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建第二個大型中微子實驗項目 位於地下700米無放射汙染

2020-12-04 觀察者網

江門中微子實驗1月10日在廣東省江門市召開建設啟動會。這是繼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之後由中國主持的第二個大型中微子實驗。實驗國際合作組中方發言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表示,江門中微子實驗提出了原創性的實驗方案,有望率先測定中微子質量順序。實驗將建設位於地下700米的地下洞室,實驗裝置沒有放射性,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這是一個無汙染科研項目。

江門中微子實驗基建工程現場

「這項實驗的首要科學目標是利用反應堆中微子振蕩確定中微子質量順序,它對人類了解物質微觀的基本結構和宏觀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王貽芳表示。

中微子是一種不帶電且質量極其微小的基本粒子。因為可以自由穿梭而且幾乎不與任何物質發生作用,所以中微子又被稱為「幽靈粒子」。大多粒子物理與核物理過程都伴隨著中微子的產生,比如像核發電和太陽發光等等。可以說,中微子在微觀層面上的粒子物理和宏觀層面上的宇宙起源及其演化等過程中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因為中微子質量非常小,測量它的絕對質量現在是不可能的,科學家目前所能進行的研究就是測量幾種中微子的質量順序。日本、美國、歐洲、印度、韓國等5個國家有7個實驗正在計劃或已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江門中微子實驗將測量中微子質量順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同時也將研究大氣中微子、太陽中微子、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等,具有豐富的物理目標。

王貽芳所長介紹,在實驗方案上,江門中微子實驗首次提出了利用核反應堆來進行實驗:「在我們之前沒有人提出過用多個核反應堆的工廠、用這樣一個大的探測器來測量中微子的質量順序。當然在這之前有理論家說過反應堆出來的中微子能譜,是有質量順序信息的,但從來沒有人把它具體化成為一個實驗方案。」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資料圖)

他還表示,這次試驗用來捕捉中微子的探測器也將是世界上能量精度最高、規模最大的液體閃爍體探測器,這將大大提高捕捉中微子的水平:「探測中微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讓中微子和我們的探測器的材料發生相互作用,發生作用以後,這個材料就會發光,我們在液體閃爍體的外面裝了光電探測器,所以它產生了光以後,光子就會到達這個光電探測器,光電探測器就會把這個光轉換為電信號,通過電纜把電信號給輸出來。」

在我們生活的日常環境中,實際存在大量的宇宙射線和來自巖石、空氣、灰塵的天然放射性。如果不加任何屏蔽,它們在探測器中產生的信號將比稀有的中微子信號多上億倍。因此,中微子探測器需要一個極其乾淨的環境:需要放在很深的地下,用巖石來阻擋宇宙射線;需要泡在水池中,用水來阻擋來自巖石、空氣、灰塵的天然放射性。

通過詳細的地質勘測,科學家們將實驗選址於江門市,這裡距廣東陽江和臺山反應堆群約53公裡,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適合利用核反應堆測量中微子質量順序的地方。陽江核電站共有6個反應堆,已全部開建或建成,總熱功率為17.4GW。臺山核電站共規劃4個反應堆,2個在建,總熱功率為18.4GW。陽江與臺山核電站有效的反應堆群功率世界第一。

江門中微子實驗計劃2014年底開始建設,2019年底建成。建設內容包括:位於地下700米的地下洞室、大型的水池、一個裝滿2萬噸液體閃爍體和光電倍增管的中微子探測器以及少量配套的設施。王貽芳表示,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沒有放射性,天然環境中的放射性反而會干擾中微子探測器,因此所有的實驗裝置和材料都必須比日常環境更乾淨,另外,實驗本身也不會產生廢液、廢氣,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這是一個無汙染科研項目。

此次啟動的江門中微子實驗被高能物理研究所稱為「大亞灣二期實驗」,由於其科學意義重大、實驗方案獨特,吸引了世界科學界的強烈關注,目前組建的國際合作組,已有中國、義大利、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320多位研究人員參加實驗。未來,科學家們有望在這裡開始測量中微子質量的順序,了解物質微觀的基本結構和宏觀宇宙的起源與演化。

中微子作用

1.監測核武器製造

當利用核反應堆提取核武器原料「鈽」時,所產生的中微子流量會出現上升,因此,通過中微子探測器發出的信號,可以監測是否有製造核武器的可能。

2.找到反物質

在過去的近百年裡,人類始終沒有發現自然界中有反物質存在的跡象。可能的答案只有兩種——反物質已經徹底不存在了,或者它仍在別處。而中微子振蕩參數矩陣中的最後一個參數——CP相位角或許將最終揭開謎底。

