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近金融史話(1)民國法幣沉浮

2020-12-04 財新網

  【財新網】(記者 楊楚)【主持人】歡迎收看《影音紀事》。從票號、錢莊開始,中國近現代金融業得以發軔。此後,歷經多次金融危機。這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就有1883年的上海金融風潮,1897年的貼票風潮,1910年的橡膠風潮,1948年的惡性通貨膨脹。這其中,既有金融業自身演變的軌跡,也是百年間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巨變在金融領域的投射。在近期的幾期節目中,我們將和您共同回顧中國近代史上的金融危機。今天我們首先要說的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法幣改革。

  【解說】1912年,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總統。推行了幣制改革。為了鞏固政局、發展經濟,袁世凱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推出了鑄造的袁世凱頭像銀幣。這就是人們俗稱的「袁大頭」。對於數千年來習慣以金、銀為支付手段的中國人來說,「袁大頭」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各色貨幣,甚至珠寶煙土都可以當作貨幣流通的局面,也把民間的鑄幣權收歸國有。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 王巍】當時中國還是一個初級銀本位,甚至還計量,按重量計價。這個銀本位是無法跟全球對接的,而且中國每次見人還要拿秤稱兩、劃銀兩。

  【解說】在世界其他國家紛紛採納金本位的環境下,中國的銀元制吸引了各國的白銀流入市場,銀價隨之下跌。銀元貶值、民間經濟勃興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需求的復甦,共同促成了20世紀初,中國經濟連續十年年均10%以上的增長。市場對交易貨幣的需求空前旺盛。1929年,蔣介石政府計劃改革貨幣來滿足這種需求。主持這次貨幣改革正是時任財政部長、美國留學歸來的宋子文。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 王巍】宋子文當時管他叫「廢兩改元」,把計重、計量變成了計價,這就非常方便。原來說十兩,你就稱去。要十元,看標識就行了。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很大的進步。那麼說廢兩改元,使中國一下進入了現代化的貨幣體系了。

  【解說】1933年底,「廢兩改元」全面成功。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銀本位國家。按照民國政府的安排,貨幣改革的第二步是要實現金匯兌本位。然而,中國的幣制改革或許註定命運多舛。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 王巍】中國沒有那個能力啊,因為是窮國啊,我們只有銀啊。那美國富,中國是窮國啊。那當然不能以金錢,以這個匯兌本位,而且我們整個現代化都很差。那農民還用煙土呢來當貨幣,所以中國是一個逐漸的過程。

  【解說】就在法幣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之際,來自美國的一項貨幣法案將民國政府的幣制改革徹底打斷。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籤署了《購銀法案》,宣布美國要按照金三銀一的比例增加國家的黃金及白銀儲備,同時採取提高銀價、禁止白銀出口和白銀收歸國有等政策,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 王巍】正好美國高價收銀,所以中國剛剛轉為銀元本位,馬上就要銀元流失。這種情況下,中國、美國、英國三個政府一合作,共同做了一個商量,達成談判。同意提前進入叫「法幣改革」,就是不是按照這個銀,而是按照紙幣,就要變成匯兌本位。那麼這一下又是亞洲最先進的一個貨幣體制。

  【解說】美國的這一舉措引發全球銀價上漲,中國白銀大量外流。1935年,中國爆發「白銀風潮」。國內通貨緊縮、流動性嚴重缺失,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率急劇上升。

  【財新傳媒國際新聞部副主任 李增新】在金銀本位的這個體系當中,一個國家如果你實現的是出超,也就是說你掙錢比你花的多的話,那麼一定就會出現一個就是金銀向你本國國內流入,或者商品向外流出。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跟它相對的,如果你這個國家是長期入超或者順差,也就意味著你的金銀一定會向外流出。那麼這種情況下就給國際的貨幣體系其實帶來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因素。那麼你會發現一個國家一旦出現了入超或者是逆差,它的經濟會急轉直下,立刻陷入衰退,甚至崩潰。

  【解說】1935年11月,時任財政部長的孔祥熙果斷採取措施,將白銀國有化,並停止白銀出口、切斷白銀與國際匯率的關聯。同時規定中央、中國和交通三大銀行發行法幣,作為國家法定信用貨幣,禁止白銀流通。在民國政府的努力之下,法幣先與英鎊、後與美元建立了固定的匯兌關係,而後者則間接兌換黃金。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 王巍】這次1933年到1935年的改革應該說是非常成功的改革,是把中國從一個落後的、初級銀本位這樣一個制度,變成了一個相對發達的,而且它有力地保證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甚至對後來的抗日戰爭起了重要的作用。

