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潛水艇》是作家陳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說集。九個故事,筆鋒遊走於舊山河與未知宇宙間,以瑰奇飄揚的想像、溫厚清幽的筆法,在現實與幻境間闢開若干條秘密的通道:海底漫遊的少年、深山遺落的古碑、彌散入萬物的字句、雲彩修剪站、鑄劍與釀酒、鐵幕下的薩克斯、藍鯨內的演奏廳……潛入故事深處,感知體內的星雲旋動、草木蔓發;以詞語的微光,探照記憶的海溝。關於藏匿與尋找、追捕與逃遁,種種無常中的一點確鑿,烈日與深淵間的一小片清涼。陳春成的小說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懸浮於紙上的宮殿,航嚮往昔的潛艇,呈現漢語小說的一種風度與新的可能性。
來源:豆瓣
作者:阿廖沙在嗎
去年夏天,我讀到了《音樂家》。讀完最後一個字,我想,如果這個叫做陳春成的陌生人能出小說集,我得為他寫點什麼。
這種急迫乃至草率的欲望,出於什麼?出於一個被滿足了的讀者的舒適,出於一個被挑逗了的評論者的好奇,出於一個年輕人對另一個年輕人成熟程度的驚訝,出於焦慮的緩解:夏天來臨,年輕一代的文學還不至於早衰。
由於肉眼可見的文學質地,事實的進展和想像一樣迅速。很快,陳春成的小說便進入了理想國的出版序列,我也在今年夏天拿到了試讀本。為了確認我初讀的激賞並非僅僅源自閱讀快感,我又一次,穿過庭院迴廊一樣慢慢穿過了這些故事。
當然,在一些短故事中,我經歷了激情的冷卻。但在幾篇長故事中,我再次踏入了同一條眩暈的河流,再次被淹沒、包裹、浸透,在美的誘惑中落水。於是我想:值得動筆,而且應該動筆了。
為了描述的方便而非精確,我認為,可以像面對一具血肉之軀一樣,面對陳春成的故事:血是古人的,肉是博爾赫斯的,骨是奧威爾的,心是陳春成自己的。血、肉、骨、心,對應著語言、敘事、主題與美學風格。
但我要再次強調,評論的力量和局限,都在於評論是一種概括,這種概括在提供認識的方便的同時,不可以代替對故事本身的閱讀。真不可以代替美,真要引渡美,美才能流傳。
一、古人的血:靈的擴張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首先,重溫這些詩句。陳春成的語言,常常讓我回到這類詩句的意境中。在詞法、語法與修辭法上,他不是現代的,而是古典的,但他不是古典的寫實派,而是偏向古典的浪漫派。
這裡說的浪漫,當然不是西方的羅曼司,而是東方的浪漫:動與靜的參差,人與物的圓融,有與無的錯落,醉與醒的交匯,肉眼與心眼的所觀。根子裡,是佛道與文學的聯姻。
但是,這種語言描述僅僅是外觀的。如果追究下去,我們會發現,陳春成寫下的每個事物都是「有靈」的。
「有靈」即是說,講出的一切,都是活的,有靈魂的——至少作者相信是的:山峰是活的,躲在聽甕裡的耳朵可以聽到山峰生長的厚重聲音;音樂是活的,可以化身一個人形進入你的腦海;字是活的,刻在碑上的字潛入了石頭,在石中流轉、遊走、閃動,《紅樓夢》中的文字為了不被篡改,竟然自行崩潰為偏旁和部首。
