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氣象預報員畢瑋:看雲彩觀天象慧眼測天氣(圖)

2020-12-06 半島網官網
  

  文/本報記者 呂璐 片/本報記者 張曉鵬

  觀天象,知天事,萬千氣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正確讀懂老天的晴雨表,並做出預測,將極大地幫助人們安排好生產生活。在青島市氣象臺,領班

預報員畢瑋

正是不分晝夜地監控氣象變遷,用多年的預報經驗和積累去摸清老天爺的脾氣,為人們提供天氣預報。

  「未來三天我市多雲間晴,無強冷空氣影響,南風短時北風3-4級……」這是5日下午青島市氣象臺對外發布的天氣預報,幾段話看似簡單,出爐的過程並不簡單,需要經過收集實況資料,計算機做出數值預報,預報員對實況資料和數值預報產品進行分析,最終做出和發布預報。

  畢瑋2006年正式進入青島市氣象臺,目前是市氣象臺預報科科長,她每日所做的正是其中一大關鍵步驟,就是跟蹤好天氣變化,在各種紛繁複雜的監測圖中摸清天氣變化的脈絡。氣象臺的預報員分三類,首席預報員、領班預報員、值班預報員。作為領班預報員,畢瑋的工作三天一輪班,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每次工作要連續25個小時。早上7點半到下午4點,畢瑋要坐在電腦前看幾百張監測數據圖,包括高空、地面觀測、衛星雲圖、天氣雷達回波等,實況資料圖每三小時反饋一張,雲圖半小時一張,雷達圖五六分鐘一張。畢瑋需要掌握這些實況監測資料,並利用自己在物理、數學等各方面知識,對實況資料和數值進行綜合分析、討論,最終作出有把握的未來3天或7天的預報。

  而夜晚,雖然不用進行預報工作,但是要實時監控天氣。「春夏等季節要25小時保持清醒。」畢瑋說,冬季還好,夜晚少有突然天氣狀況,夜間10點至凌晨4點可以稍作休息,一旦進入霧季或汛期後,必須做好監控。去年的一天,凌晨兩點多鐘,畢瑋忽然監測到膠州灣有出現大霧的趨勢,她就馬上發布臨時預報和預警,並在最短的時間內通知到市應急辦、交警等有關部門,提醒他們做好應急準備。

  氣象是一門正在發展中的學問,對於災害性天氣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不管我是否值班,都要時刻觀測天氣變化,做研究課題。」畢瑋說,隨著研究分析的深入,對重大天氣預報也就得心應手了。她告訴記者,起初做預報員時她也失誤過,內心的自責無法言說。「每天都新鮮,看似不變的天氣實則原理是大不相同,具有挑戰性。」在畢瑋的眼中,每天的工作就好像在一張嶄新的白紙上,用科學和經驗勾畫出最準確的天氣軌跡。

