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鳥類,機身全幅、半幅都可以,如果用半幅,折算等效焦距,稍微佔些視角上的優勢,但如果光線一般,在高快門速度下平衡曝光需要增加ISO感光度,從這個角度上看全幅又有優勢。同時,機身的對焦要好一些,對焦點數量、精度、追焦反應強一些是必要的。類似於尼康d7500以上,佳能80d以上的機型都可以勝任。而配合的鏡頭一般情況下就需要長焦了。
焦鏡頭的焦距儘可能要長一些,一般的70-200mm、70-300mm之類的長焦鏡頭拍攝鳥類會比較吃力,不是說不能用,只不過焦段還是短了些,如果用70-300mm拍一些近距離的鳥、水中的大型鳥類還是基本可以,但是稍微遠一些距離的就很難勝任了,或者得需要裁圖。
可以說,70-300mm是拍鳥的基礎入門鏡頭。比這個焦段更長的鏡頭,最入門級別的就是騰龍、適馬都有的一個入門長焦鏡頭150-600mm。這兩家副廠頭都有這個焦段的鏡頭,並且都分為高配版和低配版。這個焦段的鏡頭焦距是夠了,但光圈稍微小了點,但是價格適中,還是比較適合打鳥的。
有了超過400mm以上的焦段,打鳥就會順手很多。小一點的鳥類、飛鳥、遠一點的靜態鳥類都可以拍得到了。專業的生態鳥類攝影就投資比較大了,但是如果是專業工作,還是有必要投入的,無論畫質還是性能,都是非常優越的,普通玩家我個人覺得就無所謂投入這類鏡頭了,太發燒了。
溼地拍鳥類看似簡單,實際上不太好拍。一方面對拍攝技巧要求挺高,另一方面對器材的要求比較高,最好是用全幅的單眼相機,畫質更好,對焦更快,更利於抓拍。鏡頭不用多說,肯定是要用長焦鏡頭,最好400mm及以上,如性價比較高的適馬100-400mm,150-600mm,或更貴一些的佳能100-400mm等等,可以把遠處的鳥類拍得清晰漂亮。鏡頭光圈最好是大光圈,可以虛化背景,環境不會顯得太雜亂,通過調整拍攝距離、主體與背景距離,都能控制背景的虛實程度。由於是長焦鏡頭,壓縮空間的效果比較明顯,所以防抖很重要,選長焦鏡頭一定要有防抖功能。拍攝時可以使用慢門速度追蹤運動的鳥類,追隨法能讓主體清晰,而背景移動模糊,給人以快速運動的感覺。不過這種方法要注意快門速度。速度過高時動感不強,追隨效果不明顯;速度太慢時被攝鳥類又容易模糊。
另外,拍鳥類最好要有一定的生物知識,能識別出是哪種鳥,有什麼生物特性,知己知彼才能拍出好片。拍鳥還需要足夠的耐心、長時間的等待。鳥類可不聽你指揮,你用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和抓拍精彩的瞬間。
一般來說,定焦鏡頭的畫質普遍比變焦的畫質要好,但是價格普遍高。以佳能係為例,除了456 ,大部分焦距在400以上的鏡頭都是很沉、很重,價格也很貴。有的重量實在太重,甚至需要一個炮車。當然,也考驗三腳架和雲臺的承重能力。但是,定焦頭也有麻煩。若是目標太近了,就容易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