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你以為認識日文裡的漢字,去日本旅行就很簡單?那可未必

2020-12-05 劉小順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最近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在日本大阪旅行,幾乎在全世界近百個國家旅行過的我,這其實算是第一次來到日本。原以為日本對於我來說,應該是一個沒什麼難度的國家,然而誰知道,我的想法原來錯了!

日文裡有很多漢字,意思跟中文差不多,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就算你完全不懂日文,猜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另外,日本的文化大家也都算不會感到陌生。所以好像在日本旅行對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問題在於,日文裡很多單詞跟中文之間是非常特殊的「形譯」,而不是「音譯」,就算你認識日文裡的漢字,也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讀。

比如「大阪」,讀音就是「Osaka」,「東京」,讀音就是「Tokyo」,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單詞就還好,遇到其他的詞,你就完全摸不著頭緒了。

昨天我在大阪街頭閒逛拍照,本來以為自己帶了充電寶,就沒在意手機有沒有電,後來當我不知道逛去了什麼地方時,突然發現手機沒電關機了,我立刻就懵了!

因為平時太依賴手機,我身上沒有帶任何其他地圖或者相關的導遊書,一個人站在街頭,又完全不認識路,方向也不知道,這時候才發現,自己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瞎子」、「文盲」和「啞巴」。

比如我知道我住在大阪地標性建築物「通天閣」附近一家叫作「逸彩」的酒店,地鐵站名叫作「惠美須町」,但是當我攔下一個路人,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問路,我英語水平還算不錯,但誰會去記這些名詞的英文發音呢?再說,日本人的英語水平,你也知道的,不光你聽不懂,連他們自己都聽不懂。

除非你有紙和筆,把這些地名寫給他們看,否則你攔住路人,也只能對他們毫無意義地咿咿呀呀一番,他們還覺得你這人特奇怪,不知道你要幹嘛,後來我折騰了好久才找到地鐵站,天黑了才自己坐地鐵回到酒店,短短一段路花了一兩個小時。

後來,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曾經多次出現,我和日本人雙方看著都認識,卻完全無法用語言交流。自認為英語水平不錯,走遍全世界無數國家的我,想不到卻在本來以為最「簡單」的日本被難住了。

所以,後來,我出門再也不敢忘帶充電寶,另外,身邊紙和筆也得必備,因為你只能靠寫字去跟陌生的日本人進行交流,否則,你跟他們就是大眼瞪小眼。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劉小順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相關焦點