3.讓通信無界限

中微子的隱身能力特別強,可以用做通信,使信息可以直穿地球甚至穿越宇宙,實現星際通信。

4.給地球做CT

中微子還有可能用於地球斷層掃描,進入我們無法觸及的地球深部。它可以讓人類對地球的構造、資源勘探有更深認識與了解,同時讓地震預報成為現實。

相關焦點

  • 地下700米深處建造世界最大中微子探測器
    李小男介紹,中微子質量順序實驗將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通過對中微子振蕩波形分析,確定目前已知的三種中微子的質量順序,判斷三種中微子誰重誰輕,這項研究預計5至6年後能得到結論;第二步將實驗升級改造,確定中微子質量的具體大小,同時與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一起研究,判定中微子是否為其「反粒子」,這是影響中微子天文學和中微子宇宙學的重要因素。
  • 地下700米!全球最大中微子探測器預計2023年投入運行
    實驗室位於地下700米的山洞裡,正在進行開挖施工。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李偉文 攝在江門開平市金雞鎮,一座不起眼的花崗巖山體不時傳來隆隆的機器轟鳴聲。在這座山體之下700多米深處,施工人員正在緊張挖掘著一個迄今世界最大的實驗洞室。這就是江門中微子實驗室的建設現場。
  • 700米地下,這個中國主導的探測器將探秘「幽靈粒子」
    在廣東省江門市的一個偏僻大山中,中國正在興建一項新的國家工程,它位於700多米深的花崗巖下,主體是一個12層樓高的 「水晶球」,這就是中國目前為止最複雜的高能物理實驗裝置——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
  • 國際科學家團隊:尋找理論化「無中微子」過程的一項新實驗
    一個由多國核物理學家合作、伯克利實驗室牽頭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展示了一項尋找理論化的「無中微子」過程中的新實驗,該實驗實現了特殊探測器材料的記錄精度。雖然兩個實驗都在其探測器陣列中使用Mo-100,但NEMO 3使用了同位素的箔形式,而CUPID-Mo使用了在某些粒子相互作用中產生閃光的晶體形式,這種大型實驗使用了不同的檢測器材料,並且可以運行更長的時間,從而獲得了更高的靈敏度。尚無實驗證實無中微子過程是否存在。
  • 撲朔迷離的中微子
    自那之後,反應堆實驗在揭示中微子振蕩(即電子、繆子、陶子三種中微子之間的相互轉換)以及其他重要屬性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十幾年前發現太陽中微子振蕩和大氣中微子振蕩的兩位科學家,而2012年,我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利用反應堆發現了第三種中微子振蕩,去年被授予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 在四川地下2400米的實驗室探索宇宙奧秘是一種神馬體驗?
    深入地下2400米是一種神馬體驗?開展暗物質探測實驗?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小夥伴們,這些高大上的實驗和探索即將在四川展開7月20日,「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在四川省雅礱江錦屏山隧道正式開建,標誌著由清華大學和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
  • 我國一個顆超大玻璃球,深埋地下700米,卻引14國爭先來合作?
    中國如今處處都在展現著自己的能力,並且也讓世界各國感到驚嘆,我國在很多的尖端領域都有了很卓越的成就,這些成就都是無數國人所為此做出的努力,而這些努力也應該要被認識。在廣東江門市兩座核電站之間的700米花崗巖下,我國正在建設一個超級工程,科研人員們正在費力地挖掘一個巨大的空洞。
  • 基礎物理突破大獎: 揭秘王貽芳與大亞灣中微子實驗
    其2006年立項,2007年10月動工,2011年年中逐步完成探測器的建造與安裝,同年8月開始近點取數、12月下旬開始遠近點同時運行。整個實驗建有總長3公裡的隧道和3個地下實驗大廳,3個實驗大廳共放置8臺中微子探測器,每臺探測器高5米、直徑5米、重110噸,均置於10米深的水池中。
  • 深入地下2400米的實驗室能幹啥
    目前世界最深的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就隱藏在雅礱江邊錦屏山2400米的地下。目前該實驗室已進入二期建設。這座世界最深的地下實驗室主要進行的前沿物理實驗有哪些?即將開展的暗物質直接探測、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和核天體物理等前沿實驗將如何進行?日前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每秒有上萬億個中微子穿透身體,頂尖學者滬上揭秘神秘中微子
    知道中微子嗎?中微子是一種不帶電、質量極其微小的基本粒子,佔構成物質世界的已知的12種基本粒子的四分之一。中微子無處不在,每秒鐘就有上萬億個中微子自由穿透我們的身體;商用核電站在發電的同時,每秒釋放出大約萬億億個中微子。江門中微子實驗是目前中國主導下的大型國際科學合作項目。
  • 巨型地下實驗室:地下1500米揭曉支配宇宙神秘規則
    目前,科學界權威人士和應邀的社會顯要人物做出一個重要決定,使一些科學夢想進一步成為現實:他們將建造一個巨大的地下實驗室,有望揭曉支配宇宙的重要規則。這個最新科學設備叫做「深層地下中微子實驗室(DUNE)」,將部署在桑福德地下研究機構(SURF),這裡曾經是南達科塔州霍姆斯特克金礦。DUNE實驗室將探測叫做中微子的亞原子微粒,距離芝加哥以西費爾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1280公裡。
  •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退役 江門中微子實驗將接棒
