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是一種語言,為什麼會同時造出兩套假名文字?

2020-12-05 國史拾遺

在古代東亞地區,中國是絕對的文明核心,中國的文明向周邊地區傳播,輻射,形成了東亞的「中華文明圈」,日本、朝鮮、越南等地文明初興之時,均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漢字傳入之後,各國紛紛以漢字為用,日本、朝鮮半島皆興起了「言文二途」之制,即口語使用自國語言,書寫時則只能使用漢文。

而後期,因為漢字並不對應他們本國的語言,所以這些地方也漸漸衍生出自己的文字,即便如此,這些文字和漢字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最先衍生出自己文字的,就是東亞地區地緣環境最為梳理的日本。

一直到現在,漢字仍然是日本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日語出現自身書寫系統是在5世紀的時候,當時「假借」漢字的音讀(日語漢字的一種發音方式,系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與訓讀(日文所用漢字的一種發音方式,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來表記古代日本語音節的文字,即日本的借字。

「借」即「假」,意即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kana)」,「假名」實際是一種拼音系統,7至8世紀,貴族在詩歌與文章裡使用漢字以符合他們的美學。漸漸地一些用來對應每個日語音節的標準文字因此成形,這些被高度簡化過的音節文字記號沒有獨立的意義,但表現出讀音與音律組合。

不過,稍微熟悉日文的人都知道,日本的假名現在是分兩個體系的:片假名和平假名。這兩個體系不單單是簡單地互相補充的關係,而是有些像兩套文字(或者說英文的大小寫字母),這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說平假名是怎麼回事,平假名是從中文漢字的草書演化而來的。早期平假名多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謂女文字、女手(男性以用漢字為主,男性若用日語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漢文注釋之用)。平假名在歷史上一直未標準化,一音有多種寫法。現行的形式繫於1900年(明治33年)《小學校令》施行以後,以「一音一字」固定下來。而歷史上出現、今不再使用的假名字體,則成為變體假名,偶爾還能在商家招牌見到。

現代日語中,平假名常常用來表示日語中的固有詞彙及文法助詞;為日文漢字表音時一般也使用平假名,稱為振假名,屬於最常用的假名系統。

還有一個是「片假名」,這個就是比較特殊的系統了,現在片假名的用法很特殊,一般用來記錄:外來語、外國人(包括外籍日僑,但漢字圈國家有例外)的人名、外國的地名等專有名詞;擬聲語、擬態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正式文書(與漢字並用);行文中對某詞(可以是漢字或原本用平假名書寫的詞)表示強調時(這個用法有點像大寫字母或斜體字)……

總之,它更有些些像輔助的一套音標系統。

所以,現在日語的書寫方式很複雜,屬於漢字假名混寫文。但主要以平假名和漢字混寫為主,片假名則多標示外來和專業名詞。

片假名其實為漢字部首或漢字的一部分的變形,平安時代的初期為了訓讀漢文而發明。現在的片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時代日本政府以編定五十音而確定下來,在這之前一個發音往往有多個片假名對應存在。

其實,片假名一開始的地位就比較特殊,它不是一般平民所使用的,而是佛教密教真言宗的佛教修道士使用的,最早是用來作為輔助閱讀漢文宗教典籍的一種速記符號。它們從複雜漢字的部分元素髮展而成,容易被識別且形式簡單而富有稜角。

總的來說,現在片假名和平假名各有各的適用範圍,以平假名為主,但是有時候還是有一些特殊的事情,2017年,有個叫石黑一雄的人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人聽名字就知道是日本人,但是,他加入了英國國籍,而且是英國長大的。

石黑一雄,日本人眼中的外國人

於是,很意思的事情來了,在日本媒體上,記錄石黑一雄的名字,通常是用片假名的,這是一個慣例,日本人把海外日裔的名字全部寫成片假名的慣例,表明他們不是日本人,屬於海外日裔。其實在翻譯時,東亞地區有個個很特殊的情況,中日韓越等國儘管現在只有中國完全使用漢字,但人名系統都可以用漢字表示,國際通常翻譯人名是按照對方的讀音來的,而東亞則不同。

片假名和平假名,後面的拉丁字母屬於羅馬字,這是日文第三套注音系統,是歐洲來日的傳教士發明的表示日語的系統

中國人讀對方國家的人名,通常直接用漢字讀法,比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我們直接讀成安倍晉三,不用轉為對方國家的讀音(abeshinnzou);日本人讀中國人名字也一樣,按照自己的音讀把漢字念出來就可以(這是正規場合,當然,日本人也可以仿照漢語讀音讀中國人名字);而韓國和日本之前則規定是按國際套路來,互相根據對方的讀音來,之所以中國特殊,這恐怕和漢字在中國的特殊地位有關係。

