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雲追雨的「鐵路天氣預報員」

2020-12-05 工人日報

查看衛星雲圖、統計降雨數據、對雨情雨量和水情進行提前研判,精準「號脈」,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阜陽工務段調度指揮中心盯控調度員劉璐璐緊張而又嫻熟的重複著每一個動作。她就是在汛期承擔重任,今年24歲的「鐵路天氣預報員」。 (工人日報通訊員 孫華方、劉威威、劉熙瑞)

周一,劉璐璐會和雨量觀測小組的成員們,開「碰頭」分析會,查看未來一周天氣雷達圖、衛星雲圖,提前研判重點天氣,對可能降雨天氣的時段和區段進行整理,提交給該段防洪辦。(工人日報通訊員 孫華方、劉威威、劉熙瑞)

當發現雨情時,通過對多款氣象軟體APP雷達圖、衛星雲圖進行全圖對照,她們會選擇截取其中一個最為準確的,在該段阜工防洪微信群裡發布,對天氣變化進行一次預警。(工人日報通訊員 孫華方、劉威威、劉熙瑞)

她們還同步盯控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雨量實時監測網頁和國鐵集團維艾思氣象信息網頁,查詢管內實時降雨情況和降雨雷達圖,了解降雨範圍、強度及移動趨勢。(工人日報通訊員 孫華方、劉威威、劉熙瑞)

在防洪Ⅱ級預警期間,實行24小時兩班倒,忙的時候,她們平均每6分鐘接聽、撥打一個電話,一日三餐都是在崗位上吃。「看到暑運旅客平安出行,線橋設備平穩度汛,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劉璐璐說。(工人日報通訊員 孫華方、劉威威、劉熙瑞)