  ▲畢瑋每天都需要爬到天台上多次觀測室外環境情況。

  ▲和同事一起探討當日的氣象情況是預報必須要做的準備工作。

  ▲查看百葉箱內的溫度計,隨時記錄氣溫變化。

  ▲每次上電視做氣象預報直播前,畢瑋都要精心準備一番。

  ▲值班過了飯點,畢瑋去食堂打飯時,飯菜都涼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朱貴濤]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出爐全程揭秘 看破天機有絕招
    工作內容精確到每小時,每天要看數百幅天氣圖,3名預報員分頭推演天氣,還有峰值運算能力達9.3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數據計算,最終會商形成當天的天氣預報,再分送到省氣象臺,中央氣象臺,傳播給千家萬戶。昨天,記者來到市氣象臺氣象預報中心,目睹了天氣預報出爐的過程。
  • 天氣預報出爐全程揭秘 看破天機有絕招(組圖)
    工作內容精確到每小時,每天要看數百幅天氣圖,3名預報員分頭推演天氣,還有峰值運算能力達9.3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數據計算,最終會商形成當天的天氣預報,再分送到省氣象臺,中央氣象臺,傳播給千家萬戶。昨天,記者來到市氣象臺氣象預報中心,目睹了天氣預報出爐的過程。
  • 追求精細精準、服務國計民生,一代代天氣預報員們——測風雲氣象...
    資料照片胡藝在研究氣象資料。 資料照片孫軍在接受媒體採訪。 資料照片核心閱讀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觀天測雨,在風雲變幻中找規律;他們追趕時間,在雨雪襲來前發出預警。洪水來勢洶洶,他們在氣象站為防汛救災提供一手訊息;颱風警報拉響,他們徹夜不眠,為沿海居民預報颱風信息——他們就是中央氣象臺預報員團隊。
  • 成都氣象預報員:幾十個字天氣預報 背後是幾十張圖的分析
    原標題:成都氣象預報員:幾十個字天氣預報 背後是幾十張圖的分析   打開面前擺放著的兩個屏幕拼在一起的電腦,在徐棟夫的點擊操作下,屏幕上立刻呈現出了高空天氣圖、地面天氣圖、衛星雲圖等很多幅實時更新的監測資料分析圖。在外行看來只是五顏六色、畫著直線曲線的圖片,但從這些圖片裡,徐棟夫卻能分析天氣形成和現有的天氣狀況,並判斷未來天氣的發展趨勢。
  • 測風雲氣象 守皓月晴空
    核心閱讀  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觀天測雨,在風雲變幻中找規律;他們追趕時間,在雨雪襲來前發出預警。洪水來勢洶洶,他們在氣象站為防汛救災提供一手訊息;颱風警報拉響,他們徹夜不眠,為沿海居民預報颱風信息——他們就是中央氣象臺預報員團隊。
  • 走近天氣預報員:築牢氣象防災第一道防線
    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圖①:颱風「山竹」的衛星雲圖。中國氣象局供圖圖②: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示意圖。
  • 測風雲氣象 守皓月晴空(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資料照片胡藝在研究氣象資料。資料照片孫軍在接受媒體採訪。資料照片核心閱讀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觀天測雨,在風雲變幻中找規律;他們追趕時間,在雨雪襲來前發出預警。洪水來勢洶洶,他們在氣象站為防汛救災提供一手訊息;颱風警報拉響,他們徹夜不眠,為沿海居民預報颱風信息——他們就是中央氣象臺預報員團隊。
  • 「觀雲識天」探尋氣象的秘密
    3月19日,小朋友們現場體驗天氣播報。圖/通訊員高繼林     本報長沙訊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觀雲識天」。3月19日上午,湖南省氣象局和湖南省氣象學會主辦,聯合社區、媒體招募學生、市民參與科普基地公眾開放活動,四百多位市民在湖南省氣象預警中心探索了氣象的秘密。
  • 「觀雲識天」的故事:雲和天氣的那些事兒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提供  預報員「看」雲,衛星雲圖上陣  天氣預報員當然也「看」雲,不過他們的視角與老農截然不同。他們不用眼睛直觀,而是通過分析衛星雲圖預測天氣變化。「可見光雲圖、紅外雲圖和水汽雲圖是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三種方法。」楊舒楠說。
  • 氣象工作者:天氣預報這樣出爐
    □記者 白 雲 [閱讀提示] 天氣預報這件事兒,可是從古至今都有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穀雨、驚蟄等二十四節氣就是一種「簡版的天氣預報」,從秦漢開始,就有專門的機構負責觀天象。 今天,現代人對天氣預報的依賴越來越大:明兒能不能洗車?出門要加衣服嗎?播種要的雨什麼時候到?