    南方日報訊 (記者/蘇國銳)運行3275天11小時43分0秒後,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於12月12日正式退役。期間,這裡產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中微子研究成果,包括被美國《Science》雜誌評為2012年十大科學突破之一的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使我國中微子研究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 李政道研究所舉辦第十三屆江門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大會
    1月14日至19日,第13屆江門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江門中微子實驗(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JUNO)合作組於2014年由中科院高能所發起成立,目前由來自17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77個高校與科研院所、600多位科研人員組成。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門中微子實驗液閃純化超純水系統製造...
    本項目名稱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門中微子實驗液閃純化超純水系統製造」,簡稱「江門中微子實驗液閃純化超純水系統製造」,本項目採購方式為國內公開招標採購。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是繼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後人類對中微子的進一步探索,它將對三種中微子的質量次序進行測量,以及對中微子振蕩規律矩陣中的3個關鍵振蕩參數進行精確測量,這對宇宙中的反物質消失之謎的研究將具有重要意義。江門中微子實驗場地位於廣東省江門市金雞鎮,和赤水鎮一帶的打石山。
  • 法國Modane地下實驗室
    一、位於法國與義大利隧道中央的Modane地下實驗室 法國Modane地下實驗室位於法國東部羅納 — 阿爾卑斯大區(La région Rhône-Alpes)薩瓦省(La Savoie)的邊境小鎮Modane地下,簡稱LSM(Le Laboratoire Souterrain de Modane)。
  •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退役 中國中微子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陳惠婷、魏鬱):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古老、數量最多的物質粒子,研究其質量問題對研究物質本原和宇宙起源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中微子實驗研究由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起步,在十七年間實現了從無到有並跨入國際先進行列。12月12日,大亞灣實驗裝置完成其科學使命正式退役。而下一步,中國將在廣東江門開展中微子實驗,屆時將有18個國家和地區的78個機構近700位工作成員加入其中。
  •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即將退役
    據了解,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是在我國境內進行的、有重要國際影響和重大科學意義的大型國際合作項目。2012年3月,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了中微子振蕩的新模式,被《Science》評選為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獲得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16年度基礎物理學突破獎、2019年度未來科學大獎等多個獎項。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使我國的中微子研究從無到有,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 中微子實驗有了新目標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圖大亞灣中微子實驗3號實驗廳,位於山腹之中,上面是360米的巖石層。從2011年12月24日大亞灣實驗三個實驗廳同時運行開始,至此,大亞灣實驗共運行了3275天。首次發現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模式2012年,是大亞灣實驗備受關注的一年。
  •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
    (以下簡稱「大亞灣實驗」)中方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按下了停止運行按鈕,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隨即靜止,實驗大廳的水池外罩被打開,沉浸在碧藍色高純水中的4個中微子探測器徐徐展現出來。運行的9年中,中微子探測器就處在深圳市大亞灣核電站北部山地的地下,極其幽靜、暗無天日,探測器要從每秒鐘產生35萬億億個中微子的大亞灣反應堆中捕捉住它們。
  • 地下1000米!在廢棄礦井內存了5萬噸水,日本科學家在找啥?
    ,沙漠,地下,南北極的大科學設備,為的只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順便再代表一下全人類的求知慾。日本之所以要在1000米深處的地下存儲5萬噸沒有雜質的超純水,就是為了儘可能避免除中微子以外其他宇宙射線的幹擾,進而確保中微子產生的切倫科夫輻射光能被準確地記錄下來,這樣一來只要有光,就說明發現了中微子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