  【解說】法幣改革對緩解通貨緊縮、恢復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法幣在全國流通後,物價開始回升,黃金白銀投機行為明顯減少,對外貿易呈活躍和上升的勢頭,外匯價格趨於穩定。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也顯露出復甦的跡象,也為今後的八年抗戰在財政上打下了基礎。多年之後,擔任日偽政府中央儲備銀行顧問的日本人曾說過,「如無1935年之幣制改革,亦無1937年之抗戰」。然而,戰事的失利迫使蔣介石政府超發貨幣維持機構運行。到1948年,法幣的發行額已經從抗戰前夕的14億元膨脹到660萬億以上,貨幣額度上漲47萬倍、物價上漲3000多萬倍。至此,「法幣改革」黯然收場。

  【主持人】作為一次影響深遠的經濟改革,法幣改革實現了中國貨幣的現代化,並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白銀風潮」引發系統性的經濟危機。然而法幣生於通縮、死於通膨的命運更發人深省,那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量最終應以何為導向。好的,感謝收看本期節目,我是張潔。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相關視頻:晚近金融史話(2)貼票風潮

相關焦點

  • 民國金融的大突破:廢兩改元與法幣建立
    民國金融的大突破:廢兩改元與法幣建立 2011-04-01 08:52
  • 董筱丹、溫鐵軍:民國危機與解放區折實貨幣
    這場通脹可溯至1929年那場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大蕭條」期間,美國為擺脫危機而調整了國內的貴金屬政策,其巨大成本外部化轉嫁導致了國民政府的貴金屬本位無法維持,但民國紙幣化改革後長期陷於高通脹,再度依靠「頂層設計」而把外匯作為本幣依據的「金圓券」深改,卻最終導致了民國金融、財政和經濟體系的全面潰敗。
  • 數字法幣3大原則:臉書Libra帶來的重要信息
    金融科技改革:我們正在經歷520年來最大的金融科技改革(從1494年開始),今年也是第4年。2015年1月《華爾街日報》認為這是世界500年來最大的一次金融科技創新,原因是1494年西方(羅馬)發展出複式記帳法,這記帳法改變了當時的世界經濟,可以說現代西方經濟制度就是從1494年才開始建立。
  • 民國時期,俗稱「小黃魚」的金條價值多少錢?購買力如何呢?
    民國金條而民國期間,由於國民黨混亂的金融政策,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法幣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金圓券,貶值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民國時期上海灘雖然國民政府早在1935年就禁止市場買賣流通黃金和白銀,並要求全部兌換成法幣,但是由於國民黨糟糕的貨幣政策和低效的行政能力
  • 吳景平:蔣介石如何參與並推動1935年的法幣改革?
    法幣政策是中國紙幣制度確立的標誌,也是近代中國貨幣集中發行的開始。」不過,上述著作都沒有提及蔣介石與法幣政策的關係,即便是近年出版的《中國金融通史》,也只是簡單寫道:「蔣介石找宋子文與孔祥熙一起策劃幣制改革和解決金融重大問題。」而在近年問世並且得到普遍關注的關於蔣介石研究的兩部新著中,則完全未涉及法幣政策。
  • 一根金條兌換960萬,民國「大小黃魚」為何如此值錢?看完就懂了
    民國時期,黃金是所有人都愛的東西。因為當時的社會比較動蕩,什麼東西都沒有黃金穩妥。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反映民國時期的電視劇裡面都有大黃魚和小黃魚的說法。所謂的大黃魚和小黃魚指的其實就是黃金。那麼大黃魚有多重,小黃魚有多重?它們的購買力如何,到底一根金條值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了解。
  •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尤其是1946年末發行,有著「黃魚」美稱的民國金條,更是以精美著稱。這款金條由當時的「上海外灘造幣廠」加鑄,分為「5錢」至「10兩」等多種款式,其中10兩重的金條,就是民國劇裡常刷臉的「大黃魚」。其金光閃閃的造型,至今常惹得好些「民國粉」們嘖嘖稱奇:看人家民國多繁華,金條都造的這麼漂亮。
  • Tether重啟法幣贖回 Bitfinex新增兩個USDT-法幣交易對
    根據兩家公司於11月27日所發布的消息,主流穩定幣Tether宣布將重啟USDT與法幣的1:1贖回,而其附屬加密貨幣交易所Bitfinex則宣布將新增兩個Tether-法幣交易對。 根據官方公告,該更新將允許用戶在Tether.to平臺上將USDT與法幣以1:1的比例進行兌換。所有的Tether存款和取款均免手續費,而法幣轉帳則需支付佣金。此外,Tether客戶每周僅可兌換一美元。Tether的最低發行和贖回要求分別為100,000美元和100,000USDT。