相關焦點

  • 青島氣象預報員畢瑋:看雲彩觀天象慧眼測天氣(圖)
    文/本報記者 呂璐 片/本報記者 張曉鵬  觀天象,知天事,萬千氣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正確讀懂老天的晴雨表,並做出預測,將極大地幫助人們安排好生產生活。在青島市氣象臺,領班預報員畢瑋正是不分晝夜地監控氣象變遷,用多年的預報經驗和積累去摸清老天爺的脾氣,為人們提供天氣預報。
  • 4小時發布一次雷達圖,及時辦理區間限速封鎖,鐵路部門全力應對暴雨...
    9日,京廣線郴州段、湘桂線衡陽段、焦柳線麻陽段雨量超警戒值,鐵路部門迅速啟動防洪預案,對上述區段採取臨時封鎖或限速運行措施,致使途經的部分列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晚點。目前,廣鐵集團正結合普速鐵路安全環境大整治,組織工務、供電、電務等部門1.6萬名幹部職工上線檢查設備設施,大力開展擋護設施檢查檢測、高堤深塹地質排查和隧道病害整治,對排查出來的問題制定措施限期整改。同時增派專業技術人員添乘重點線路,對京廣高鐵、懷衡線等線路降雨量大的地段進行動態檢查,確保限速區段列車運行安全。
  • 觀雲預測天氣30年 大學老師被譽為「小半仙」
    觀雲預測天氣30年 大學老師被譽為「小半仙」 用一支鉛筆和一本觀測記錄簿,每天觀雲測天,這個人就是氣象小組的指導老師高超。  大連海事大學航海氣象小組已成立30年了,500多名在校學生在這個自發組織成立的社團中來來去去,只有一個人30年始終堅守著。用一支鉛筆和一本觀測記錄簿,每天觀雲測天,這個人就是氣象小組的指導老師高超。昨天,記者走近了這位與「天公」對話30年的校園氣象觀測員。
  • 「觀雲識天」的故事:雲和天氣的那些事兒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提供  預報員「看」雲,衛星雲圖上陣  天氣預報員當然也「看」雲,不過他們的視角與老農截然不同。他們不用眼睛直觀,而是通過分析衛星雲圖預測天氣變化。「可見光雲圖、紅外雲圖和水汽雲圖是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三種方法。」楊舒楠說。
  • 氣象專家介紹:觀雲識天 首先你得讀懂雲的語言
    ■天府早報記者朱佳慧「天上豆莢雲,不久雨將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雲向東,有雨變成風,雲向南,水漣漣,雲向西,下地披衣」,不論這些民間諺語有沒有科學依據,但在平時在生活中有些市民似乎都有觀雲識天的本領。
  • 廣州老翁觀雲預報天氣50年 手繪138幅雲圖
    郭曉燕/攝廣州七旬阿伯異想"改造天氣"靠觀雲準確預報天氣50年盧鐵軍,一位生活在西關的普通老廣州,年輕時因工作原因常研究天氣為遊人提供方便,然而這一習慣他卻整整堅持了50年,靠著一雙眼、一雙手畫出了138幅雲層圖,幫了無數的街坊準確地預報天氣……如今,他還異想能通過相關技術「改造天氣」。
  • 追求精細精準、服務國計民生,一代代天氣預報員們——測風雲氣象...
    資料照片核心閱讀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觀天測雨,在風雲變幻中找規律;他們追趕時間,在雨雪襲來前發出預警。洪水來勢洶洶,他們在氣象站為防汛救災提供一手訊息;颱風警報拉響,他們徹夜不眠,為沿海居民預報颱風信息——他們就是中央氣象臺預報員團隊。
  • 看雲,能否「識」天氣?
    至於網友所說地震前後可能出現的「地震雲」,劉湊華認為,以現在有限的研究樣本來看,地震發生地出現的雲從形態特徵上看並無特別之處,很難說與地質活動本身有關。  觀測雲有何價值?  在氣象預測預報工作更多通過數值模式預報來實現的今天,對雲的觀測,更多只是為預報員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 動物--天氣預報員
    動物對天氣的變化反應十分敏感。根據觀察,全世界共有600種動物夠得上「天氣預報員」。當你在夜間清晰聽到蟋蟀高唱「唧唧」聲時,預告明天是個好天氣,你大可放心準備上路出遠門。蜻蜒在空中上下飛竄時,預示一二小時後將有大雨出現。螞蟻關閉蟻穴洞口,表明雷雨即將來臨。泥鰍在雷雨到來前,常常顯示得焦躁不安。
  • 科普小知識:觀雲識天,可讀懂「雲」對生活的影響
    如果熟知以往的56個氣象日主題,比如1987年「氣象與國際合作的典範」、1997年「天氣與城市水問題」等,你會發現,今年的主題似乎脫離了宏大的社會經濟主題,變得更接地氣,甚至歸於平淡。 一片雲,能有多複雜?觀雲識天,又是否太過古老?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表示:「從微觀出發,更能貼近公眾認知。」
  • 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雲中的玄機你知道嗎?
    天空中鋪陳開來的各種形態的雲朵總會吸引人們的眼球,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直立的熊,有的像羊群……面對漫天層雲,普通人似乎難以看出此中玄機,但對於「觀雲識天」氣象工作者來說,各種雲層、雲狀,結合雲底高度都能幫助他們判斷即將出現何種天氣現象。
  •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關鍵是你不一定認識
    有時候,你做好了被淋成落湯雞的準備,一朵雲飄來卻是晴空萬裡;有時候,你以為萬事無憂,烏雲遮天立刻呼風喚雨。天上的雲總是姿態萬千,你知道哪朵雲會下雨?哪朵雲預示著天氣晴好?今天是世界氣象日,主題是「觀雲識天」,很接地氣,今天就讓氣象專家教大家幾招「觀雲識天」的本事。
  • 走近天氣預報員:築牢氣象防災第一道防線
    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圖①:颱風「山竹」的衛星雲圖。中國氣象局供圖圖②: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示意圖。
  • 郭家隆:雲是天氣的「招牌」
    對於藝術創作而言,雲總是能引起人的無限遐想。在大氣科學領域,雲可幫助驅動水循環和整個氣候系統,在天氣預報預警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雲還是氣候變化研究中不確定性要素之一。所以今天請來了重慶市氣象局觀網處長期從事氣象觀測工作的的郭家隆老師一起來聊聊「觀雲識天」。
  • 雲和天氣的那些事兒
    中央氣象臺預報員楊舒楠說:「溫度、溼度、氣壓都會對雲的形態造成影響,而垂直上升運功和水平風是雲形態多變的主要原因。」  萬變不離其宗,在普通人看來形狀各異的雲,在專家眼裡,分為三種:積狀雲、層狀雲和波狀雲,它們皆因垂直上升運動而形成。積狀雲是大氣對流的產物,這種雲底部平坦,頂部凸起。積狀雲發展旺盛就會形成高大雲山,雷暴天氣就可能發生了。
  • 解讀天氣變化的密碼,這群人讓雲朵會「說話」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楠 文/攝)當看到藍天白雲,不少人都會感嘆「好漂亮」,但是在這群人眼裡,雲朵卻是千變萬化,隱藏著未來天氣變化的「密碼」。11月19日下午,第五批「南京工匠」選樹啟動儀式暨氣象觀測預報員入圍選手絕技絕活競賽(展示)在南京市溧水區氣象局舉行。現場,10名選手同臺競技,讓白雲會「說話」。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馬學款眉頭緊鎖地坐在幾臺電腦前,忙著查閱各種資料、籤發各類天氣公報和預警信息,同時為每天早上8點雷打不動的全國天氣大會商做準備。8點整,會商準時開始,馬學款主持。中央氣象臺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4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們,一同「會診」天氣變化和影響。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 大連空管站預報員走進大連機場運管委講天氣
    通訊員陳晨報導:4月29日下午,大連空管站氣象臺預報室副主任刁興光前往大連機場運管委參加大連機場航班運行保障分析會,為參會機場各部門、航空公司、油料公司分析講解大連機場春、夏季天氣特點並重點分析了「五▪一」期間大連機場的天氣。
  • 觀雲、追雨、盯圖,北京鐵路局39條線路修訂雨量警戒值
    「觀雲、追雨、盯圖」,7月15日8時起,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鐵路局」)轄區正式進入主汛期,主汛期將持續至8月15日18時結束,歷時32天。今年汛期,北京鐵路局開展「超常規」排查及應急處置。
  • 雲也有個性——觀雲識天
    民間一直有「觀雲識天」的說法,古往今來,智慧的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天氣經驗,對生產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還有「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說假如見到朝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陰雨系統移來,天氣將會轉陰雨;到了傍晚如果出現晚霞的話,則預示著天晴。「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諺語,這是根據云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雲向東、向北移動,預示著天氣晴好;雲向西、向南移動,預示著會有雨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