用液態金屬列印「未來」
    這種神奇的黑科技絕不是小編的憑空想像,而是來源於一家前沿科技企業北京夢之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夢之墨」)。夢之墨不僅「玩轉」了液態金屬這種前沿新材料,還基於液態金屬的特殊屬性自主研發了世界首臺液態金屬印表機,為將液態材料應用到柔性電子印刷和電子製造產業領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 新發現:永磁鐵有助於優化未來核聚變反應堆的幾何形狀
    扎爾斯多夫團隊的概念設計結合了簡單的環形超導線圈和附著在等離子真空容器外面的扁平磁鐵。就像冰箱磁鐵一樣,只粘在一邊,主要在容器內部產生磁場。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於強永磁體的核聚變反應堆的簡化設計。
  • 新發現:磁鐵能吸熱 未來可當冰箱製冷劑
    最近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報導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近日發現了熱電學中描述電子傳輸的方程,用於描述磁振子傳輸,發現如果處在有差異的磁場中,磁振子可能會從磁鐵一端運動到另一端,帶走熱量而產生製冷效果。
  • 新的液態磁鐵取代了固態磁鐵-《終結者2:審判日》中的T-1000可成為現實
    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就研製出了由裸石或磁鐵礦製成的勺形羅盤,可以幫助他們弄清北方的方向。從那時起,就發現了各種其他使用磁鐵的方法,從磁性音頻和錄像帶到計算機硬碟驅動器和核磁共振MRI機器(用於掃描人體內部),再到用於粘貼孩子的圖畫的磁鐵到冰箱門。之前,磁體是由固體材料製成的。
  • 北京化工大學童貽剛教授、範華昊副教授與國內多家團隊合作發現...
    新冠病毒肺炎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和社會穩定發展的重大傳染病,截止北京時間11月25日,新冠病毒已造成全球超過5890萬例人感染以及130餘萬人死亡。多篇報導發現新冠病毒核酸可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哺乳期婦女的乳汁中檢出,引發人們對母乳餵養安全性的擔憂。
  • 北京化工大學怎麼樣?京城最具性價比的211工程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位列內地高校第38位USNews 2019世界大學排行榜出爐,北京化工大學位列內地高校42位學科實力化學學科進入ESI 排名前1‰材料科學、工程學以及生物學與生物化學3 個學科進入ESI 排名前1%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排名並列第三2017 年北京化工大學「綠色化學化工及材料」學科群進入一流學科建設之列北化學科建設側重理工類,科研氛圍濃厚。
  • Science:科學家找到微生物生產塑料等化工產品的新方法
    當地時間 8 月 27 日,在最新一期的《科學》期刊中,來自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一種利用微生物生產乙烯的全新方法。另外,該研究還發現了一種前所未知的細菌製造甲烷這種溫室氣體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