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拉麵界出了個大事,某電視臺曝出了一個行業內幕:蘭州拉麵中被曝使用一種叫做蓬灰的添加劑,而且每家拉麵館都使用,被各種添加劑弄到風聲鶴唳的民眾們紛紛聲討,造成很多拉麵館不得不停業!蓬灰到底是什麼東西,這東西加在拉麵中真的有害健康嗎?
拉麵其實大家都吃過,爽滑、筋道,加上精心熬製的麵湯,再襯上幾大片牛腩,然後撒上一把蔥花和香菜,再澆上一瓢辣油,那一定是一種享受!
在享受拉麵的同時,也很好奇這拉麵怎麼能拉那麼長,而且反覆拉伸都不會拉斷!記得央視某節目中還有個拉麵穿過繡花針的鏡頭,一團拉麵在拉伸十幾次後變成了一根能穿過針眼的細麵條,這技術真不是蓋的!
拉麵的麵粉選擇
一般做麵條都是高筋粉,做饅頭蛋糕就用低筋粉,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麵粉還有那麼多道道,但在家裡用烤箱烤過蛋糕的朋友肯定知道,因為麵包和蛋糕需要低筋粉無筋力,製成的蛋糕特別鬆軟,體積膨大,表面平整。低筋粉的水份13.8%,粗蛋白質9.5%以下,一般用作餅乾點心或者酥皮點心等。
而高筋粉則是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3.5%左右的麵粉,一般蛋白質含量在11.5%以上就可叫做高筋麵粉。高筋麵粉顏色比較深,本身比較光滑,手抓也不易成團狀!做麵條需要高筋粉,否則容易糊湯,不筋道!
農村的手擀麵大都是不加任何添加劑,反覆揉面,甩到麵皮啪啪響,然後刀工切成條條,直接下鍋,水開一會,直接起鍋,這樣的熱湯麵吃起來很帶感,但筋道上總有所欠缺,並且麵團揉搓的再多次,也不能拉扯,一拉麵條就斷了。
拉麵的靈魂:蓬灰
高筋麵粉和低筋麵粉中差別大的就是蛋白質的差別,麵粉中的蛋白質有兩種,一種是谷蛋白,另一種是醇溶蛋白,這兩種蛋白都不溶於水,但和面時這些蛋白會跑到一起,聚集成團形成麵筋蛋白,麵粉加水成團就是這個原因!
麵粉中澱粉是佔絕對優勢的,但澱粉根本就一團散沙,各位用過澱粉勾芡時就會發現,那根本就是一碗湯,澱粉加多了也只是糊,不可能會變成團,但麵筋蛋白在整個麵團中起到作用就是骨架,我們吃麵條的筋道就來自於整個骨架的口感!
但麵筋蛋白的成分也比較複雜,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協調來控制它們的作用,而蓬灰正是起到了這個滷水點豆腐神奇的作用,所謂的蓬灰其實就是蓬草的灰燼,而在其中真正起作用的卻是裡面所含的鹼!
鹼在中間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當和面的水鹼性增加時麵筋蛋白中的谷蛋白中的胺基酸,在鹼性水中會讓麵筋蛋白更容易發生交聯,也就是說麵筋網絡形成會更多,相當於這個骨架中瞬間有增加很多手拉手的連接!
當然作用很明顯,就是麵團能耐拉扯,在揉面均勻的條件下,將拉麵拉成能穿過針眼的粗細,也就有了理論基礎,當然這也是要拉麵師傅的基本功到家才可以!
上文說了,蓬灰就是乾燥蓬草的灰燼,除了和面需要的鹼性物質碳酸鉀以外,還有其他礦物質,比如砷等元素富集問題,但其實所有的農作物都有砷等有毒元素富集問題,但這個所謂的有毒元素富集在我們日常食用的條件下,基本是個偽命題,因為含量實在太低了,天天吃,吃一百年也不會有事!
當然無論怎麼說都是增加了一個砷等攝入的來源,能避免嗎?當然完全沒有問題,科學思想的本意就是去查找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尊崇上古方子,死抱著蓬灰不放!真正能讓麵筋蛋白更筋道的物質是「碳酸鉀」,那麼直接加入碳酸鉀可行?
當然可行,市售的拉麵劑就是按蓬灰的有效成分調製的,並且不含無效以及有害的雜質!還有麵粉改性劑,能讓麵粉更蓬鬆適合做蛋糕麵包,或者更筋道,適合做拉麵等!比如穀胱甘肽就能讓麵粉蓬鬆!
碳酸鉀是否有毒?
想必看到了最後,各位肯定很好奇,碳酸鉀這種蓬灰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否有毒呢?準確的說碳酸鉀大量攝入的話是會引起鹼中毒的,但小量攝入對身體並沒有影響!
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14)規定:可在面制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通常在製作麵條、餛飩時可以適量加入!那麼會不會需要擔心:為了製作更筋道的拉麵,死命加彭灰或者麵粉改性劑呢?也不能,因為加的太多會死面,根本就做不成拉麵,所以各位就放心吃拉麵吧,如果真中毒了,那肯定也是其他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