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呂璐 片/本報記者 張曉鵬
觀天象,知天事,萬千氣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正確讀懂老天的晴雨表,並做出預測,將極大地幫助人們安排好生產生活。在青島市氣象臺,領班
預報員畢瑋正是不分晝夜地監控氣象變遷,用多年的預報經驗和積累去摸清老天爺的脾氣,為人們提供天氣預報。
「未來三天我市多雲間晴,無強冷空氣影響,南風短時北風3-4級……」這是5日下午青島市氣象臺對外發布的天氣預報,幾段話看似簡單,出爐的過程並不簡單,需要經過收集實況資料,計算機做出數值預報,預報員對實況資料和數值預報產品進行分析,最終做出和發布預報。
畢瑋2006年正式進入青島市氣象臺,目前是市氣象臺預報科科長,她每日所做的正是其中一大關鍵步驟,就是跟蹤好天氣變化,在各種紛繁複雜的監測圖中摸清天氣變化的脈絡。氣象臺的預報員分三類,首席預報員、領班預報員、值班預報員。作為領班預報員,畢瑋的工作三天一輪班,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每次工作要連續25個小時。早上7點半到下午4點,畢瑋要坐在電腦前看幾百張監測數據圖,包括高空、地面觀測、衛星雲圖、天氣雷達回波等,實況資料圖每三小時反饋一張,雲圖半小時一張,雷達圖五六分鐘一張。畢瑋需要掌握這些實況監測資料,並利用自己在物理、數學等各方面知識,對實況資料和數值進行綜合分析、討論,最終作出有把握的未來3天或7天的預報。
而夜晚,雖然不用進行預報工作,但是要實時監控天氣。「春夏等季節要25小時保持清醒。」畢瑋說,冬季還好,夜晚少有突然天氣狀況,夜間10點至凌晨4點可以稍作休息,一旦進入霧季或汛期後,必須做好監控。去年的一天,凌晨兩點多鐘,畢瑋忽然監測到膠州灣有出現大霧的趨勢,她就馬上發布臨時預報和預警,並在最短的時間內通知到市應急辦、交警等有關部門,提醒他們做好應急準備。
氣象是一門正在發展中的學問,對於災害性天氣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不管我是否值班,都要時刻觀測天氣變化,做研究課題。」畢瑋說,隨著研究分析的深入,對重大天氣預報也就得心應手了。她告訴記者,起初做預報員時她也失誤過,內心的自責無法言說。「每天都新鮮,看似不變的天氣實則原理是大不相同,具有挑戰性。」在畢瑋的眼中,每天的工作就好像在一張嶄新的白紙上,用科學和經驗勾畫出最準確的天氣軌跡。
▲畢瑋每天都需要爬到天台上多次觀測室外環境情況。
▲和同事一起探討當日的氣象情況是預報必須要做的準備工作。
▲查看百葉箱內的溫度計,隨時記錄氣溫變化。
▲每次上電視做氣象預報直播前,畢瑋都要精心準備一番。
▲值班過了飯點,畢瑋去食堂打飯時,飯菜都涼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朱貴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