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周圍的小夥伴們都刷起了一蘭拉麵。好像到香港,沒吃過一蘭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到過香港,更別說是我們這群港漂一族了。於是跟風的小編也滿懷期待的去吃了一次。工作日人依舊還是很多,經過了漫長的排隊,我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一蘭。面是好吃的,氮素,並沒有驚豔到值得排這麼久的隊。
作為拉麵狂魔的我,回到家之後,越想越難受,被激起無限對拉麵的渴望。於是小編又搜羅到了很多除了一蘭和豚王這兩家以外,香港的那些好吃的日式拉麵,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啦~
1
面屋一燈
顏值與口感齊飛的高評分原裝進口麵店
地點:尖沙咀海港城海運大廈 LCX 32號鋪(就在海港城facesss樓上找到LCX,往裡一直走左手邊)
面屋一燈是在日本本地食評網上超級有名的拉麵店。相對一蘭的3.1分,面屋一燈拿下的4.09分讓小編眼睛都發亮了。今年年初正式登陸香港的面屋一燈,排隊的氣勢絲毫不輸給一蘭,然鵝,連一蘭都排了,這個不排怎麼對得起它的高分呢。
店面素雅,簡單大方。比起一蘭的深紅木色系,原木色系的面屋一燈給人的感覺超級明亮的感覺,日式的木質裝潢裡又有種傳統的中式味道,感覺很適合我們這種佛系青年。
超豪華的半開放式廚房,連玻璃都沒有,圍著廚房的桌子直接設成了座位。吃著自己的拉麵,看著大廚們忙碌的身影,鍋裡面和湯的香氣直愣愣的撲進你的鼻子。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落座在海港城的面屋一燈當然是要好好利用海景這一得天獨道的條件。店裡設計了超級大的窗邊位,看著海景,吃著美食,簡直不要太享受好嗎?但是有時候可能會被停船擋住呢,所以能不能看到海景就全憑客官運氣了~
店裡的王牌拉麵有三款,包括濃厚魚介沾面,濃厚魚介拉麵,芳醇鹽味拉麵。
湯底都是以濃厚雞湯加入魚乾,乾貝等五種材料熬製72小時的濃醇高湯,再加入不同的秘制醬汁。
沾面的吃法是夾幾根麵條放入湯碗中浸泡3、4秒後食用。麵條會比較粗,湯底比較濃稠,如果不喜歡油的話可能覺得有些膩。服務生會另外給一壺魚湯,吃完麵條後可以加些魚湯在湯底裡就可以享受另一種美味啦
拉麵的話麵條就是一般的size,湯底相對來說也是清淡一些。像小編一樣,口味偏淡的,怕太鹹的話就可以選擇拉麵啦~
配菜裡的叉燒是也分雞肉和豚肉,不像普通拉麵店裡油膩的叉燒,面屋一燈的叉燒油脂較少,採取低溫慢煮的方式,肉汁嫩滑,清爽不油膩。
專屬的雞肉脆骨丸子,彈牙爽口,潮汕人表示口感不輸我們的牛肉丸。半熟溏心蛋也是日式拉麵的明星配菜,duangduang的蛋黃,還帶有少許的煙燻味,味道不俗。
當然除了固定的拉麵以外,店內還會不定期推出限定的拉麵。就像最近這款波士頓芝士龍蝦沾面配海膽汁。
芝士覆蓋住整隻波士頓大龍蝦,原有湯底裡再加上龍蝦熬製的湯底2.0配上勁道的沾面,還有特色的海膽汁,光是腦補一下就已經要流口水。
2
左近Sakon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蘭桂坊裡竟然能找到這樣的日式小清新。
地點:中環蘭桂坊榮華裡19號地下B鋪
時間:周日至周三11:30-02:00,周四至周六11:30-05:00
蘭桂坊在我們的認知中,就是全香港晚上最high的地方。然鵝,在這樣一個酒吧遍地開花的街區,藏著一個不走尋常路的「非主流」和他的拉麵店。
他就是來自京都的大廚村田先生。他曾在沾面始祖大勝軒學藝,後來又在美國的義大利餐廳任廚。在東西飲食元素的影響下,這位「非主流」大廚就開始在拉面上「作妖」了。店面雖小,但是裡面的拉麵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菜單上僅有的五六款拉麵都各具特色,但是小編今天要介紹的是只限下午的柚子鹽豬骨泡沫拉麵、只限凌晨的松露豚骨泡沫拉麵。
泡沫拉麵的湯底其實是常見的濃厚豬骨風味,但是又會西式的大廚怎麼會允許自己家的面和外面的那些普通拉麵一樣呢。他用西餐常用的壓力樽把豬骨湯壓出一層泡沫,在豐厚的骨香中添加綿滑的泡沫口感。想像一下你手中奶泡滿滿的卡布奇諾變成了豬骨湯口味的,獵奇的讓你又很想嘗一嘗。
湯底奶白濃鬱又不過分黏膩,加入柚子鹽和柚皮粒或者是黑松露後,散發出的清新氣息非常解膩。配菜有筍片洋蔥粒芝麻菜,溏心蛋軟嫩到不忍心下口...