這是一種原始時代的藝術語言。那時,生命平等地分配在草木魚蟲鳥獸人身上,因為萬物的生命都來自一個巨大生命體的分解:夸父。萬物是平等的、聯通的、一體而分立的。他們共享一個「靈」。所以,文字的靈可以跑到石頭身上,書的靈可以進入人的體內。
由於來自同一個生命體,這些散落的靈一直有「聚」到一起的願力,它們頻繁進入彼此的體內,成為彼此的本體與喻體,來回串通,瘋狂生長,企圖將世界重新匯為一體。因此,造成了「靈的擴張」——這種擴張,落實到修辭層面,就是眾所周知的「通感」。
由於智識尤其是邏輯理性的發展,「萬物有靈論」的「巨大生命體」後來徹底崩潰了,之後是分化的「多神論」的語言,再之後是強迫的「一神論」的語言,最後,因為啟蒙運動,理性戰勝了神秘主義,語言被去魅了,成為了「無神論」的語言。
所以才有法國波德萊爾那一小撮人,以「象徵主義」為旗號的語言運動:他們要復活的就是語言的通感。
到此,我們才算把握了陳春成的語言:外觀是古典浪漫派的,內在是原始的萬物有靈論的——總體是古人的,同時呼應著象徵主義的現代通感。
二、博爾赫斯的肉:美的偵探
小說集裡的故事與博爾赫斯之間的師承關係,是顯然的。(讓我們不要因為缺乏原創性而羞於談起自己的師承吧。)我談到博爾赫斯的時候,不單指那個阿根廷小說家,也指以《刀疤》《第三者》這樣的經典文本為代表的一種現代小說的傳統。
這個傳統就是:在通俗小說尤其是偵探小說的結構中,填充進知識分子的美學意識形態。在流通的敘事包裝裡,藏進稀罕的高級貨。將解謎的趣味遊戲,提升為解人性之謎的嚴肅遊戲。
博爾赫斯對偵探結構的借用,拯救了《尤利西斯》之後接近癱瘓的現代小說結構。這種借用兩全其美:既保存了小說的意味,又顧及了閱讀的趣味。
陳春成的理想是一樣的,他的幻想故事在鋪陳美的同時,都套用了一個偵探的結構外殼。這個結構的外殼簡單來說就是:開頭拋出一個謎面,結尾解開一個謎底。
但注意,與通俗偵探小說的區別在於,陳春成的故事是一個弱偵探結構。之所以弱,是因為故事的謎面無關性、暴力、血、死亡等欲望因素,而是一些美的因素:無字碑、《紅樓夢》、筆、湖水、樂譜。
通俗偵探故事裡,謎面為鉤子,用來誘惑讀者上鉤。但弱偵探結構裡的謎面,則是姜太公的鉤——無鉤之鉤。不誘惑,不強迫,釣到的,都是自願上鉤的美的志願者。
由於採用了偵探的結構,故事展開的過程,就變成了收集線索的過程。只不過,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血的偵探,而是美的偵探。他搜集的不是血的證據,而是美的線索。
某個古人的小傳,蘇聯人古廖夫的檔案,寺廟的布置,園林的格局,蛺蝶碑的來歷,照世杯的傳說……各類奇聞怪談,稗官野史,只要隱隱與謎底有關,與美有關,都被作者娓娓道來。由於謎面是一個弱謎面,搜集證據的過程絲毫不必緊張,不必推理,不必陷入技術的功利主義。
終於,故事行進到最後,偵探結構也迎來了高潮:揭示謎底。這裡展示了陳春成小說技巧的特點:在揭示謎底的時候,他一次性揭示出了兩種謎底:智力的謎底與美的謎底。我稱之為「雙生子謎底」。
三、奧威爾的骨:躲藏的藝術家
我們已經談到了陳春成小說的一個重要動作:躲藏。《竹峰寺》,忍受不了夢幻泡影的「我」要躲到山上去。《<紅樓夢>彌撒》,主人公的精神躲在書中苟活。《音樂家》,古廖夫躲進別人的名字和虛構的命運中,期望自己的音樂逃過審查。
什麼引起了躲藏?
追捕。
什麼在追捕?
