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揭示LINC00301在非小細胞肺癌進展和腫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2021-01-09 網易

2020-09-03 16:38:34 來源: 中國生物技術網

舉報

  非小細胞肺癌(NSCLC) 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誘因,然而其發生進展的具體機制仍然需要進一步闡明。長鏈非編碼RNA(lncRNA) 是一類長度大於200個核苷酸單位 (nt) 的不具備完整蛋白編碼能力的RNA,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基因「噪音」。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和二代測序的興起,lncRNA在人類疾病尤其是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正被逐漸揭露。最近的研究發現他們廣泛參與了多種癌症的病理生理過程,並有望作為臨床預後或診斷標誌物。隨著鎖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 LNA) 技術的發展,lncRNA同時具備成為臨床治療靶標的潛能。

  2020年9月2日,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孫承操李得加何啟強教授團隊在Genome Medicin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 FOXC1-mediated LINC00301 facilitates tumor progression and triggers an immune-suppressing microenvironment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the HIF1α pathway 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揭示了LINC00301在NSCLC臨床標本、細胞和動物水平中的致癌作用,詳細闡述了LINC00301在NSCLC腫瘤發生、發展、轉移和免疫抑制微環境形成中的具體作用和分子調控機制,為NSCLC的腫瘤發生和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認識。結合LNA技術, LINC00301具備作為NSCLC診斷治療靶點的潛能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組首次發現並報導了一個全新的lncRNA——LINC00301,其在NSCLC腫瘤樣本和細胞系中特異性顯著高表達,並與NSCLC病人的預後密切相關。

  體外和體內實驗表明,LINC00301在NSCLC中促進細胞增殖、遷移和侵襲,抑制細胞周期阻滯、凋亡。

  

  機制研究發現,轉錄因子FOXC1特異性地介導了NSCLC中LINC00301的表達。通過RNA原位雜交實驗 (FISH) 發現LINC00301同時存在於NSCLC的細胞質和細胞核中,但細胞核中LINC00301的比值高於細胞質中所佔的比值,故而推測LINC00301將同時在胞漿和胞核處發揮調控作用

  

  通過生物信息學預測和RNA分子生物學實驗驗證,發現LINC00301的第83-123 核苷酸位點可直接與調味增強子同源物2 (EZH2) 的第612-727胺基酸位點特異性的結合,LINC00301將與EZH2形成複合體並募集後者富集於ELL蛋白相關因子2 (EAF2) 的啟動子上,促進EAF2基因啟動子的第1395-1388 核苷酸位點發生H3K27me3,從而抑制EAF2的轉錄表達。

  而考慮到EAF2能夠直接結合穩定von Hippel-Lindau (pVHL) 蛋白,因此,在NSCLC細胞中,下調的EAF2通過調控pVHL增加HIF1α的表達

  此外,LINC00301在細胞質內還可以作為miR-1276的競爭內源性RNA (ceRNA) ,緩解miR-1276對HIF1α的翻譯抑制,最終也起到上調NSCLC細胞中HIF1α的表達

  

  與此同時, LINC00301通過上調HIF1α信號途徑促進NSCLC細胞分泌TGF-β, 後者募集並增加調節性T細胞 (regulatory T cell, Treg) 在腫瘤微環境的富集,降低效應性CD8+Granzyme B+T細胞在腫瘤中的數量,在NSCLC中形成免疫抑制微環境

  

  LINC00301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的作用模式圖

  總的來說,這項 研究揭示了LINC00301在臨床標本以及細胞和動物水平中的致癌作用, 解析了FOXC1/LINC00301/EZH2/EAF2/pVHL/HIF-1α和FOXC1/LINC00301/miR-1276/HIF-1α通路的潛在作用和機制,為非小細胞肺癌提供了新的見解和潛在的治療靶點。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186/s13073-020-00773-y