相關焦點

  • 日語有片假名和平假名為什麼還要漢字?
    日語中的平假名本身就是一些中文字的草體書寫而平假名毫無疑問都是我們使用的一些偏旁部首一直對這個問題也帶有極大好奇的我問了下我的日本籍日語老師,他的正統回答也是網上能夠隨意找到的關於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敘述,但是我相信很多沒有學習過日語的普通讀者都不想,也看不太懂那些過於複雜的表達。
  • 想要學習日語,日語假名發展要知道
    前幾天,和幾個學習語言的小夥伴們聚會,他們總是詢問我學習日語的進度,其實最近因為工作壓力,也沒有特別花時間去鞏固學習,確實有些內容都有些忘了,就在這時,一個剛剛加入我們語言小組的小夥伴問了我一個問題:哥,為什麼日語裡不僅有平假名、片假名,還有漢字?
  • 日文平假名、契丹文、西夏文與中國道教書法有什麼關係?
    日文平假名的形成就是草書的減省,是把草書的結構拆解後將之符號化;它的片假名則是楷體減省後的符號化,然後用他們重組成一種文字。這就提到了假名書法的問題,日本人有很多直接用假名寫書法)。我們知道日本的書法有漢字書法和假名書法兩個系統,假名書法也是源遠流長的。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事實上我們通常所說的語言文字這個詞彙是由兩個彼此聯繫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構成的:所謂語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文字則是一種用於書面記錄的工具。事實上語言的歷史遠比文字悠久。自300多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聾啞人都會開口說話,然而文字的發明不過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事實上迄今為止世界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民族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書面文字。
  • 別搞錯了,它們是兩種語言,那為何日文卻源於古代...
    下面,我們從語言文字上來談談日語漢語、日文中文的關係。儘管日語同漢語有差異,但日文同中文卻有極高的相似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人說中國和日本是「同文同種」的兩個國家。實際上,這個觀點並沒錯,只是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將日語視為漢語的衍生品,如此大錯特錯了。
  • 「土田國際教育」為什麼日語會有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書寫形式
    日本語,簡稱日語、日文,是主要為日本列島上的大和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是日本國家的官方。日語的使用範圍主要是在日本國內。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多米尼加和夏威夷等地區的日本移民也在使用日語。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曾經統治過的中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朝鮮等地區都有受過日語教育的人在使用日語。
  • 你了解日語平假名、片假名嗎?
    日語是以平假名為基本發音和書寫單位的文字。因為歷史以來日本與中國的交流,日文與中華文化的交集顯而易見:1.表現其一是,日語書寫一般以漢字和平假名混合豎寫,這種形式同於中華古文,但是隨著時代的進化,現在的日文書寫和中文書寫一樣都採用橫行書寫形式;2.平假名和片假名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表音文字,平假名除一兩個例外均來自漢字的草體,多形成於10世紀前後,彼時中日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頻繁
  • 說說日語的起源,為什麼平假名在日語文字裡佔據了主導地位?
    相傳在太平洋上有一個長長的像我們中國瘦西湖一樣美麗的島嶼,叫日本島國,那裡的人民最早是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所有的文化都靠口口相傳傳承著,但是口口相傳往往會越傳越誤,前人的文化無法被真實傳承,於是他們決定要有自己的文字,此時,他們把目光轉向了他們強大的鄰居,決定向這個科技發達、文化先進的鄰居學習文字
  • 日語假名是怎麼來的?主要用途是哪些呢?
    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雖有自身的語言,卻苦於沒有記錄的方法,僅能利用口耳相傳來傳述古事。漢字傳入之後,各國紛紛以漢字為用,日、韓皆興起了「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語使用自國語言,書寫時則只能使用漢文。類似中國近代白話文運動之前,人們說話為白話文而書寫則以文言文為主。然而中、日兩種語言之文法結構迥異,全以漢字行書,有難以表達之處。於是發明了萬葉假名,以補足用漢文紀錄日語之不足。
