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永磁鐵有助於優化未來核聚變反應堆的幾何形狀

2020-11-26 驅動之家

據外媒報導,近日,新澤西州馬克斯·普朗克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研究中心的麥可·扎爾斯多夫(Michael Zarnstorff)在幫助兒子完成一個科學展覽項目(他想要建一臺軌道炮)時,意識到釹硼磁鐵現在已經強大到可以代替超導線圈使用了

扎爾斯多夫團隊的概念設計結合了簡單的環形超導線圈和附著在等離子真空容器外面的扁平磁鐵。就像冰箱磁鐵一樣,只粘在一邊,主要在容器內部產生磁場。

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於強永磁體的核聚變反應堆的簡化設計。

據了解,當核聚變反應堆處於原型階段時,他們便將等離子體限制在環形磁場中,並將其加熱到數百萬攝氏度,目標是將輕原子核融合成重原子核,並釋放大量能量

當中還有一種叫做星狀器的部件,它需要複雜的超導線圈來使等離子體在環形圈內運動時發生扭曲。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很有潛力的設計。

科學家們說,未來超導線圈將更加容易製造,並在真空容器周圍留下更多空間,可作為關鍵部件用於未來核聚變反應堆。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強大超導磁鐵問世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取得重大成果
    【觀察者網 曹澤熙/編譯】日前,世界最強大超導磁鐵在義大利西北部拉斯佩齊亞問世,這是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的一大重要成果,標誌著人類向「人造太陽」又邁進了一步。目前該計劃的目標是在2025年對反應堆實現首次點火,以證實核聚變的能源利用可行性。
  • 英國核聚變反應堆由「甜甜圈」變身「去核蘋果」,究竟改進...
    近日,英國的一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首次啟動發電,這表明英國在通往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一機器是正在運轉的核聚變反應堆的基本組成部分。核聚變的原理是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這一過程與核裂變正好相反。
  • 核聚變:世界未來的清潔能源
    圖為核聚變反應堆中的等離子體。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科學與工程研究取得了巨大進展,使我們朝著可持續的氫原子聚變反應又近了一步。實驗產生的核聚變能量雖然很少,但也足以被測量出來了。證明核聚變的可行性也許要不了這麼久——我們也必須加快步伐,才能在計劃未來的能源時將核聚變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與太陽能、天然氣與核裂變等其它發電方式不同,核聚變無法先用微縮模型進行研發、再成比例地放大。核聚變在實驗階段就需要大規模開展,並且相關設備也需要花很久來準備。但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人類必須設法獲取充足、清潔的能源。如果不在核聚變這種最具前景的能源上想辦法,就未免太愚蠢了。
  • 綠色無汙染核聚變反應堆投入使用
    一個可行的核聚變反應堆可能會在2025年建成,該反應堆會散發出比其消耗的更多的能量。那是9月29日發表在《等離子體物理學》雜誌上的7項新研究的總結。如果聚變反應堆達到這一裡程碑,它將為大規模產生清潔能源鋪平道路。
  • 歷時七年,英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點火成功
    上周,經過漫長的7年發展,英國牛津郡Culham的一臺名為MAST Upgrade的機器為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成功通電,製造出了"首團等離子體":證實所有組件可以共同工作,將氫氣加熱至等離子體態。在核聚變中,兩種或兩種以上輕元素的原子核融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能量。
  • 當核聚變反應堆遇上3D列印 「人造太陽」有望更快「發光」
    隨著核技術日漸成熟,被譽為「人造太陽」和「人類終極能源」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或有可能為人類源源不斷地提供清潔能源、造福後代子孫。這項技術的主要原理是氘和氚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產生核聚變反應,並生成大量熱能用於發電。
  • 英國聚變反應堆從「甜甜圈」升級為「蘋果」
    圖片來源:UKAEA本報訊據《科學》報導,經過7年建造,英國改造後的聚變反應堆——兆安球形託卡馬克(MAST)的升級版,日前首次啟動。這個價值5500萬英鎊的裝置未來將作為所有核聚變反應堆關鍵技術的測試平臺,並可能為新能源生產設施的設計提供跳板。託卡馬克通過將輕元素融合在一起產生能量。這些甜甜圈形狀的容器含有超熱的氫同位素電離氣體或等離子體,它受到強大磁鐵的約束,並被微波和粒子束加熱。MAST是標準託卡馬克的變體,它的形狀更像一個帶核的蘋果而不是甜甜圈。
  • 德國開始測試「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不久前德國科學家在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的一個大型實驗室內成功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文德爾施泰因 7-X」(簡稱W7-X)。
  • 核聚變反應堆最早可能在2025年出現,清潔能源前景一片光明
    一個可行的核聚變反應堆可能會在2025年建成,該反應堆會散發出比其消耗的更多的能量那是9月29日發表在《等離子體物理學》雜誌上的7項新研究的總結。如果聚變反應堆達到這一裡程碑,它將為大規模產生清潔能源鋪平道路。 在聚變過程中,原子核被迫形成更重的原子。當所得原子的質量小於產生它們的原子的質量時,多餘的質量將轉換為能量,從而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聚變為太陽和恆星提供動力,因為它們心臟的強大引力將氫融合成氦。