  • 民國時期的一根金條,放現在值多少錢?說出來你別嚇一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翠萍並沒有將這些金條據為己有,而是作為自己的黨費全部上交給了國家,除此之外,還有餘則成留下的各種機密信息。觀眾看到這一幕,不竟疑惑,這27根金條,在當時究竟有多少價值呢?別急,聽筆者細細道來。
  • 民國時期的一條「小黃魚」值多少錢?3條就能買套北京的四合院
    民國時期的小黃魚,也就是黃金,很多人都不惜拿命去博。因為在那個軍閥混戰的時期,也只有小黃魚才能夠保值。就像電視劇《新世界》中,整個北方都解放了,唯獨北平還沒有解放,於是不少人都想拿著小黃魚跑路到南邊,金海三兄弟也不例外,由此而引發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那麼就有不少人產生了疑問,這個小黃魚究竟值多少錢呢?
  • 民國「金潮案」:貝祖貽涉案 提訊現場如迎接貴客
    《北平無戰事》中的方步亭,在真實的民國歷史中,也是確有其人物原型的。此公就是出身姑蘇名族的貝祖貽,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就是「遠東保險王」史帶及其「友邦」集團的幕後大佬。「金潮案」牽涉到貝祖貽在民國後半期,貝祖貽官至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總裁,是蔣介石的大舅哥宋子文的心腹,憑藉這一顯赫的權勢網絡,貝氏掌握國民政府的金融命脈,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生前享盡榮華富貴。貝祖貽身後還因子而榮,他的兒子就是當今享譽世界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
  • 民國時期的一根金條,相當於現在多少錢?你未必猜得出來!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社會動蕩。所謂「盛世收藏,亂世黃金」,說的就是在亂世中黃金是最保值的物品,是硬通貨。看到這裡咱們或許要問,民國時期的一根金條到底能值多少錢呢?「大黃魚」、「小黃魚」的叫法是率先從上海叫開的。當時的上海人,多是要用金條來壓箱底的,意思是買回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 你可能無法想像,一塊「袁大頭」銀圓,在民國時期能買多少東西
    我們現代社會的通用貨幣是人民幣,在古代人們的通用貨幣則是金子、銀子、銅錢等,而在短暫的民國時期,通用的則是銀元,俗稱大洋、袁大頭。1912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退位,清朝正式結束。袁世凱閃亮登場,出任北洋政府大總統。
  • 我們身邊常見的民國銅幣值錢嗎
    此幣鑄成之時,恰逢國民政府推行法幣政策,大量發行黨徽圖銅、鎳輔幣。「五羊仙」因與政府推行幣制不符,發行不久便被收回,傳世數量稀少,一直以來都是收藏者熱衷追求的目標,是中國近代銅元中不可多得的珍貴品種。此枚為中孔臺階版,保持銅幣最佳原始狀態,SP63BN問鼎PCGS榜單之冠。
  • 一組民國老照片:工錢-成捆、成捆的用麻袋裝
    財政部長孔祥熙發表了宣言,開始實施法幣政策。 規定中央、中國、交通等行的鈔票為法幣。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 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 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
  • 在民國時期俗稱「黃魚」的一種金條能值多少錢?
    等到民國建立以後,國家利用銀元代替了真金白銀,後來又採用了法幣。政府規定市場交易不能使用真金白銀進行,必須使用法幣,中國銀行進行統一收購,然後用法幣來進行兌換。然而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人們都知道只有這貴金屬在手裡面才足夠穩當,法幣會隨著戰爭的發展而不斷貶值。
  • 支付類DApp PlasmaPay:讓去中心化的普惠金融成為可能
    去中心化金融(DeFi)作為近兩年最具革命性的新興金融體系,其背後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技術,讓傳統金融系統因中心化帶來的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匹配效率低以及無法人人都擁有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利等問題不再成疾,除此之外,也讓人看到基於DeFi潛力巨大的金融創新價值。2020年,伴隨著去中心化借貸平臺Compound等項目的崛起,DeFi市場終於迎來高光時刻。
  • 《局中人》沈放幹掉老羅的金融大案,歷史上真正推手是他!
    和劇中一樣,上海做空股票大案的前提是國民黨當局發行金圓券代替法幣,幣改提前洩密,給許多豪門巨富有了可乘之機。 1902年創辦的上海大公報詳細爆料了幣改洩密一事,一時間上海民怨沸騰,嚴重影響新的金融制度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