而面裡面的唯一肉角叉燒也是巧思滿滿。和我們平時吃的圓圓的叉燒片不一樣,這裡用的是巴西的大片豬肩肉。先慢煮巴西豬肩肉後,再以櫻花木低溫煙燻,呈現粉嫩色的叉燒軟嫩入味。
3
鰹之一滴
專業是一種堅持
地點:深水埗鴨寮街28-36號運福樓地下B號鋪
時間:周一休息,周二至周日12:00-15:00,18:00-21:00
其實這家店的店主是香港拉麵達人Meter Chan,號稱拉麵陳!
鰹魚湯底曾出現在拉麵陳的另外一家麵店「隱家」的限定菜單上,因為反響很好,於是單獨開了鰹之一滴。 這家店獨孤一味只賣鰹魚湯底的兩款拉麵,原味和黑松露。
黑松露味
店鋪裡擺滿了來自築地伊勢啟的鰹魚片、鰹魚汁及醬油等商品,連刨盒都有...可以供客人購買。
在這裡,你可以親眼看見廚師用鰹魚、章魚乾、柴魚片等熬製高湯。與其說它是一家拉麵店,不如說它是一家拉麵工藝坊。偏深褐色的湯底,上桌便能聞到陣陣魚介鮮香,入口甘鮮清爽,喝完一點不口渴。
麵條用的是粗麵條,彈牙有嚼勁,帶著麥香。嫣紅色的叉燒在厚度上絕對是滿滿的誠意,低溫慢煮的手法並不稀奇了,軟嫩且肉香十足。
用整一顆完整的溏心蛋把流心的蛋黃藏在了蛋白裡。一咬開,蛋黃如漿般爆發出來,蛋白部分微微醬油鹹味,處理的很不錯。
4 魂
當然還是原諒它啊。
地點:銅鑼灣霎西街18C地下
越走越深,憑著靈敏的嗅覺,小編我又找到了一家隱士小店——「魂」。一聽就感覺一股中二之魂熊熊燃燒。
然鵝,其實這是一家佛系拉麵店,小店只供應四款拉麵,其中「青龍」得晚上六點才有得吃,而且是限量供應,售完即止。
店非常小,裝修很有日本feel。菜單是一張紙,選好劃好後交給店主就行。
既然來了,當然是要吃限定的拉麵。六點鐘才供應的青龍聽起來狂霸,上了桌卻意外的小清新。
綠色的湯底,配上一塊又圓又大的豚肉,點綴著玉米,還有可愛的魚板和蟹柳,這碗面內心的os應該是:嗯畢竟我這麼peace的一碗麵,當然還是選擇原諒它。湯底是由秘制菠菜汁加上豚骨湯組成,絕對不是色素調出來的顏色,不信你看掛在面上的菠菜碎碎。豬骨湯很濃,卻不會讓你覺得膩,畢竟加入了菠菜汁,濃鬱中又有一些些清甜。
魂的面也是拉麵屆裡的一股清流,它家的面不是想像中長又直的拉麵,而是粗而彎曲,樣子跟方便麵非常像。但是人家真的只是長得像而已,面彈牙勁道且入味。
除了peace的原諒色,店家還搞事情的推出了太極配色,你確定店主真的不是賣鞋的?這款拉麵是墨魚汁搭豚骨湯,以黑白兩色畫出太極的形狀(不過其實不是很明顯),不過這神奇的搭配再一次捕獲了好奇的小編。湯是很重的鹹鮮味,太極的口味肯定是比青龍重,湯雖濃,可是也並不油膩。吃的時候把兩種湯汁混一起,整個就變成了墨汁湯一碗,喝一口,誰還不是個肚子裡有墨水的文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