  • 掌握日語五十音片假名和平假名的作用,輕鬆學會五十音
    早期平假名多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謂女文字、女手。男性則以漢字為主,述史、論文,稱男文字、男手。男性即使用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漢文注釋之用。可見早期平假名地位不高。直到紀貫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於篇首,首開「歌論」先聲,證明假名文學的價值,才奠定平假名的地位。其後紫式部《源氏物語》的流行,亦對平假名之流傳有所貢獻。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日語學習|日語中的平、片假名,究竟是指什麼?
    學習日語時,我們知道首先接觸到的部分就是50音,不過其中會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使得不少學習者在學習之初經常搞混。想必不少人肯定有好奇過那既然發音一樣,為什麼還要來這麼一出? 其實,早先的日本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只有口語。
  • 不知道如何使用片假名,這篇文章為你解答
    當我們剛剛開始日語學習的時候,總是會覺得日語語言系統非常地傷腦筋,在不同形式的單詞變化之中,會用到漢字來表達,有時候也會用到片假名來表達。那什麼時候會用到片假名表達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日語片假名的由來,在歷史中,片假名是有平安時期的佛教僧侶創立而成,使用由中國借來的漢字做拆解簡化,最終演變成用來輔助閱讀漢字內容的一種速記符號,下面是幾個字符的起源:「江」演變成「エ」 、「利」演變「リ」。那麼如今片假名該如何被使用呢?
  • 日語文字的致命缺陷是什麼?
    而學過日語的同學裡,不少有心人會發現,日語假名看似跟漢字「勾勾畫畫」一樣,但是其實是一種表音文字,只不過日語假名的標音方式跟我們所熟悉的英語十分地不同——假名似乎並不像英語字母那樣分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除了撥音符號和不發音的促音符號之外,每一個假名都是一個完整的音節。所以如果一篇文章全部使用假名書寫的話,只要學習完五十音圖,就可以毫無障礙地讀完不出任何錯誤,哪怕完全不知道這篇文章是什麼意思。
  • 疫情術語用片假名:日本政府的「文字遊戲」?
    事實上,就連現任的防衛大臣河野太郎也在自己的推特表示上述三個詞分別可以用日語漢字的「集団感染」、「感染爆発」和「都市封鎖」來表達,為什麼一定要用片假名?他這條三月底的推文到現在已經被超過30萬的用戶轉發或點讚。對許多日語學習者來說,日語中三種並行的書寫體系:漢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許是最大的困擾之一。
  • 儋州話:一種語言兩套讀音
    《儋縣誌》稱,「本縣語言、方言種類較多。漢語方言有儋州話、軍話、客家話、白話、臨高話、海南話;少數民族語言有黎語和苗話;公共場合一般講普通話。」  要問儋州的方言是什麼話?似乎很難回答。  儋州是一個古老的移民城市。幾千年來,黎、漢、苗、壯族人民相繼遷徙而來,同時也帶來了自己的語言。
  • 學習日語放飛你的腦袋,30分鐘輕鬆背出平假名片假名
    喜歡的話,可以訂閱一發,每日分享日語乾貨、動漫、文化、歌曲等為什麼要選日語啊,為什麼要逃日語課啊,為什麼討厭那個老師啊?語言學習向來是有創造性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就相當於我們中文的拼音,媽媽的那個日語就是這樣由拼音和一些偽漢字【形是漢字,音是日語】亂七八糟的組成的。
  • 日語50音為什麼要分平假名、片假名,肯定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咯
    語中的假名是日語中最具特色的符號之一。大多數學生可能只知道假名是漢字變體,但他們不了解假名的其他知識或歷史典故。讓我們看一下日本假名的歷史特徵。以下內容主要面向一些日本初級學生回答有關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一些問題。
  • 聽不懂的「片假名日式英文」
    日文中常見到片假名,許多日本人自然的以為那些都是從英文音譯而來,殊不知其實很多根本不是英文,而是日本人自創的「和製英語」,反而讓外國人聽了滿腦子問號呢!這次想要好好介紹一下,日本愛用但外國人難以理解的片假名日式英文。和製英語到底是什麼?
  • 日本文字為何和中國漢字非常像
    靈巖郡百濟國遺址在漢字傳入之前,日本沒有文字,處於「口口相傳」蒙昧階段,使日本在彌生時代實現了從野蠻到文明的跨越。唐朝時期,中國國力空前強盛,漢字的進一步傳播推廣到東南亞地區,漢字在日本進一步普及。此時的日本有自己的日本話發音,但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他們使用和書寫漢字作為他們的文字,但日常交流仍使用日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