  • 行走的真人氣象預報員!宋旻浩新紋身自帶天氣預報功能?
    行走的真人氣象預報員!宋旻浩新紋身自帶天氣預報功能?明星Rui 2019-03-01T13:33:00+08:00日前WINNER宋旻浩通過自己是SNS公開了這組天氣圖標照片(雖然已經刪除了),引發了許多猜測,不少粉絲好奇,這到底是紋身還是貼紙呢?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 走近航空氣象觀測員: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
    8月18日,本報記者走進西寧曹家堡機場的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觀測室「慧眼」班組,走近這群為航班提供實時天氣狀況和未來天氣變化預測信息,保障航班安全運行的幕後英雄——航空氣象觀測員。  24小時測「天機」  8月18日早上8時30分,陽光斜灑進民航青海空管分局航管樓的窗戶,此刻的氣象觀測室內,「慧眼」班組正在進行早晨的交接班工作:核對氣象數據、檢查儀器設備、交接工作細節、填寫值班日誌……伴隨著井井有條的交接工作完成,劉海英、曹瑋和郭瑋彪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 觀雲追雨的「鐵路天氣預報員」
    她就是在汛期承擔重任,今年24歲的「鐵路天氣預報員」。 (工人日報通訊員 孫華方、劉威威、劉熙瑞)周一,劉璐璐會和雨量觀測小組的成員們,開「碰頭」分析會,查看未來一周天氣雷達圖、衛星雲圖,提前研判重點天氣,對可能降雨天氣的時段和區段進行整理,提交給該段防洪辦。
  • 香港天文臺預報員訪問國家氣象中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爽報導 3月7-8日,香港天文臺高級科學主任黃永德博士和科學主任何宇恆先生訪問國家氣象中心。兩位香港預報員重點了解了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業務,雷達合成圖在預報平臺的應用情況,隨後在天氣預報室和環境預報中心針對QPF、中期預報、地質災害等技術及環境預報業務流程和模式應用等進行了交流;颱風與海洋預報中心介紹了熱帶氣旋預報技術進展和海上氣象監測網絡建設情況,數值預報中心就GRAPES數值系統最新研究進展、國家級業務數值預報系統、雷達資料應用等技術進行了介紹,業務科技處就應急單位聯動機制與香港預報員進行交流
  • 觀雲知天象 實時發布「天機」——走近航空氣象「把脈人」
    每天24小時,這裡不間斷地發布廈門機場的天氣報告。若你偶過此地,可能還會遇見一群抬頭望天的「怪人」。他們佇立於觀測平臺,觀日夜星辰、看雲捲雲舒,似閒庭信步,實則正在進行機場區域天氣監測,每個數據都需要慎之又慎。  他們就是航空氣象觀測員,是記錄「天公」表情的人。春運到來,廈門機場跑道愈加繁忙。
  • 13日傍晚青島現火燒雲 預示次日天氣晴好(圖)
    「快看!西邊的雲彩紅彤彤的,漂亮極了!」13日傍晚 6時許,在五四廣場散步的李先生,指著西邊的天空興奮地喊了起來。在夕陽的照射下 ,大片的雲彩呈現出鮮紅色,似乎把天空「燒紅」了,而雲層上面依然還是透著依稀可見的藍色。這難得一見的美景,引得市民駐足觀看。    除了美麗的景色外,火燒雲還可以預測未來的天氣狀況。俗話說,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
  • 觀雲識天 咱身邊的雲彩有哪些小秘密
    去年11月天空出現的透光高積雲   3月23日是第五十七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觀雲識天」,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循環中的巨大作用。在古詩詞中「雲」的出鏡率就非常高,「朝辭白帝彩雲間」、「白雲深處有人家」、「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這些經典詩句裡都有雲彩的身影。
  • 農民肉眼觀天象30年 曾預測出汶川大地震(圖)
    第1頁:一個人的奇蹟 第2頁:一個人的企盼 [提要] 山西汾西農民趙洪澎是當地的「神人」,他可以觀天象預知天氣,並且曾憑30多年的經驗準確預測了汶川大地震;這位「土專家」僅讀過小學,沒有任何儀器,憑著自己的堅持赴各省觀察天象、收集氣象諺語;村民在為他寫的證明信上說:他信心堅定,
  • 觀雲識天——「3·23」世界氣象日訪談
    古代以「祥雲籠罩,紫氣東來」來形容帝王之氣,可見古代就有觀雲識天象。我國的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也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來預判天氣走勢,並總結出一些諺語代代流傳。觀雲識天在現代天氣的監測和預報中也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尤其是衛星和雷達等新型觀測手段的發展為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做出了重要貢獻。