  • MIT科學家擬建新核聚變反應堆 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利用
    西媒稱,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將於2025年投入運行。該反應堆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將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的利用。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7日報導,經過二十多年的緊張工作,人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一個核聚變反應堆的大門。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大於系統輸入的電能。
  • 德國造出未來核電廠模型 「仿星器」離人類可控核聚變夢想又進了一步
    能否實現對超高溫等離子體的長時間約束,是反應堆設計領域的關鍵所在,這意味著是否能夠控制核聚變。根據知乎作者夏曉昊的解釋,可控核聚變是指可以控制核聚變的開啟和停止,以及隨時可以對核聚變的反應速度進行控制。
  • 西媒關注新能源未來:核聚變發電被寄予厚望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科研項目之一,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有望將之實現,不過時間預計是在2035年以後。該計劃必須先完成其位於法國南部的巨型反應堆的建設,並進行相關試驗。TAE技術公司成立於1998年,其目標是通過核聚變以商業化形式生產能源。公司的運營模式是「以資金換目標」,只有達到向投資者承諾的部分目標,公司才能獲得融資。報導稱,這並不能說明私營模式優於公共模式。TAE技術公司和許多致力於核聚變研究的新興創業公司的工作,正建立於70和80年代公共研究取得的進步之上,只不過這些研究在當時不具備可行性。
  • 英國核聚變反應堆創下1500萬攝氏度紀錄 比太陽核心溫度還要高
    一座英國核聚變反應堆近日成功創下了1500萬攝氏度的紀錄,比太陽核心溫度還要高,標誌著人類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又近了一大步。託塔馬克能源公司的研究人員正努力打造一座成本可負擔的反應堆,將氫轉化為性價比較高的綠色能源。通過核聚變,一茶勺的液氫燃料可產生與28噸煤相當的能量,且不會生成任何放射性核廢料。
  • 「微型核聚變反應堆」,在未來將成為現實?專家:已經在研究中
    相信大家都有看過漫威的《鋼鐵俠》系列的電影,電影裡的戰甲現在已經成為了無數影迷們嚮往的東西,酷炫的造型,先進的武器,智能的AI,無一不是鋼鐵俠迷們喜愛的東西,但是影迷們或許大多只喜歡戰甲,對於驅動戰甲的微型核聚變反應堆並不是特別的在意,而科學家們卻對這樣一個「微型核聚變反應堆」頗有興趣,這個小小的
  • 首座核聚變反應堆將亮相,2025年運營
    ,性價比高,而且還是清潔能源,符合這一要求的未來能源並不多,可持續核聚變反應堆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人類擁有的核反應堆都是核裂變反應堆,採用核裂變原理製造而成,雖然相比於傳統能源有很多好處,但是核裂變核反應堆並不安全,此前多次發生嚴重事故,給人類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
  • 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開始組裝
    人類目前科技的本質就是「燒開水」,而可控核聚變將徹底改變這一狀況。2006年開始,國際熱核實驗堆(簡稱ITER)即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一直在進行中,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能源項目之一。這是來自35個國家/地區的數千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共同努力的成果,他們都致力於開創一個基於太陽內部超熱、高速反應的可再生能源新時代
  • 使用相對論效應進行雷射融合,核聚變反應堆又更進一步
    一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產生核聚變能量的新方法,結果表明,在雷射聚變研究中,超強雷射的相對論效應比目前的「快速點火」方法有所改善。這些發現可能為雷射聚變提供火花,開啟無碳能源生產的新時代。 目前的核能利用鈾等重同位素裂變成較輕的元素來發電。然而,這種核裂變的能量有很多問題,比如乏燃料的處理和熔毀的風險。核聚變是核裂變的一個很有前途的替代品。像所有的恆星一樣,我們的太陽是由輕同位素氫聚變成更重的元素來驅動的。核聚變和核裂變相比有許多優點。
  • 中國啟用「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最高溫度可達1.5億℃
    據媒體報導,中國首次成功啟動了「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這標誌著中國核電研究能力的一大進步。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是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研究設備,科學家們希望該設備能夠釋放出一種強大的清潔能源。據《人民日報》報導,它使用強大的磁場來融合熱等離子體,可以達到1.5億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大約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倍。
  • 德國開啟世界最大「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科學家成功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 科學網—英國向全球首座核聚變電站邁進
    圖片來源:英國原子能管理局 本報訊 12月2日,英國政府邀請全國各地的社區自願為核聚變反應堆原型選址,這將是第一個將電力投入電網的反應堆。這個名為「能源生產球形託卡馬克」(STEP)的項目於去年啟動,最初5年投入2.22億英鎊用於設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