  • 為何日本很多字和漢字很像,難道是漢字演變的?網友:肯定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中國人為了提高生活質量選擇去很多地方去旅行,在國內旅遊很方便,我們走到那也不會迷路,也不會因為文化或者文字不同對我們的旅遊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可是近年來許多遊客選擇去國外旅遊,他們不懂什麼外國語言,也不懂當地的文化,但是他們還是很樂意去,他們就不會感覺不方便嗎
  • 日本街上文字能看懂一半,但合一起就不認識呢?
    不過,不知道大家去日本旅遊時,有沒有發現一些「山寨漢字」經常出現在日本街頭。這些「假漢字」大概是很多中國人即使沒學過日語也能看懂的一半。比如在東京秋葉原等地,經常會出現一些「料」字。很多中國人知道這樣的詞是「沒料」的意思,但他們大概知道這個詞,但放在一起卻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有人想知道這是為什麼。日本深受漢字的影響。日語大量借鑑了中國古文字。
  • 你看看! 能認全這些水果蔬菜的日文漢字 算你牛!
    在日本的社會生活中,離不開漢字,比如政府頒布的法令和公文
  • 日本街頭交通廣告牌的「日文漢字」是這些意思
    無論是哪國旅人只要到達日本、走出機場,一定都能在路上發現寫有各種日文片假名及漢字的交通指示廣告牌,這些廣告牌上不外乎就是寫路名、往哪個方向之類的,一般中國人將這些漢字照念雖然也是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大家有仔細想過其中的漢字意思是什麼嗎?
  • 去「最日本」的地方旅行,你需要的是一大堆Google
    對於許多外國遊客來說,日本可能是一個迷人但不太「友好」的去處。它有著獨特的文化和歷史,但如果你不會聽讀日語,就可能寸步難行,就算是在國際大都會東京,很多道路的指引與餐廳的菜單也只有日文版本——即便你所接觸的日本人通曉英語,你也很可能聽不懂,因為日本人很難改掉按照五十音發音的習慣,這讓他們的英文聽上去無論如何都是日語。因此,在日本的旅遊有的時候像是探險。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日本網友: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只因中國有一方面比日本強
    其實很多對日本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大串的日文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夾雜著幾個漢字,如果你細心一點的話,甚至會發現這些語句的讀音甚至都與中文有些類似,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網友在國外歷史論壇提出這一疑問:「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而日本仍在本民族文字體系中保留著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東亞漢字圈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共享著漢字書寫系統。而現在仍在國家層面上使用漢字的,只剩下中國和日本。「從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 安倍也會書法,但他是寫漢字還是日文,完全出乎預料
    安倍也會中國書法,但由於日本字和中國字不完全一樣,那麼他寫的書法到底是漢字還是日文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看他書法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二幅吧。 這是安倍的妻子昭惠和梅拉尼共同舉起了「和平」二個字,看來他們對中國漢字還是挺感興趣的啊。這是安倍在展示一幅中國書法作品,其內容是「風雲論道」。
  • 廢除漢字,韓國為什麼比日本更徹底
    這個十一假期,日本韓國東南亞不出所料又是中國人的熱門旅遊目的地。去過日本旅遊的朋友都知道,即使你完全不懂日文,但只要不是一個文盲,就能通過日文菜單上的「漢字」把意思猜出個大概。但如果你去韓國這樣的地方旅遊,那你可能就要崩潰了,如果商家不提供英文和中文,那麼韓文就和天書一樣完全無法理解。事實上,韓國和日本一樣,也曾使用過漢字。
  • 日文字體中有哪些可以免費使用?意思精選告訴你
    上次聊過中文字體的使用方式,有些經驗的意友會從日文字體中獲取滿意的字體,往往會發現另一個寶庫!這次就繼續分享14款免版權的日文字體給意友們。註:下面的字體名稱,前面為裝入後字體顯示的名稱(不要找括號裡的,那就尷尬了)。雖然我們不是專門講設計的公號。
  • 在中國少有的7個漢字,在日本卻很常見,認識一個你就很厲害!
    在中國少有的7個漢字,在日本卻很常見,認識一個你就很厲害!文/卓越歷史君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正是有了這些悠久的歷史才能造就出我們如今豐富多彩的文明,就好如我們中國無比珍貴的財富——漢語,它影響了我們周圍的許多國家,他們都會受到漢語的影響,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日本的漢字文化。在中國罕見的7個漢字,在日本卻很常見,認識一個就算你厲害!
  • 日本人叫梁朝偉「東尼雷恩」!為什麼中國人的日本名這麼奇怪?
    中國藝人名字的日文翻譯,超級複雜!周杰倫的日文叫做「ジェイチョウ」(Jay 周),竟然是從英文翻譯過來,不看姓氏可能會以為是外國人呢。到底為什麼日本翻譯中國藝人名字時,會用英文譯名?立刻看小編的說明!原因一:中文發音對日本人來說太難念對日文有點認識的人應該知道,日文中有非常多從外語音譯過去的外來語!像是咖啡(コーヒーkōhī)和泡菜(キムチkimuchi)等。
  • 10個深入中國的日文漢字詞彙
    日本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代都和中國頗有關聯,且日本與中國距離近又擁有迷人的文化與景致,相當受到中國人的喜愛,不但成為中國人出國首選旅遊地,甚至身在中國也能夠從食物、習慣,甚至用語等各方面發現來自日本的事物,說不定還已經太過於常見,導致中國人自己都會忘記原本這是日語呢。
  • 中國人寫漢字都快寫不過外國人了,你覺得你還像個「中國人」嗎?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不過通常來說,漢語對外國人來說相對還稍微簡單一點(當然,也沒那麼簡單,漢語的發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而漢字,因為不像國外的文字都是由基本的字母拼出來的,漢字全都是象形字,需要大家一個一個去記,沒什麼規律,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就寫錯。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不少外國人都是只會說漢語,但不太會寫漢字。
  • 綠議員競選廣告牌出現日文 網轟:去日本選
    有網友發現廣告牌上除了寫下《題目:我的願望》外,下方還有一行日文字。有網友認為「難道選的是日本特別行政區議員?有需要這樣媚日?」也有網友痛批「這種創意不如你就到日本去選不就好了」。    網友Marlon Yeh在臉書表示,行經西門町被該廣告牌吸引,他說選個市議員有必要用日文標註嗎?難道選的是日本特別行政區議員?有需要這樣的媚日嗎?
  •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2019年04月03日 07: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質疑路口「待轉區」三字字體為簡體字,但被網友指正,其實是日本漢字。
  • 日文是一種語言,為什麼會同時造出兩套假名文字?
    一直到現在,漢字仍然是日本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日語出現自身書寫系統是在5世紀的時候,當時「假借」漢字的音讀(日語漢字的一種發音方式,系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與訓讀(日文所用漢字的一種發音方式,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來表記古代日本語音節的文字,即日本的借字。
  • 中國最簡單的「漢字」,認識的卻沒有幾個人!真是長知識!
    就是好事者會選取很多超級複雜難認的漢字,然後在這些複雜的漢字中,雜入幾個簡單的字,如「沒文化,多讀書」,「一介文盲」「我只會吃」等等。這些有趣的事情背後,我們也看到了漢字淡出人們視野的遺憾。除了超級複雜的漢字,《康熙字典》裡還有一些超級簡單的漢字,辨認起來也是很有難度的。今天作者分享一些,給大家長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