  2019年熱文TOP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LINC00301在非小細胞肺癌進展和腫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誘因,然而其發生進展的具體機制仍然需要進一步闡明。這項研究揭示了LINC00301在NSCLC臨床標本、細胞和動物水平中的致癌作用,詳細闡述了LINC00301在NSCLC腫瘤發生、發展、轉移和免疫抑制微環境形成中的具體作用和分子調控機制,為NSCLC的腫瘤發生和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認識。結合LNA技術, LINC00301具備作為NSCLC診斷治療靶點的潛能。
  • ...武漢大學等多單位合作!鍾波/林丹丹/褚倩揭示非小細胞肺癌新的...
    鍾波/林丹丹/褚倩揭示非小細胞肺癌新的潛在的治療靶標 2020-12-03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 Comm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調控的新機制
    ,進而提高PD-1抗體對非小細胞肺癌小鼠模型治療效果的重要功能。,趨化因子CCL7的mRNA表達水平和蛋白質表達水平相較於正常組織顯著升高,且CCL7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腫瘤組織表達水平與NSCLC患者的總生存期呈正相關。
  • 武漢大學等多單位揭示非小細胞肺癌新的潛在的治療靶標
    大約85%的被診斷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50%以上的腺癌和30%的鱗狀癌。免疫檢查點療法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療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腫瘤微環境(TME)。CCL7在NSCLC腫瘤組織中表現出高表達,並與TME中cDC1的浸潤和NSCLC患者的整體生存呈正相關。CCL7缺乏會損害cDC1在TME中的浸潤以及隨後在支氣管引流淋巴結和TME中CD8 +和CD4 + T細胞的擴增,從而促進KP小鼠模型中的腫瘤發展。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
    E-mail: qinsk@csco.org.cn) 周彩存、王潔、步宏和王寶成貢獻相同 【摘要】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大多數NSCLC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目前需要檢測PD-L1的PD-1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為:目前獲批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有:派姆單抗: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使用派姆單抗作為一線或者後線藥物,能使23.2%和15.5%的患者活過5年,尤其是對於PD-L1表達大於50%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的29.6%和25%,而使用傳統治療手段,四期肺癌患者的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離替代化療還有多遠?
    免疫治療在當今的腫瘤治療領域越來越重要,它不僅僅帶給病人更好的緩解率(短期療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病人生存期更長(長期療效)。而且讓大家尤為期待的是,目前已明確療效的免疫藥物PD-1、PD-L1、CTLA4還僅是免疫治療研發藥物中很小一部分,未來還將有大量其他通路的藥物出現,這種可能性極大拓展了腫瘤治療的想像空間,即未來極有可能是免疫治療突破使得腫瘤得以治癒。 目前,免疫治療在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尤其對預後較差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改變了肺癌傳統治療格局。
  • 免疫治療助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降復發風險
    肺癌向來是死亡數字最高的癌症之一,不過由於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所以大部份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根治性電療,只能選擇化療、紓緩性電療或標靶治療等。針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同步放療及化療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最近有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加入免疫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並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率。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癌種,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約80%為NSCLC。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但由於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
  • 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免疫藥物與化療藥物篇
    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下)——免疫單抗和市場總結文丨司鐵本篇為大家介紹免疫藥物與化療藥物篇。免疫藥物正常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腫瘤要想形成發展,首先要躲避免疫系統的殺傷。
  • 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迎來免疫治療新時代!首個PD-L1單抗在...
    2020年2月29日,在III期肺癌雲海網絡峰會上,正式宣布上市,迎來肺癌免疫治療新時代。PD-L1免疫治療,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或超50%據2019年中國癌症中心發布的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肺癌患者中約85%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有1/3在初次確診時為Ⅲ期非小細胞肺癌(又稱局部晚期)。
  • 國內首個PD-1腫瘤藥Opdivo上市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國內首個PD-1腫瘤藥Opdivo獲批上市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重磅!國內首個PD-1腫瘤藥Opdivo獲批上市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千呼萬喚的免疫藥物來了!
  • 默沙東Keytruda獲批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
    健康一線(vodjk.com)5月12日訊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製藥巨頭默沙東發布公告稱,該公司PD-1免疫療法KeytrudaKeytruda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根據FDA的加速批准法規,此次批准是基於腫瘤緩解率和無進展生存期(PFS)數據。
  • Nature盤點:非小細胞肺癌的生物學機理和治療方法
    其中85%的患者根據組織學特徵被歸類為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其中最常見的亞型為肺腺癌(lungadenocarcinoma,LUAD)和肺鱗狀細胞癌(lungsquamouscellcarcinoma,LUSC)。肺癌最常見的病因是吸菸,NSCLC與吸菸的關聯尤其緊密,因此在全球範圍內減少菸草產品的使用是防治肺癌的重要一環。
  • 一文讀懂2020非小細胞肺癌新療法
    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非小細胞肺癌佔比80%以上,小細胞肺癌佔約15%。在近十年以來,科學家及藥物研發商們一直在探索肺癌的新靶點以及新方法來減少肺癌死亡率,目前市場上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已有20種以上的靶向藥及免疫治療藥物獲批,接下來也會有更多的新藥出現在市場上。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2020年9月14日,上海)在2020年CSCO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家委員會及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主導撰寫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
  • 非小細胞肺癌的驅動基因
    色瑞替尼是第二代的ALK抑制劑,可用於初治的或克唑替尼治療失敗的ALK陽性腫瘤。其對初治和克唑替尼治療失敗的患者的ORR分別為66%和55%。最近,美國藥品食品管理局(FDA)批准色瑞替尼用於ALK陽性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和克唑替尼治療失敗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另一項臨床試驗裡,alectinib治療ALK陽性的初治患者,ORR可達驚人的93.5%。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5 腫瘤微環境和NK細胞抗腫瘤活性 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在腫瘤細胞逃避 NK 細胞免疫監視中起著重要作用。
  • 最新研究揭示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
    新華社武漢12月9日電(記者李偉)腫瘤被認為是異常發育的複雜類器官。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國際權威期刊《臨床研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迎來免疫治療新時代!阿斯利康PD-L1抑制劑Im...
    PACIFIC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同步放化療後使用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免疫治療,降低了III期不可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32%的死亡風險,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FS)為16.8個月,3年總生存率(OS)更是高達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