某雙動亂的、控制的、奧威爾式的眼睛。
《裁雲記》裡,元首取笑破破爛爛不規則的雲彩,官員們便開始設置雲彩管理局,裁剪雲彩,完成萬物的一統。
《<紅樓夢>彌撒》以科幻寓言的方式,描述文化遭受迫害、改造和利用的過程。
《音樂家》仿佛是一個蘇聯時期地下小說的譯文:故事淋漓盡致地展示了藝術家對無處不在的審查之眼的神經反應,古廖夫的身上,寄寓著那個時代中知識分子的普遍結局——「人格分裂」。
所以我說,這些故事有著奧威爾的骨,奧威爾的勇氣。
奧威爾筆下的角色有兩種的精神狀態:一是「渴」,為獲得美和自由而渴,所以冒險。二是「怕」,因失去美和自由而怕,所以躲藏。
《音樂家》的主人公就是如此。為了演奏自己的音樂,他躲來躲去。躲到物理空間失敗了,他就躲到內心的地下室;內心的地下室被發現了,他就躲到音樂造就的平行宇宙:虛構的溪水、溫暖的花苞、童年的雪花玻璃球……
我想起波拉尼奧的句子:「這歌聲就是我們的護身符。」是的,面對敵人,藝術家身上沒有盔甲,只有護身符——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護身符。
四:陳春成的心:在分娩前夜的羊水中
我們說,陳春成的故事裡,主人公一直在「躲」:躲到石頭裡(《竹峰寺》),潛水艇裡(《夜晚的潛水艇》),書裡(《<紅樓夢>彌撒》),音樂裡(《音樂家》)。
現在,讓我們拋開故事,在藝術心理學的深度上,重新理解這個「躲」吧。由此,我們才能理解陳春成的小說美學是如何發生的。
人為什麼要躲?因為害怕身處的環境。躲,就是從一個不安全的環境,轉移到一個安全的環境。那麼,人究竟要躲回哪裡?
在大街上吹冷風的時候,想躲回家裡。在家裡受傷的時候,想躲回媽媽的懷裡。在母親的懷裡也感覺不安全呢?答案是:躲回母親的肚子裡。是的,躲的心理學可以概括為四個字:「返回母腹」。返回母親尚未破損的溫暖的羊水中。
那是怎樣一個天堂啊?一切營養環繞著你,層層保護膜守衛著你。沒有敵人,沒有危險,有的只是天長地久的安全。這是人類種種基礎心理尤其是安全感的來源。我們不妨把這個黑暗中的安全階段稱為:「分娩前夜」。
在漫長的「分娩前夜」中,人基本是一個未成形的胎兒。胎兒的體驗,是一種「溶解體驗」:一切混沌,一切不分,無真無假,無色無空,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總之,這是一個分別心尚未產生的「烏託邦時間」。
而後,「分娩的黎明」到來了。人從胎兒,變成了嬰兒。嬰兒降世的體驗,是一種「分裂體驗」:分娩這個動作,鑿開了混沌的七竅,分開了天堂與人間,主觀與客觀,夜與晝,輕與重,真與假,女與男。
總之,分別心誕生了,我們進入了無涯的「苦海時間」。因為分別心的產生,人的內心才出現了幻想與實在之分,心動與幡動之分,真實與虛構之分,現實與小說之分。
在我們的經驗中,普遍見識的都是「分娩的黎明」之後的藝術:成了人形、破了羊水、斷了臍帶、落了人間的藝術。在這個意義上,談論藝術的虛實是合理的,因為虛實已經在藝術身上分開。
但在此之前,在「分娩前夜」,其實還有一種虛實不分的藝術,我們可以稱之為「羊水中的藝術」:胎兒在羊水中踟躕著,遲遲不肯落地,遲遲不想變成一個有分別心的嬰兒。
這裡五色、五音、五味一應俱全,心卻不會發狂。顏色、聲響、氣味,渾然一體,「全息」出現。世界沒有被理性的分類學撕裂,沒有被真實與虛幻的鬥爭撕裂。這裡儲藏著人類最豐沛的美,最自由的幻想,最古老的安全。
這裡,溫暖的羊水,就是陳春成寫作的地方。羊水中的心,無分別心,就是陳春成寫作的心。「萬物有靈」的語言、通感的修辭、幻想的美學,全部從這裡誕生。
現在的他,是一個耽溺的胎兒,耽溺在藝術的羊水中。他會耽溺多久?「分娩的黎明」會在他的身上到來嗎?畢竟「分娩的黎明」之後,那個分別了的世界,更能考驗出一個作家的深淺。
(本文來自豆瓣,一切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從今天開始讀書吧,別讓你的靈魂空閒太久。我是金天,為你推薦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