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業的不斷發展,現在越來越多電路板使用了貼片元件。貼片元器件以其體積小和成本低越來越受生產廠家的喜愛。而在生產企業裡,焊接貼片元器件主要依據自動焊接設備,但在維修電子產品的時候,檢測、焊接都需要手工操作,這對於不少初學者來說,他們會感到無從下手,認為自己不具備焊接的能力,覺得它不像傳統的直插元件那樣易於焊接把握,其實這些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焊接方法,文筆有限,望海涵!
焊接工具:
一臺可以自動恆溫的電烙鐵(可調溫的那種),烙鐵頭可以先擇尖頭的,也可以選擇小刀頭,(另外說明,我習慣小刀頭,可以焊插件,也可以焊貼片,我用這種焊接過100腳的ARM單片機,拆除焊接都用它搞定),當然視個人習慣而定,對於集成電路,有的人喜歡用熱風槍,不過對於很小的貼片元件,還是採用電烙鐵合適。
一把尖頭鑷子,方便夾起和放置貼片元件。高端點的可以買一把電熱鑷子,相當於兩把電烙鐵裝在一起,專業工具。
放大鏡,對於視力不好的可以方便焊接。
焊錫絲一般選用直徑0.6的松香芯焊錫絲。
焊接過程:
貼片電阻電容等一些兩端的元件的焊接:調整電烙鐵溫度在250-300攝氏度(溫度太高會把元件損壞),先在焊盤一端上錫,用鑷子夾住元件兩側固定在焊盤上,對一端焊好之後再焊另一端。熟練之後可以不用鑷子,兩端焊盤上錫之後,用烙鐵對電阻一端上錫,電阻由於太小會粘在烙鐵頭上,迅速放在焊盤上,把焊盤兩端錫熔化,元件會自動對位,焊接完成。
拆除方法:用電烙鐵對元件兩端上錫,待錫完全熔化,用鑷子一夾就下來了。
集成電路的焊接:對於管腳多而且密集的集成電路晶片,需要先把晶片放在焊盤上,對準之後用少量的焊錫熔化後焊在晶片上幾個引腳上,使晶片能被準確的固定,固定好之後再給其它引腳上錫,熟練之後可以進行「拖焊」,即在一側的管腳上足錫,然後利用烙鐵將焊錫熔化往該側剩餘的管腳上抹去,焊錫絲熔化後可以流動,用烙鐵頭導引著熔化的錫往其它引腳流動,保證所有的引腳都能上錫均勻之後,再把多餘的錫用烙鐵尖沿引腳向外刮,直到引腳不再相連為止。
拆除方法:對於集成電路拆除,初學者最好使用焊風槍,用熱風嘴沿著晶片周邊引腳迅速移動,均勻加熱至焊錫熔化,然後用鑷子一夾就能下來。不過使用熱風槍要注意幾點:熱風嘴距離焊點在1至2毫米,不能直接接角晶片引腳,也不要過遠。不要連續吹風超過20秒,同一位置最好不要吹超過三次。針對不同的焊接對象,通過反覆試驗,可選出適宜的溫度和風量。
一般有兩排引腳的晶片,也可以直接用電烙鐵在兩排引腳處上足量的錫,形成錫塊,然後用烙鐵快速對兩端錫塊加熱並沿著所有引腳移動,待到晶片引腳全部鬆動之後,就可以用鑷子把晶片取下了。
以上是本人對貼片焊接的一點心得,有不足之處請多多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