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著「中華第一面」美譽的蘭州牛肉拉麵,又出新花樣啦。
始創於1915年的蘭州牛肉拉麵,被當地人稱為「牛肉麵」「牛大」,以「湯清者鏡、肉爛者香、面細者長」的美味著稱。拉麵分為「毛細、三細、二細、韭葉、大寬、蕎麥稜」等9種面形。
蘭州這家麵館推出的鴛鴦牛肉拉麵,顛覆了傳統的「牛大碗」。
↑蘭州鴛鴦牛肉麵。史靜靜 攝
一分為二的瓷碗中,撈起筋道的麵條,一半淋上清香濃鬱的傳統牛肉湯頭,潑勺秘制紅辣油,撒上綠色的香菜蒜苗,再來點嚼勁十足的牛肉片,另一半拉麵則澆上爽鮮酸湯和別具風味的酸菜。
↑拉麵師傅舀紅油辣椒。史靜靜 攝
一邊清湯鮮香,一邊口感酸爽,這就是「一鍋兩味」的蘭州鴛鴦牛肉拉麵,看起來就食慾滿滿呀。
↑食客專門來打卡嘗鮮。史靜靜 攝
聽老闆介紹,鴛鴦牛肉麵每碗20元,面量和普通大碗一樣。
近日推出後,每天賣超過100碗,很多市民驅車1個多小時專門趕來「打卡」嘗個鮮。
外地網友看到新聞說,「口水流了一地」「我能連吃三碗」「乾飯人的雙倍快樂」「已經訂機票了」……
有網友說應該定位情侶牛肉麵。
更有網友「扎心」表示:牛肉麵都出鴛鴦碗了,你卻還是一個人。
……
對於這種創新,從事牛肉麵行業十餘年的麵館負責人坦言,希望牛肉麵能有更多的創新。
其實,最初做鴛鴦拉麵有難度,跑遍市區的百貨市場找不到適合的餐具,最終通過網上特地訂製了一批鴛鴦碗。
有了專用碗具,店老闆又開始琢磨什麼樣的混搭口味能適合大眾個性化需求。
↑訂製的專用鴛鴦碗具。史靜靜 攝
原來,這家麵館是蘭州最早開創酸菜牛肉麵口味。於是,經過研究烹調中的面量和湯頭的合適程度後,傳統清湯牛肉麵,加上頗受歡迎的酸菜牛肉麵,成為了鴛鴦面的固定搭配。
拉麵師傅還會根據顧客要求,做出毛細、二細、韭葉、大寬等9種面型供食客選擇。
有市民說,花一份錢,大快朵頤吃到兩種口味,兩種面型,風味變得更加豐富。
↑食客一碗麵品嘗兩種風味。史靜靜 攝
不過,這個新面世的鴛鴦面的魅力不止於此,它不僅一面多吃,碗中加入各加入半個雞蛋後,更好看了,仿佛變成一個太極八卦,成為了餐桌上的一道新風景。
「不只是口味的混搭。」談起做鴛鴦面的初衷,店主說,一碗麵兩種味,滿足不同口味人的需要,更讓吃麵多了份樂趣,而且不同的面型帶來的口感也是不一樣的。
店主說,對於外地遊客,可以了解更多牛肉麵文化;帶著孩子來不吃辣椒的顧客,也多了一種選擇。
「希望通過這種創新,擴大蘭州牛肉拉麵知名度及影響力,弘揚蘭州地方美食。」
但也有網友表示遺憾,認為吃牛肉麵的「儀式感」在於,吹開紅油先喝口湯,吃完面再喝幾口熱湯,渾身都舒坦。
不能端碗喝湯的鴛鴦拉麵「沒有靈魂」,還笑稱把碗端起來湯就撒到臉上,而且喝湯時還會卡著門牙。
對於不能喝湯,該店負責人解釋,會給每份面配個小湯勺,讓食客能邊吃麵邊喝湯。
儘管有不同質疑,店家表示,接下來還會創新研究新的牛肉麵形式。
↑蘭州牛肉麵博物館內展品重現了民國初年第一家牛肉麵館場景,吸引民眾參觀。高展 攝
在蘭州,很多人的一天,是從牛肉麵開始的。
↑在蘭州,10分鐘任意方向走可找到一家麵館。史靜靜 攝
蘭州現有正常經營的牛肉麵店1691家,如今,研究創新形式的傳統麵館是越來越多。
年初疫情期間,為了吃牛肉麵,很多餐館將餐桌的三面環繞著白布,隔離成「小包廂」,被網友戲稱:牛肉麵吃出科舉考試感覺。
↑2020年初,一家牛肉麵館用「土辦法」改進就餐環境。(資料圖)
蘭州街頭出現將牛肉麵後堂搬上車的移動「牛肉麵館」。
↑蘭州有間移動「牛肉麵館」前排隊。楊豔敏 攝
還有店家推出了大碗直徑45釐米,碗口比一般成年人腰粗的「超級牛大碗」。三五人圍在一起,把牛肉麵吃出了火鍋的感覺。
↑有店家推出的超級大碗牛肉麵,吃出了火鍋的感覺。(資料圖)
對此,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飲食文化的創新,
不過,還有人認為,這樣的牛肉麵沒有靈魂。
對於這種層出不窮的創新,
你怎麼看?
願意去嘗嘗嗎?(作者:史靜靜 楊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